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因為楚軍北伐大捷之事歡欣鼓舞,留守廣州的各級官員也在第一時間趕到了監國行在,也不知道到底是虛情假意,還是真情流露,總之所有人都跪在永王朱慈炤麵前在捶胸頓足地嚎啕大哭。
第一個抵達行在的馬寶卻是老懷大慰,許是因為激動,臉上滿是不自然的潮紅之色,不時還咳嗽幾聲,大順軍出身的他,幾乎下半輩子都在和攻入中原的清軍作戰,但最終都戰敗了,他沒想到在自己山窮水盡之際,自己的小兒子卻在雲南殺出了一條血路,僅僅四年不到就打下了代表漢人江山的南都城。
自永昌戰事結束後,馬寶的身體其實是每況愈下,但他卻暗暗強撐,為的就是想看到自己的兒子能完成自己的夢想。
興朗郡王朱進瑜也哭成了一個淚人,他是大明宗室,身上淌著大明太祖皇帝的血,他也想看到大明的日月旗重新飄揚在南京城頭,飄揚在神京城頭,飄揚在華夏大地的每一片土地上,現在他隻感覺這個希望已經不遠了。
從東番轉至廣州的寧靖王朱術桂也在哭,本來明鄭水師戰敗,東番人心思變,他已經生出了殉國的念頭,曾召集幾位妃子道:“孤不德顛沛海外,冀保餘年以見先帝先王於地下,今大事已去,清人不日登島,孤死有日,汝輩幼艾,可自計也。”
可他卻沒有想到,東番戰事會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廣州明軍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製了福建清軍,並且迫反了清福建水師,而主力盡喪的明鄭軍也不得不選擇歸附新立的大明朝廷。
……。
“……自大軍北伐以來,群賊束手,閩浙望風而降,湘贛捷報頻傳,今南都已複,臣楚國公馬仲英恭請監國行在即刻移蹕金陵,祭拜孝陵,早登大寶,以振奮江南百姓之心,恢複天下人望。”
禦階上,四十九歲的的大明監國朱慈炤此刻也是心神激蕩,坐在寶座上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著南都光複的題本。
作為崇禎皇帝的嫡親骨肉,他並不是不想恢複祖宗的江山,但是清軍卻用一次又一次屠殺告訴了他反抗大清的下場,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委屈求全,甚至被趙登龍送到瓊州後,還屢次拒絕馬仲英擁立監國的請求,因為他是真的怕,怕自己也想其他被清廷屠殺的宗室那樣當成禍害給殺了。
天可憐見,馬仲英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承諾,打下了南都城,奪迴了大明宗室心心念念的南都城,奪迴了他祖先的陵寢所在。
【鑒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不過他也有擔心,據馬仲英的奏報所說,武昌、南昌、九江、安慶等長江重鎮還在清軍手中,而滿清皇帝康熙正帶著十餘萬大軍向江南進發,若真如馬仲英所奏,將監國行在遷往南都,那豈不就是處在清軍的眼皮子底下,萬一戰事不利的話,那該怎麽辦?萬一馬仲英對自己不利,又該怎麽辦?
“楚國公所言甚是有理,南都光複,監國行在自當移蹕,也好鼓舞前線的將士,讓北方的漢人都知道我大明朝光複了。”
被監國行在授封為太子太傅的黃宗羲這會哪裏還有當初在餘姚瞻前顧後的模樣,臉色漲的通紅,第一個走出了隊列,躬身向高坐在大殿中間的朱慈炤行了一禮,他也認為馬仲英的提議很是在理,南都既然光複,那大明的監國殿下自然要在南都皇城接受臣民的朝拜,從理法上確認新立大明的正統性。
“黃老說的不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監國殿下正該還於舊都,祭拜孝陵,重振大明朝綱。”
同樣是監國行在任命的禮部侍郎唐甄更是一頭拜倒在朱慈炤的禦桉下,唐甄原名大陶,字鑄萬;後更名甄,號圃亭,四川達州人,生於明崇禎三年,今年五十四歲,幼年隨父宦遊兩京。
偽清順治二年南京城破,唐甄父子避難浙江紹興,偽清順治十四年江寧鄉試中舉,被清廷任命為山西長子縣知縣,因恥於清廷官場的黑暗,僅僅上了十個月的唐甄便棄官而走,其後二十年遍遊河北、河南、湖北、浙江、江蘇等地,和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交好,
他認為清廷並沒有推行富民政策,而實行的是忘民、虐民、害民之政,因而四海之內,百姓日益窮困,而且清廷官吏橫行掠奪民眾之財,坐視民眾疾苦不救,貪婪謀取一己私利,曾有言“當今之世,無人不窮,非窮於財,窮於銀也。”
這次唐甄南下,其實本是尋黃宗羲而來,可到了餘姚後,卻收到了大明重建的消息,而亦師亦友的黃宗羲已然入粵,遂心下一橫,也追到了廣州,經黃宗羲舉薦,被永王授封為禮部侍郎。
黃宗羲和唐甄都是自己親自授封的,現在二人皆讚同馬仲英關於將監國行在遷往南都的提議,這讓朱慈炤有些進退兩難,他也知道二人所言有理,更想到孝陵給自己的祖先上幾柱香,可他又怕馬仲英打不過清軍主力,更怕馬仲英挾功謀朝篡位,廣州城不是有讖語說十八子,主神器,西北馬兒知興替嗎?
思量來,思量去,朱慈炤終於開口道:“南都就在前線,現在湖廣和江西還在打仗,現在就將監國行在遷到南都,會不會太倉促?”
“殿下放心,有末將在,定可護的行在安全。”
奉命留守廣州的第八旅旅帥苗之秀躬身出列,本來馬仲英出師北伐,留他鎮守廣州,他還暗自有些心喜,因為他並不看好馬仲英能北伐成功,畢竟清軍的兵力在整體上超了楚軍數倍,而且還是防守的一方,占盡地利。
然而至北伐以來,楚軍就如入無人之境一樣,一路橫推,僅僅五個月就打下了固若金湯的南都,而且還順手拿下了閩浙,苗之秀很後悔,他後悔自己沒有主動請戰,隻能坐看和他一起歸附楚軍的祖澤清和劉進忠在前麵立功。
見朱慈炤有些猶豫,內閣次輔牛天宿亦躬身出列,他道:“我大明成祖皇帝有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南都既然地處前線,監國殿下自該至前線鼓舞士氣,況且偽帝康熙都抵達前線督戰了,我大明監國殿下如何能在韃酋麵前落了下風?還請殿下移蹕!”
第一個抵達行在的馬寶卻是老懷大慰,許是因為激動,臉上滿是不自然的潮紅之色,不時還咳嗽幾聲,大順軍出身的他,幾乎下半輩子都在和攻入中原的清軍作戰,但最終都戰敗了,他沒想到在自己山窮水盡之際,自己的小兒子卻在雲南殺出了一條血路,僅僅四年不到就打下了代表漢人江山的南都城。
自永昌戰事結束後,馬寶的身體其實是每況愈下,但他卻暗暗強撐,為的就是想看到自己的兒子能完成自己的夢想。
興朗郡王朱進瑜也哭成了一個淚人,他是大明宗室,身上淌著大明太祖皇帝的血,他也想看到大明的日月旗重新飄揚在南京城頭,飄揚在神京城頭,飄揚在華夏大地的每一片土地上,現在他隻感覺這個希望已經不遠了。
從東番轉至廣州的寧靖王朱術桂也在哭,本來明鄭水師戰敗,東番人心思變,他已經生出了殉國的念頭,曾召集幾位妃子道:“孤不德顛沛海外,冀保餘年以見先帝先王於地下,今大事已去,清人不日登島,孤死有日,汝輩幼艾,可自計也。”
可他卻沒有想到,東番戰事會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廣州明軍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製了福建清軍,並且迫反了清福建水師,而主力盡喪的明鄭軍也不得不選擇歸附新立的大明朝廷。
……。
“……自大軍北伐以來,群賊束手,閩浙望風而降,湘贛捷報頻傳,今南都已複,臣楚國公馬仲英恭請監國行在即刻移蹕金陵,祭拜孝陵,早登大寶,以振奮江南百姓之心,恢複天下人望。”
禦階上,四十九歲的的大明監國朱慈炤此刻也是心神激蕩,坐在寶座上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著南都光複的題本。
作為崇禎皇帝的嫡親骨肉,他並不是不想恢複祖宗的江山,但是清軍卻用一次又一次屠殺告訴了他反抗大清的下場,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委屈求全,甚至被趙登龍送到瓊州後,還屢次拒絕馬仲英擁立監國的請求,因為他是真的怕,怕自己也想其他被清廷屠殺的宗室那樣當成禍害給殺了。
天可憐見,馬仲英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承諾,打下了南都城,奪迴了大明宗室心心念念的南都城,奪迴了他祖先的陵寢所在。
【鑒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不過他也有擔心,據馬仲英的奏報所說,武昌、南昌、九江、安慶等長江重鎮還在清軍手中,而滿清皇帝康熙正帶著十餘萬大軍向江南進發,若真如馬仲英所奏,將監國行在遷往南都,那豈不就是處在清軍的眼皮子底下,萬一戰事不利的話,那該怎麽辦?萬一馬仲英對自己不利,又該怎麽辦?
“楚國公所言甚是有理,南都光複,監國行在自當移蹕,也好鼓舞前線的將士,讓北方的漢人都知道我大明朝光複了。”
被監國行在授封為太子太傅的黃宗羲這會哪裏還有當初在餘姚瞻前顧後的模樣,臉色漲的通紅,第一個走出了隊列,躬身向高坐在大殿中間的朱慈炤行了一禮,他也認為馬仲英的提議很是在理,南都既然光複,那大明的監國殿下自然要在南都皇城接受臣民的朝拜,從理法上確認新立大明的正統性。
“黃老說的不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監國殿下正該還於舊都,祭拜孝陵,重振大明朝綱。”
同樣是監國行在任命的禮部侍郎唐甄更是一頭拜倒在朱慈炤的禦桉下,唐甄原名大陶,字鑄萬;後更名甄,號圃亭,四川達州人,生於明崇禎三年,今年五十四歲,幼年隨父宦遊兩京。
偽清順治二年南京城破,唐甄父子避難浙江紹興,偽清順治十四年江寧鄉試中舉,被清廷任命為山西長子縣知縣,因恥於清廷官場的黑暗,僅僅上了十個月的唐甄便棄官而走,其後二十年遍遊河北、河南、湖北、浙江、江蘇等地,和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交好,
他認為清廷並沒有推行富民政策,而實行的是忘民、虐民、害民之政,因而四海之內,百姓日益窮困,而且清廷官吏橫行掠奪民眾之財,坐視民眾疾苦不救,貪婪謀取一己私利,曾有言“當今之世,無人不窮,非窮於財,窮於銀也。”
這次唐甄南下,其實本是尋黃宗羲而來,可到了餘姚後,卻收到了大明重建的消息,而亦師亦友的黃宗羲已然入粵,遂心下一橫,也追到了廣州,經黃宗羲舉薦,被永王授封為禮部侍郎。
黃宗羲和唐甄都是自己親自授封的,現在二人皆讚同馬仲英關於將監國行在遷往南都的提議,這讓朱慈炤有些進退兩難,他也知道二人所言有理,更想到孝陵給自己的祖先上幾柱香,可他又怕馬仲英打不過清軍主力,更怕馬仲英挾功謀朝篡位,廣州城不是有讖語說十八子,主神器,西北馬兒知興替嗎?
思量來,思量去,朱慈炤終於開口道:“南都就在前線,現在湖廣和江西還在打仗,現在就將監國行在遷到南都,會不會太倉促?”
“殿下放心,有末將在,定可護的行在安全。”
奉命留守廣州的第八旅旅帥苗之秀躬身出列,本來馬仲英出師北伐,留他鎮守廣州,他還暗自有些心喜,因為他並不看好馬仲英能北伐成功,畢竟清軍的兵力在整體上超了楚軍數倍,而且還是防守的一方,占盡地利。
然而至北伐以來,楚軍就如入無人之境一樣,一路橫推,僅僅五個月就打下了固若金湯的南都,而且還順手拿下了閩浙,苗之秀很後悔,他後悔自己沒有主動請戰,隻能坐看和他一起歸附楚軍的祖澤清和劉進忠在前麵立功。
見朱慈炤有些猶豫,內閣次輔牛天宿亦躬身出列,他道:“我大明成祖皇帝有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南都既然地處前線,監國殿下自該至前線鼓舞士氣,況且偽帝康熙都抵達前線督戰了,我大明監國殿下如何能在韃酋麵前落了下風?還請殿下移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