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雖知劉琦改革的決心,也明白改革變法的必要性,但眼下做事的大多還為儒家子弟,心中有怨,難免有人懶政怠政。


    劉琦也並非全盤否定儒家,隻是為提高商業和經濟,目的還是加強工業軍事,提升國力,但他深知身為一國之君,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國家大勢,如此大張旗鼓確實在政策上容易跑偏。


    坐到這個位置,更要做理性的權衡,就不能隻憑喜好和感覺做事,兼聽則明,這幾年商人崛起,成都糧價的事情也讓他有所警惕,在沒有完善的監管體係下,還是不可太過縱容。


    此時已是年末,遂傳旨於臘月二十三親自主持冬祭,民間祭灶,以示禮不可廢,對儒生加以安撫。


    《禮記》中宗廟之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嚐,冬曰烝。民間祭灶在臘月二十三,正好同時舉行,以表普天同慶。


    果然詔書傳下,百官歡欣,天子出巡半年,迴京第一件事就是祭天崇禮,詔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可見對儒家的禮紀綱常是認可的。


    最明顯的莫過於漢報司祭酒陳琳,陳琳自隨獻帝歸順後,以文章練達主管《漢報》主編,初時慷慨激昂,將天子與群臣被曹魏欺壓之事分期刊印,報紙銷量一度暴漲,營收超過洛陽半年之稅。


    但隨著劉琦重商用工,以朝廷名義開辦糧、酒、鹽等商行,尤其在襄陽廢除士農工商之別,被儒家視為敗壞綱常之舉,多次上書抗議。


    陳琳甚至不惜冒著免官下獄之罪,私自在《漢報》抨擊此舉,雖然劉琦並未追究,但此後再無文章刊登,偶爾出一篇不痛不癢的小詩敷衍了事。


    這次聖旨傳下,陳琳親自主筆,頭版頭條洋洋灑灑千言,激動讚美之詞溢於言表,連一向深居簡出的大儒楊彪也忍不住發文,親自撰寫祭灶之禮。


    由於朝廷早在年初便宣告各地,來年逐步推行新政,包括教育、財政、土地等,一時間眾說紛紜,一夜之間,對天子此舉背後的深意便有了百餘種解析。


    其實對於劉琦而言,這隻是一種簡單的權衡,此時正召集內閣與重要文武大臣商議最終決策。


    說到底,如今的儒學早已不是先秦時期,經曆數百年大漢的洗禮,已成為華夏文明的集大成者,文化的延續還要靠儒家,所有學科的基礎也需要儒學。


    劉琦隻是在此基礎上做延伸,開辟新的發展強國道路,革除曆代儒家越來越僵化和固執的理念,不能讓這條東方巨龍最後變得僵硬臃腫,被人踐踏。


    燒著壁爐的禦書房溫暖如春,內閣五人除了諸葛亮都在,另有太傅伊籍,新任樞密使徐庶,負責銀庫和即將發行漢鈔的魯肅,暫管天下商號、錢莊的糜竺,武將則有關羽、周瑜二人。


    劉琦將今早的報紙扔在桌上,淡笑道:“君子不器,平日點評別人引經據典,聖人之語不離口,到此時心口不一,言行有悖啊!”


    伊籍忙道:“楊公乃三朝老臣,其心公正,此次為儒學發聲,非為私也!”


    荀彧也道:“知禮則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此治國牧民之術,理當重視。”


    劉琦笑道:“朕早說過,這禦書房中議論之事,都不算定論,算不得數,隻是感慨一句而已。”


    天子金口玉言,劉琦一旦將此事定性,那兩人就要身敗名裂,當下經學本就萎靡不振,這兩人再倒下,整個士林都會震動。


    龐統卻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董卓崩壞朝綱,曹操挾持天子,何不見禮乎?今日複禮,乃陛下蕩平天下,掃清宇內,方可辦學講禮,足見興邦還需兵家之術,方有儒家治邦之禮。”


    “士元所言是也!”劉琦微微點頭,環顧眾人問道:“諸位還以為朕先銀行後書館,先商業再治學,皆為斂財享樂而已?”


    如此直白的話,讓荀彧直皺眉頭,周瑜眉梢挑動,微微搖頭,關羽則輕撫長髯,不置可否。


    伊籍忙道:“此乃片麵之詞,陛下不必掛懷!若論以天下為公,陛下當之無愧。”


    他畢竟是看著劉琦成長起來的,雖然他一直身背貪財的“惡名”,但內部人卻知道,劉琦本身並不存錢,那些用各種手段賺來的錢,全都花出去了,軍備、醫院、學校等等,哪一項不花錢?


    劉琦深知儒家的傳承越往後越僵化狹隘,尤其經過宋朝之後,幾乎成了華夏文明的枷鎖,科技這些與國有利的都被打壓,更不要說什麽經濟學說,完全被一個“商”的標簽全麵壓製。


    “民間常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有錢能使鬼推磨,家國亦如此。”劉琦緩緩道:“士元方才之言,用通俗之語解釋,就是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一震,在座眾人都經曆過輔佐一方之主的經曆,深知錢糧的重要性,缺糧自不必說,缺錢同樣也不行,沒有軍餉首先人心就得散。


    荀彧幾人對視一陣,劉琦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又似乎很高深,個個低頭思索,大家曆來輕視商人,但並不意味著認為錢不重要。


    法正忽然暗戳戳說道:“吾聞當年周都督任居巢長時,府庫缺糧,聞魯大夫之名,拜求資糧,當時大夫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遂指一囷與都督,因此結交。可見手中缺錢,睿智如周郎,為官也是束手無策啊!”


    周瑜聞言雙目閃爍光芒,點頭道:“當年子敬可是淮南豪族,性好施與,大散財貨,賑窮結士,能與大夫定僑、劄之分,此生之幸也!”


    顯然法正一席話,讓周瑜想起當年的時光來,他此生最得意的便是結交孫策和魯肅二人,那時候雖時常窮困,甚至居無定所,但三人意氣相投,患難相隨,卻是此生最得意之時。


    魯肅可沒這閑心,連忙解釋道:“臣雖家富於財,實乃祖上累世所積,而非營商謀利所得。”


    周瑜大笑道:“子敬乃忠厚之人,你也未曾得罪法孝直,此玩笑之言耳!”


    魯肅一陣幹笑,趕緊轉開話題問道:“陛下所說經濟便是賺錢?”


    “倒也不是隻為錢!”劉琦揉了揉眉頭,對於經濟學他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說給他們普及,直接問道:“明年朝廷成立銀行、組建商業司,想必大家皆已知曉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挽月並收藏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