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連忙迎著那個錦衣衛去別處休息,在路上景陽再也抑製不住好奇的詢問道:“這位大人,請問陛下是怎麽知道我的姓名的?”


    錦衣衛斜了景陽一眼,隨後緩緩說道:“陛下是如何知道你身份,在下又怎麽會知曉,在下隻知道既然將軍您被陛下親封為偏將軍,有些不好的話就不要說出來。”


    錦衣衛監察天下,景陽此人跟魏延所說的那些話就算是私密了一點,但錦衣衛依舊能夠查探出來,這讓景陽不由得冷汗直流。


    “哦對了景將軍,你那胞兄是叫景鯉吧。”錦衣衛突然迴頭看著景陽說道。


    “這位大人是如何知曉的,我與兄長已有數年未見麵了,也不知道他到底身在何處。”景陽連忙快走幾步,對著錦衣衛行禮道。


    “景鯉大人得陛下賞識,如今已經進了禮部任員外郎,並準備組建鴻臚寺,所以景陽將軍可不要生出事端,隻要景大人一日在朝中,那將軍你未來也不是不能博一個四安將軍的位置。”錦衣衛緩緩說道。


    聽完這些話後,景陽臉色難看了一陣,但很快他開口詢問道:“多謝大人指教,不知大人姓甚名誰,請大人您迴去後跟我那兄長說一聲,就說景陽知曉了。”


    來的那錦衣衛自然不是常人,而是已經升職為指揮僉事的馬忠,他現在在錦衣衛的地位也就僅次於李儒、姚廣孝兩位指揮使和李元芳、白玉堂、展昭這三位指揮同知。


    而魏延此人的權利欲望太過於大,所以劉辯特意指派了馬忠這個能說會道的人來頒布聖旨。


    “當前宿主獲得景陽武將點8點,獲得景鯉文臣點8點,當前剩餘文臣點25點,剩餘武將點21點。”


    景鯉將自己的文臣點拱手送上自然是因為自己任命他為禮部員外郎,要知道現在禮部除了主官顧雍外,可連一個侍郎都沒有,那景鯉就很有可能再進一步,而且劉辯甚至讓他自行組建鴻臚寺,在這一點上麵要是他還沒將文臣點拱手送上,那劉辯也要懷疑一下他的忠心了。


    但是這個景陽竟然也這麽快表露了自己的忠心,這讓劉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過劉辯不知道的是就差那麽一點景陽就要直接反叛劉辯了。


    畢竟這種攜帶出來的人物不像召喚出來的人一樣天生就對劉辯有好感,若不是馬忠敲打了一番景陽,恐怕景陽早就生不軌之心了。


    迴過神來的劉辯繼續書寫著自己接下來的計劃。


    這統帥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可以召喚出來的,畢竟自己的召喚點數實在是太少了一點,自己若是想要召喚統帥定然是要最高點數召喚,最好能召到超一流統帥才能甘心。


    除了統帥外,劉辯還想召喚個貼身宦官,主要也是因為一直將宇文成都和周泰放在身邊顯得大材小用,而且這兩人畢竟是武將,對於一些事情也不是理解的很透徹,經常需要劉辯明說才能懂。


    最為關鍵的是,曆朝曆代能在皇宮大內裏隨意進出的男人隻有兩種,一種自然就是劉辯自己,另一種那自然就是宦官了,至於禦林軍?他們都是有固定的巡邏線路,而且隻能在外圍巡視,絕對不能擅自改變出行線路,違令者可是要被抄家滅族的。


    所以劉辯現在急需要一個有武力、懂軍事又擅政治的貼身宦官。


    其實劉辯還真有幾個目標,比如那留下力士脫靴典故的高力士,此人即可以協助唐玄宗平定韋後之亂,甚至軍中地方的奏折都要先給高力士奏看後才能交給唐玄宗,而且此人有識人之明,先反對唐玄宗任命李林甫為宰相,後又勸說唐玄宗不要對安祿山放鬆警惕,直到聽聞唐玄宗死後,他悲傷過度也吐血而死,而高力士也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還有就是最為傳奇的竇神寶,此人出身於宦官世家,但卻戎馬一生,後成為抗擊西夏的功臣,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政權,作為宦官的竇神寶隨軍出征,在攻打太原城時,竇神寶居然披著鎧甲先登攻城成功,比之諸位武將都要顯得更加英武。


    最讓人為之稱道的當然是靈州之戰中竇神寶亮眼的表現,自從那次先登破城後,趙光義就不把他當太監看待了,而當成手中大將,一直替趙光義鎮守邊境,哪裏危機,他就被調到哪裏,而那個時候竇神寶對上了夏太祖李繼遷。


    這一仗有多難?首先李繼遷準備充分,占據著主動,而竇神寶卻屬於被動防守,被敵軍圍城攻擊。其次大戰期間,靈武還發生了地震,最後糧草極其困難!史料雖記載得簡單,但完全可以想象當時的困境。


    讓人驚愕的是,竇神寶卻一一克服苦難,死死頂在靈武。一打就打了兩百多天,李繼遷非但沒攻下靈武,反而還被竇神寶一次次的反撲,最終李繼遷認輸了,被一個宦官趕迴了西夏。


    隻可惜竇神寶此人也有缺點,那就是太過於貪財,史載:性吝嗇,畜貨钜萬。也就是說,太愛財了!不過這也很正常,平常百姓追求的不過就是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太監又不能做官又不能娶親,除了一門心思的撈錢還能做什麽?


    還有陳矩,蒙古入侵北京的時候,太監高忠全副武裝參與防守,立下功勞。陳矩十分敬佩,所以立誌要經世濟民,治理國家,從此經常留心有關政治、經濟的事,陳矩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掌管東廠時,他為人正直,有度量,能顧全大局,陳炬為司禮太監時,對於能幫助的大臣,幾乎都是幫助他們。有時候嘉靖責怪其他大臣,陳據也都是幫忙說情,所以百官都很喜歡他。他去世的時候,嘉靖親賜諭祭九壇,祠額題為“清忠”,並頒布了保護祠和墓的敕令,上麵開載著房屋、地畝的數目。文武百官都親臨吊唁,穿著素白色衣服送葬的人多至堵塞道路。一個太監,能讓文武百官祭奠,這在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誌在千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預見曆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預見曆史並收藏三國之誌在千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