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安南的糧食?馬帥,可是安南是我朝太祖皇帝欽定的十五個不征之國之一,即便是成祖皇帝也是以替安南平亂為民出兵的,且如今清軍入桂在即,咱們有豈能徒生事端?”
提督府臨時行轅內,剛剛入府的楊延迪、黃進和黃世賢三人目瞪口呆地看著馬仲英,打安南,成祖時期大明那麽強,最後都不得不退出了安南,現在瓊州軍不過隻有兩萬兵馬,再去惹安南,豈不是要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諸位恐怕理解錯了,本帥的意思是購買為主,搶劫為輔,購買就以大明的名義,搶掠嗎,那自然是要以清廷的名義了,黃遊擊,董遊擊,據本帥的估計,汝二人割下來的辮子還藏著吧!”
其實安南在明朝隆武和永曆時期依然效忠大明,即使是清軍已經大舉南下之時,安南依然派遣正使阮仁政,副使範永綿、陳槩、阮滾等同天朝都督林參駕海往福建,求封於明”。
但因清軍占領福建,隆武政權覆滅,安南使節被俘虜。永曆政權建立後,安南派仁政等人順道奉表迴謁桂王於肇慶”,永曆帝於永曆二年遣翰林潘琦等齎勅書誥命,並塗金銀印往本國,冊封太上皇為安南國王”。永曆四年二月,永曆帝派使臣敕諭黎朝國王“資其兵眾糧銃,以助恢剿”,希望黎朝支持大明一起對付清軍。安南黎朝則答應每年,助銀二十三萬兩,糧食十萬石,以為宗藩之情。
同年十月,永曆朝廷差官捧齎敕印來,封清王鄭梉為副國王。由此可見,即使是大明已經近乎於滅國,安南黎朝一直沒有放棄和大明傳統的藩屬關係,拒絕承認清朝的正統地位。
而南明政權則積極拉攏安南黎朝,不惜改變明朝萬曆以來冊封黎朝皇帝為安南都統使的慣例,提高其地位,冊封為安南國王,以此拉攏安南黎朝共同對抗清朝。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順治末年,南明永曆政權覆滅。鑒於局勢的變化和清軍兵臨邊境地區,宣光武氏、高平莫氏、中興黎朝和廣南阮氏才轉而向清朝“投誠”,先後遣使請封。
永曆十六年八月,在清朝強大的軍事威脅和國內其他政權的威脅下,為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盤踞在宣光地區的武公惠選擇了向清朝遣使投誠,希望能夠借助清朝的威望來穩固宣光的統治,成為第一個向清朝請封的安南政權。但鑒於宣光武氏實力弱小,且名義上又是中興黎朝的臣屬,明朝沒對其進行冊封,因此,清朝也沒有對宣光武氏進行冊封。
對於這樣一個直到大明亡國還不餘遺力支持漢人江山,認為清廷是胡帝的政權,貿然加以刀兵,確實有些不妥。
“大帥……小的、小的!”
被馬仲英揭穿的董國卿、董三策還有黃世賢等人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直以為這狗日的明國大帥要秋後算賬。
馬仲英喜不自勝地說道:“三位將軍快快請起,清廷勢大,你們留一條退路也是情有可原的事,藏了辮子好啊!既然藏了辮子,手中又有偽清朝廷頒發的官憑印鑒,那你們豈不還是清廷冊封的官員?”
“小的們錯了,小的們這就迴去把辮子給燒了,從此必定一心一意地跟著大帥反清複明,小的們知錯了。”
馬仲英越這麽說,董國卿和董三策二人就越是發悚,這會哪裏敢起身,隻不停地跪在馬仲英麵前磕頭求饒。
“大帥的意思是讓咱們偽裝成清軍去搶掠安南。”
董三策的侄子董睿卻有幾分急智,從馬仲英的話語中看出了馬仲英喚他們入府談話的真實意圖。
“孺子可教也,永曆朝廷覆滅以後,安南黎氏、莫氏還有鄭氏等勢力雖然都接受了清廷的招撫,但安南國內並不認同清廷的統治,咱們若是假借清軍之名,到安南打糧的話,雖然不一定能逼反安南,但肯定定能讓其國軍民內滋生反清的情緒,這對咱們瓊州軍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見董睿還算有眼色,馬仲英不免又誇讚了幾句,此番偽裝成清軍用兵安南,馬仲英一不圖安南的土地,二不圖安南的人口,圖的就是安南的糧食和挑撥安南和清廷的藩屬關係。
牛天宿疑惑地問道:“大帥此計甚妙,但安南又不是沒有水師和軍隊,當年成祖皇帝攻克安南,設交趾布政司,可僅僅支撐了二十餘年,就因為其國內此起彼伏的反抗不得不退出安南,可見其兵馬並不弱,我軍本就要應付清軍,去的兵馬少了,能打贏他們嗎?”
今天軍議攻略安南,但召集的將官都是原瓊州清軍將官,剛才又詢問他們有沒有藏辮子,那肯定是用瓊州清軍降兵為主力了,董國卿和董三策是什麽貨色,牛天宿是一清二楚,欺負欺負百姓還成,打仗那可就捉瞎了。
“打不贏安南軍隊,還打不過他們的百姓嗎?”
馬仲英指著張紹遷拿過來的安南地圖又接著說道:“安南地形狹長,由南到北都緊臨大海,我軍完全可以效仿延平王攻略東南沿海那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搶完糧食就撤,如此漫長的海岸線,安南軍隊如何布防?要知道處處皆防,等同處處不防。”
“可是安南人如果無法防住我水師,他們必定於重要處設關卡駐重兵,再輔以海禁遷民,怕我軍仍是收獲無幾,就算得手幾次,所劫掠的糧食還不夠軍隊的開支。”
牛天宿仍有疑惑,馬仲英能效仿明鄭,那安南同樣可以效仿偽清朝廷,也來個遷界禁海,那豈不是白忙一場。
馬仲英哂笑道:“牛先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安南可不同於東南沿海,他們沒有縱深,如何能遷民,董國卿本帥就加你為提督府參將,將沒有編入瓊州軍的巡防兵組織起來,黃將軍,本帥加你為瓊州軍水師第一旅旅帥,統領本部海船,負責輸送兵力,你們都給本帥拿出大清軍的威風來,務必要讓安南百姓聞風而喪膽。”
“小的明白,大帥放心,小的們此去安南,隻搶掠百姓,對於安南軍隊,咱們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出海躲避。”
董國卿和董三策樂了,到百姓家搶掠的事,咱們在行啊,又不用擔驚受怕,還能作威作福,最關鍵的還能借這個機會在海上尋摸兩個可以住人的島嶼,等將來大清軍殺來,咱們也好有個退路。
提督府臨時行轅內,剛剛入府的楊延迪、黃進和黃世賢三人目瞪口呆地看著馬仲英,打安南,成祖時期大明那麽強,最後都不得不退出了安南,現在瓊州軍不過隻有兩萬兵馬,再去惹安南,豈不是要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諸位恐怕理解錯了,本帥的意思是購買為主,搶劫為輔,購買就以大明的名義,搶掠嗎,那自然是要以清廷的名義了,黃遊擊,董遊擊,據本帥的估計,汝二人割下來的辮子還藏著吧!”
其實安南在明朝隆武和永曆時期依然效忠大明,即使是清軍已經大舉南下之時,安南依然派遣正使阮仁政,副使範永綿、陳槩、阮滾等同天朝都督林參駕海往福建,求封於明”。
但因清軍占領福建,隆武政權覆滅,安南使節被俘虜。永曆政權建立後,安南派仁政等人順道奉表迴謁桂王於肇慶”,永曆帝於永曆二年遣翰林潘琦等齎勅書誥命,並塗金銀印往本國,冊封太上皇為安南國王”。永曆四年二月,永曆帝派使臣敕諭黎朝國王“資其兵眾糧銃,以助恢剿”,希望黎朝支持大明一起對付清軍。安南黎朝則答應每年,助銀二十三萬兩,糧食十萬石,以為宗藩之情。
同年十月,永曆朝廷差官捧齎敕印來,封清王鄭梉為副國王。由此可見,即使是大明已經近乎於滅國,安南黎朝一直沒有放棄和大明傳統的藩屬關係,拒絕承認清朝的正統地位。
而南明政權則積極拉攏安南黎朝,不惜改變明朝萬曆以來冊封黎朝皇帝為安南都統使的慣例,提高其地位,冊封為安南國王,以此拉攏安南黎朝共同對抗清朝。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順治末年,南明永曆政權覆滅。鑒於局勢的變化和清軍兵臨邊境地區,宣光武氏、高平莫氏、中興黎朝和廣南阮氏才轉而向清朝“投誠”,先後遣使請封。
永曆十六年八月,在清朝強大的軍事威脅和國內其他政權的威脅下,為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盤踞在宣光地區的武公惠選擇了向清朝遣使投誠,希望能夠借助清朝的威望來穩固宣光的統治,成為第一個向清朝請封的安南政權。但鑒於宣光武氏實力弱小,且名義上又是中興黎朝的臣屬,明朝沒對其進行冊封,因此,清朝也沒有對宣光武氏進行冊封。
對於這樣一個直到大明亡國還不餘遺力支持漢人江山,認為清廷是胡帝的政權,貿然加以刀兵,確實有些不妥。
“大帥……小的、小的!”
被馬仲英揭穿的董國卿、董三策還有黃世賢等人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直以為這狗日的明國大帥要秋後算賬。
馬仲英喜不自勝地說道:“三位將軍快快請起,清廷勢大,你們留一條退路也是情有可原的事,藏了辮子好啊!既然藏了辮子,手中又有偽清朝廷頒發的官憑印鑒,那你們豈不還是清廷冊封的官員?”
“小的們錯了,小的們這就迴去把辮子給燒了,從此必定一心一意地跟著大帥反清複明,小的們知錯了。”
馬仲英越這麽說,董國卿和董三策二人就越是發悚,這會哪裏敢起身,隻不停地跪在馬仲英麵前磕頭求饒。
“大帥的意思是讓咱們偽裝成清軍去搶掠安南。”
董三策的侄子董睿卻有幾分急智,從馬仲英的話語中看出了馬仲英喚他們入府談話的真實意圖。
“孺子可教也,永曆朝廷覆滅以後,安南黎氏、莫氏還有鄭氏等勢力雖然都接受了清廷的招撫,但安南國內並不認同清廷的統治,咱們若是假借清軍之名,到安南打糧的話,雖然不一定能逼反安南,但肯定定能讓其國軍民內滋生反清的情緒,這對咱們瓊州軍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見董睿還算有眼色,馬仲英不免又誇讚了幾句,此番偽裝成清軍用兵安南,馬仲英一不圖安南的土地,二不圖安南的人口,圖的就是安南的糧食和挑撥安南和清廷的藩屬關係。
牛天宿疑惑地問道:“大帥此計甚妙,但安南又不是沒有水師和軍隊,當年成祖皇帝攻克安南,設交趾布政司,可僅僅支撐了二十餘年,就因為其國內此起彼伏的反抗不得不退出安南,可見其兵馬並不弱,我軍本就要應付清軍,去的兵馬少了,能打贏他們嗎?”
今天軍議攻略安南,但召集的將官都是原瓊州清軍將官,剛才又詢問他們有沒有藏辮子,那肯定是用瓊州清軍降兵為主力了,董國卿和董三策是什麽貨色,牛天宿是一清二楚,欺負欺負百姓還成,打仗那可就捉瞎了。
“打不贏安南軍隊,還打不過他們的百姓嗎?”
馬仲英指著張紹遷拿過來的安南地圖又接著說道:“安南地形狹長,由南到北都緊臨大海,我軍完全可以效仿延平王攻略東南沿海那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搶完糧食就撤,如此漫長的海岸線,安南軍隊如何布防?要知道處處皆防,等同處處不防。”
“可是安南人如果無法防住我水師,他們必定於重要處設關卡駐重兵,再輔以海禁遷民,怕我軍仍是收獲無幾,就算得手幾次,所劫掠的糧食還不夠軍隊的開支。”
牛天宿仍有疑惑,馬仲英能效仿明鄭,那安南同樣可以效仿偽清朝廷,也來個遷界禁海,那豈不是白忙一場。
馬仲英哂笑道:“牛先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安南可不同於東南沿海,他們沒有縱深,如何能遷民,董國卿本帥就加你為提督府參將,將沒有編入瓊州軍的巡防兵組織起來,黃將軍,本帥加你為瓊州軍水師第一旅旅帥,統領本部海船,負責輸送兵力,你們都給本帥拿出大清軍的威風來,務必要讓安南百姓聞風而喪膽。”
“小的明白,大帥放心,小的們此去安南,隻搶掠百姓,對於安南軍隊,咱們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出海躲避。”
董國卿和董三策樂了,到百姓家搶掠的事,咱們在行啊,又不用擔驚受怕,還能作威作福,最關鍵的還能借這個機會在海上尋摸兩個可以住人的島嶼,等將來大清軍殺來,咱們也好有個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