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眼角微微一抽,似乎極不願與孫策比較,拂袖道:“江東基業,已曆三世,父兄英雄絕倫,然吾亦非劉表那等坐守之輩,定要開疆擴土,豈有割地求和的道理?”


    魯肅見成功激起孫權鬥誌,抱拳道:“魯肅並非有意對比,恐將軍雄心不在,為曹氏所欺,反複周旋於兩家,貽笑後世耳!”


    孫權眼底的不滿一閃即逝,大笑道:“子敬無需多言,吾自領江東以來,敬賢禮士,自當有英雄氣度,忠言逆耳,某豈不知?”


    魯肅言道:“正所謂君子自強不息!示弱於曹,必會為其步步緊逼,唯有奮威迎敵,以示江東英豪,方可從容自保。”


    孫權微微點頭,對諸葛瑾吩咐道:“子瑜即刻備些厚禮,駕快船往荊州試探虛實,且看劉琦如何答複。”


    魯肅也跟著告辭,與諸葛瑾一同出門,囑咐道:“子瑜兄去襄陽,記得帶一壺杜康來。”


    諸葛瑾會意笑道:“實不相瞞,那酒的滋味,我也想念多時矣!”


    送走諸葛瑾,想起在水雲間的那些日子,魯肅的目光怔忪起來。


    那裏雖說不上極盡奢華,但總讓人流連忘返,迴味不絕。


    “酒醇、菜豐、人更妖……”


    魯肅感歎著,甩甩腦袋往軍營趕去,隻等周瑜來便出兵對戰。


    次日,周瑜自柴桑趕到,孫權再次召集文武議事,不容商議,直接拜周瑜為大都督,與曹軍決戰。


    黃蓋等武將大喜,紛紛稱讚孫權英明,是時候一雪前恥了,唯有程普麵色不悅。


    張昭大驚,出列勸道:“主公,曹操挾天子而征四方,動以朝廷為名,逆者如呂布、袁紹等皆亡,今曹操統一北方,威勢越大,未可出兵。當遣使求和,否則江東必有災禍,望主公三思。”


    程普這次卻撫須冷眼旁觀,曆事三主,德高望重,本以為此次統兵大將非他莫屬,不想孫權卻拜周瑜為大都督,心中不悅,倒要看他如何應對。


    周瑜冷笑道:“張公此言差矣!伯符遺言,將外事付托於某,付先生蕭何之任,今不思報效主公之恩,保全國家,卻反要屈膝逆賊,莫非君有降曹之意?”


    “我……你休要血口噴人!”張昭須發皆張,厲喝道:“爾等年輕氣盛,不知避讓鋒芒,待罹兵革之禍,悔之晚矣!”


    “曹賊欺我江東無人焉?”周瑜傲然笑道:“為國家效命,保江東基業,雖死何憾?大丈夫既食君祿,當報君恩,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幸耳!”


    “公瑾壯哉!”程普聽到這句話,不禁熱血上湧,豪氣縱橫,讚道:“都督此言,真乃將才也,吾等誓與曹賊決生死。”


    程普此言一出,還在觀望的武將也紛紛都向周瑜施禮,其中還包括步騭、虞翻等文士,主戰派占了上風。


    張昭等大驚失色,張紘忙道:“主公,曹操以天子為名,其師不可拒,近聞其水軍已成,戰船極多,恐難當之,不如虛與委蛇,暫時求和罷戰,徐圖後計。”


    “真乃迂儒之論也!”周瑜勃然大怒,瞪著一眾主降派,個個都是江東世家豪族,生怕禍及自身,沉聲道:


    “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劉琦能以南陽之地抗曹,以主公神武雄才,江東之固,豈能不如劉表父子?此正當伸大義於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之時,瑜願為前驅,為主公決一血戰,萬死不辭。”


    “爾等休要多言!”孫權見張昭又要出列,長身而起,碧眼掃過眾人,威儀四射,朗聲道:“曹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大都督之言甚合孤意,即日點將出兵,不必再議!”


    “主公不可……”


    “將軍三思……”


    “住口!”孫權大怒,鏗鏘一聲拔出佩劍,嚇得張昭等人一個哆嗦,縮著脖子退入行列,如同鬥敗的鵪鶉。


    孫權舉劍砍去奏案一角,沉聲道:“再有言和者,與此案同!”


    環視眾人,再沒人敢說話,這才將佩劍賜給周瑜,傳令道:“公瑾放心出戰,孤於江南親督糧草,斬卻來使祭旗!”


    張昭忍不住又道:“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孫權沉聲道:“曹賊大軍壓境,欺吾太甚,不斬來使不足以示威。”


    “完了……”張昭扼腕歎息,斬使便意味著與曹操徹底決裂,再無轉圜餘地。


    孫權表了決心,又命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讚軍校尉,江東文武官將皆聽號令,如有違反者,以其佩劍先斬後奏。


    周瑜接過寶劍,拜辭孫權,當即便帶領眾將趕到牛渚,傳令周泰、蔣欽,來日於江畔升帳祭旗。


    翌日平明,周瑜升中軍大帳,端坐帥位,眾將左右侍立,聽候將令。


    潘璋先將曹軍使者一行押進帳中,五人跪在地上瑟瑟發抖,那使者滿頭大汗,顫聲道:“大都督,小人不過奉命行事,身不由己,為何要斬?冤枉,冤枉啊!”


    周瑜厲聲道:“曹賊弄權,甚於董卓:囚天子於許昌,領暴兵殺我將士。爾等為其爪牙,便是江東之敵,豈能留之?”


    不顧使者哭喊,命刀斧手推出帳外斬首,將首級懸掛水寨左右,以示抗曹決心。


    祭了帥旗,周瑜命韓當、朱桓為前部先鋒,領本部戰船,渡江北上,周泰、蔣欽領牛渚水軍,隨後接應,於蕪湖江口下寨。


    朝陽升起,大江之上波光粼粼,東吳水軍離開水寨,大的有三層戰艦,高大威猛,小的有艨艟龍舟穿行其中,浩浩蕩蕩往江北進發。


    周瑜按劍立於船頭之上,望著千帆重疊,遮天蔽日,白色的征袍隨風鼓脹,雄姿英發。


    太史慈默默走過來,扶著船舷,忽然說道:“若伯符在此,我三人並肩作戰,何人能當?”


    周瑜扭頭,他與太史慈中間,正好空著兩步距離,那裏曾是孫策的位置。


    船頭仿佛出現一位雄壯豪闊的人影,一腳踏著船舷,指點江山,談笑風生。


    當年領兵過江攻打廬江,在皖城得了大小二喬,二人結為連襟,關係更加親密,本以為可攜手開創一番大業,誰知那一戰竟是永別。


    而遠在豫章,討伐宗賊的太史慈,也沒有見到孫策最後一麵,深以為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挽月並收藏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