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武舉考試第一項射箭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興致勃勃地試圖朝著樹上的百姓揮手示意,以求能夠有所互動。
其實,他並未指望這些位於樹上的百姓能夠注意到自己,畢竟憑借著他那超乎常人的神奇“金手指”——非比尋常的體魄所賦予的卓越視力,即使相隔四五裏之遙,他也能清晰視物。
但對於普通人而言,又怎能看清如此遙遠的景象呢?
然而,世間總有一些目光敏銳之人。
就在此時,崇禎帝緩緩起身,向著屋外的樹木揮動雙手。
刹那間,隻聽得一陣沙沙作響,一大串百姓從樹上墜落而下!
原來,這群百姓中有人眼力過人,竟瞥見了自家皇帝正朝他們揮手示意。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當那位眼尖之人將這個驚人的發現告知其他同伴,並以其太祖爺的名譽作保所言非虛時,樹上那一串串的百姓瞬間亂了方寸,完全忘卻了自己身處樹梢之上。出於本能的反應,他們齊刷刷地跪倒在地。緊接著,仿佛熟透的果實般,紛紛從樹上掉落。
崇禎目睹此景,豈能安然站立?他心急如焚,連忙吩咐王承恩率領眾人前去查看百姓是否受傷。
若有傷者,則命隨行太醫全力救治;倘若未受傷者,則盛情邀請他們湊近些前來觀瞧。
這場小小的風波轉瞬即逝,王之臣亦已言畢。
也到了會試開始的時候。
第一項考核項目便是拉硬弓,這裏準備了三種不同力度的弓供參賽者選擇:分別是十二力、十力和八力。
當然,如果有人天生臂力過人,還有超過十二力的超級大弓備用。
應試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挑選合適的弓號,但最終能否通過考核,則取決於是否能將弓弦拉滿並準確射中箭跺中心。
這種射箭方式強調使用硬弓射出重型箭矢,這其實是崇禎皇帝推行的一次小小的變革。
盡管火器需要不斷發展進步,但他認為騎射技巧同樣不可或缺。
畢竟,蒙古人所擅長的軟弓已不再適應如今的戰爭局勢;相反,建州女真所掌握的下馬硬弓技術才是崇禎渴望借鑒學習的。
或許對於普通士兵來說難以輕鬆掌握,但這些未來的武進士們卻務必熟練掌握此項技能。
此時此刻,教場內專門騰出了一片用於射箭的寬闊場地,其麵積足有三四個足球場那般大小。
就在場地的西北角方向,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那天曾在雲仙閣喝酒暢談武舉考試的幾位年輕將門子弟現身了。他們正是參與此次武舉競賽的眾多好漢中的一部分。
五位好漢作為第一波被抽中的一組選手,彼此間先是相互對視一眼,然後開始謙遜起來。
“各位兄長,小弟不才,願打頭陣,請諸位兄長成全。”
“賢弟莫要謙虛,以你之能定可馬到成功。”
“不不不,還是張兄實力更勝一籌,理應由張兄先來。”
……
經過一番推辭之後,最終還是本領高強的張士傑站了出來,表示願意第一個嚐試。
隻見他穩步走到桌前,目光迅速掃過桌上擺放著的三張弓箭,接著上前伸手輕輕掂量了幾下,臉上頓時露出自信滿滿的神情。
緊接著,張士傑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監考官,朗聲道:“大人,學生鬥膽請求更換一張十五力的大弓,同時希望能有兄弟與我一同配合。若隻是對著箭垛射擊,實在難以展現出我真正的技藝。
學生自小在軍隊中成長,所學皆是上陣殺敵的真本事,對於這種呆板的射箭方式並不擅長。”
他的話語剛剛落下,周圍便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熱烈的喝彩聲。
“好啊!果然是出自西北邊軍的神射手!”
“真是個勇敢無畏的好後生,麵對會試考試毫不怯場!”
“覺得沒有困難,咱就製造一點困難。張兄弟真的是吾輩武者的榜樣”
“等會兒比試結束後,咱們一起去南苑外的半掩門那兒玩樂一番吧。今天由小弟作東,請大家務必賞光,借此良機結識更多來自天南海北的英雄豪傑。”
這位監考官乃是兵部武選司的一名員外郎,生得一副山羊胡,年紀約莫四十有餘。其麵龐之上掛著文官對於武將所獨有的那份傲慢神色,似乎對眼前這些應試之人充滿了不屑一顧之情。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今日所遇的首位應考者竟然如此特立獨行、桀驁不馴,活脫脫就是個刺頭兒。
麵對此般情形,監考官不禁冷哼一聲,麵露慍色地嗬斥道:“豈有此理!你這等軍紀渙散之徒,莫非將此處當成自家兵營一般,隨心所欲便能應試嗎?
還不快些挑選好弓箭,速速做好應試準備!
倘若爾等無心認真應考,本官即刻取消你的參考資格,哪兒來的給我迴哪兒去!至於那夢寐以求的武進士功名,你就休再癡心妄想了!”說罷,他狠狠瞪了那個刺頭一眼,眼中滿是厲色與威嚴。
張士傑聽到如此不耐其煩地威脅話語後,並無絲毫驚恐之色,反而鎮定自若地向監考官作揖行禮道:“大人明鑒啊!學生之所以這麽做絕非胡攪蠻纏,而是事出有因呐!
此次武舉考試的新規已明確指出,應試者可不受任何形式與規則所限,唯一看重的便是真才實學。而學生唯有使用這把力量不足十二斤的硬弓方能淋漓盡致地展現自身真正的實力……”
然而還未等張士傑將話說完,那位留著山羊胡、滿臉不耐煩神色的監考官便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夠了!休要再繼續囉嗦下去!”
這位監考官出身貧苦人家,自小勤奮好學、埋頭苦讀,曆經二十餘載寒暑,終於金榜題名,考取二甲第一百四十二名進士功名,但時至今日也不過官居兵部員外郎而已。
這個小小的員外郎從一開始就對崇禎皇帝大張旗鼓,舉辦所謂的新式武舉考試很不滿,不隻是他一個人,而是所有兵部的官員都是一樣的。
其實,他並未指望這些位於樹上的百姓能夠注意到自己,畢竟憑借著他那超乎常人的神奇“金手指”——非比尋常的體魄所賦予的卓越視力,即使相隔四五裏之遙,他也能清晰視物。
但對於普通人而言,又怎能看清如此遙遠的景象呢?
然而,世間總有一些目光敏銳之人。
就在此時,崇禎帝緩緩起身,向著屋外的樹木揮動雙手。
刹那間,隻聽得一陣沙沙作響,一大串百姓從樹上墜落而下!
原來,這群百姓中有人眼力過人,竟瞥見了自家皇帝正朝他們揮手示意。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當那位眼尖之人將這個驚人的發現告知其他同伴,並以其太祖爺的名譽作保所言非虛時,樹上那一串串的百姓瞬間亂了方寸,完全忘卻了自己身處樹梢之上。出於本能的反應,他們齊刷刷地跪倒在地。緊接著,仿佛熟透的果實般,紛紛從樹上掉落。
崇禎目睹此景,豈能安然站立?他心急如焚,連忙吩咐王承恩率領眾人前去查看百姓是否受傷。
若有傷者,則命隨行太醫全力救治;倘若未受傷者,則盛情邀請他們湊近些前來觀瞧。
這場小小的風波轉瞬即逝,王之臣亦已言畢。
也到了會試開始的時候。
第一項考核項目便是拉硬弓,這裏準備了三種不同力度的弓供參賽者選擇:分別是十二力、十力和八力。
當然,如果有人天生臂力過人,還有超過十二力的超級大弓備用。
應試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挑選合適的弓號,但最終能否通過考核,則取決於是否能將弓弦拉滿並準確射中箭跺中心。
這種射箭方式強調使用硬弓射出重型箭矢,這其實是崇禎皇帝推行的一次小小的變革。
盡管火器需要不斷發展進步,但他認為騎射技巧同樣不可或缺。
畢竟,蒙古人所擅長的軟弓已不再適應如今的戰爭局勢;相反,建州女真所掌握的下馬硬弓技術才是崇禎渴望借鑒學習的。
或許對於普通士兵來說難以輕鬆掌握,但這些未來的武進士們卻務必熟練掌握此項技能。
此時此刻,教場內專門騰出了一片用於射箭的寬闊場地,其麵積足有三四個足球場那般大小。
就在場地的西北角方向,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那天曾在雲仙閣喝酒暢談武舉考試的幾位年輕將門子弟現身了。他們正是參與此次武舉競賽的眾多好漢中的一部分。
五位好漢作為第一波被抽中的一組選手,彼此間先是相互對視一眼,然後開始謙遜起來。
“各位兄長,小弟不才,願打頭陣,請諸位兄長成全。”
“賢弟莫要謙虛,以你之能定可馬到成功。”
“不不不,還是張兄實力更勝一籌,理應由張兄先來。”
……
經過一番推辭之後,最終還是本領高強的張士傑站了出來,表示願意第一個嚐試。
隻見他穩步走到桌前,目光迅速掃過桌上擺放著的三張弓箭,接著上前伸手輕輕掂量了幾下,臉上頓時露出自信滿滿的神情。
緊接著,張士傑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監考官,朗聲道:“大人,學生鬥膽請求更換一張十五力的大弓,同時希望能有兄弟與我一同配合。若隻是對著箭垛射擊,實在難以展現出我真正的技藝。
學生自小在軍隊中成長,所學皆是上陣殺敵的真本事,對於這種呆板的射箭方式並不擅長。”
他的話語剛剛落下,周圍便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熱烈的喝彩聲。
“好啊!果然是出自西北邊軍的神射手!”
“真是個勇敢無畏的好後生,麵對會試考試毫不怯場!”
“覺得沒有困難,咱就製造一點困難。張兄弟真的是吾輩武者的榜樣”
“等會兒比試結束後,咱們一起去南苑外的半掩門那兒玩樂一番吧。今天由小弟作東,請大家務必賞光,借此良機結識更多來自天南海北的英雄豪傑。”
這位監考官乃是兵部武選司的一名員外郎,生得一副山羊胡,年紀約莫四十有餘。其麵龐之上掛著文官對於武將所獨有的那份傲慢神色,似乎對眼前這些應試之人充滿了不屑一顧之情。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今日所遇的首位應考者竟然如此特立獨行、桀驁不馴,活脫脫就是個刺頭兒。
麵對此般情形,監考官不禁冷哼一聲,麵露慍色地嗬斥道:“豈有此理!你這等軍紀渙散之徒,莫非將此處當成自家兵營一般,隨心所欲便能應試嗎?
還不快些挑選好弓箭,速速做好應試準備!
倘若爾等無心認真應考,本官即刻取消你的參考資格,哪兒來的給我迴哪兒去!至於那夢寐以求的武進士功名,你就休再癡心妄想了!”說罷,他狠狠瞪了那個刺頭一眼,眼中滿是厲色與威嚴。
張士傑聽到如此不耐其煩地威脅話語後,並無絲毫驚恐之色,反而鎮定自若地向監考官作揖行禮道:“大人明鑒啊!學生之所以這麽做絕非胡攪蠻纏,而是事出有因呐!
此次武舉考試的新規已明確指出,應試者可不受任何形式與規則所限,唯一看重的便是真才實學。而學生唯有使用這把力量不足十二斤的硬弓方能淋漓盡致地展現自身真正的實力……”
然而還未等張士傑將話說完,那位留著山羊胡、滿臉不耐煩神色的監考官便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夠了!休要再繼續囉嗦下去!”
這位監考官出身貧苦人家,自小勤奮好學、埋頭苦讀,曆經二十餘載寒暑,終於金榜題名,考取二甲第一百四十二名進士功名,但時至今日也不過官居兵部員外郎而已。
這個小小的員外郎從一開始就對崇禎皇帝大張旗鼓,舉辦所謂的新式武舉考試很不滿,不隻是他一個人,而是所有兵部的官員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