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藏書閣
天命錦鯉,重生後我開掛了 作者:蘭風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次可是衍哥兒的大喜之事,怎能讓鄉裏來承擔這筆費用呢?
該多少錢我們就出多少錢便是。”
其實,他心裏很想告訴顧泰,他們家現在可是富裕得很呢!
這幾年以來,家中的各項營生做得那都是風生水起,順順利利的,早就不再是當年那個普普通通的顧家嘍!
見此情形,顧泰不禁有些不太高興地嘟囔著:“叔當然清楚你們家現在有錢啦,但這可是咱們鄉裏人的一番心意呐!
早在很久之前,大家就已經一致同意並通過了這項決議。
要知道,咱們盛唐裏這麽多年來,也就僅僅隻出現過衍哥兒這麽一位狀元郎而已呀!
從此以後,咱們的盛唐裏可就再也不是過去的那個模樣嘍!”
如今,每當他們將自家種植的新鮮蔬菜與飼養的家禽拿到集市上去售賣時,一說是來自狀元郎的故鄉,那些買家甚至連價格都不會往下壓,便會毫不猶豫地直接搶購一空。
說來也怪,不知為何,眾人仿佛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謎之自信,堅信著出自狀元郎家鄉的菜肴必定是格外美味可口的。
正因如此,如今鄉裏的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感到臉上倍兒有光彩,就連腰板都不自覺地挺得筆直筆直的。
麵對這樣的情況,顧承實在是推脫不過去了,於是就在當天晚上迴到家中後,興高采烈地將這個大好消息告知給了家人。
顧衍聽聞之後,先是微微沉吟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二叔,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般地步,那咱們就依照叔公所說的吧。”
聽到這話,顧承不禁感到有些意外,正欲開口詢問之時,隻聽得顧衍接著又道:“不過呢,等到時候我們再在其他方麵給補迴來就行了。”
顧承一聽,頓時喜出望外,急忙問道:“衍哥兒,難不成你已經有主意了?”
一旁的王氏和顧卿芝見狀,也紛紛一同望向顧衍,眼中滿是好奇之色,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曉他究竟有著怎樣的盤算。
隻見顧衍不緊不慢、有條不紊地迴答道:“二叔、二嬸,我的打算是要給咱們鄉裏建造一座藏書閣,並捐贈一大批書籍進去。”
顧卿芝聽了這番話,心中這才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前段時間天璣一直忙前忙後、四處搜羅各類書籍的真正緣由,原來竟是為了能夠在鄉裏成功建成一座藏書閣啊!
竟然是如此嗎?
此時的顧承,則是激動得雙手緊緊握成拳頭,因為隻有他自己心裏最為清楚,身為一名讀書人,如果鄉裏能夠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藏書閣,那將會帶來多麽巨大的意義和價值。
旁人或許對此並不十分了解,但他可是心知肚明得很呐!
不知有多少出身貧寒的學子,僅僅隻是由於在見識方麵稍遜於那些貴族子弟一籌,便無法更上一層樓。
歸根結底,現今的書籍價格過於昂貴,普通家庭根本無力購買。
而且,有些書籍即便是在尋常的書鋪之中也是難覓其蹤。
許多孤本以及那些極為珍稀的書籍,往往僅在世家大族內部流傳,普通人家根本無緣得見。
想到此處,顧承簡直難以想象,如果在盛唐之中能夠矗立起這樣一座宏偉的藏書閣,日後將會引發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座藏書閣可能會將整個彭澤縣,甚至有可能是整個江州的讀書人全都吸引到盛唐裏麵來!
對於這一點,王氏作為上過學堂的人,自然心知肚明,但她仍舊麵露遲疑之色,緩緩說道:“這藏書閣恐怕太過惹人注目了吧。
畢竟人人都知曉書籍的珍貴程度,如此規模的一座藏書閣設立在咱們這小小的盛唐之內,真的能夠守護得住它嗎?
說得再確切一些,我著實擔憂這座藏書閣會招來不必要的災禍,到頭來非但沒有益處,反倒有可能給我們惹下大禍啊!”
麵對王氏提出的這些疑慮,顧衍其實早就已經深思熟慮過了。
隻見他不緊不慢地開口,將自己心中的盤算一一道出,條理清晰、井井有條。
原來,關於這件事情,顧衍在此之前已然有所謀劃。
就是要製定一套完善合理的藏書閣借閱製度。
而且,這裏麵還有兩條規定:其一,所有想要查閱、借閱或者抄寫書籍的人都隻能夠在閣樓內部進行操作,絕對不允許把書籍帶出藏書閣;
其二,每一個前來借閱書籍的人都必須要留下一本親手抄錄的版本才行。
聽到這裏,顧承不禁麵露疑惑之色,開口問道:“嗯?這樣做又是為何呢?”
稍作停頓之後,顧衍笑著解釋道:
“如此一來呀,咱們藏書閣裏麵的書籍將會變得越來越多,這可是好處之一!
另外呢,這麽做也是為了確保藏書閣可以保持正常的運轉狀態。”
可以減去那些無聊人士的打擾。
聽聞此言,顧承略一思索便瞬間領悟到了其中的深意,不由得連連點頭稱讚道:“這可真是太妙啦!實在是高招啊!”
不過,緊接著他卻又提出了另一個疑問:“那要是有人過來借閱的時候並沒有準備手抄本該怎麽辦呢?或者不會寫字的怎麽辦?總不能不讓他們借書看吧?”
對於這個問題,顧衍顯然早有考慮,隻見他胸有成竹地迴答說:
“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那就讓他們用做工來抵償唄。
總而言之,我們藏書閣的書籍絕對不能夠無償被借閱,哪怕是盛唐裏那些善良樸實的鄉親們也得遵守這個規矩才行。”
站在一旁靜靜聆聽著兩人對話的王氏此時也插話表示讚同:
“我覺得這個方案挺不錯的呢!
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去維護咱們的藏書閣,那麽它肯定能夠長久地發展下去。”
這時,顧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似的,開口說道:“這樣吧,二叔那邊其實也收藏了一些書籍。
趁這段時間,我盡量抽時間把它們整理出一些手抄本來。”
該多少錢我們就出多少錢便是。”
其實,他心裏很想告訴顧泰,他們家現在可是富裕得很呢!
這幾年以來,家中的各項營生做得那都是風生水起,順順利利的,早就不再是當年那個普普通通的顧家嘍!
見此情形,顧泰不禁有些不太高興地嘟囔著:“叔當然清楚你們家現在有錢啦,但這可是咱們鄉裏人的一番心意呐!
早在很久之前,大家就已經一致同意並通過了這項決議。
要知道,咱們盛唐裏這麽多年來,也就僅僅隻出現過衍哥兒這麽一位狀元郎而已呀!
從此以後,咱們的盛唐裏可就再也不是過去的那個模樣嘍!”
如今,每當他們將自家種植的新鮮蔬菜與飼養的家禽拿到集市上去售賣時,一說是來自狀元郎的故鄉,那些買家甚至連價格都不會往下壓,便會毫不猶豫地直接搶購一空。
說來也怪,不知為何,眾人仿佛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謎之自信,堅信著出自狀元郎家鄉的菜肴必定是格外美味可口的。
正因如此,如今鄉裏的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感到臉上倍兒有光彩,就連腰板都不自覺地挺得筆直筆直的。
麵對這樣的情況,顧承實在是推脫不過去了,於是就在當天晚上迴到家中後,興高采烈地將這個大好消息告知給了家人。
顧衍聽聞之後,先是微微沉吟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二叔,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般地步,那咱們就依照叔公所說的吧。”
聽到這話,顧承不禁感到有些意外,正欲開口詢問之時,隻聽得顧衍接著又道:“不過呢,等到時候我們再在其他方麵給補迴來就行了。”
顧承一聽,頓時喜出望外,急忙問道:“衍哥兒,難不成你已經有主意了?”
一旁的王氏和顧卿芝見狀,也紛紛一同望向顧衍,眼中滿是好奇之色,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曉他究竟有著怎樣的盤算。
隻見顧衍不緊不慢、有條不紊地迴答道:“二叔、二嬸,我的打算是要給咱們鄉裏建造一座藏書閣,並捐贈一大批書籍進去。”
顧卿芝聽了這番話,心中這才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前段時間天璣一直忙前忙後、四處搜羅各類書籍的真正緣由,原來竟是為了能夠在鄉裏成功建成一座藏書閣啊!
竟然是如此嗎?
此時的顧承,則是激動得雙手緊緊握成拳頭,因為隻有他自己心裏最為清楚,身為一名讀書人,如果鄉裏能夠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藏書閣,那將會帶來多麽巨大的意義和價值。
旁人或許對此並不十分了解,但他可是心知肚明得很呐!
不知有多少出身貧寒的學子,僅僅隻是由於在見識方麵稍遜於那些貴族子弟一籌,便無法更上一層樓。
歸根結底,現今的書籍價格過於昂貴,普通家庭根本無力購買。
而且,有些書籍即便是在尋常的書鋪之中也是難覓其蹤。
許多孤本以及那些極為珍稀的書籍,往往僅在世家大族內部流傳,普通人家根本無緣得見。
想到此處,顧承簡直難以想象,如果在盛唐之中能夠矗立起這樣一座宏偉的藏書閣,日後將會引發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座藏書閣可能會將整個彭澤縣,甚至有可能是整個江州的讀書人全都吸引到盛唐裏麵來!
對於這一點,王氏作為上過學堂的人,自然心知肚明,但她仍舊麵露遲疑之色,緩緩說道:“這藏書閣恐怕太過惹人注目了吧。
畢竟人人都知曉書籍的珍貴程度,如此規模的一座藏書閣設立在咱們這小小的盛唐之內,真的能夠守護得住它嗎?
說得再確切一些,我著實擔憂這座藏書閣會招來不必要的災禍,到頭來非但沒有益處,反倒有可能給我們惹下大禍啊!”
麵對王氏提出的這些疑慮,顧衍其實早就已經深思熟慮過了。
隻見他不緊不慢地開口,將自己心中的盤算一一道出,條理清晰、井井有條。
原來,關於這件事情,顧衍在此之前已然有所謀劃。
就是要製定一套完善合理的藏書閣借閱製度。
而且,這裏麵還有兩條規定:其一,所有想要查閱、借閱或者抄寫書籍的人都隻能夠在閣樓內部進行操作,絕對不允許把書籍帶出藏書閣;
其二,每一個前來借閱書籍的人都必須要留下一本親手抄錄的版本才行。
聽到這裏,顧承不禁麵露疑惑之色,開口問道:“嗯?這樣做又是為何呢?”
稍作停頓之後,顧衍笑著解釋道:
“如此一來呀,咱們藏書閣裏麵的書籍將會變得越來越多,這可是好處之一!
另外呢,這麽做也是為了確保藏書閣可以保持正常的運轉狀態。”
可以減去那些無聊人士的打擾。
聽聞此言,顧承略一思索便瞬間領悟到了其中的深意,不由得連連點頭稱讚道:“這可真是太妙啦!實在是高招啊!”
不過,緊接著他卻又提出了另一個疑問:“那要是有人過來借閱的時候並沒有準備手抄本該怎麽辦呢?或者不會寫字的怎麽辦?總不能不讓他們借書看吧?”
對於這個問題,顧衍顯然早有考慮,隻見他胸有成竹地迴答說:
“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那就讓他們用做工來抵償唄。
總而言之,我們藏書閣的書籍絕對不能夠無償被借閱,哪怕是盛唐裏那些善良樸實的鄉親們也得遵守這個規矩才行。”
站在一旁靜靜聆聽著兩人對話的王氏此時也插話表示讚同:
“我覺得這個方案挺不錯的呢!
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去維護咱們的藏書閣,那麽它肯定能夠長久地發展下去。”
這時,顧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似的,開口說道:“這樣吧,二叔那邊其實也收藏了一些書籍。
趁這段時間,我盡量抽時間把它們整理出一些手抄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