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備陳大饑疏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崇禎皇帝此時正全神貫注地閱讀著馬懋才所呈遞的《備陳大饑疏》。通篇下來,其實表達的就是一個簡單卻又沉重的信息:陛下啊,請您務必想出解決之策,因為臣的故鄉陝北延安府的百姓們如今已饑餓難耐,甚至不得不以石頭充饑。
崇禎皇帝反複將《大饑疏》研讀了兩三遍,期間福建巡撫的信使以及坤寧宮的總管太監皆隻能在門外焦急等待。見此情形,王承恩深知不能再繼續拖延下去,便揮手示意二人先到外麵的偏房等候。
崇禎皇帝無奈地歎息一聲,隨即將《大饑疏》遞予身旁的溫體仁、楊嗣昌與侯恂傳閱,並對王承恩吩咐道。
“王大伴,煩勞你去將門外的馬懋才請入殿內。朕有要事詢問於他,特別是有關這封奏疏中的一些細節之處。”
“喏。”
王承恩手持拂塵,麵無表情地轉身快步走了出去,出了院子後,便朝著養心殿走去。
不多時,王承恩便來到了養心殿門外,抬頭已經看到五體投地爬伏在青石板上的馬懋才。
看著眼前的情景,王承恩心中冷笑不已:“哼!這姓馬的,也是個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啊,知道自己今兒個遞的折子惹得皇帝陛下不高興了。”
隨後,王承恩提高了嗓音,對著馬懋才喊道:“馬大人,陛下有請,請移步軍機處,讓馬大人為陛下解惑。”
聽到王承恩的話,馬懋才不敢怠慢,連忙答應一聲,然後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和帽子,準備跟著王承恩往裏走。
然而,就在這時,王承恩卻突然向前走了一步,壓低聲音對馬懋才說道:“馬大人,如今陛下心情不佳,咱家勸你,還是不要火上澆油才好。否則,到時候可別怪咱家沒有提醒過你。”
馬懋才聽後,臉色微微一變,但還是恭敬地點頭道:“多謝王公公提醒,下官明白。”
馬懋才人如其名,一張馬臉,滿臉悲戚,聽了王承恩的話,更是把一張馬臉拉得老長。
王承恩一聽,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心想這馬懋才怎麽如此不開竅,難道看不出來自己的暗示嗎?
今日可是皇帝嫡長子誕生的大喜日子,後宮正在等待皇帝的駕臨,百官也在等著朝賀,豈能在這個關鍵時刻給皇上添堵?
然而,馬懋才卻早已大步流星地走進了軍機處。
……
“馬愛卿,朕看了你這份奏疏,其中提到青葉石,味道腥臭滑膩,少量食用就會感到飽腹,但沒過幾天就會腹痛難忍,不能消化,肚脹而亡。你所描述的青葉石,是否就是傳說中的觀音土?”皇帝臉色凝重地問道。
馬懋才神情嚴肅,聲音低沉:“迴陛下,臣所言青葉石正是那觀音土。臣的家鄉安塞縣,如今已經沒有良善百姓,餓死的都是因為不願做盜賊,寧願吃觀音土餓死的人啊!”
自天啟五年中進士,入朝為官四年多以來,馬懋才沒有再迴到過家鄉安塞縣,哪知道再迴去已經是一片死地。
“唉,安塞的漢子,米脂的婆姨。朕沒有想到,一年的時間,朕的安塞就成了鬼蜮。
看來在去年朕看了當時還是陝西右參政的陳奇瑜的,關於陝西災情的折子之後,派你去陝西查看具體災情的命令是對的。
這讓朕看到了最真實的大明陝西。”皇帝歎息道。
“陛下聖明!”一旁的楊嗣昌趕緊說道:“若不是陛下英明決策,派人實地考察,恐怕臣也無法如此真切地了解到陝西的災情。”
“朕雖身在京城,但心憂天下。”崇禎皇帝一臉凝重,該往臉上貼金的機會,他是一次都不錯過的。
“朕深知百姓之苦,尤其是災區的民眾,他們生活艱難,急需朝廷的援助。此次你所經曆之事,更是讓朕深感責任重大。
隻是朕沒有想到啊。這大饑疏寫得好,就是看著不舒服。”
崇禎皇帝其實早就知道馬懋才會寫出這樣一篇奏疏,但他還是忍不住想要看看這份奏疏是否與原來曆史上的有所不同。
畢竟,他已經即位一年有餘,在這段時間裏,他一直努力地應對各種問題,試圖改變局勢。
他想知道,經過自己的努力,陝西的局勢是否真的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然而,當他反複閱讀那篇《備陳大饑疏》時,卻發現它竟然一字未改!裏麵依舊充滿了死亡和絕望,處處都透露著官逼民反的困境。
這種情況讓崇禎皇帝感到無比的挫敗。他自認為已經采取了一係列有益於民生的舉措,派遣了他心目中最合適且最有能力的孫傳庭和洪承疇前往陝西。他們一南一北地治理當地事務,不僅成功剿滅了王二、楊六等流寇頭目,還壓製住了即將爆發的流寇高峰期。但為什麽那份該死的《備陳大饑疏》仍然沒有任何變化呢?
馬懋才此刻拱手道:“誠如陛下所言,微臣的家鄉安塞縣已經成了一片鬼蜮。盜者雲集,已無一人可以為朝廷納糧服役,更無一人是陛下的子民。”
馬懋才的聲音幽幽而出,幾同死人。
把一邊的王承恩聽得差點吐血,自己在外麵已經給姓馬的點醒了,他也點頭表示明白,看來這是自己白提醒了。
一時間,軍機處的氣氛異常沉悶,沒有任何人說話。
今天軍機處的三位軍機大臣溫體仁、楊嗣昌和侯洵在看完了崇禎皇帝遞給他們的《備陳大饑疏》之後,也都是沉默,表現得一句話不願意說。
這封奏疏中的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刀,深深地刺痛著他們的心。
當然他們仨的心腸一般都很硬。
陝西的旱災和饑荒已經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而這些情況,作為朝廷的重臣,他們竟然一無所知!
溫體仁麵色陰沉地坐在那裏,心中暗自咒罵著這個可惡的馬懋才。他知道這份奏疏會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壓力,但他卻不能在這個時候表態。
崇禎皇帝反複將《大饑疏》研讀了兩三遍,期間福建巡撫的信使以及坤寧宮的總管太監皆隻能在門外焦急等待。見此情形,王承恩深知不能再繼續拖延下去,便揮手示意二人先到外麵的偏房等候。
崇禎皇帝無奈地歎息一聲,隨即將《大饑疏》遞予身旁的溫體仁、楊嗣昌與侯恂傳閱,並對王承恩吩咐道。
“王大伴,煩勞你去將門外的馬懋才請入殿內。朕有要事詢問於他,特別是有關這封奏疏中的一些細節之處。”
“喏。”
王承恩手持拂塵,麵無表情地轉身快步走了出去,出了院子後,便朝著養心殿走去。
不多時,王承恩便來到了養心殿門外,抬頭已經看到五體投地爬伏在青石板上的馬懋才。
看著眼前的情景,王承恩心中冷笑不已:“哼!這姓馬的,也是個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啊,知道自己今兒個遞的折子惹得皇帝陛下不高興了。”
隨後,王承恩提高了嗓音,對著馬懋才喊道:“馬大人,陛下有請,請移步軍機處,讓馬大人為陛下解惑。”
聽到王承恩的話,馬懋才不敢怠慢,連忙答應一聲,然後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和帽子,準備跟著王承恩往裏走。
然而,就在這時,王承恩卻突然向前走了一步,壓低聲音對馬懋才說道:“馬大人,如今陛下心情不佳,咱家勸你,還是不要火上澆油才好。否則,到時候可別怪咱家沒有提醒過你。”
馬懋才聽後,臉色微微一變,但還是恭敬地點頭道:“多謝王公公提醒,下官明白。”
馬懋才人如其名,一張馬臉,滿臉悲戚,聽了王承恩的話,更是把一張馬臉拉得老長。
王承恩一聽,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心想這馬懋才怎麽如此不開竅,難道看不出來自己的暗示嗎?
今日可是皇帝嫡長子誕生的大喜日子,後宮正在等待皇帝的駕臨,百官也在等著朝賀,豈能在這個關鍵時刻給皇上添堵?
然而,馬懋才卻早已大步流星地走進了軍機處。
……
“馬愛卿,朕看了你這份奏疏,其中提到青葉石,味道腥臭滑膩,少量食用就會感到飽腹,但沒過幾天就會腹痛難忍,不能消化,肚脹而亡。你所描述的青葉石,是否就是傳說中的觀音土?”皇帝臉色凝重地問道。
馬懋才神情嚴肅,聲音低沉:“迴陛下,臣所言青葉石正是那觀音土。臣的家鄉安塞縣,如今已經沒有良善百姓,餓死的都是因為不願做盜賊,寧願吃觀音土餓死的人啊!”
自天啟五年中進士,入朝為官四年多以來,馬懋才沒有再迴到過家鄉安塞縣,哪知道再迴去已經是一片死地。
“唉,安塞的漢子,米脂的婆姨。朕沒有想到,一年的時間,朕的安塞就成了鬼蜮。
看來在去年朕看了當時還是陝西右參政的陳奇瑜的,關於陝西災情的折子之後,派你去陝西查看具體災情的命令是對的。
這讓朕看到了最真實的大明陝西。”皇帝歎息道。
“陛下聖明!”一旁的楊嗣昌趕緊說道:“若不是陛下英明決策,派人實地考察,恐怕臣也無法如此真切地了解到陝西的災情。”
“朕雖身在京城,但心憂天下。”崇禎皇帝一臉凝重,該往臉上貼金的機會,他是一次都不錯過的。
“朕深知百姓之苦,尤其是災區的民眾,他們生活艱難,急需朝廷的援助。此次你所經曆之事,更是讓朕深感責任重大。
隻是朕沒有想到啊。這大饑疏寫得好,就是看著不舒服。”
崇禎皇帝其實早就知道馬懋才會寫出這樣一篇奏疏,但他還是忍不住想要看看這份奏疏是否與原來曆史上的有所不同。
畢竟,他已經即位一年有餘,在這段時間裏,他一直努力地應對各種問題,試圖改變局勢。
他想知道,經過自己的努力,陝西的局勢是否真的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然而,當他反複閱讀那篇《備陳大饑疏》時,卻發現它竟然一字未改!裏麵依舊充滿了死亡和絕望,處處都透露著官逼民反的困境。
這種情況讓崇禎皇帝感到無比的挫敗。他自認為已經采取了一係列有益於民生的舉措,派遣了他心目中最合適且最有能力的孫傳庭和洪承疇前往陝西。他們一南一北地治理當地事務,不僅成功剿滅了王二、楊六等流寇頭目,還壓製住了即將爆發的流寇高峰期。但為什麽那份該死的《備陳大饑疏》仍然沒有任何變化呢?
馬懋才此刻拱手道:“誠如陛下所言,微臣的家鄉安塞縣已經成了一片鬼蜮。盜者雲集,已無一人可以為朝廷納糧服役,更無一人是陛下的子民。”
馬懋才的聲音幽幽而出,幾同死人。
把一邊的王承恩聽得差點吐血,自己在外麵已經給姓馬的點醒了,他也點頭表示明白,看來這是自己白提醒了。
一時間,軍機處的氣氛異常沉悶,沒有任何人說話。
今天軍機處的三位軍機大臣溫體仁、楊嗣昌和侯洵在看完了崇禎皇帝遞給他們的《備陳大饑疏》之後,也都是沉默,表現得一句話不願意說。
這封奏疏中的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刀,深深地刺痛著他們的心。
當然他們仨的心腸一般都很硬。
陝西的旱災和饑荒已經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而這些情況,作為朝廷的重臣,他們竟然一無所知!
溫體仁麵色陰沉地坐在那裏,心中暗自咒罵著這個可惡的馬懋才。他知道這份奏疏會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壓力,但他卻不能在這個時候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