江東的奏疏到了嘉靖的案頭,嘉靖看了一段,就不再看了,直接把江東的奏疏扔到一邊去,說道:“這個江東,也忒滑頭了!”


    嘉靖很清楚,江東的奏疏沒有任何迴答朱載坖的彈劾,隻是在叫苦罷了,嘉靖當即傳召內閣和江東到西苑來。


    嘉靖問道:“江東,裕王的奏疏你看過沒有。”


    江東點點頭說道:“陛下,裕王殿下的奏疏,陳確實已經看過了,裕王的建議,確實有幾分道理,但是不可行。”


    江東在無逸殿沒必要遮遮掩掩,直接說了自己看法,裕王的本意是好的,由兵部和太仆寺同意購買馬匹,再發放給邊鎮使用,這樣的話,朝廷的銀子至少可以買來馬匹,用於邊鎮。看起來確實很好。


    但是首先是馬匹的長途轉運,可能會有死亡等問題,損失的馬匹算什麽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太仆寺的馬價銀,其實最大的用處,早就不是給邊鎮購買馬匹了。


    自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以來,邊患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民間征俵備用馬僅供京營軍備,難以滿足邊鎮軍需,各邊鎮隻得使用太仆寺馬價銀兩買補馬匹。以嘉靖二十九年為例, 七月發馬價銀一萬九千五百兩,於薊鎮給軍,九月初十發太仆寺馬價銀二十萬兩,於北直隸、山東、河南等處買馬,二十三日又發太仆寺馬價一萬五千兩,於薊鎮修理邊牆堡。一年之間,馬價銀支用在二十三萬四千兩。其它年份的情況當可概見了。


    馬價銀還改變原先用於買馬、犒軍的規製,開始用於修築邊牆開銷。這事其實還是戶部和兵部的鍋,自庚戌之變以來,朝廷大規模的修整邊牆,但是修整邊牆需要大量的銀子,按理說這個錢應該由兵部撥出去的,但是兵部哪有這麽多的銀子。


    所以兵部奏請由戶部太倉支用銀兩,支持修整邊牆,這下戶部當然不幹了,戶部尚書方鈍當即上疏稱:本部錢糧原無修邊事例。修邊係兵部職掌,當以太仆寺馬價給之。況累年邊臣額外請發軍餉銀兩,以百二十萬計;借用修邊募軍犒賞之費,又二十萬計。若轉借無己,則幫儲必致虛耗,卒然有警,兵馬調集,臣等不知所以為計矣!


    言下之意就是戶部沒錢,該找兵部去去發太仆寺的馬價銀。


    嘉靖隻得詔二部協心共濟,不得複有紊越,要求戶部支給修邊牆費用,戶部這才與兵部議定 發太仆寺馬價銀十四萬兩、太倉銀七萬兩有奇修大同邊牆。


    所以不是兵部和太仆寺要銀子,而是九邊要銀子,馬價銀雖然按照規定是朝廷將養馬戶本該上交的馬匹折銀收觸,再給官軍購買戰馬專用的。馬匹折色納銀雖說是出於無奈,但如果沒有太仆寺馬價銀,不但買馬費用無著,修築邊牆更是無力完成。將本就合格率極低的馬匹改征銀兩,用於國防開支,確實是解決財用不足的好辦法。故而,兵部才將折銀馬價不斷提高。


    但是到了現在,馬價銀中真正用於買馬的銀子是少之又少,兵部也很清楚,發給邊鎮的所謂馬價銀,經過層層貪汙後到邊鎮的確實不多,但是這些銀子可以補充邊鎮的軍餉,大明的這些官員們雖然貪,但是不傻,一般情況下不會把士卒們逼到鬧事的時候,還是會那馬價銀補充一部分軍餉,以免士卒們鬧餉的。


    而且動用馬價銀的還不止這些,嘉靖本人為了自己的工程營建,動用馬價銀也是十分頻繁的,嘉靖十九年,嘉靖就下詔給兵部、戶部、工部:國家營建,舊規止派撥官匠、官軍,就工、戶部支與糧賞。比緣崇建郊壇,工程重急,權議動支兵部馬價銀兩,添雇夫匠,原非常例。今各工延緩,靡耗無紀,督理監視,官俱屬欺玩,待工完核處。即今措處錢糧掣停,夫運工部同戶部、兵部區畫以聞。


    一方麵是太仆寺馬價銀不足,另一方麵京營備用馬、邊鎮馬匹不敷使用。太仆寺馬價銀多用於邊鎮買馬、修築邊牆及皇帝個人開支,庫銀不足並不奇怪。但是,每年撥發數額巨大的太仆寺馬價銀用於邊鎮買馬,馬匹孳牧、征俵、寄養製度雖不盡合理,但終不至完全荒廢,京師、邊鎮乃至各衛所的馬匹消耗卻為何如此快速呢?


    不管是太仆寺牧養的馬匹,還是買來的馬匹,總是在軍中飛快的消耗,這些馬匹在軍中好像活久了會出事一樣。江東隻得對嘉靖和閣臣們解釋道:營馬多瘠,固係失養,亦由軍士貧難,人食不足,而暇顧其馬乎? 訪得各軍,一年全支草料者,凡三月,餘月拆銀所折,不足以供,立以待斃乎?


    江東接著說道:“京營騎操馬匹,亦多倒死,每月不下三四百匹,每歲倒死馬約計三 四千匹,亦因糧料不繼。折給價銀,令軍自買,且銀之在手,雖良民不免浪費, 況貧軍乎?雖有嚴刑重罰,竟不能遏,良有以也。”


    這還是天子腳下,皇帝親兵的京營,其他各邊鎮的情況恐怕就更加不堪了。朱載坖既然上疏言及馬政,江東也就不遮掩了,大明現在的情況就是迴歸祖製絕無可能,均俵寄養多方掣肘,備用馬解俵艱辛異常,本色、折色難於取舍,太仆寺馬價銀、備用馬匹雙雙入不敷出。


    對於州縣來說,因為喂養種馬、 孳牧馬狗給地方造成的沉重負擔,革除種馬的唿籲始終不絕於耳。各個負擔馬政的州縣,一直要求取消俵馬製度,而兵部對變賣種馬、改輸馬價的提議是堅決反對的。


    因為實行俵馬,雖然所得的馬匹不盡如人意,但是至少還可以有部分穩定的馬匹供應,一旦革除,就全部依賴於買馬,這就十分危險了,所以兵部堅決不同意廢除俵馬製度。


    嘉靖聽了之後說道:“裕王既然敢上疏,想必有所成算,兵部可以先和裕王商量一下。”


    江東趕緊領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