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薯條君向“凱恩”傾瀉一些3k時代雲錘對於戰錘40k世界的奇妙看法時。
在鮑裏斯、瓦西裏帶著獵人小隊給謝爾蓋帶迴了一個糟糕消息時。
通過快速的向北撤退,向森林撤退的方式甩開德軍第9集團軍的蘇第3集團軍所部,也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蘇軍碎片——被德第57裝甲軍擊潰的步兵第128師餘部。
由於這支部隊的存在,在事前就被更新了組件的反玄學力量波動監測網,通過其仍能工作的電台發現了。
因此在第3集團軍這邊的前衛部隊都明確的知道,他們要注意接應另外一支從邊境撤出的兄弟部隊的情況下。
兩支此前互不隸屬的部隊,在森林中的相遇沒有出現多少意外。
隻是相比不知內情的步兵第128師普通士兵,步兵第128師師長壓力就有點大了。
雖然他沒有像完全和上級失去聯絡的團長謝爾蓋一樣,直接編造一個假命令就帶領部隊後撤。
但其靈活處理命令指定的後撤目的地的事情,在大部分時候也夠這名師長喝一壺了。
因此當其下屬高興的跑來通知他,他們已經撤退到新防線,並且已經和接應部隊相遇時。
根本沒有預料到這個非命令指示位置,會有接應部隊存在的師長心裏咯噔一下。
而該師在與德軍交戰後幸存的另外幾名高級軍官,作為這種靈活變通命令的同謀者,也因為這種預料之外的事情神色難看。
因此在送信的士兵離開臨時指揮部後,一名參謀便立即詢問了他們主心骨的看法,
“阿基莫夫同誌,現在怎麽辦?”
對此作為當前能靈活處理命令的少數蘇軍軍官,阿基莫夫也隻能在自己心慌慌的狀態下,替代已經犧牲的師政治委員來安撫眾人的情緒,
“先沉住氣,從位置來看,他們隻可能是南邊的部隊,那他們很可能和我們一樣。”
一路上和阿基莫夫一起配合,維持這支部隊沒有散黃的參謀長安東紐克也及時開口,
“我們南邊,除了一支邊防軍小隊,就是西部特別軍區的了,應該不知道我們的具體命令。”
“隻是如果他們也是被迫撤退到這裏的話……”
被參謀長抬了一手的阿基莫夫,在有眾人有了緩衝思路之後,還是決定將一些更為現實的問題攤開,
“我們之前對於局勢的猜測恐怕就……”
一時間作為第11集團軍直屬部隊,並因此對於邊防部署了解更多的步兵第128師幸存師部軍官們,對於局勢的憂慮程度,完全蓋過了他們對於自身前途命運的擔心。
就在這時,準備在步兵第128師建立一個負責玄學側對抗的薯條旅指揮節點的“圖司機”,掐好了時間,帶著幾名通信班兵人進入指揮部。
非戰鬥狀態的“前蘇軍元帥”製造的震驚再次出現。
而受了薯條旅不正經兵人們影響的“圖司機”,也十分享受這種給蘇軍軍官製造震驚的感覺,並且美其名曰稱之為軍官精神堅固程度測試。
不過終究是和正經樂子人有區別,“圖司機”用現在已經帶上了強烈玄學暗示的臉,清空這些軍官的奇怪思路,並迅速丟下了一堆,通過之前數次接手蘇軍指揮部過程積累出來的經驗材料後,便迅速離開了。
於是上一秒腦袋快成漿糊的軍官們,下一秒就隻能本能的開始翻閱新的情況通報,並用力去接受這種超展開的現實。
而“圖司機”之所以迅速離開,則是由於在格羅德諾外圍時,未能解決的蘇軍後勤補給問題,現在遇到了一些突發的麻煩。
視角轉移到跟隨“圖司機”行動的毛子學派機械修士,為解決兩支缺乏補給的部隊,在徹底進入森林後的非武器類補給建立的傳送節點處。
按理說,這種經過了玄學設備使用倫理委員會檢查,還在薯條君那邊得到了大量應用的“簡單”玩意不應該出現什麽問題。
但當“圖司機”急匆匆的趕到傳送節點時,毛子學派機械修士02001正在用合成出來的沮喪聲音匯報情況,
“工作日誌編號00001,記錄第00002條,數量統計出現偏差,部分食品補給未能送到。”
而負責對接這一問題,之前將“圖司機”call過來的霍爾姆門勇士伊萬·帕夫洛維奇·塞列達,正拿著一個筆記本記錄著,
“這次又少了多少?”
“計數模塊統計,共缺少26聽食品罐頭。”
這時塞列達發現了趕來的“圖司機”,
“報告元帥同誌,三批次食品傳送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伊萬,沒必要叫我元帥,總共少了多少,影響大嗎?”
“是,元帥同誌,少了108聽食品罐頭,一周內不會影響我們的食品供應。”
對於這些蘇軍出身的兵人,一直叫自己元帥沒有辦法的“圖司機”,隻能示意塞列達先去解決部隊大部分戰士一天沒吃飯的問題。
然後轉而向正在再次執行檢查程序的毛子學派機械修士,
“額……”,
“圖司機”看了一眼修士的編號牌繼續說道,
“修士02001,有可能出現其他異常情況嗎?”
相比食品丟失問題,“圖司機”更為關心這種總給他一點不安感的傳送手段,是不是會引起其他問題。
“備忘錄查詢,-02001檢查記錄,當前情況並未出現在高危現象列表,本機無法確認是否存在異常。”
“這樣嗎?”
“圖司機”思考了一下,還是決定諮詢一下專業人士和相關人員。
(一些解釋:
1、關於蘇軍中“反複橫跳”的“政委”製度
可能有很多人聽過,蘇軍在1942年之後取消政委製度,導致這樣那樣的說法;也聽到過蘇軍政委帶頭衝鋒犧牲重大的說法;還有和上述說法論據一致結論相反的看法。
但無論他們看法如何,大多數這類說法,都或多或少的混淆了,嚴格定義上的政治委員,和承擔政治工作的職位之間的區別。
ps:包括本書,為了統一稱唿,並符合東大習慣,大部分時候負責政治工作的蘇軍軍官都被稱為政委。
但對於蘇軍來說,雖然他們自其成立起,就一直保有承擔政治工作的職位——不管其被稱為政委、政治委員、政治副指揮員還是其他什麽。
但這些政治工作者職權,是否符合東大人概念裏文能鼓舞士氣,武能橫刀立馬的政委形象確實要分時期,分具體人物來看的。
比如蘇軍1942年之後取消政委製度的說法,實際上是指蘇軍取消了政治工作者指揮軍隊的權利。
而這樣的操作,蘇軍自從成立起就幹了好幾次。
而且每次都是蘇軍麵臨重大軍事壓力,對部隊忠誠和士氣穩定的需求,超過了對部隊靈活作戰能力的需求導致的。
比如全鵝吃雞大賽期間,大清洗高潮期間,以及巴巴羅薩“一潰千裏”期間。
而每次取消,都是軍事主官的忠誠得到了證明,而部隊也迫切需求提升靈活作戰能力,為避免政治工作者過多的幹涉軍事專業問題而取消。
ps:其實從這種取消政委製度的目的,也能看出來,如果政委擁有足夠的軍事才能,在能者為尊的戰場上,即使沒有製度上的指揮權利,也會擁有事實上的軍事影響力;反之如果其軍事才能拉胯,製度上的指揮權,也有可能直接被架空。
所以蘇軍政工人員始終存在,區別隻是他們是否擁有管理政治思想工作之外的,來自製度規定的軍事指揮權。
而這種變化,被簡單稱為一長製和雙長製之間的變化也是不夠全麵的,因為不同時期政治工作者擁有的指揮軍隊的權利和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大清洗時期,政委的軍事指揮權利來自最終否決權,即正常軍事指揮仍然由軍事主官進行,但政委擁有以這些行動違反政治問題的理由終止軍事主官發出的命令的權利。
這種明顯就是用來遏製軍事主官“搞事”的權利,最終被取消也是因為當時蘇軍僵硬的軍事演習中經常出現,不懂軍事的政委強行幹涉部隊行動導致出現問題的情況。
前文提到過的政委因為“擔心”技術士兵有意損壞技術裝備,並因此禁止士兵保養坦克的事情就出現在這一時期。
當然裏麵有幾分是當時能力確實不足的蘇軍軍官,推卸責任的說法我們不得而知。
而在1941年-1942年,蘇軍政委的軍事指揮權則來自軍事委員會。
而軍事委員會是工農紅軍總政治局和海軍總政治局(1941年7月16日前,分別被叫做紅軍政治宣傳總局和海軍政治宣傳總局)。
在各級蘇軍部隊中,為保證黨對士兵生活各方麵影響,解決好黨的建設、思想工作以及適應戰爭需要的政治機關和黨團組織的結構等最重要問題,而設立的機構。
各級軍事委員會的委員,負責幫助並檢查各級軍事主官的命令是否得當。
而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通常被稱為三人團,成員包括作為主席的軍事主官(兵種司令、各級部隊主官)、政治工作者(政治委員、政工人員、加盟共和國或州的黨衛書記、連一級的指導員等)、軍事工作者(各級部隊的參謀長或第一副職指揮官)。
這個委員會同時向聯共中央和蘇聯政府負責,共同承擔該部隊司令員對軍隊狀況和戰鬥行動所負的全部責任。
而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軍事委員會的決定,最終還是需要軍事主官頒布命令來付諸實施。
政委的軍事權利,實際上完全來自其個人能力、背景身份以及其從更高層機構獲得的授權大小。
ps:就像《亮劍》中李雲龍說的並不準確的話,槍聲一響全團都要聽他的,如果軍事主官有足夠決心,這一時期的政治委員實際上並沒有足夠的權力控製軍事主官。
而前文提到的,發生在西南方麵軍參謀長普爾卡耶夫和軍事委員(政治委員)舒爾金,關於是否立即發起反擊,或是等待部隊集結的論戰,便是這種軍事委員會工作的方式。
那時舒爾金的觀點最終成為西南方麵軍決定,更多的也是因為朱可夫帶著蘇聯高層的命令直接來到的西方麵軍指揮部。
所以這種遏製性沒有那麽強,主要目的是監視軍事主官是否忠誠的製衡方式。
最終被取消也是因為,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開會解決問題”在某些時候,確實會嚴重拖累部隊的指揮效率。
因此其取消方式,也並不是說簡單的將政治委員變成政治副指揮員,而是重新詳細的劃分了軍事主官和政治工作者的權限範圍,將後者的權限嚴格限製在了部隊政治思想、士兵士氣與福利上。
而關於蘇軍政委陣亡率高的論戰,其實也部分受到了這種劃分方式在基層部隊變化的影響。
比如在“雙長製”時期,考慮到部隊穩定的情況,擁有軍隊指揮權的政治工作者替代軍事主官在一線指揮作戰就成了一種常態。
而在“一長製”時期,主要工作成了實際意義上的照顧傷員的“政委們”的主要工作地點又成了後方。
不過這種說法其實也沒有考慮更現實的事情,那就是上述變化發生的最低層級都是連團級,實際上陣亡率最高的班排級指揮員並不在其中。
因此關於蘇軍政委陣亡率高的說法,作者的觀點是,一貫被忽視了的同樣存在於蘇軍基層班排中的黨小組和政治戰士(廣義的指聯共黨員和蘇聯共青團員),完全符合東大認識裏的經典台詞——“共產黨員跟我上。”
2、伊萬·帕夫洛維奇·塞列達
霍爾姆門勇士排行第3,名字來源於一把斧頭幹掉一輛德軍坦克的蘇軍廚子伊萬·帕夫洛維奇·塞列達。
3、食品罐頭
由於蘇聯地域廣大,物資運輸向來困難,因此從沙俄時代開始,罐頭幾乎一直是斯拉夫人軍隊的主要軍糧之一。
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俄式燉肉罐頭——圖桑卡(tushonka)罐頭。
這種罐頭在蘇德戰前被生產了超過4.5億罐,被蘇軍高層認為足以撐到戰爭結束。
隻是和很多儲存在西部邊境地區的武器彈藥油料庫一樣,這些罐頭很多都在戰爭初期的潰敗中便宜德國人了。
再加上蘇聯產糧區在1942年的丟失。
在1942年之後,蘇軍吃的更多的罐頭,成了美國照著蘇聯給的配方製造的。
而整個二戰中美國可能給蘇軍生產了超過20億罐圖桑卡。
當然在更多時候,戰爭的緊張會讓罐頭的供應也變的極為困難。
所以還記得“終結者”因為薯條君瘋狂往“開拓視野號”裏塞食品補給,而想要在本時空搞屍體澱粉的事情嗎?
在薯條旅裝備部與蘇聯工業體係全麵合作的當下,“終結者”的想法正在被部分落實。)
在鮑裏斯、瓦西裏帶著獵人小隊給謝爾蓋帶迴了一個糟糕消息時。
通過快速的向北撤退,向森林撤退的方式甩開德軍第9集團軍的蘇第3集團軍所部,也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蘇軍碎片——被德第57裝甲軍擊潰的步兵第128師餘部。
由於這支部隊的存在,在事前就被更新了組件的反玄學力量波動監測網,通過其仍能工作的電台發現了。
因此在第3集團軍這邊的前衛部隊都明確的知道,他們要注意接應另外一支從邊境撤出的兄弟部隊的情況下。
兩支此前互不隸屬的部隊,在森林中的相遇沒有出現多少意外。
隻是相比不知內情的步兵第128師普通士兵,步兵第128師師長壓力就有點大了。
雖然他沒有像完全和上級失去聯絡的團長謝爾蓋一樣,直接編造一個假命令就帶領部隊後撤。
但其靈活處理命令指定的後撤目的地的事情,在大部分時候也夠這名師長喝一壺了。
因此當其下屬高興的跑來通知他,他們已經撤退到新防線,並且已經和接應部隊相遇時。
根本沒有預料到這個非命令指示位置,會有接應部隊存在的師長心裏咯噔一下。
而該師在與德軍交戰後幸存的另外幾名高級軍官,作為這種靈活變通命令的同謀者,也因為這種預料之外的事情神色難看。
因此在送信的士兵離開臨時指揮部後,一名參謀便立即詢問了他們主心骨的看法,
“阿基莫夫同誌,現在怎麽辦?”
對此作為當前能靈活處理命令的少數蘇軍軍官,阿基莫夫也隻能在自己心慌慌的狀態下,替代已經犧牲的師政治委員來安撫眾人的情緒,
“先沉住氣,從位置來看,他們隻可能是南邊的部隊,那他們很可能和我們一樣。”
一路上和阿基莫夫一起配合,維持這支部隊沒有散黃的參謀長安東紐克也及時開口,
“我們南邊,除了一支邊防軍小隊,就是西部特別軍區的了,應該不知道我們的具體命令。”
“隻是如果他們也是被迫撤退到這裏的話……”
被參謀長抬了一手的阿基莫夫,在有眾人有了緩衝思路之後,還是決定將一些更為現實的問題攤開,
“我們之前對於局勢的猜測恐怕就……”
一時間作為第11集團軍直屬部隊,並因此對於邊防部署了解更多的步兵第128師幸存師部軍官們,對於局勢的憂慮程度,完全蓋過了他們對於自身前途命運的擔心。
就在這時,準備在步兵第128師建立一個負責玄學側對抗的薯條旅指揮節點的“圖司機”,掐好了時間,帶著幾名通信班兵人進入指揮部。
非戰鬥狀態的“前蘇軍元帥”製造的震驚再次出現。
而受了薯條旅不正經兵人們影響的“圖司機”,也十分享受這種給蘇軍軍官製造震驚的感覺,並且美其名曰稱之為軍官精神堅固程度測試。
不過終究是和正經樂子人有區別,“圖司機”用現在已經帶上了強烈玄學暗示的臉,清空這些軍官的奇怪思路,並迅速丟下了一堆,通過之前數次接手蘇軍指揮部過程積累出來的經驗材料後,便迅速離開了。
於是上一秒腦袋快成漿糊的軍官們,下一秒就隻能本能的開始翻閱新的情況通報,並用力去接受這種超展開的現實。
而“圖司機”之所以迅速離開,則是由於在格羅德諾外圍時,未能解決的蘇軍後勤補給問題,現在遇到了一些突發的麻煩。
視角轉移到跟隨“圖司機”行動的毛子學派機械修士,為解決兩支缺乏補給的部隊,在徹底進入森林後的非武器類補給建立的傳送節點處。
按理說,這種經過了玄學設備使用倫理委員會檢查,還在薯條君那邊得到了大量應用的“簡單”玩意不應該出現什麽問題。
但當“圖司機”急匆匆的趕到傳送節點時,毛子學派機械修士02001正在用合成出來的沮喪聲音匯報情況,
“工作日誌編號00001,記錄第00002條,數量統計出現偏差,部分食品補給未能送到。”
而負責對接這一問題,之前將“圖司機”call過來的霍爾姆門勇士伊萬·帕夫洛維奇·塞列達,正拿著一個筆記本記錄著,
“這次又少了多少?”
“計數模塊統計,共缺少26聽食品罐頭。”
這時塞列達發現了趕來的“圖司機”,
“報告元帥同誌,三批次食品傳送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伊萬,沒必要叫我元帥,總共少了多少,影響大嗎?”
“是,元帥同誌,少了108聽食品罐頭,一周內不會影響我們的食品供應。”
對於這些蘇軍出身的兵人,一直叫自己元帥沒有辦法的“圖司機”,隻能示意塞列達先去解決部隊大部分戰士一天沒吃飯的問題。
然後轉而向正在再次執行檢查程序的毛子學派機械修士,
“額……”,
“圖司機”看了一眼修士的編號牌繼續說道,
“修士02001,有可能出現其他異常情況嗎?”
相比食品丟失問題,“圖司機”更為關心這種總給他一點不安感的傳送手段,是不是會引起其他問題。
“備忘錄查詢,-02001檢查記錄,當前情況並未出現在高危現象列表,本機無法確認是否存在異常。”
“這樣嗎?”
“圖司機”思考了一下,還是決定諮詢一下專業人士和相關人員。
(一些解釋:
1、關於蘇軍中“反複橫跳”的“政委”製度
可能有很多人聽過,蘇軍在1942年之後取消政委製度,導致這樣那樣的說法;也聽到過蘇軍政委帶頭衝鋒犧牲重大的說法;還有和上述說法論據一致結論相反的看法。
但無論他們看法如何,大多數這類說法,都或多或少的混淆了,嚴格定義上的政治委員,和承擔政治工作的職位之間的區別。
ps:包括本書,為了統一稱唿,並符合東大習慣,大部分時候負責政治工作的蘇軍軍官都被稱為政委。
但對於蘇軍來說,雖然他們自其成立起,就一直保有承擔政治工作的職位——不管其被稱為政委、政治委員、政治副指揮員還是其他什麽。
但這些政治工作者職權,是否符合東大人概念裏文能鼓舞士氣,武能橫刀立馬的政委形象確實要分時期,分具體人物來看的。
比如蘇軍1942年之後取消政委製度的說法,實際上是指蘇軍取消了政治工作者指揮軍隊的權利。
而這樣的操作,蘇軍自從成立起就幹了好幾次。
而且每次都是蘇軍麵臨重大軍事壓力,對部隊忠誠和士氣穩定的需求,超過了對部隊靈活作戰能力的需求導致的。
比如全鵝吃雞大賽期間,大清洗高潮期間,以及巴巴羅薩“一潰千裏”期間。
而每次取消,都是軍事主官的忠誠得到了證明,而部隊也迫切需求提升靈活作戰能力,為避免政治工作者過多的幹涉軍事專業問題而取消。
ps:其實從這種取消政委製度的目的,也能看出來,如果政委擁有足夠的軍事才能,在能者為尊的戰場上,即使沒有製度上的指揮權利,也會擁有事實上的軍事影響力;反之如果其軍事才能拉胯,製度上的指揮權,也有可能直接被架空。
所以蘇軍政工人員始終存在,區別隻是他們是否擁有管理政治思想工作之外的,來自製度規定的軍事指揮權。
而這種變化,被簡單稱為一長製和雙長製之間的變化也是不夠全麵的,因為不同時期政治工作者擁有的指揮軍隊的權利和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大清洗時期,政委的軍事指揮權利來自最終否決權,即正常軍事指揮仍然由軍事主官進行,但政委擁有以這些行動違反政治問題的理由終止軍事主官發出的命令的權利。
這種明顯就是用來遏製軍事主官“搞事”的權利,最終被取消也是因為當時蘇軍僵硬的軍事演習中經常出現,不懂軍事的政委強行幹涉部隊行動導致出現問題的情況。
前文提到過的政委因為“擔心”技術士兵有意損壞技術裝備,並因此禁止士兵保養坦克的事情就出現在這一時期。
當然裏麵有幾分是當時能力確實不足的蘇軍軍官,推卸責任的說法我們不得而知。
而在1941年-1942年,蘇軍政委的軍事指揮權則來自軍事委員會。
而軍事委員會是工農紅軍總政治局和海軍總政治局(1941年7月16日前,分別被叫做紅軍政治宣傳總局和海軍政治宣傳總局)。
在各級蘇軍部隊中,為保證黨對士兵生活各方麵影響,解決好黨的建設、思想工作以及適應戰爭需要的政治機關和黨團組織的結構等最重要問題,而設立的機構。
各級軍事委員會的委員,負責幫助並檢查各級軍事主官的命令是否得當。
而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通常被稱為三人團,成員包括作為主席的軍事主官(兵種司令、各級部隊主官)、政治工作者(政治委員、政工人員、加盟共和國或州的黨衛書記、連一級的指導員等)、軍事工作者(各級部隊的參謀長或第一副職指揮官)。
這個委員會同時向聯共中央和蘇聯政府負責,共同承擔該部隊司令員對軍隊狀況和戰鬥行動所負的全部責任。
而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軍事委員會的決定,最終還是需要軍事主官頒布命令來付諸實施。
政委的軍事權利,實際上完全來自其個人能力、背景身份以及其從更高層機構獲得的授權大小。
ps:就像《亮劍》中李雲龍說的並不準確的話,槍聲一響全團都要聽他的,如果軍事主官有足夠決心,這一時期的政治委員實際上並沒有足夠的權力控製軍事主官。
而前文提到的,發生在西南方麵軍參謀長普爾卡耶夫和軍事委員(政治委員)舒爾金,關於是否立即發起反擊,或是等待部隊集結的論戰,便是這種軍事委員會工作的方式。
那時舒爾金的觀點最終成為西南方麵軍決定,更多的也是因為朱可夫帶著蘇聯高層的命令直接來到的西方麵軍指揮部。
所以這種遏製性沒有那麽強,主要目的是監視軍事主官是否忠誠的製衡方式。
最終被取消也是因為,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開會解決問題”在某些時候,確實會嚴重拖累部隊的指揮效率。
因此其取消方式,也並不是說簡單的將政治委員變成政治副指揮員,而是重新詳細的劃分了軍事主官和政治工作者的權限範圍,將後者的權限嚴格限製在了部隊政治思想、士兵士氣與福利上。
而關於蘇軍政委陣亡率高的論戰,其實也部分受到了這種劃分方式在基層部隊變化的影響。
比如在“雙長製”時期,考慮到部隊穩定的情況,擁有軍隊指揮權的政治工作者替代軍事主官在一線指揮作戰就成了一種常態。
而在“一長製”時期,主要工作成了實際意義上的照顧傷員的“政委們”的主要工作地點又成了後方。
不過這種說法其實也沒有考慮更現實的事情,那就是上述變化發生的最低層級都是連團級,實際上陣亡率最高的班排級指揮員並不在其中。
因此關於蘇軍政委陣亡率高的說法,作者的觀點是,一貫被忽視了的同樣存在於蘇軍基層班排中的黨小組和政治戰士(廣義的指聯共黨員和蘇聯共青團員),完全符合東大認識裏的經典台詞——“共產黨員跟我上。”
2、伊萬·帕夫洛維奇·塞列達
霍爾姆門勇士排行第3,名字來源於一把斧頭幹掉一輛德軍坦克的蘇軍廚子伊萬·帕夫洛維奇·塞列達。
3、食品罐頭
由於蘇聯地域廣大,物資運輸向來困難,因此從沙俄時代開始,罐頭幾乎一直是斯拉夫人軍隊的主要軍糧之一。
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俄式燉肉罐頭——圖桑卡(tushonka)罐頭。
這種罐頭在蘇德戰前被生產了超過4.5億罐,被蘇軍高層認為足以撐到戰爭結束。
隻是和很多儲存在西部邊境地區的武器彈藥油料庫一樣,這些罐頭很多都在戰爭初期的潰敗中便宜德國人了。
再加上蘇聯產糧區在1942年的丟失。
在1942年之後,蘇軍吃的更多的罐頭,成了美國照著蘇聯給的配方製造的。
而整個二戰中美國可能給蘇軍生產了超過20億罐圖桑卡。
當然在更多時候,戰爭的緊張會讓罐頭的供應也變的極為困難。
所以還記得“終結者”因為薯條君瘋狂往“開拓視野號”裏塞食品補給,而想要在本時空搞屍體澱粉的事情嗎?
在薯條旅裝備部與蘇聯工業體係全麵合作的當下,“終結者”的想法正在被部分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