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月母親這種充滿著個人感性傾向的論斷,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邏輯性可言。 其一,她對於自己女兒的印象基本局限於幼年時期,對於柳月成年期的印象也顯得非常的片麵,柳月如今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她根本就不可能說得明白。
更何況,以那個犯罪集團的行為準則來看,他們應該不會濫殺與道德失衡人員相關的人員,不然李小晴和馬玉樹的父母都會雙雙遭殃。
其二,以目前的線索來看,柳月與潘青是男女朋友這一點已經被基本確定,兩者處於予取予求的關係,又哪來的拐騙一說?
“不要再這樣惡意攻擊月月的男朋友了。這麽多年,我們虧欠月月太多,都是這家人幫我們照顧的月月,這份恩情,是我們虧欠他們的。
就算這家人曾經存在一些嚴重違背良心的舉動,隻要他們對月月還算過得去,我們也沒有絲毫資格去指責。
另外,在場各位警察的判斷,也更加傾向於這家人和月月一起失蹤了。在結果未明之前,我們就不要繼續胡思亂想了。”
柳月的父親果然是高知人士,不僅心理承受能力強,在這種悲傷的氛圍之下還依舊能夠進行理性分析,確實非常的不容易。
想來柳月的父親除了對柳月的要求比較高以外,給與柳月更多壓力的,應該還是來自於她更加感性的母親。
比較感性的人,更加在乎其他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對於子女的期盼值也會更高一些,柳月光宗耀祖,成龍成鳳的壓力,恐怕大多來自於此。
太過於在意外在的評價,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價之中,這樣的敏感特性,在某些情況之下,確實是悲劇的開始。
對於自己老伴的這種勸告,柳月的母親依舊是一副不依不饒、不肯放鬆的架勢,這就讓現場的氛圍一度陷入到進退兩難的緊迫局麵之中。
“哎!你這幅固執的樣子,估計就是月月不願意與咱們相處的關鍵所在,就算月月偶爾迴來過年,被你這樣問東問西的,她也非常的不樂意。
我總算是想明白了,其實月月曾經就提及過這家人的事情,隻是由於不清楚咱們的態度,所以言語之間就顯得十分的含蓄。
外加上你看不得男方的一點不好,總是催促著月月找個好婆家,還總是說些什麽“既然學不好,那就一定要嫁得好”的鬼話。
這樣的直白言語,對於月月的傷害可想而知,這也是她會經常向我們報假地址的關鍵所在。
在月月看來,既然過得不好,那麽就不要互相打擾了。
可就算過得再不好,我們又有什麽好埋怨的呢?看看我們,又能好到哪裏去呢?
還是那句話,一家人若是能夠團團圓圓的,這便已經是天底下最大的幸福了。
老是想些什麽出人頭地的事情,若是真的不能成,再繼續去強求,那不是魔怔了是什麽?”
就像是在感歎人生一樣,柳月的父親也不在乎自己老伴的幽怨和固執了,絮絮叨叨的將一些事情給講了出來。
聽了自己老伴的話,柳月的母親就像是找到了攻擊對象一般,滿腔的怨恨立馬就找到了發泄的對象。
“什麽對她好就行了?什麽又叫對她好?我看月月就是糊塗!
好什麽好啊?要是真好的話,家裏的老人也不會跑到街上去碰瓷!
再說了,月月若不是瞎了眼,怎麽會有如今的劫難?連自己家人的性命都保不住,還談什麽對她好?
我呸!”
老兩口依靠在沙發上,已經有點要開始吵架拌嘴的趨勢了,這就搞得曾雅言更加的手足無措了。由於不知道如何去勸說,也隻能在一旁幹著急,甚至還瞟了瞟身旁的第五正,一副求援的樣子。
對於柳月父母此時所爭論的東西,第五正並不感興趣,因為所謂的碰瓷之爭,其中的道理其實非常的簡單。
敬老愛幼,尊重女性,這是基本的情理邏輯。
當你在見到有小孩、婦女、老人處於某個被侵害現場的時候,不管是非緣由,你都會基於這種情理邏輯,感性的偏向於更為弱勢的小孩、婦女和老人。
這是道德價值觀的基本內核,普通人對於這種現象的本能反應,也體現了社會整體道德價值觀的一種基本態勢。
但是光有這種情理邏輯是不夠的,因為事情分對錯,人分善惡。不管是老人、婦女還是小孩,其中都是有惡性存在的。
當我們基於一種情理邏輯拉開了兩夥人的衝突,這個時候,情理邏輯就應該要停止了,開始進入到事理邏輯。
誰對誰錯,要給出一個公平的結論,而不應該一味的偏向表麵上的弱勢群體,而忽略了真實被害人的內心感受。
一味的偏向表麵上的弱勢群體,隻會讓事理不分,人心不和,也是積累性別對立、年齡對立、長幼對立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情理邏輯是一個民族的良心,事理邏輯卻是讓這份良心能夠良性循環下去的根本。若是賞罰不明,失德者便會惡意橫行,守德者更會心灰意冷,世界必將會逐漸陷入到惡性循環之中。
迴歸到當前潘青家所存在的這起碰瓷事件,第五正更加傾向於潘青應該是一個始終陷入到感性邏輯之中的人。
也就是說,潘青所涉及的這起碰瓷案,是除去惡意碰瓷和記憶不清所導致的誣陷碰瓷,所存在的第三種碰瓷情況——因為極端維護自己的家人所產生的惡行碰瓷案件。
不管事實如何,也不管對方是否真的撞了人,隻要家中的老人言明是被人給撞了,那麽這種無條件維護家人的人,也會義無反顧的開始站隊自己家人這邊。
不管未來鬧到什麽程度,就算是雞飛狗跳、民怨沸騰,這種人也不會有絲毫的悔改。
這種認親不認理的行為,雖然在自己的親友之中人緣會很好,但一般都會在外界留下惡名。
也正是因為潘青這種對於自己家人和朋友的無限護短,才會是柳月這種在家庭感情上有所缺失的人,能夠青睞於他的關鍵所在。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關係,在潘青被犯罪集團綁架的時候,柳月才會義無反顧的和他站在一起,甚至會產生一種共同赴死的壯烈情懷。
也就是說,當前的失蹤案,是以潘青母親為主體的失蹤案,其兒子和兒媳婦看起來就像是一種順帶的陪葬品一般。這樣的一種犯罪升級舉動,到底是因為犯罪集團已經將自己的獵殺目標開始鎖定向多人群體,還是說明那幫犯罪分子的殘暴程度已經開始向道德失衡者的親友開始擴張了;又或者是說,在綁架道德失衡人員的過程之中,就算有無關人員恰好身處其中,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處理掉這些無關人員。
每一種犯罪升級的可能性,都代表著整個犯罪集團的心理狀態發生了不同的巨大改變。
第一種情況,說明犯罪集團有可能真的在l市駐紮固定下來了,在犯罪手法和犯罪膽量進一步的擴大之後,他們便開始不滿足於每次隻懲罰或淨化一人了。
第二種可能性,說明犯罪集團內部的成員,他們已經將道德失衡者的範圍給擴大了,甚至還產生了一種“子不教,父之過”的連坐心理,想要將那些縱容道德失衡者的人也一並懲罰了。
第三種可能性,就是一種最為明哲保身的舉動了,甚至在他們的理念之中,已經將那些阻擋他們道路的人,統統定義為了敵人。
各種犯罪升級的舉動,代表著整個犯罪集團的瘋狂程度正在一步步的上升,在這樣的心態驅使之下,若是對他們采用外部刺激手段的話,所得到的反饋也是不同的。
第一種,有可能會讓他們從此蟄伏起來;第二三種,則有可能讓他們產生較強的反抗行為,甚至將他第五正給當成頭號目標給與消滅掉。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第五正都覺得對他是有利的,因為就算是犯罪集團的首領選擇蟄伏,其內在的不穩定性,也會讓他的這種蟄伏存在極大的隱患。
蟄伏尚且如此,那就更別說其中有人想要主動攻擊他第五正了。
正當第五正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維狀態之中的時候,突然被身旁的曾雅言給輕輕推了一下,看了一眼曾雅言繼續求助的神情,第五正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的收尾工作需要處理。
在盡量的勸慰了一番依舊絮絮叨叨不停的柳月母親之後,第五正便讓曾雅言和李文興將二老給強行送了迴去。
因為第五正知道,柳月母親此時的這種抱怨和絮叨,僅僅隻是因為心中的鬱結無處發泄,想要盡可能的找個對象進行發泄而已。
若是繼續陪著二老在這裏耗著,這才是對案情之中所有失蹤人員的不負責任。
……
“錢局,第三起失蹤案已經被第五正那小子給找了出來!
不僅被找了出來,還在受害人潘青的家中找到了一張購買項鏈和手鏈的小票,通過這張購物小票,已經大概率可以確定在豪能寄售行銷贓的可疑人員就是導致潘青、柳月等三人一同失蹤的主謀之一。
考慮到三起失蹤案的性質和銷贓手法都極其趨同,並案偵查的條件已經具備。
如今您所預備的重案三組在黃樂鑫入室盜竊傷害案之中已經初步與第五正進行接觸,是不是可以將重案三組給安排到第五正的專案組之中協助?”
第三起失蹤案,在非主動報案,又沒有太多案情關聯的情況下,竟然被第五正用一招非常有效的普篩法給尋找了出來,用時也不過一天半,這樣的找人效率,簡直有些匪夷所思。
更何況,以那個犯罪集團的行為準則來看,他們應該不會濫殺與道德失衡人員相關的人員,不然李小晴和馬玉樹的父母都會雙雙遭殃。
其二,以目前的線索來看,柳月與潘青是男女朋友這一點已經被基本確定,兩者處於予取予求的關係,又哪來的拐騙一說?
“不要再這樣惡意攻擊月月的男朋友了。這麽多年,我們虧欠月月太多,都是這家人幫我們照顧的月月,這份恩情,是我們虧欠他們的。
就算這家人曾經存在一些嚴重違背良心的舉動,隻要他們對月月還算過得去,我們也沒有絲毫資格去指責。
另外,在場各位警察的判斷,也更加傾向於這家人和月月一起失蹤了。在結果未明之前,我們就不要繼續胡思亂想了。”
柳月的父親果然是高知人士,不僅心理承受能力強,在這種悲傷的氛圍之下還依舊能夠進行理性分析,確實非常的不容易。
想來柳月的父親除了對柳月的要求比較高以外,給與柳月更多壓力的,應該還是來自於她更加感性的母親。
比較感性的人,更加在乎其他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對於子女的期盼值也會更高一些,柳月光宗耀祖,成龍成鳳的壓力,恐怕大多來自於此。
太過於在意外在的評價,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價之中,這樣的敏感特性,在某些情況之下,確實是悲劇的開始。
對於自己老伴的這種勸告,柳月的母親依舊是一副不依不饒、不肯放鬆的架勢,這就讓現場的氛圍一度陷入到進退兩難的緊迫局麵之中。
“哎!你這幅固執的樣子,估計就是月月不願意與咱們相處的關鍵所在,就算月月偶爾迴來過年,被你這樣問東問西的,她也非常的不樂意。
我總算是想明白了,其實月月曾經就提及過這家人的事情,隻是由於不清楚咱們的態度,所以言語之間就顯得十分的含蓄。
外加上你看不得男方的一點不好,總是催促著月月找個好婆家,還總是說些什麽“既然學不好,那就一定要嫁得好”的鬼話。
這樣的直白言語,對於月月的傷害可想而知,這也是她會經常向我們報假地址的關鍵所在。
在月月看來,既然過得不好,那麽就不要互相打擾了。
可就算過得再不好,我們又有什麽好埋怨的呢?看看我們,又能好到哪裏去呢?
還是那句話,一家人若是能夠團團圓圓的,這便已經是天底下最大的幸福了。
老是想些什麽出人頭地的事情,若是真的不能成,再繼續去強求,那不是魔怔了是什麽?”
就像是在感歎人生一樣,柳月的父親也不在乎自己老伴的幽怨和固執了,絮絮叨叨的將一些事情給講了出來。
聽了自己老伴的話,柳月的母親就像是找到了攻擊對象一般,滿腔的怨恨立馬就找到了發泄的對象。
“什麽對她好就行了?什麽又叫對她好?我看月月就是糊塗!
好什麽好啊?要是真好的話,家裏的老人也不會跑到街上去碰瓷!
再說了,月月若不是瞎了眼,怎麽會有如今的劫難?連自己家人的性命都保不住,還談什麽對她好?
我呸!”
老兩口依靠在沙發上,已經有點要開始吵架拌嘴的趨勢了,這就搞得曾雅言更加的手足無措了。由於不知道如何去勸說,也隻能在一旁幹著急,甚至還瞟了瞟身旁的第五正,一副求援的樣子。
對於柳月父母此時所爭論的東西,第五正並不感興趣,因為所謂的碰瓷之爭,其中的道理其實非常的簡單。
敬老愛幼,尊重女性,這是基本的情理邏輯。
當你在見到有小孩、婦女、老人處於某個被侵害現場的時候,不管是非緣由,你都會基於這種情理邏輯,感性的偏向於更為弱勢的小孩、婦女和老人。
這是道德價值觀的基本內核,普通人對於這種現象的本能反應,也體現了社會整體道德價值觀的一種基本態勢。
但是光有這種情理邏輯是不夠的,因為事情分對錯,人分善惡。不管是老人、婦女還是小孩,其中都是有惡性存在的。
當我們基於一種情理邏輯拉開了兩夥人的衝突,這個時候,情理邏輯就應該要停止了,開始進入到事理邏輯。
誰對誰錯,要給出一個公平的結論,而不應該一味的偏向表麵上的弱勢群體,而忽略了真實被害人的內心感受。
一味的偏向表麵上的弱勢群體,隻會讓事理不分,人心不和,也是積累性別對立、年齡對立、長幼對立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情理邏輯是一個民族的良心,事理邏輯卻是讓這份良心能夠良性循環下去的根本。若是賞罰不明,失德者便會惡意橫行,守德者更會心灰意冷,世界必將會逐漸陷入到惡性循環之中。
迴歸到當前潘青家所存在的這起碰瓷事件,第五正更加傾向於潘青應該是一個始終陷入到感性邏輯之中的人。
也就是說,潘青所涉及的這起碰瓷案,是除去惡意碰瓷和記憶不清所導致的誣陷碰瓷,所存在的第三種碰瓷情況——因為極端維護自己的家人所產生的惡行碰瓷案件。
不管事實如何,也不管對方是否真的撞了人,隻要家中的老人言明是被人給撞了,那麽這種無條件維護家人的人,也會義無反顧的開始站隊自己家人這邊。
不管未來鬧到什麽程度,就算是雞飛狗跳、民怨沸騰,這種人也不會有絲毫的悔改。
這種認親不認理的行為,雖然在自己的親友之中人緣會很好,但一般都會在外界留下惡名。
也正是因為潘青這種對於自己家人和朋友的無限護短,才會是柳月這種在家庭感情上有所缺失的人,能夠青睞於他的關鍵所在。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關係,在潘青被犯罪集團綁架的時候,柳月才會義無反顧的和他站在一起,甚至會產生一種共同赴死的壯烈情懷。
也就是說,當前的失蹤案,是以潘青母親為主體的失蹤案,其兒子和兒媳婦看起來就像是一種順帶的陪葬品一般。這樣的一種犯罪升級舉動,到底是因為犯罪集團已經將自己的獵殺目標開始鎖定向多人群體,還是說明那幫犯罪分子的殘暴程度已經開始向道德失衡者的親友開始擴張了;又或者是說,在綁架道德失衡人員的過程之中,就算有無關人員恰好身處其中,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處理掉這些無關人員。
每一種犯罪升級的可能性,都代表著整個犯罪集團的心理狀態發生了不同的巨大改變。
第一種情況,說明犯罪集團有可能真的在l市駐紮固定下來了,在犯罪手法和犯罪膽量進一步的擴大之後,他們便開始不滿足於每次隻懲罰或淨化一人了。
第二種可能性,說明犯罪集團內部的成員,他們已經將道德失衡者的範圍給擴大了,甚至還產生了一種“子不教,父之過”的連坐心理,想要將那些縱容道德失衡者的人也一並懲罰了。
第三種可能性,就是一種最為明哲保身的舉動了,甚至在他們的理念之中,已經將那些阻擋他們道路的人,統統定義為了敵人。
各種犯罪升級的舉動,代表著整個犯罪集團的瘋狂程度正在一步步的上升,在這樣的心態驅使之下,若是對他們采用外部刺激手段的話,所得到的反饋也是不同的。
第一種,有可能會讓他們從此蟄伏起來;第二三種,則有可能讓他們產生較強的反抗行為,甚至將他第五正給當成頭號目標給與消滅掉。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第五正都覺得對他是有利的,因為就算是犯罪集團的首領選擇蟄伏,其內在的不穩定性,也會讓他的這種蟄伏存在極大的隱患。
蟄伏尚且如此,那就更別說其中有人想要主動攻擊他第五正了。
正當第五正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維狀態之中的時候,突然被身旁的曾雅言給輕輕推了一下,看了一眼曾雅言繼續求助的神情,第五正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的收尾工作需要處理。
在盡量的勸慰了一番依舊絮絮叨叨不停的柳月母親之後,第五正便讓曾雅言和李文興將二老給強行送了迴去。
因為第五正知道,柳月母親此時的這種抱怨和絮叨,僅僅隻是因為心中的鬱結無處發泄,想要盡可能的找個對象進行發泄而已。
若是繼續陪著二老在這裏耗著,這才是對案情之中所有失蹤人員的不負責任。
……
“錢局,第三起失蹤案已經被第五正那小子給找了出來!
不僅被找了出來,還在受害人潘青的家中找到了一張購買項鏈和手鏈的小票,通過這張購物小票,已經大概率可以確定在豪能寄售行銷贓的可疑人員就是導致潘青、柳月等三人一同失蹤的主謀之一。
考慮到三起失蹤案的性質和銷贓手法都極其趨同,並案偵查的條件已經具備。
如今您所預備的重案三組在黃樂鑫入室盜竊傷害案之中已經初步與第五正進行接觸,是不是可以將重案三組給安排到第五正的專案組之中協助?”
第三起失蹤案,在非主動報案,又沒有太多案情關聯的情況下,竟然被第五正用一招非常有效的普篩法給尋找了出來,用時也不過一天半,這樣的找人效率,簡直有些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