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公報私仇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 作者:長弓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丕往鄴城麵聖,還擔心此事被群臣反對,路上又與蔣濟、吳質商議,二人皆以為司馬懿之計可行,要興魏,先借兵。
蔣濟言道:“今劉琦聲望日增,朝中之臣無不盼漢室再興,其不欲大王功成,實盼劉琦進兵也,此等投機趨勢之臣,大王何需聽他議論?”
吳質也道:“朝中眾臣,未與大王齊心也!縱河北兵敗,吾等皆可迎劉琦,奉漢帝,美其名曰棄暗投明。唯大王身居高位,必為劉氏懲治,抄家滅族,豈有退身之地?今幸有司馬仲達與漢軍結仇,甘心為大王謀劃,願早定大計,若有遲疑,悔之無及矣!”
“季重所言極是!”曹丕聞言心中一顫,方知他已如臨深淵,別無選擇,遂下定決心。
入朝奏議,果然群臣一片反對之聲,非但老臣楊彪、王朗諫止,連往日心腹陳琳、陳群等人也出列反對,聲稱此舉引狼入室,遺禍萬年,竟無一人響應。
曹丕愈發心驚,站在金殿之上怒斥眾人,厲喝道:“爾等阻孤出兵,欲迎劉琦乎?吾父子為朝廷出生入死,先王沒於王事,此仇安得不報?時事已變,諸公不足與圖大事。”
遂稟奏天子,以清河水患,罷楊彪、王朗太尉、司徒之職,拜蔣濟為太尉、華歆為司徒、吳質為光祿勳,將奏折放在龍書案上,蓋了玉印,發下詔書。
封匈奴單於唿廚泉為五賢王,率匈奴五部支援河內,鮮卑單於軻比能為塞北王,割幽州為鮮卑放牧之地,以易水為界開放互市。
又進爵公孫康為遼侯,掌管遼東、遼西二地,即日進京勤王,並州、幽州百姓即日遷徙至冀州,男子十八歲以上盡皆征兵入伍,發兵十萬支援河北。
詔令傳下,滿朝一片怒罵之聲,曹丕根本不做停留,命蔣濟、華歆、吳質三人整頓朝堂,即日離了鄴城趕迴邯鄲,遣使往各處求援。
司馬孚領了聖旨,迴府來見司馬懿,卻見他早已偽造好許多詔書,仿照玉印蓋章,命司馬恂小心收好,到西涼之後再用。
臨行之際又對司馬孚囑咐道:“三弟此去漠北,見軻比能務必說明,表其為王、割讓幽州,實吾兄弟之功也,萬不可叫魏王得了人情。”
司馬孚不解道:“此舉有何深意?”
司馬懿言道:“軻比能幾次與曹氏父子交往,皆損兵折將,未曾獲利,此番雖有割地之利,恐也未必肯全力相助,可誘其趁機圖謀大事。賢弟私下再獻一計:叫他另遣一軍,趁虛攻雁門、掠並州,吾為內應共分河北,助其報仇。軻比能自負有大誌雄略,必會舉族而來,方可為我所用。”
安排司馬孚出走之後,司馬懿才來向曹丕辭行,曹丕大感意外:“仲達急於報仇,何以還滯留邯鄲?”
司馬懿言道:“欲速則不達,吾留邯鄲,既為守靈盡孝,亦為安撫兄弟,另外……還有一事需請大王相助。”
曹丕問道:“未知仲達還有何未決之事,盡管說來。”
司馬懿沉默片刻,才說道:“納妾!”
“啊?”曹丕以為自己聽錯了,疑惑道:“君新喪至親,本該服喪,今為報大仇而外出,以為不孝,怎能再行享樂之事?”
司馬懿神色木然:“吾早已心如死灰,安得有享樂之意?納妾隻為延嗣而已!”
曹丕也知道司馬懿已經孑然一身,深表同情,歎道:“仲達勿憂,孤這就賜汝三名侍婢,願早結珠胎,再續香火。”
司馬懿抱拳道:“承蒙大王美意,吾欲納妾十名,然大仇未報,無暇分心,請大王成全。”
“這有何難?”曹丕見司馬懿隻想報仇,為司馬家留後,並無大誌,心中暗喜,擺手道:“孤馬上便選十名豆蔻美姬,今夜便送到府上。”
曹丕與曹操一樣好色,這些年曹操北征,在夏侯楙相助之下,暗中選許多美人入宮,甚至還有南越嬌娃,許多尚未來得及享用,正好送給司馬懿做人情。
司馬懿謝過,領了魏王旨意迴府,請醫者開了藥湯服下,睡臥後堂養精蓄銳,準備大展雄威。
曹丕不顧群臣反對,聯合外族興兵報仇,消息傳出,不止朝堂震動,邯鄲魏王宮也一片混亂,不少人在府門前跪諫,城內人心動蕩。
混亂之中,一名少年趁機溜出城外,跨馬向南狂奔而去,餐風露宿趕至河內修武大營。
此時徐蓋正在巡邏,見來人吃驚:“賢弟不在邯鄲,來此作甚?”
那少年滿麵灰塵,氣喘籲籲,急道:“我正是為兄而來,司馬懿恨兄長未能救出他族人,要來殺你,快隨我去洛陽避難。”
“什麽?”徐蓋大驚,不敢置信:“某在軍中統兵,唯魏王、曹將軍之命是從,司馬懿豈敢殺我?”
那少年便將司馬懿說動曹丕,已經請了王旨,不日便要來河內報仇之事說了一遍,聽得徐蓋心驚不已,又不肯私自離營,帶他去見曹休。
來人正是樂林之子樂綝,今年不過十五歲,與張遼之子張虎、徐蓋三人一同長大,習文練武,頗有交情,在王府聽聞此事,顧不得家眷私自出宮前來報信。
曹休聽罷也震驚莫名,半晌喃喃道:“世子一向英明睿智,怎會做出此等糊塗之事?”
樂綝急道:“非是我等不肯為國效命,實因大王偏聽偏信,還望將軍施恩,放我二人離去。”
“有我在,誰能殺你們?”曹休擺手道:“二位勿憂,某這就上書勸諫,如此下去,豈非自取滅亡?”
樂綝勸道:“司馬懿自聞族人被屠,已判若兩人,近乎瘋狂,不可以常理論之!其攜王旨而來,有先斬後奏之權,恐將軍阻攔不住。望念在前輩功勞份上,放徐蓋走吧!”
曹休大怒:“某為大將,司馬仲達安敢抗命?”
徐蓋沉吟片刻,言道:“將軍若私自放我離去,亦違軍法,恐大王震怒,也會傷了將帥和氣!末將若就此臨陣脫逃,又為他人所笑。不如在下別領一軍,至河岸大營巡視,若司馬懿執意要公報私仇,便下河而走,也不會叫將軍為難。”
“諒他司馬仲達一儒生,安敢與某相對?”曹休心中不滿,但為防萬一,還是派徐蓋出城巡邏。
蔣濟言道:“今劉琦聲望日增,朝中之臣無不盼漢室再興,其不欲大王功成,實盼劉琦進兵也,此等投機趨勢之臣,大王何需聽他議論?”
吳質也道:“朝中眾臣,未與大王齊心也!縱河北兵敗,吾等皆可迎劉琦,奉漢帝,美其名曰棄暗投明。唯大王身居高位,必為劉氏懲治,抄家滅族,豈有退身之地?今幸有司馬仲達與漢軍結仇,甘心為大王謀劃,願早定大計,若有遲疑,悔之無及矣!”
“季重所言極是!”曹丕聞言心中一顫,方知他已如臨深淵,別無選擇,遂下定決心。
入朝奏議,果然群臣一片反對之聲,非但老臣楊彪、王朗諫止,連往日心腹陳琳、陳群等人也出列反對,聲稱此舉引狼入室,遺禍萬年,竟無一人響應。
曹丕愈發心驚,站在金殿之上怒斥眾人,厲喝道:“爾等阻孤出兵,欲迎劉琦乎?吾父子為朝廷出生入死,先王沒於王事,此仇安得不報?時事已變,諸公不足與圖大事。”
遂稟奏天子,以清河水患,罷楊彪、王朗太尉、司徒之職,拜蔣濟為太尉、華歆為司徒、吳質為光祿勳,將奏折放在龍書案上,蓋了玉印,發下詔書。
封匈奴單於唿廚泉為五賢王,率匈奴五部支援河內,鮮卑單於軻比能為塞北王,割幽州為鮮卑放牧之地,以易水為界開放互市。
又進爵公孫康為遼侯,掌管遼東、遼西二地,即日進京勤王,並州、幽州百姓即日遷徙至冀州,男子十八歲以上盡皆征兵入伍,發兵十萬支援河北。
詔令傳下,滿朝一片怒罵之聲,曹丕根本不做停留,命蔣濟、華歆、吳質三人整頓朝堂,即日離了鄴城趕迴邯鄲,遣使往各處求援。
司馬孚領了聖旨,迴府來見司馬懿,卻見他早已偽造好許多詔書,仿照玉印蓋章,命司馬恂小心收好,到西涼之後再用。
臨行之際又對司馬孚囑咐道:“三弟此去漠北,見軻比能務必說明,表其為王、割讓幽州,實吾兄弟之功也,萬不可叫魏王得了人情。”
司馬孚不解道:“此舉有何深意?”
司馬懿言道:“軻比能幾次與曹氏父子交往,皆損兵折將,未曾獲利,此番雖有割地之利,恐也未必肯全力相助,可誘其趁機圖謀大事。賢弟私下再獻一計:叫他另遣一軍,趁虛攻雁門、掠並州,吾為內應共分河北,助其報仇。軻比能自負有大誌雄略,必會舉族而來,方可為我所用。”
安排司馬孚出走之後,司馬懿才來向曹丕辭行,曹丕大感意外:“仲達急於報仇,何以還滯留邯鄲?”
司馬懿言道:“欲速則不達,吾留邯鄲,既為守靈盡孝,亦為安撫兄弟,另外……還有一事需請大王相助。”
曹丕問道:“未知仲達還有何未決之事,盡管說來。”
司馬懿沉默片刻,才說道:“納妾!”
“啊?”曹丕以為自己聽錯了,疑惑道:“君新喪至親,本該服喪,今為報大仇而外出,以為不孝,怎能再行享樂之事?”
司馬懿神色木然:“吾早已心如死灰,安得有享樂之意?納妾隻為延嗣而已!”
曹丕也知道司馬懿已經孑然一身,深表同情,歎道:“仲達勿憂,孤這就賜汝三名侍婢,願早結珠胎,再續香火。”
司馬懿抱拳道:“承蒙大王美意,吾欲納妾十名,然大仇未報,無暇分心,請大王成全。”
“這有何難?”曹丕見司馬懿隻想報仇,為司馬家留後,並無大誌,心中暗喜,擺手道:“孤馬上便選十名豆蔻美姬,今夜便送到府上。”
曹丕與曹操一樣好色,這些年曹操北征,在夏侯楙相助之下,暗中選許多美人入宮,甚至還有南越嬌娃,許多尚未來得及享用,正好送給司馬懿做人情。
司馬懿謝過,領了魏王旨意迴府,請醫者開了藥湯服下,睡臥後堂養精蓄銳,準備大展雄威。
曹丕不顧群臣反對,聯合外族興兵報仇,消息傳出,不止朝堂震動,邯鄲魏王宮也一片混亂,不少人在府門前跪諫,城內人心動蕩。
混亂之中,一名少年趁機溜出城外,跨馬向南狂奔而去,餐風露宿趕至河內修武大營。
此時徐蓋正在巡邏,見來人吃驚:“賢弟不在邯鄲,來此作甚?”
那少年滿麵灰塵,氣喘籲籲,急道:“我正是為兄而來,司馬懿恨兄長未能救出他族人,要來殺你,快隨我去洛陽避難。”
“什麽?”徐蓋大驚,不敢置信:“某在軍中統兵,唯魏王、曹將軍之命是從,司馬懿豈敢殺我?”
那少年便將司馬懿說動曹丕,已經請了王旨,不日便要來河內報仇之事說了一遍,聽得徐蓋心驚不已,又不肯私自離營,帶他去見曹休。
來人正是樂林之子樂綝,今年不過十五歲,與張遼之子張虎、徐蓋三人一同長大,習文練武,頗有交情,在王府聽聞此事,顧不得家眷私自出宮前來報信。
曹休聽罷也震驚莫名,半晌喃喃道:“世子一向英明睿智,怎會做出此等糊塗之事?”
樂綝急道:“非是我等不肯為國效命,實因大王偏聽偏信,還望將軍施恩,放我二人離去。”
“有我在,誰能殺你們?”曹休擺手道:“二位勿憂,某這就上書勸諫,如此下去,豈非自取滅亡?”
樂綝勸道:“司馬懿自聞族人被屠,已判若兩人,近乎瘋狂,不可以常理論之!其攜王旨而來,有先斬後奏之權,恐將軍阻攔不住。望念在前輩功勞份上,放徐蓋走吧!”
曹休大怒:“某為大將,司馬仲達安敢抗命?”
徐蓋沉吟片刻,言道:“將軍若私自放我離去,亦違軍法,恐大王震怒,也會傷了將帥和氣!末將若就此臨陣脫逃,又為他人所笑。不如在下別領一軍,至河岸大營巡視,若司馬懿執意要公報私仇,便下河而走,也不會叫將軍為難。”
“諒他司馬仲達一儒生,安敢與某相對?”曹休心中不滿,但為防萬一,還是派徐蓋出城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