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接近和考察林瑄,是她這次喬裝而來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女帝壓下心中的不悅,淡淡說道:“兄台可能認錯了,我父親並不是李淵,也沒有什麽兄長。”


    “哦,那就好,那就好。咳咳,抱歉,認錯人了。”


    林瑄尷尬地輕咳了幾聲,拱手說道:“在下林瑄,見過李兄。”


    他也感覺自己反應過激了,實在是這個名字太有魔力。


    若對方老爹真叫李淵,有個哥哥還叫李建成,他恐怕就要考慮抱大腿了,因為李世民要造反,他不覺得女帝能夠扛得住。


    千古一帝,可不是白叫的。


    女帝說道:“無妨。看你的樣子,似乎也認識一個叫李世民的。”


    林瑄搖頭說道:“倒不算認識,隻是聽說過他的名號,據說是一個雄才偉略之人。”


    “雄才偉略!”


    女帝眼神一凝,這個成語可不能夠亂用。


    一般來說,這個成語多是用來形容君王,亦或者是胸懷大誌之人。


    簡單來說,就是想要造反的人。


    她裝著好奇地問道:“哦,是嘛,在下倒是有些好奇,可否說說此人。”


    林瑄本來是不想說的,但想想宴席還沒開始,找個人聊聊天也不錯,而且看此人器宇軒昂,想來也是出身不凡,結交一番也不錯。


    “要說這李世民啊,自小不凡,據說道教高人寧道奇曾為他看過麵相,說他將來有濟世安民之才,於是其父便為其取名為李世民。”


    想到大唐雙龍傳中的橋段,林瑄張口就來。


    女帝疑惑道:“道家高人寧道奇,這是何人?


    據在下所知,天下道門以天師道和蜀山劍派為尊。


    當世之中,能夠稱得上道家高人的唯有老天師張道坤和蜀山劍派掌教殷天虛,在下卻是未曾聽過寧道奇的名號。”


    林瑄一滯,這李世民看來對江湖很了解啊。


    不過這會,他自然不能說自己的隨口瞎說的,於是說道:“寧道奇自號散人,乃是隱世奇人,因此世上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但他的武功確實奇高,乃是大宗師級的絕頂強者。


    其自創的散手八撲,深的‘虛’字精髓。


    虛能生氣,故此虛無窮,清淨致虛,則此虛為實,虛實之間,態雖百殊,無非自然之道,無大無小,玄之又玄。”


    女帝暗凜,本來她還是抱著懷疑態度的,但林瑄竟然張口就來,甚至連對方的武功精要都說得出來,似乎非常深奧、玄妙,充滿了武學至理,不像是作假


    實際上她本身就是個武道高手,隻是從未顯露過而已。


    “莫非,這世上除了四大宗師之外,還有寧道奇這樣一個隱世大宗師?”


    “若真是如此,那林瑄口中的李世民,恐怕得注意了。”


    女帝思維百轉。


    作為大唐皇帝,她太了解大宗師的分量了,猶如一國之定海神針。


    天師道老天師,就是四大大宗師之一。


    七十年前,大周兵圍金陵城,眼看就要城破,最後還是老天師出手,與萬軍之中闖到大周皇帝行轅中,逼得大周皇帝不得不退兵。


    可以說,若是沒有老天師的存在,大唐早已經滅國了。


    從林瑄的話中可以確定,寧道奇這尊大宗師是支持李世民的,他稱李世民有濟世救民之才,恐怕是已經將其作為潛龍來投資。


    這種做法在當世江湖很常見,就像天師道當年押寶唐太祖一般。


    若是李世民真如林瑄所說雄才大略,必定不會甘於人下。


    有大宗師支持,造反建國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對方生在大周還好,她樂意見到。


    若是生在大唐,那就危險了。


    這些年大唐境內時常有叛亂或農民造反的事情發生,難保對方不會乘勢而起,到時候內有叛亂,外有大周虎視眈眈,大唐恐怕有覆滅的危險。


    女帝收斂心神問道:“林兄似乎認識寧道奇大宗師,不知道他居住於何處?還有這李世民,竟然與我同名,在下實在是好奇得很,也希望能夠結交一番。”


    林瑄搖頭說道:“我這也是以前聽人說的,哪裏知道寧散人行蹤,至於李世民就更不知道了。對了李兄,不知道你在哪個部衙高就啊。”


    女帝有些失望,她淡淡說道:“在下乃是自由之身,還未入仕。


    倒是李兄,雖然在下人在江湖,卻也聽說過林兄的名頭。


    不僅敢直諫陛下,逼得陛下處罰安寧公主,還破了龍口倉案,聲名赫赫,前途不可限量。”


    林瑄搖頭道:“嗨。都是莽撞了。若是重來,我可能就沒有那個勇氣了。”


    女帝問道:“哦,為什麽?”


    林瑄搖頭說道:“沒有為什麽,若是可以,誰願意怒懟陛下,這不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嘛。咱陛下的手段,相信你也是知道的。”


    女帝眼神微微一凝:“林兄的意思,你是受人脅迫的?”


    林瑄想了想,點頭說道:“也可以這麽說吧。算了,不說這些了,我看李兄似乎對江湖挺熟悉的,可否跟我說說,我對江湖頗為好奇。”


    女帝已經完全可以確定,當初林瑄敢直接怒懟她,果然是受了人指使的。


    龍口倉案的幕後主使就是楚王,因此指使者不可能是楚王。


    林瑄才剛剛彈劾了趙王的重要親信吏部右侍郎左元堂,也不大可能是趙王的人,但也不能夠排除是趙王的苦肉計。


    最有可能的,當然是秦王了。


    秦王乃是她的親叔父,十五歲便參軍入伍,現在已經是軍中大佬之一,掌握著十萬精銳大軍坐鎮彭城。


    不僅如此,這兩年秦王都在朝中大肆招攬和收買官員,已經擁有不小的勢力。


    林瑄被對方脅迫,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


    也就說,對方是秦王的人。


    想到這裏,她心中暗暗可惜,又心中暗冷。


    如此有才華卻又不是自己人,自然是早點想辦法弄死了,枉她先前還抱著很大的期待。


    在女帝眼中,林瑄已經是必死之人,但表麵上卻不露聲色,說道:“林兄乃是官員,又沒有習過武,怎麽會對江湖感興趣?”


    林瑄裝著歎息道:“正因為從未習過武,所以才更向往江湖啊。


    我林家也算是將門世家,隻可惜我沒有什麽練武天賦。


    隻能夠讀書,參加科舉。


    若是可以選擇的話,我寧願闖蕩江湖,快意恩仇,也不願留在朝堂上。


    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太危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禦史:女帝饒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藜蒿銀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藜蒿銀魚並收藏大唐禦史:女帝饒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