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克第29師殘部重新武裝轉變為步兵,並與陸續趕到德軍推進路線附近的坦克第33師和摩托化第204師,組成了一個堵在德軍推進路線上的頗具縱深的新防線時。
機械化第6軍的先頭部隊還是被德國空軍發現了。
不過相比曆史中缺乏協同指揮,沒有空軍掩護,隻能硬著頭皮頂著轟炸前進,並在德國空軍持續不斷的疲勞轟炸下,不斷被動分裂成一個個小部隊,在和德軍交戰前就進入嚴重動搖狀態的情況。
從“圖司機”等人落地,就開始加強各種防空偽裝的機械化第6軍,現在對於如何應對德國空軍的攻擊早有準備。
雖然在比亞韋斯托克的集結地幾乎時刻處在德國空軍的監視之下,讓“圖司機”等人想要構建成規模的偽裝誘敵部隊完全沒有實施空間。
但隨著越來越多,在第一天戰鬥中進入混亂狀態的蘇軍部隊恢複組織度向新的指揮部歸建,這些一半處在德國空軍預料之外的部隊成了承擔誘餌任務最合適的人選。
於是當時刻保持對空警戒的機械化第6軍先頭部隊,確認自己被德國空軍發現了之後,整支部隊立刻開始主動解散成連級營級規模。
與之同時進行的則是眾多在機械化第6軍離開隱蔽地前,就收到收集木料建造木頭坦克任務的蘇軍部隊,開始大搖大擺的帶著質量參差不齊的木頭坦克編隊,出現在機械化第6軍計劃行軍路線的周圍。
這種情況讓發現蘇軍坦克集群行動準備趕來攻擊的德國空軍直接不會了。
不是,哥們,我還沒炸你怎麽就解散了?
而明顯規模巨大的分散坦克編隊,讓德國空軍轟炸機編隊,隻能一邊瘋狂向地麵管控站匯報發現蘇軍坦克部隊行進的情況,一邊選擇解散編隊進入低空,確認那些坦克部隊是更具危險性的蘇軍新式坦克。
不過已經被敲過一次全域警鍾的德第9集團軍指揮部,在收到這比曆史中遲到了十幾小時的的蘇軍反擊部隊出現警報後,幾乎是立即察覺到了問題所在。
那就是雖然情報部門不靠譜,但如此巨量的坦克數量錯判應該是不會出現的,所以俄國人一定在使用魚目混珠的手段,幹擾己方判斷。
那麽俄國人會將隱藏在其中的坦克力量投入哪裏呢?
不得不說,超出預計的推進速度,與一路幾乎沒有遭到什麽大規模反擊的情況,讓德軍指揮部猜測蘇軍的攻擊位置時遇到了一些困難。
數個原本發動攻擊時相互間隔並不大的師,現在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側翼缺乏掩護的情況。
而其中最危險的自然是和蘇軍反擊部隊出現方向最近的隸屬於第20步兵軍的兩個師。
但在布格河南岸出現的,無法確定番號的蘇軍裝甲部隊表現出來的超強機動能力,卻讓德軍指揮部不能完全肯定這一點。
於是為了保險起見,位於第9集團軍陣線南翼的第20和第8步兵軍都收到了立即轉入防禦,並向西南方向派出預警部隊的命令。
同時當前仍然位於東普魯士出發陣地,配屬於中央集團軍群的德軍東線總預備隊的兩個師,和作為集團軍預備隊的第42軍也開始提前向集團軍南翼運動。
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德軍指揮部,在做了此等萬全準備後,就進入了等待更多確鑿信息的狀態。
很快更多前線情況開始像雪花一樣傳迴指揮部。
第一封來自作為集團軍核心推進力量的步兵第5軍。
該軍在基本占領了格羅德諾後,在涅曼河西岸發現了蘇軍的新防線,第一次試探攻擊的結果顯示,蘇軍似乎在這裏投入了帶有裝甲力量的預備隊。
第二封來自從格羅德諾北側推進的步兵第6軍。
該軍在碾碎邊境地區的蘇軍防線,並暢通無阻的推進了接近50公裏後,在格羅德諾東北遇到了蘇軍部隊持續不斷的反擊,當前推進速度受阻。
不過這兩封報告,對於並不知道自己曆史中的推進有多麽順利的德軍指揮部來說,屬於完全正常的事情。
畢竟從發起進攻開始算已經超過35小時了,蘇軍指揮部就是頭豬,也該做出調動預備隊封堵破口的決定了。
不過第三封來自集團軍群司令部緊急轉交的秘密通報,卻讓阿道夫·施特勞斯(第9集團軍司令)的表情出現了變化。
隻存在於猜想中的敵人出現了嗎?
施特勞斯一邊立即命令參謀們,挨個和前線步兵師確認戰線情況,一邊立即讓配屬與集團軍的偵察機部隊全部起飛,增加針對南翼出現的蘇軍反擊部隊的偵察力量。
隻是為什麽會出現在整個中央集團軍群最次要的攻擊方向呢?
難道俄國人還沒有注意到這些東西嗎?
比耶格爾知道更多內幕的施特勞斯的注意力,幾乎無法抑製的被這些問題嚴重消耗。
畢竟相比注定會被打敗的俄國人,那些抓不住尾巴的敵人,更讓這名老容克厭惡,就像厭惡德國內部的一些力量一樣。
想到這裏,施特勞斯給第42軍下了一道新命令,讓該軍把黨衛軍帝國領袖旅調動到次要的位置上。
(一些解釋:
1、質量參差不齊的木頭坦克
由於木頭坦克製造藍圖同樣有使用門檻,“圖司機”等人在大規模向蘇軍部隊分發這種製造方案前,找“土靈”製造了一批不同製造難度的圖紙,好讓所有恢複組織度的蘇軍部隊都能正常使用,而怎麽做的結果自然就是造出的偽裝坦克質量參差不齊了。
2、德國陸軍總司令部東線預備隊
這是德軍為巴巴羅薩準備的總預備隊,共28個師兵力,其中包括兩個裝甲師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此外還有大量通信偵察部隊,和為數不少的炮兵部隊)。
這些兵力中,有一個軍又3師(共6個師)的兵力被直接歸於中央集團軍群指揮。
而這6個師中的步兵第106師和步兵第110師,被直接配屬給了第9集團軍的第42軍。
不過這些力量,在曆史中的邊境地區交戰,完全沒有撈到出場機會。
3、黨衛軍帝國領袖旅
即武裝黨衛軍第1師,也叫武裝黨衛軍希特勒警衛旗隊師,不過因為該師在此時隻有1萬餘人,不足一個標準師的兵力,因而在德國陸軍作戰序列裏,一般稱其為旅。)
………………
視野轉向德國空軍,收到地麵管控全力攻擊蘇軍坦克部隊命令的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隻能先向他們感覺應該是真坦克的蘇軍坦克編隊發動了攻擊。
而後續接到緊急出動命令的德軍飛行員們則在嘀咕,
“漢斯,今天中隊長是怎麽了,我們有必要這樣提高攻擊頻率嗎?”
“不知道,一個小時前從團部開會迴來就那樣了。”
“噓,你們小聲點,鮑勃和我說,好像是第2航空軍丟了個大臉,元帥閣下很不開心。”
很快德軍第8航空軍,在更高層次的命令下,迅速將所有能投入對地攻擊的飛機都放飛了。
而對於這種前所未有的的出動規模,德軍地勤人員甚至產生了他們已經獲勝的錯覺。
畢竟即使是在不列顛空戰時,德國空軍也沒有幾次真正這樣傾巢出動過。
但很快第一批返航的轟炸機編隊的情況,就讓這些地勤的錯覺消失了。
因為返航的第一批德軍轟炸機明顯的數量減少了,甚至有兩架在降落時還帶著正在燃燒的火焰。
這是怎麽了?俄國人的空軍不是被打敗了嗎?
一時間德軍機場內布滿了各種急救和消防車輛。
很快對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極為關注的德軍指揮官,從幸存的德國空軍機組成員處知道了,蘇軍似乎大規模列裝了一種他們此前完全不知道的低空防空武器。
是的,在“圖司機”等人分別趕到前線各處的情況下,防空鐵拳這種裝備,第一次大規模出現在了普通蘇軍士兵手中。
雖然沒有被薯條旅感染的普通蘇軍士兵,使用這些武器的熟練程度極為低下,但足夠的裝備數量,和德國空軍水平轟炸機編隊被迫解散編隊進行低空攻擊的情況,依然讓德國空軍付出了代價。
而當這一情況被上報到更高級的德軍指揮部後,原本注意力主要在突出部南部的德軍秘密研究機構,立即派出了第二支考察隊趕赴格羅德諾。
以追查這種武器的出現,是否和他們在沃姆紮地區跟丟了的東西有關。
(一些解釋:
傾巢出動的第8航空軍
曆史中,由於德軍錯誤識別了位於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的蘇軍機械化軍編製數量,再加上巴甫洛夫離譜的將裝甲部隊主力直接布置在了,對於防禦方來說十分危險的突出部內部。
(這一點,讓後續很多研究者認為,蘇軍如此布置是為了主動發起攻擊。)
因此在6月23日上午,收到德國空軍報告的德國指揮部,在不知道這些坦克部隊真實實力的情況下,確實被嚇了一大跳。
於是,為了應對蘇軍的反擊,第8航空軍派出了所有能派出的力量,來攻擊行進中的機械化第6軍。
而在本書中,有了更多其他影響的第8航空軍會派出的力量肯定不會比曆史中少。 )
機械化第6軍的先頭部隊還是被德國空軍發現了。
不過相比曆史中缺乏協同指揮,沒有空軍掩護,隻能硬著頭皮頂著轟炸前進,並在德國空軍持續不斷的疲勞轟炸下,不斷被動分裂成一個個小部隊,在和德軍交戰前就進入嚴重動搖狀態的情況。
從“圖司機”等人落地,就開始加強各種防空偽裝的機械化第6軍,現在對於如何應對德國空軍的攻擊早有準備。
雖然在比亞韋斯托克的集結地幾乎時刻處在德國空軍的監視之下,讓“圖司機”等人想要構建成規模的偽裝誘敵部隊完全沒有實施空間。
但隨著越來越多,在第一天戰鬥中進入混亂狀態的蘇軍部隊恢複組織度向新的指揮部歸建,這些一半處在德國空軍預料之外的部隊成了承擔誘餌任務最合適的人選。
於是當時刻保持對空警戒的機械化第6軍先頭部隊,確認自己被德國空軍發現了之後,整支部隊立刻開始主動解散成連級營級規模。
與之同時進行的則是眾多在機械化第6軍離開隱蔽地前,就收到收集木料建造木頭坦克任務的蘇軍部隊,開始大搖大擺的帶著質量參差不齊的木頭坦克編隊,出現在機械化第6軍計劃行軍路線的周圍。
這種情況讓發現蘇軍坦克集群行動準備趕來攻擊的德國空軍直接不會了。
不是,哥們,我還沒炸你怎麽就解散了?
而明顯規模巨大的分散坦克編隊,讓德國空軍轟炸機編隊,隻能一邊瘋狂向地麵管控站匯報發現蘇軍坦克部隊行進的情況,一邊選擇解散編隊進入低空,確認那些坦克部隊是更具危險性的蘇軍新式坦克。
不過已經被敲過一次全域警鍾的德第9集團軍指揮部,在收到這比曆史中遲到了十幾小時的的蘇軍反擊部隊出現警報後,幾乎是立即察覺到了問題所在。
那就是雖然情報部門不靠譜,但如此巨量的坦克數量錯判應該是不會出現的,所以俄國人一定在使用魚目混珠的手段,幹擾己方判斷。
那麽俄國人會將隱藏在其中的坦克力量投入哪裏呢?
不得不說,超出預計的推進速度,與一路幾乎沒有遭到什麽大規模反擊的情況,讓德軍指揮部猜測蘇軍的攻擊位置時遇到了一些困難。
數個原本發動攻擊時相互間隔並不大的師,現在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側翼缺乏掩護的情況。
而其中最危險的自然是和蘇軍反擊部隊出現方向最近的隸屬於第20步兵軍的兩個師。
但在布格河南岸出現的,無法確定番號的蘇軍裝甲部隊表現出來的超強機動能力,卻讓德軍指揮部不能完全肯定這一點。
於是為了保險起見,位於第9集團軍陣線南翼的第20和第8步兵軍都收到了立即轉入防禦,並向西南方向派出預警部隊的命令。
同時當前仍然位於東普魯士出發陣地,配屬於中央集團軍群的德軍東線總預備隊的兩個師,和作為集團軍預備隊的第42軍也開始提前向集團軍南翼運動。
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德軍指揮部,在做了此等萬全準備後,就進入了等待更多確鑿信息的狀態。
很快更多前線情況開始像雪花一樣傳迴指揮部。
第一封來自作為集團軍核心推進力量的步兵第5軍。
該軍在基本占領了格羅德諾後,在涅曼河西岸發現了蘇軍的新防線,第一次試探攻擊的結果顯示,蘇軍似乎在這裏投入了帶有裝甲力量的預備隊。
第二封來自從格羅德諾北側推進的步兵第6軍。
該軍在碾碎邊境地區的蘇軍防線,並暢通無阻的推進了接近50公裏後,在格羅德諾東北遇到了蘇軍部隊持續不斷的反擊,當前推進速度受阻。
不過這兩封報告,對於並不知道自己曆史中的推進有多麽順利的德軍指揮部來說,屬於完全正常的事情。
畢竟從發起進攻開始算已經超過35小時了,蘇軍指揮部就是頭豬,也該做出調動預備隊封堵破口的決定了。
不過第三封來自集團軍群司令部緊急轉交的秘密通報,卻讓阿道夫·施特勞斯(第9集團軍司令)的表情出現了變化。
隻存在於猜想中的敵人出現了嗎?
施特勞斯一邊立即命令參謀們,挨個和前線步兵師確認戰線情況,一邊立即讓配屬與集團軍的偵察機部隊全部起飛,增加針對南翼出現的蘇軍反擊部隊的偵察力量。
隻是為什麽會出現在整個中央集團軍群最次要的攻擊方向呢?
難道俄國人還沒有注意到這些東西嗎?
比耶格爾知道更多內幕的施特勞斯的注意力,幾乎無法抑製的被這些問題嚴重消耗。
畢竟相比注定會被打敗的俄國人,那些抓不住尾巴的敵人,更讓這名老容克厭惡,就像厭惡德國內部的一些力量一樣。
想到這裏,施特勞斯給第42軍下了一道新命令,讓該軍把黨衛軍帝國領袖旅調動到次要的位置上。
(一些解釋:
1、質量參差不齊的木頭坦克
由於木頭坦克製造藍圖同樣有使用門檻,“圖司機”等人在大規模向蘇軍部隊分發這種製造方案前,找“土靈”製造了一批不同製造難度的圖紙,好讓所有恢複組織度的蘇軍部隊都能正常使用,而怎麽做的結果自然就是造出的偽裝坦克質量參差不齊了。
2、德國陸軍總司令部東線預備隊
這是德軍為巴巴羅薩準備的總預備隊,共28個師兵力,其中包括兩個裝甲師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此外還有大量通信偵察部隊,和為數不少的炮兵部隊)。
這些兵力中,有一個軍又3師(共6個師)的兵力被直接歸於中央集團軍群指揮。
而這6個師中的步兵第106師和步兵第110師,被直接配屬給了第9集團軍的第42軍。
不過這些力量,在曆史中的邊境地區交戰,完全沒有撈到出場機會。
3、黨衛軍帝國領袖旅
即武裝黨衛軍第1師,也叫武裝黨衛軍希特勒警衛旗隊師,不過因為該師在此時隻有1萬餘人,不足一個標準師的兵力,因而在德國陸軍作戰序列裏,一般稱其為旅。)
………………
視野轉向德國空軍,收到地麵管控全力攻擊蘇軍坦克部隊命令的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隻能先向他們感覺應該是真坦克的蘇軍坦克編隊發動了攻擊。
而後續接到緊急出動命令的德軍飛行員們則在嘀咕,
“漢斯,今天中隊長是怎麽了,我們有必要這樣提高攻擊頻率嗎?”
“不知道,一個小時前從團部開會迴來就那樣了。”
“噓,你們小聲點,鮑勃和我說,好像是第2航空軍丟了個大臉,元帥閣下很不開心。”
很快德軍第8航空軍,在更高層次的命令下,迅速將所有能投入對地攻擊的飛機都放飛了。
而對於這種前所未有的的出動規模,德軍地勤人員甚至產生了他們已經獲勝的錯覺。
畢竟即使是在不列顛空戰時,德國空軍也沒有幾次真正這樣傾巢出動過。
但很快第一批返航的轟炸機編隊的情況,就讓這些地勤的錯覺消失了。
因為返航的第一批德軍轟炸機明顯的數量減少了,甚至有兩架在降落時還帶著正在燃燒的火焰。
這是怎麽了?俄國人的空軍不是被打敗了嗎?
一時間德軍機場內布滿了各種急救和消防車輛。
很快對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極為關注的德軍指揮官,從幸存的德國空軍機組成員處知道了,蘇軍似乎大規模列裝了一種他們此前完全不知道的低空防空武器。
是的,在“圖司機”等人分別趕到前線各處的情況下,防空鐵拳這種裝備,第一次大規模出現在了普通蘇軍士兵手中。
雖然沒有被薯條旅感染的普通蘇軍士兵,使用這些武器的熟練程度極為低下,但足夠的裝備數量,和德國空軍水平轟炸機編隊被迫解散編隊進行低空攻擊的情況,依然讓德國空軍付出了代價。
而當這一情況被上報到更高級的德軍指揮部後,原本注意力主要在突出部南部的德軍秘密研究機構,立即派出了第二支考察隊趕赴格羅德諾。
以追查這種武器的出現,是否和他們在沃姆紮地區跟丟了的東西有關。
(一些解釋:
傾巢出動的第8航空軍
曆史中,由於德軍錯誤識別了位於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的蘇軍機械化軍編製數量,再加上巴甫洛夫離譜的將裝甲部隊主力直接布置在了,對於防禦方來說十分危險的突出部內部。
(這一點,讓後續很多研究者認為,蘇軍如此布置是為了主動發起攻擊。)
因此在6月23日上午,收到德國空軍報告的德國指揮部,在不知道這些坦克部隊真實實力的情況下,確實被嚇了一大跳。
於是,為了應對蘇軍的反擊,第8航空軍派出了所有能派出的力量,來攻擊行進中的機械化第6軍。
而在本書中,有了更多其他影響的第8航空軍會派出的力量肯定不會比曆史中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