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時間1941年6月24日20:38,“空中劇院”主體編隊剛剛飛過亞力克賽尼上空。


    就遇到了德國空軍,傾巢而出的攔截機隊。


    部署於周邊機場,所有能趕來攔截“空中劇院”的德軍戰鬥機都來了,其規模從氣勢上講,已經接近2年之後,蘇德空軍雙方在庫爾斯克上空決戰的氣勢。


    第52戰鬥機聯隊,當前值班的指揮官,第3大隊大隊長京特·拉爾也來了,


    “漢斯,替我問候地麵管製!”


    看到自己對手,隻有5架重型轟炸機的京特·拉爾,在最初時刻十分憤怒。


    畢竟,無論這些重型轟炸機造型有多奇怪,也不應該出動近百架戰鬥機前來攔截。


    現在好了,麵對密集隊形的轟炸機編隊,德國空軍這邊自己撞機的概率倒是挺大。


    不過很快,不等僚機轉述地麵管控的最新命令,京特·拉爾已經發現了異常。


    不是說是敵人重型轟炸機入侵嗎?


    那低空衝上來的兩架,大概是戰鬥機的東西,是什麽?


    作為真正的空中王牌,當前第52戰鬥機聯隊,在空中的最高指揮官。


    京特·拉爾不是那些缺乏空中識別訓練的防空哨兵,這讓他,哪怕不依靠兩架“夜翼”離譜的性能表現,隻靠餘光發現的剪影,都能確信那絕對不是自己聯隊的飛機。


    於是,還顧不上,組織對於轟炸機編隊的攻擊。


    京特·拉爾,在這場注定記載在其聯隊史中,作為永久教訓的戰例中,下達的第一個戰鬥指令成了,


    “注意下麵,6點鍾,兩架敵機!”


    四架bf-109,在收到命令後,向下開花,試圖從兩個方向夾擊“夜翼”編隊。


    “‘夜翼’編隊注意,德國人已經盯上你們了,執行計劃!”


    在“太陽鯊”中,依靠兩名機蜂操作員,幾乎可以窺視整個空域的舒比科夫,對於德國人的行動立即作出了應對。


    “夜翼”編隊即將作為勾引大魚上鉤,最後丟出的窩料。


    ……………………


    四架在追咬“夜翼”的德軍戰鬥機飛行員,首先察覺了異常,


    “敵機速度有問題!”


    一名飛行員向僚機通報,希望僚機能夠提供更廣域的視野支撐。


    “快蹬舵!”


    僚機因為有更好的視野,立即發現一些事情,突然加速的“夜翼”,在加速的同時,向後投放了一些近乎透明的東西。


    僚機飛行員,下意識發出的警報,讓長機飛行員,在被幾乎透明的縱火彈撞到前,堪堪躲過。


    隨即下降到一定高度的縱火彈,爆裂開來。


    空氣被高溫扭曲的景象,在讓德軍飛行員心跳飆升的同時。


    也吸引了,剛剛正在協同各個編隊,準備發動衝擊的京特·拉爾的部分注意力。


    直覺帶給德軍指揮官極度不妙的感覺。


    但京特·拉爾卻沒有時間去思考不安感的來源了,地麵管製已經接到了亞力克賽尼泵站遭襲,大火無法撲滅的情況通報了。


    這讓德軍地麵指揮部,已經幾乎被憤怒衝昏頭腦,所以京特·拉爾連續收到了數個,催促他立即擊落“空中劇院”的命令。


    留給德國空軍的時間不多了!


    數個12機編隊立即依靠默契,從四個方向撲向五架重型轟炸機。


    德國空軍攔截盟軍戰略轟炸時,使用的空中衝擊騎兵戰術,提前上演。


    (一些解釋


    1、第52戰鬥機聯隊在“巴巴羅薩”開始時的部署情況


    雖然該聯隊的絕大多數戰果都是在東線取得的,但在戰爭開始時,該聯隊隻第二、第三大隊駐紮在東線,第一大隊此刻尚在西線。


    所以此刻迎擊“空中劇院”的,隻有第52戰鬥機聯隊的一個半大隊,並以駐紮在附近的第3大隊為主導。


    而且不無巧合的是,第3大隊也是第52戰鬥機聯隊,參加庫爾斯克會戰的兩個大隊之一。


    至於羅馬尼亞人的空軍,為什麽沒有出現,那自然是因為其實力不受德軍指揮部的信任。


    2、空中衝擊騎兵戰術


    是德軍戰鬥機部隊,發現自身武器威力,不足以在一次攻擊中,對b-17造成決定性傷害,而開發出來的空中編隊戰術。


    其要旨就是,戰鬥機組成線性密集編隊,像地麵上發動衝擊的重騎兵一樣,衝向轟炸機,以實現集中火力,擊落敵人的目的。


    而且在執行這種戰術時,德軍飛行員為了更加有效,還會專門采取與b-17編隊對頭的方式攻擊,以求哪怕未能擊落敵人,也能直接打死b-17的駕駛員。


    這就讓這種戰術,和地麵上的衝擊騎兵,更像了。


    當然,通過這種局部集中戰術,德國人還希望能夠衝散b-17的空中陣型,以便更多戰鬥機,能夠對落單的轟炸機發動攻擊。


    並為此專門改造了一批,裝甲加厚,火力特化的bf 109g-1\/r5和bf109g-1\/r6,乃至後來裝備210毫米空射火箭彈的bf109g-1\/r21。


    這些飛機被用作這種戰術的排頭兵,被德軍飛行員稱為“衝鋒機”。


    而這些機動性能下降,但火力大幅提升的“炮艇”,在盟軍實現較高效的護航前,是b-17編隊所要麵對的,最危險的敵人。


    或者說其效果至少比,在b-17編隊上空,投擲空爆航彈,這種真腦洞大開戰術的效果好。


    ps:有興趣的可以搜索,海因茨·諾克的“轟炸轟炸機”戰術)


    …………………………


    麵對如同連續湧浪,衝向自己的德軍戰鬥機,“空中劇院”開始了,正常轟炸機編隊絕對不會做的編隊變化。


    首先是終於得到,舒比科夫出擊首肯的薯條君開始燃燒。


    “毀滅之鐮”號,馬力提升,在德軍戰鬥機編隊,衝入“空中劇院”的陣型前,帶著象征著死亡的旋風,衝進了德軍戰鬥機的編隊。


    麵對重型轟炸機,連續做出離譜,但威懾力極大的滾轉與盤旋機動。


    深刻明白自己戰鬥機的小身板,擦上去就是機毀人亡的的德軍戰鬥機編隊,被迫解散編隊四散躲避,以避免被這股充滿毀滅氣息的火焰旋風波及。


    原本四麵合圍的德國空軍攻勢,在第一時間就被薯條君破壞了位於“空中劇院”正麵的攻勢。


    隨後是,裝甲水平最高的“風暴鷹”號、和第二高的“太陽鯊” 號,開始主動向兩側的德軍戰鬥機編隊靠近,以掩護“虛空鳳凰”號和“虛空鴉”號。


    麵對“空中劇院”這種主動打散編隊暴露出“弱點”的行動,京特·拉爾不得不壓製住自己越來越強烈的不安感,向發動衝擊的戰鬥機,下達了各個擊破的命令。


    “風暴鷹”號一側的12機編隊,在命令下,解散為6個雙機編隊,並在精密的配合下,向“風暴鷹”號掄出了六板斧。


    然後德國人就提前認識到了,mg17型7.92毫米機槍和mg\/ff型20毫米機炮的火力不足問題。


    特別是,將“風暴鷹”號在他們的攻擊麵前不動如山的情況,與他們被“風暴鷹”號過量安裝的自衛武器,抽的找不著北的情況,對比來看。


    shkas機槍,在被“終結者”提升可靠性,並擴大口徑後。


    完美發揮了其1880發\/分的高射速,很快就將編隊這一側的德軍戰鬥機完全驅散。


    而在實戰中使用了這些,從外表看似乎和曾經武器完全一樣的,蘇聯轟炸機機組成員,在返迴機場後,大概會立即與空軍參謀討論,將這型航空機槍轉為,蘇聯自產的可能。


    至於從“太陽鯊”一側發動攻擊的德軍戰鬥機,情況似乎好了很多。


    起碼他們在第一波攻擊中,確實看到了武器的命中效果。


    但當他們想發起第二波攻擊,一舉擊落這架看上去徒有其表的重型轟炸機時,才震驚的發現。


    之前他們製造的破口,正在被一些小型飛行器快速維修。


    而他們甚至無力去阻止。


    因為先前對於最早四名飛行員,所謂巨型蒼蠅警告,不屑一顧的他們。


    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被“鋪天蓋地”的巨型蒼蠅包圍了。


    9毫米手槍彈的火網,硬生生用數量堆砌起來的投射量,證明了自己對於戰鬥機的威脅。


    三架bf-109,在被塞滿彈丸後,無力的墜落。


    這一側的德軍戰鬥機也被驅散了。


    空戰的速度,遠比這段文字所描述的快。


    因此上述情況突變發生時,德軍指揮官京特·拉爾,不僅未能做出應對,還知曉了他強烈不安感的來源。


    作為從上麵發動打擊的編隊成員,京特·拉爾,近距離目睹了作為他的攻擊目標的“虛空鳳凰”號,迴收“夜翼”,並再次放飛的全過程。


    一瞬間,靈感的閃電,命中了京特·拉爾的思維。


    子母飛機!


    但是這裏隻有兩架子機,那其他8架子機呢?


    完了!


    京特·拉爾的思路瞬間打開。


    蘇聯人通常是三機編隊,但這裏隻有5架轟炸機。


    所以,還有一架母機嗎?


    重型轟炸機,炸彈!油田!


    完了!完了!


    在空中決戰,短時間內發展到無法脫離的情況下,京特·拉爾成了第一個認識到,他們麵對的敵人是什麽組織形式的德軍指揮官。


    我很可能沒有攔截到最危險的敵人。


    “警告防空陣地,敵人!”


    京特·拉爾,在向地麵管控站發出警報後,吐出一口鮮血。


    隨即京特·拉爾就看到了,在他思維轉向,遲疑時。


    已經對“虛空鳳凰”號,發動打擊的bf-109編隊,被帶出數道烈火的“夜翼”直接點燃的景象。


    完了!完了!完了!


    全完了!


    隨即,已經被完全打散攻擊計劃的,德軍戰鬥機飛行員,試圖尋求指揮官指令的詢問,淹沒了京特·拉爾的機艙。


    京特·拉爾眼前一黑,座機直接栽向地麵。


    (一些解釋:


    1、空中四麵合圍


    為了攻擊轟炸機,德軍戰鬥機編隊,通常從轟炸機編隊正麵,上麵、以及左右兩側發動攻擊,合計四麵。


    當然一段時間內,發現機腹火力較弱的德軍,也采取了從機腹攻擊的方式,但很快就被機腹比其他地方更厚的裝甲,和b-17的鐵盒子編隊勸退了。


    2、“空中劇院”六架母機的裝甲水平


    “毀滅之鐮”號玩空中碰碰車的本錢並不是裝甲,而是自修複結構,在被薯條君數據化後,帶來的高血量,和高恢複能力。


    當然,“毀滅之鐮”號為了實現離譜的機動能力,也注定了其無法使用,必然降低機動能力的重型裝甲板。


    所以實際裝甲硬度前二的是,機械教設計哲學下,重型化後的“風暴鷹”號,和體型同樣巨大的“太陽鯊” 號。


    ps:其實“綠色狂野”號在綠皮設計哲學下,裝甲也很厚,隻是“綠色狂野”號,外掛的武器,使其徹底失去了充當肉盾的可能。


    3、shkas機槍


    蘇軍主力航空機槍,如果排除其擁有的,48種可能造成卡殼的問題,以其1880發\/分的射速和良好的彈道。


    完全就是整個戰爭時期,最好的小口徑機載武器。


    ps:事實上,哪怕擁有眾多“小”毛病,該武器也被認為是最好的之一。


    4、德軍指揮官眼裏的子母飛機數量


    京特·拉爾當然不會想到,“空中劇院”的六架飛機完全不一樣,所以下意識中,他默認“空中劇院”中隊,擁有六架母機和與其對應的12架子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薯條,蘇聯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練失敗的科學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練失敗的科學家並收藏我,薯條,蘇聯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