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咱們不能再繼續幹耗下去了,再這樣等下去,咱們恐怕都要餓死在這湖心島上。”
六月十一日,在鄱陽湖枯坐了一個多月的雲貴總督趙良棟的耐心也終於到了極限,今早他去島西大營點算錢糧,竟發現全軍的糧食隻剩一萬一千餘石,也就是一百一十萬斤左右。
一百一十多萬斤糧食聽起來不少,可架不住島上的人多呀,現在島上的官兵加民夫還有八萬一千餘人,按每人每天一斤計算,最多也隻能再撐半個月。
“現在還能突圍嗎?”
康熙此時的心情也不好,他如何不知道現在的局勢有多險惡,然而連續的失敗已經令他對前途充滿絕望,他現在甚至不敢也沒有臉麵再去召見圍圈。
見康熙心情很是低落,趙良棟再拜頓首道:“主子,奴才等的生死不要緊,但主子關係到大清的社稷,天下的黎民蒼生,如何能輕言放棄?”
“朕悔不該不聽卿的勸諫,以至於有驛磯山之失,湖口之敗,最後被發匪困在這孤島上,朕還有喝顏去見大清的列祖列宗?還有何顏麵去見天下臣工?還有何顏麵見島上的近十萬將士?朕……!”
一天兩天,十天八天,哪怕從四月底等到五月底,康熙還堅信喇布的援軍肯定會到,但現在坐困湖心島已經一個半月了,預想中的援軍依然沒有抵達,康熙早已對未來失去希望,有時他甚至認為喇布是對他懷恨在心,故意拖延進兵的速度。
“主子,事在緊急,若是再拖上十天八天,一旦糧盡,這近十萬大軍說不得立馬就要亂了套,奴才以為咱們當趁還有糧食供應是盡力自救,或許還有突圍的可能?”
趙良棟一刻都不想在湖心島上呆下去了,這一個多月以來,將官們因為屢次失敗,都對局麵充滿失望,都懶的約束底下的士兵,現在島上的情形可謂是烏煙瘴氣,別的不說,連是士兵們每天的排泄物都沒人過問,以至於島上除了康熙禦營所在,其餘的地方幾乎是臭不可聞。
前兩日甚至有兩個失望透頂的綠營千總帶著幾十個兵丁劫了一艘樓船,趁夜去投了明軍,他認為與其窩窩囊囊地被明軍困死,還不如奮力一博,或許還有逃生的可能。
“怎麽突圍?發匪在沿湖的官道和渡口布滿了斥候,咱們不管攻哪裏,隻要延沿數日,其援軍就能抵達,想要突圍,談何容易?”
康熙雖然對局勢無比失望,甚至感覺無顏見天下人,但卻不甘心就這樣活活困死在島上,現在趙良棟說或許還有突圍的可能,又令他對前途燃死了幾分期盼。
“聖上,今早奴才和萬提督曾商議過,我二人一致認為可分兵突圍,末將願和萬督領綠營主力再攻南湖嘴,將發匪主力吸引過來,聖上則可率滿洲主力翻越廬山,退往九江,九江緊臨長江,和武昌隔江相望,且有馬當天險,發匪水師就是想追擊都不可能,隻要聖上能退入九江,就能龍入大海,又何懼發匪追兵?”
“那你們怎麽辦?讓卿等為朕枉自送了性命,朕於心何忍?朕又豈能獨自逃生?”
康熙驚唿一聲,趙良棟表麵上說的輕巧,其實真正的意思就是要用湖心島上的五萬綠營的命來換取他和島上這一萬五千滿洲子弟的性命。
仗打成這樣,已經是他一意孤行的原因了,若是再用數萬大軍的性命來保全自己,康熙自己都覺得說不過去。
趙良棟感動的老淚縱橫,多好的主子爺啊……都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還記掛自己這些做奴才的,他是真的恨,恨該死的馬仲英和王輔臣,如此體恤奴才的皇帝,你們好端端的奴才不做,非要造反,和本官學,難道還怕沒有富貴嗎?因此哭訴道“聖上,奴才的身家性命都是聖上所賜,雖肝腦塗地不能報聖上萬一也,今情勢緊急,還請聖上勿要以奴才等為念,我大清可以沒有奴才,但大清卻不能沒有主子您呐!”
康熙哀歎道:“……朕還迴得去嗎?朕打了這麽大一個敗仗,折了安親王和水師不說,還要棄你們於不顧,就算能活著逃迴去,哪裏還有麵目去見太皇太後和那些旗主王爺。”
一旁的梁九功也勸道:“主子爺,馬逆不過隻占了江南數省,他們連續征戰了一年多,想來也到了強弩之末,而西北的王輔臣本就是首鼠兩端,兩麵三刀之人,若是我大清勢強,說不定他還會配合馬逆打咱們大清,現在我大清吃了這麽大一個敗仗,王輔臣肯定會為自己的前途考慮,反過來對付偽明,他們兩家互相牽製,等咱們大清緩過勁來,未必沒有機會報此大仇。”
趙良棟再拜道:“主子,咱們吃了這麽大一個敗仗,京裏的王爺們說不定早就暗流湧動了,正因為如此,您更該迴去了,否則這些人還不得把大清的江山折騰完了,為了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為了太子殿下不被奸人所害,奴才懇請主子從奴才所請。”
康熙感動不已,這才是真的好奴才啊,他沒想到在危難之際,滿洲子弟都在混吃等死,最後還能效忠他的,竟是個漢臣,因此搶步上前,扶起趙良棟,開口道:“所謂疾風之勁草,板蕩見忠臣,趙愛卿果然公忠體國,也罷,那就依你之見,隻是廬山一帶,山路崎區,地形複雜,沒有向導,又怎麽走得出去?”
“主子放心,此前將士們處置湖心島上百姓時,奴才偷偷藏了兩個,有他們帶路,主子又何愁不能走出廬山。”
未預勝,先預敗,作為一名合格的武將,趙良棟在退到湖心島上以後,就曾考慮到可能會有這麽一天,因此也早就做好了準備,隻是他沒想到害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康熙動情地說道:“既然你早有成算,那就這樣辦吧,梁九功你去把臣工們都叫進來,朕要和他們商議突圍之策,趙愛卿,朕這次走廬山突圍,便讓趙弘燦充當二等侍衛,護送朕上路。”
六月十一日,在鄱陽湖枯坐了一個多月的雲貴總督趙良棟的耐心也終於到了極限,今早他去島西大營點算錢糧,竟發現全軍的糧食隻剩一萬一千餘石,也就是一百一十萬斤左右。
一百一十多萬斤糧食聽起來不少,可架不住島上的人多呀,現在島上的官兵加民夫還有八萬一千餘人,按每人每天一斤計算,最多也隻能再撐半個月。
“現在還能突圍嗎?”
康熙此時的心情也不好,他如何不知道現在的局勢有多險惡,然而連續的失敗已經令他對前途充滿絕望,他現在甚至不敢也沒有臉麵再去召見圍圈。
見康熙心情很是低落,趙良棟再拜頓首道:“主子,奴才等的生死不要緊,但主子關係到大清的社稷,天下的黎民蒼生,如何能輕言放棄?”
“朕悔不該不聽卿的勸諫,以至於有驛磯山之失,湖口之敗,最後被發匪困在這孤島上,朕還有喝顏去見大清的列祖列宗?還有何顏麵去見天下臣工?還有何顏麵見島上的近十萬將士?朕……!”
一天兩天,十天八天,哪怕從四月底等到五月底,康熙還堅信喇布的援軍肯定會到,但現在坐困湖心島已經一個半月了,預想中的援軍依然沒有抵達,康熙早已對未來失去希望,有時他甚至認為喇布是對他懷恨在心,故意拖延進兵的速度。
“主子,事在緊急,若是再拖上十天八天,一旦糧盡,這近十萬大軍說不得立馬就要亂了套,奴才以為咱們當趁還有糧食供應是盡力自救,或許還有突圍的可能?”
趙良棟一刻都不想在湖心島上呆下去了,這一個多月以來,將官們因為屢次失敗,都對局麵充滿失望,都懶的約束底下的士兵,現在島上的情形可謂是烏煙瘴氣,別的不說,連是士兵們每天的排泄物都沒人過問,以至於島上除了康熙禦營所在,其餘的地方幾乎是臭不可聞。
前兩日甚至有兩個失望透頂的綠營千總帶著幾十個兵丁劫了一艘樓船,趁夜去投了明軍,他認為與其窩窩囊囊地被明軍困死,還不如奮力一博,或許還有逃生的可能。
“怎麽突圍?發匪在沿湖的官道和渡口布滿了斥候,咱們不管攻哪裏,隻要延沿數日,其援軍就能抵達,想要突圍,談何容易?”
康熙雖然對局勢無比失望,甚至感覺無顏見天下人,但卻不甘心就這樣活活困死在島上,現在趙良棟說或許還有突圍的可能,又令他對前途燃死了幾分期盼。
“聖上,今早奴才和萬提督曾商議過,我二人一致認為可分兵突圍,末將願和萬督領綠營主力再攻南湖嘴,將發匪主力吸引過來,聖上則可率滿洲主力翻越廬山,退往九江,九江緊臨長江,和武昌隔江相望,且有馬當天險,發匪水師就是想追擊都不可能,隻要聖上能退入九江,就能龍入大海,又何懼發匪追兵?”
“那你們怎麽辦?讓卿等為朕枉自送了性命,朕於心何忍?朕又豈能獨自逃生?”
康熙驚唿一聲,趙良棟表麵上說的輕巧,其實真正的意思就是要用湖心島上的五萬綠營的命來換取他和島上這一萬五千滿洲子弟的性命。
仗打成這樣,已經是他一意孤行的原因了,若是再用數萬大軍的性命來保全自己,康熙自己都覺得說不過去。
趙良棟感動的老淚縱橫,多好的主子爺啊……都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還記掛自己這些做奴才的,他是真的恨,恨該死的馬仲英和王輔臣,如此體恤奴才的皇帝,你們好端端的奴才不做,非要造反,和本官學,難道還怕沒有富貴嗎?因此哭訴道“聖上,奴才的身家性命都是聖上所賜,雖肝腦塗地不能報聖上萬一也,今情勢緊急,還請聖上勿要以奴才等為念,我大清可以沒有奴才,但大清卻不能沒有主子您呐!”
康熙哀歎道:“……朕還迴得去嗎?朕打了這麽大一個敗仗,折了安親王和水師不說,還要棄你們於不顧,就算能活著逃迴去,哪裏還有麵目去見太皇太後和那些旗主王爺。”
一旁的梁九功也勸道:“主子爺,馬逆不過隻占了江南數省,他們連續征戰了一年多,想來也到了強弩之末,而西北的王輔臣本就是首鼠兩端,兩麵三刀之人,若是我大清勢強,說不定他還會配合馬逆打咱們大清,現在我大清吃了這麽大一個敗仗,王輔臣肯定會為自己的前途考慮,反過來對付偽明,他們兩家互相牽製,等咱們大清緩過勁來,未必沒有機會報此大仇。”
趙良棟再拜道:“主子,咱們吃了這麽大一個敗仗,京裏的王爺們說不定早就暗流湧動了,正因為如此,您更該迴去了,否則這些人還不得把大清的江山折騰完了,為了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為了太子殿下不被奸人所害,奴才懇請主子從奴才所請。”
康熙感動不已,這才是真的好奴才啊,他沒想到在危難之際,滿洲子弟都在混吃等死,最後還能效忠他的,竟是個漢臣,因此搶步上前,扶起趙良棟,開口道:“所謂疾風之勁草,板蕩見忠臣,趙愛卿果然公忠體國,也罷,那就依你之見,隻是廬山一帶,山路崎區,地形複雜,沒有向導,又怎麽走得出去?”
“主子放心,此前將士們處置湖心島上百姓時,奴才偷偷藏了兩個,有他們帶路,主子又何愁不能走出廬山。”
未預勝,先預敗,作為一名合格的武將,趙良棟在退到湖心島上以後,就曾考慮到可能會有這麽一天,因此也早就做好了準備,隻是他沒想到害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康熙動情地說道:“既然你早有成算,那就這樣辦吧,梁九功你去把臣工們都叫進來,朕要和他們商議突圍之策,趙愛卿,朕這次走廬山突圍,便讓趙弘燦充當二等侍衛,護送朕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