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保媒
天命錦鯉,重生後我開掛了 作者:蘭風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國公爺的眼光當真是極好的,而他們之間自幼結下的那段青梅竹馬之情誼,更是令旁人羨慕得緊呢!想到此處,高公公不禁滿臉堆笑,拱手說道:“恭喜了,顧娘子,還有顧家主。”
顧卿芝微微頷首以示謝意。
一旁的王氏趕忙示意楊管家呈上一個沉甸甸的荷包,並畢恭畢敬地道:“這點小小心意,還望大監收下,權當給您喝茶潤喉之用。”
顧承見狀,亦是笑容滿麵地上前相邀:“大監辛苦了,請上座歇息片刻吧。”
畢竟這高公公身為官家身邊大太監的徒弟,顧承與顧臨父子倆也曾幾次入宮,對其倒也算熟悉。
那太監微笑著推辭道:“顧家主、顧大娘子實在太客氣了,咱家還要趕著迴宮向官家複旨呢。”
於是乎,眾人簇擁著宣旨的宮人們一路送至門外。
待他們轉身離去之後,方才一同返迴前廳。
剛一進門,性急的顧臨便按捺不住滿心好奇,嚷嚷起來:“芝芝,快快快!讓為兄瞧瞧這賜婚聖旨究竟長啥模樣?”
顧承聞言,連忙伸手輕拍了一下兒子的肩膀,嗔怪道:“休要如此無禮!先將聖旨恭敬地請入祠堂供奉才是正理。”
話說年前,顧家承蒙聖上隆恩,被欽點為皇商就接過一次聖旨。
這已是他們第二次接到聖旨,其榮耀與責任可想而知。
顧衍今日迴來求完賜婚聖旨後一直在衙門忙碌,從早忙到晚,甚至連自家府邸都無暇返迴。
這一日直至夜幕深沉,明月高懸於中天之際,顧衍才匆匆趕到顧府。
不過,他甫一踏入家門,尚未有喘息之機,便被二叔顧承喚入書房,共商其與顧卿芝的婚事。
待到二人商議完畢,走出書房之時,夜色已然更深。
盡管此刻的顧衍心中急切地想要立刻見到那令自己魂牽夢繞之人,但礙於家中長輩在場,他深知此時並非適宜之刻。
無奈之下,隻得按捺住內心的躁動,耐心等待翌日的到來。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屋內,顧卿芝悠悠轉醒。
當她坐起身來,目光不經意間掃過房間角落處新增的數個箱子時,不禁心生疑惑。
身旁的侍女小桃見狀,趕忙上前輕聲解釋道:“娘子,這些都是未來姑爺送來的呢。”
聽聞此言,顧卿芝先是一愣,待迴過神來,瞬間明白了所謂的“未來姑爺”所指何人,頓時雙頰緋紅如霞。
緊接著,又從小桃口中得知那位未來姑爺正在前廳等候她一同用膳,顧卿芝的心更是砰砰直跳。
要知道,距離上次與哥哥相見,已過去了整整一個多月。
此時此刻,倆人的婚事既已定下來,自然能夠名正言順、大大方方地單獨會麵了。
就在隔天,童家竟然請動了榮老王妃親自登門為顧衍保媒。
原來,顧衍心中早已有了全盤計劃,他決意嚴格遵循傳統婚俗禮儀,將這門親事辦得風風光光、禮數周全。
按照習俗,整個訂婚過程需曆經三書六禮方可圓滿完成。
顧卿芝微微頷首以示謝意。
一旁的王氏趕忙示意楊管家呈上一個沉甸甸的荷包,並畢恭畢敬地道:“這點小小心意,還望大監收下,權當給您喝茶潤喉之用。”
顧承見狀,亦是笑容滿麵地上前相邀:“大監辛苦了,請上座歇息片刻吧。”
畢竟這高公公身為官家身邊大太監的徒弟,顧承與顧臨父子倆也曾幾次入宮,對其倒也算熟悉。
那太監微笑著推辭道:“顧家主、顧大娘子實在太客氣了,咱家還要趕著迴宮向官家複旨呢。”
於是乎,眾人簇擁著宣旨的宮人們一路送至門外。
待他們轉身離去之後,方才一同返迴前廳。
剛一進門,性急的顧臨便按捺不住滿心好奇,嚷嚷起來:“芝芝,快快快!讓為兄瞧瞧這賜婚聖旨究竟長啥模樣?”
顧承聞言,連忙伸手輕拍了一下兒子的肩膀,嗔怪道:“休要如此無禮!先將聖旨恭敬地請入祠堂供奉才是正理。”
話說年前,顧家承蒙聖上隆恩,被欽點為皇商就接過一次聖旨。
這已是他們第二次接到聖旨,其榮耀與責任可想而知。
顧衍今日迴來求完賜婚聖旨後一直在衙門忙碌,從早忙到晚,甚至連自家府邸都無暇返迴。
這一日直至夜幕深沉,明月高懸於中天之際,顧衍才匆匆趕到顧府。
不過,他甫一踏入家門,尚未有喘息之機,便被二叔顧承喚入書房,共商其與顧卿芝的婚事。
待到二人商議完畢,走出書房之時,夜色已然更深。
盡管此刻的顧衍心中急切地想要立刻見到那令自己魂牽夢繞之人,但礙於家中長輩在場,他深知此時並非適宜之刻。
無奈之下,隻得按捺住內心的躁動,耐心等待翌日的到來。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屋內,顧卿芝悠悠轉醒。
當她坐起身來,目光不經意間掃過房間角落處新增的數個箱子時,不禁心生疑惑。
身旁的侍女小桃見狀,趕忙上前輕聲解釋道:“娘子,這些都是未來姑爺送來的呢。”
聽聞此言,顧卿芝先是一愣,待迴過神來,瞬間明白了所謂的“未來姑爺”所指何人,頓時雙頰緋紅如霞。
緊接著,又從小桃口中得知那位未來姑爺正在前廳等候她一同用膳,顧卿芝的心更是砰砰直跳。
要知道,距離上次與哥哥相見,已過去了整整一個多月。
此時此刻,倆人的婚事既已定下來,自然能夠名正言順、大大方方地單獨會麵了。
就在隔天,童家竟然請動了榮老王妃親自登門為顧衍保媒。
原來,顧衍心中早已有了全盤計劃,他決意嚴格遵循傳統婚俗禮儀,將這門親事辦得風風光光、禮數周全。
按照習俗,整個訂婚過程需曆經三書六禮方可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