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民間的傳說,瞎編的,可是天井閘的確是大運河南來北往最重要閘口,可如今這麽重要的閘口卻被朝廷中的宦官吳器霸占著,就是為了收錢,凡是進入閘口等待過閘的船隻,交閘口銀,吳器的上級就是內官梁芳,凡是過往船隻,按船隻大小收錢,連從徐州上來的糧船也不放過,這個吳器收費還特別靈活,沒銀的可以用商品抵,比如運糧的交糧食也行,運茶葉的就用相等的茶葉抵扣,客船就按人頭算,可這一次,章子俊的船頭上放著一隻白色車殼子,這位吳器感覺很新鮮,就說用這個抵扣過閘費,這可不能答應,章子俊故意喝道:“大膽,這可是運往鳳陽皇陵的。”
吳器一聽也是一驚,在細看船頭這東西,怪模怪樣地,上麵有幾塊半透明的琉璃,前後有玻璃,不過吳器沒有看明白,原因是前後玻璃上蓋著幾張破蘆席,隱隱然間被陽光反射出幾縷耀眼的光。吳器迴道:“既然是皇陵的東西,就算了吧,不過要多交一成過閘銀。”
章子俊問道:“這是為何啊。”
吳器一翻白眼道:“皇陵的東西過閘,得要多派閘工、纖夫,要不然出了事如何是好。”
章子俊一聽原來如此,好說好說。
顯然吳器也是以摟錢為主,也不是非要強索,這才讓章子俊鬆了口氣。
隔日後船總算是有驚無險地過了閘口,在濟寧城內河道停泊,需要采買些新鮮蔬菜、魚肉及糧食。
明朝初期濟寧是府治所在地,管轄著兗州,而目前兗州是府治所在地管轄著濟寧,所以濟寧為州,那麽這個變化是如何產生的呢?
明朝取代元朝之後,明太祖元年(公元1367年)廢元朝濟寧路為濟寧府,隨後又陸續劃入曹州、東平路一部分和益都路東南部,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濟寧府有12直轄縣:任城縣、鄆城縣、巨野縣、滕縣、嶧縣、金鄉縣、魚台縣、單縣、嘉祥縣、城武縣、曹縣、定陶縣;2州:兗州、東平州;9個州轄縣:分別是兗州的曲阜縣、寧陽縣、鄒縣、泗水縣,東平州的汶上縣、東阿縣、平陰縣、陽穀縣、壽張縣。
直到明朝洪武十七年,濟寧依然是府,並且管轄著兗州,那麽為何會發生兗州成為了兗州府,濟寧卻成為了濟寧州,並且兗州府管轄起了濟寧州了呢?
是因為朱元璋所封的第十子魯王朱檀,到洪武十八年已滿十五歲,到兗州就藩所致。王子就藩地要升為府,兗州就成為了兗州府,兗州府治也遷到了兗州。而原府治所在地濟寧則降為了濟寧州,府州的變化也引起所轄縣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不僅導致了府州屬縣的大調整,而且兗州和濟寧的“身份”也進行了“互換”,其管轄關係徹底顛倒,哪怕是濟寧在明朝時因為運河而興盛,其重要性要高於兗州,但因為魯藩在兗州,其政治上的地位仍還沒有發生轉變。如果沒有明朝朱姓的王封在兗州,濟寧會有很大概率會一直延續元朝時期的格局走下去的話,由濟寧一直管轄兗州。
雖然此時的濟寧為州治,可是靠著大運河成為南北水陸要衝,漕舟必經之地,是明朝在山東的著名大都市,南北都會,萃四方貨物,率非其地所出,歲貢諸方物,往往購覓旁郡。東南紉綺,西安北裘褐,皆萃於此。本地城市居民達五萬,加上四方商人數倍於此,城市常住人口超過數十萬,這是個不得了的數字,要知道當時江西九江城人口二萬都不到。
連日的船上生活,憋屈的很,既然船行至此,難得來到繁華的濟寧,不光是章子俊想好好放鬆,連長年生活在船上的船老大一家,也憋不住想在濟寧多停留幾日調節一下心情了。
商船自有商埠,客船也有專門的碼頭,更多的是一些商家、官宦人家的私人碼頭,比如糧船專門有米市碼頭,茶葉、草藥有醫館一條街,絲綢緞麵有布市坊碼頭,章子俊的船屬於客船,可以通過小府河,進入內城停泊。
哎呀呀果然是繁華,光濟寧的城牆就不一般,有東西南北門,並且有內外門之分,是雙重門。南門, “宣阜門”;北門,“宗翰門”;東門,“綏華門”;西門,“萃城門”。四門左右的甕城又各建一小門,就是這小門也相當於一般縣城的城門了,可駕馬車通過,以南門的東南門最大。城門,都是內木外用鐵皮包裹著,並用每枚重八兩的圓頭鐵釘,按橫九豎十三排列鉚釘在每扇門上。另外,在“東門迤南”,還有“水門、鐵窗”,並築有“四門馬道”於每座城門內兩側各一條。由於該城,是按“八卦”的序列建造的,所以四個門的結構也是很講究的。
在城內有三坐地標建築,地勢最高處的鐵塔寺。南城門樓之上有木塔,大石橋邊上的石塔,稱為濟寧三塔。
流經城內的還有三條河流分別是小洸河、小府河和任城河。
水運的便利,帶動了商貿的繁榮,因曲阜距濟寧近在咫尺,所以在城中書院林立,學社遍地,來自全國各路商貿會館都設有專供家鄉讀書人的歇腳之地,就因為曲阜,每年來到濟寧的文人墨客、秀才大儒烏泱泱地,有些人就在當地安家了,美其名距聖人左側,讀聖賢之書。所以曆來文風鼎盛。這就催生了當地吃喝遊玩行業空前發展,想想明朝讀書人的尿性就知道。
這一次章子俊正趕上孔府祭祀,所以來濟寧的全國學子途經趕考的考生,還有遊學在外的秀才特別多,因為濟寧是大運河最大的集散地,這些趕來的“聖人學生”都是先坐船到達濟寧後轉陸路趕往曲阜。每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正好今年又是十大祭。
在這裏就要說道一個人物,陳獻章字公甫,別號石齋,人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考中秀才,進入國子監讀書。景泰二年,拜江西學者吳與弼為師,到了成化二年時,複遊太學入京,得到國子祭酒邢讓推薦,出任吏部主事,可是當今的朝堂烏煙瘴氣,就決定辭官迴鄉,聚徒講學。這一日來到了濟寧州,正要前往曲阜,朝聖一下讀書人心目中的衍聖公府,順便拜會一下內孔中幾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因為聖人有2500多年曆史。曲阜孔氏家族,一般被分為內孔和外孔。孔子的後裔為內孔,人數不太多。而外孔就不知其數了,比如孔末(早先不姓孔,謊稱姓孔的人)的子孫和曆代在孔子家扛活被授予孔姓的人的子孫稱為外孔或偽孔。外孔不能入孔氏的家譜,在曲阜姓孔的人中,外孔既不能入家譜的人為數眾多,而且自己到底是內孔還是外孔都不知道的人也很多,自稱是孔子後裔近四萬人。
曲阜孔廟初建於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9?年),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為孔廟的本廟。這座孔廟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每年的祭祀活動都是民間自發的,而十年一期的祭祀卻是衍聖公府舉辦,此時的衍聖公是孔子第六十一代孫孔弘緒,父親孔承慶,英年早卒。自小由祖父孔彥縉撫養的長大,但是在景泰六年,祖父孔彥縉也去世了,孔弘緒時年才八歲。
自古深宅大院殺人爭產屢見不鮮,這位孔弘緒差點被殺死在孔府之中,可見孔弘緒的童年並不算如意,先是喪父,後是喪祖,小小年紀又經曆了孔府的變故。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鎮複辟,十歲的孔弘緒還曾入朝進賀。孔弘緒雖然年幼,但是舉止得體,明英宗非常喜歡他,在京中賜宅,每逢出遊都會帶上他。史稱:“朝見便殿,握其手,置膝上,語良久。”
在朝廷的庇佑之下, 為了避免孔氏族人覬覦衍聖公爵位。孔弘緒襲爵之後的日子太平多了,孔氏族人也老實了不少。因為,孔府不知從哪裏找來的路子,跟當朝首輔大學士李賢結為了姻親,孔弘緒成為了李賢的女婿。
李賢有二子二女,當初次女李氏差點嫁給章子俊,可是章子俊心中隻有姚穎,所以李賢把次女嫁給了孔弘緒,當初就是這麽一位舉止得體的少年英傑,又在幾年後成為了大學士李賢的女婿,就飄了起來,到了成化五年,孔弘緒二十二歲了,年紀不大壞事卻做了不少。這些年在山東曲阜可謂是為非作歹,壞事做絕,名聲都傳到南京去了。南京科道言官聯名彈劾了孔弘緒,這些言官也很雞賊,彈劾的罪名是“宮室逾製”,這種罪名基本上是一查一個準。由於茲事體大,朝廷讓巡撫山東都禦史原傑進行查證。? ??
吳器一聽也是一驚,在細看船頭這東西,怪模怪樣地,上麵有幾塊半透明的琉璃,前後有玻璃,不過吳器沒有看明白,原因是前後玻璃上蓋著幾張破蘆席,隱隱然間被陽光反射出幾縷耀眼的光。吳器迴道:“既然是皇陵的東西,就算了吧,不過要多交一成過閘銀。”
章子俊問道:“這是為何啊。”
吳器一翻白眼道:“皇陵的東西過閘,得要多派閘工、纖夫,要不然出了事如何是好。”
章子俊一聽原來如此,好說好說。
顯然吳器也是以摟錢為主,也不是非要強索,這才讓章子俊鬆了口氣。
隔日後船總算是有驚無險地過了閘口,在濟寧城內河道停泊,需要采買些新鮮蔬菜、魚肉及糧食。
明朝初期濟寧是府治所在地,管轄著兗州,而目前兗州是府治所在地管轄著濟寧,所以濟寧為州,那麽這個變化是如何產生的呢?
明朝取代元朝之後,明太祖元年(公元1367年)廢元朝濟寧路為濟寧府,隨後又陸續劃入曹州、東平路一部分和益都路東南部,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濟寧府有12直轄縣:任城縣、鄆城縣、巨野縣、滕縣、嶧縣、金鄉縣、魚台縣、單縣、嘉祥縣、城武縣、曹縣、定陶縣;2州:兗州、東平州;9個州轄縣:分別是兗州的曲阜縣、寧陽縣、鄒縣、泗水縣,東平州的汶上縣、東阿縣、平陰縣、陽穀縣、壽張縣。
直到明朝洪武十七年,濟寧依然是府,並且管轄著兗州,那麽為何會發生兗州成為了兗州府,濟寧卻成為了濟寧州,並且兗州府管轄起了濟寧州了呢?
是因為朱元璋所封的第十子魯王朱檀,到洪武十八年已滿十五歲,到兗州就藩所致。王子就藩地要升為府,兗州就成為了兗州府,兗州府治也遷到了兗州。而原府治所在地濟寧則降為了濟寧州,府州的變化也引起所轄縣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不僅導致了府州屬縣的大調整,而且兗州和濟寧的“身份”也進行了“互換”,其管轄關係徹底顛倒,哪怕是濟寧在明朝時因為運河而興盛,其重要性要高於兗州,但因為魯藩在兗州,其政治上的地位仍還沒有發生轉變。如果沒有明朝朱姓的王封在兗州,濟寧會有很大概率會一直延續元朝時期的格局走下去的話,由濟寧一直管轄兗州。
雖然此時的濟寧為州治,可是靠著大運河成為南北水陸要衝,漕舟必經之地,是明朝在山東的著名大都市,南北都會,萃四方貨物,率非其地所出,歲貢諸方物,往往購覓旁郡。東南紉綺,西安北裘褐,皆萃於此。本地城市居民達五萬,加上四方商人數倍於此,城市常住人口超過數十萬,這是個不得了的數字,要知道當時江西九江城人口二萬都不到。
連日的船上生活,憋屈的很,既然船行至此,難得來到繁華的濟寧,不光是章子俊想好好放鬆,連長年生活在船上的船老大一家,也憋不住想在濟寧多停留幾日調節一下心情了。
商船自有商埠,客船也有專門的碼頭,更多的是一些商家、官宦人家的私人碼頭,比如糧船專門有米市碼頭,茶葉、草藥有醫館一條街,絲綢緞麵有布市坊碼頭,章子俊的船屬於客船,可以通過小府河,進入內城停泊。
哎呀呀果然是繁華,光濟寧的城牆就不一般,有東西南北門,並且有內外門之分,是雙重門。南門, “宣阜門”;北門,“宗翰門”;東門,“綏華門”;西門,“萃城門”。四門左右的甕城又各建一小門,就是這小門也相當於一般縣城的城門了,可駕馬車通過,以南門的東南門最大。城門,都是內木外用鐵皮包裹著,並用每枚重八兩的圓頭鐵釘,按橫九豎十三排列鉚釘在每扇門上。另外,在“東門迤南”,還有“水門、鐵窗”,並築有“四門馬道”於每座城門內兩側各一條。由於該城,是按“八卦”的序列建造的,所以四個門的結構也是很講究的。
在城內有三坐地標建築,地勢最高處的鐵塔寺。南城門樓之上有木塔,大石橋邊上的石塔,稱為濟寧三塔。
流經城內的還有三條河流分別是小洸河、小府河和任城河。
水運的便利,帶動了商貿的繁榮,因曲阜距濟寧近在咫尺,所以在城中書院林立,學社遍地,來自全國各路商貿會館都設有專供家鄉讀書人的歇腳之地,就因為曲阜,每年來到濟寧的文人墨客、秀才大儒烏泱泱地,有些人就在當地安家了,美其名距聖人左側,讀聖賢之書。所以曆來文風鼎盛。這就催生了當地吃喝遊玩行業空前發展,想想明朝讀書人的尿性就知道。
這一次章子俊正趕上孔府祭祀,所以來濟寧的全國學子途經趕考的考生,還有遊學在外的秀才特別多,因為濟寧是大運河最大的集散地,這些趕來的“聖人學生”都是先坐船到達濟寧後轉陸路趕往曲阜。每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正好今年又是十大祭。
在這裏就要說道一個人物,陳獻章字公甫,別號石齋,人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考中秀才,進入國子監讀書。景泰二年,拜江西學者吳與弼為師,到了成化二年時,複遊太學入京,得到國子祭酒邢讓推薦,出任吏部主事,可是當今的朝堂烏煙瘴氣,就決定辭官迴鄉,聚徒講學。這一日來到了濟寧州,正要前往曲阜,朝聖一下讀書人心目中的衍聖公府,順便拜會一下內孔中幾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因為聖人有2500多年曆史。曲阜孔氏家族,一般被分為內孔和外孔。孔子的後裔為內孔,人數不太多。而外孔就不知其數了,比如孔末(早先不姓孔,謊稱姓孔的人)的子孫和曆代在孔子家扛活被授予孔姓的人的子孫稱為外孔或偽孔。外孔不能入孔氏的家譜,在曲阜姓孔的人中,外孔既不能入家譜的人為數眾多,而且自己到底是內孔還是外孔都不知道的人也很多,自稱是孔子後裔近四萬人。
曲阜孔廟初建於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9?年),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為孔廟的本廟。這座孔廟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每年的祭祀活動都是民間自發的,而十年一期的祭祀卻是衍聖公府舉辦,此時的衍聖公是孔子第六十一代孫孔弘緒,父親孔承慶,英年早卒。自小由祖父孔彥縉撫養的長大,但是在景泰六年,祖父孔彥縉也去世了,孔弘緒時年才八歲。
自古深宅大院殺人爭產屢見不鮮,這位孔弘緒差點被殺死在孔府之中,可見孔弘緒的童年並不算如意,先是喪父,後是喪祖,小小年紀又經曆了孔府的變故。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鎮複辟,十歲的孔弘緒還曾入朝進賀。孔弘緒雖然年幼,但是舉止得體,明英宗非常喜歡他,在京中賜宅,每逢出遊都會帶上他。史稱:“朝見便殿,握其手,置膝上,語良久。”
在朝廷的庇佑之下, 為了避免孔氏族人覬覦衍聖公爵位。孔弘緒襲爵之後的日子太平多了,孔氏族人也老實了不少。因為,孔府不知從哪裏找來的路子,跟當朝首輔大學士李賢結為了姻親,孔弘緒成為了李賢的女婿。
李賢有二子二女,當初次女李氏差點嫁給章子俊,可是章子俊心中隻有姚穎,所以李賢把次女嫁給了孔弘緒,當初就是這麽一位舉止得體的少年英傑,又在幾年後成為了大學士李賢的女婿,就飄了起來,到了成化五年,孔弘緒二十二歲了,年紀不大壞事卻做了不少。這些年在山東曲阜可謂是為非作歹,壞事做絕,名聲都傳到南京去了。南京科道言官聯名彈劾了孔弘緒,這些言官也很雞賊,彈劾的罪名是“宮室逾製”,這種罪名基本上是一查一個準。由於茲事體大,朝廷讓巡撫山東都禦史原傑進行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