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朱由校在天啟十三年年底投資而成的第一家百貨商店終於是開業了。這個百貨商店名為‘皇家百貨’。
這棟百貨大樓修起來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直接蓋到了六層高。這也是大明建築業的一次技術嚐試,通過建設這座百貨大樓,期間攻克了不少混凝土建築技術。
百貨大樓一經開業,頓時變得人潮人海。
現場來的顧客太多了,幾乎是人擠人的現象。對於稀奇玩意,國人都是願意前去嚐試的。
這意味著不會落後,體驗過後也許會有新的選擇。實際上這也是一個民族聰明的表現,但在民族內部,個體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麽聰明,所以很多時候變成了從眾,被人們利用羊群效應達成一些目的。
百貨商店不僅稀奇,是個新玩意。而且百貨商店確實更受消費者的歡迎。老百姓在裏麵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
大件的小件的,貴重的便宜的,吃的用的玩的,幾乎大部分商品都有銷售,或者說是合適的商品,基本上都被囊括其中。
地下室是賣打折商品和廉價商品的,而樓上則是賣奢侈品的,下麵幾樓則是賣普通商品的。
而在樓頂,還有一個花園餐廳,賣吃的、喝的。
老百姓要買什麽東西,基本上隻要來皇家百貨就能夠一站式搞定。
有錢人可以到樓上購買高檔的,想省錢的可以到地下室購買廉價的。
鍾表、珠寶玉器、玻璃、瓷器、針線、鐵鍋、鐵鏟、菜刀、剪刀、玩具。還有鞋襪、服裝、帽子、箱包、香胰子、洗發水、毛巾。更有從海內外匯聚而來的特產、食品、酒水,另外連五穀雜糧等等也都一應俱全、琳琅滿目。
皇家百貨裏麵還有兒童遊樂場等設施。
可以說,這些東西加在一起,老百姓就喜歡來這裏消費、購物,相比以前買一堆東西要到處跑來說方便多了,而且給人感覺更上檔次,而且很熱鬧。
再有一個就是商品確實也更加實惠,價格也很公道。
僅僅第一天開業,皇家百貨的營業額就達到了將近十二萬元的恐怖程度,簡直就是個吸金巨獸。
不過此時也正值年前,消費市場本身就火爆,加上百貨商場開業引發的熱潮,京師又是個有點錢不少的地方,營業額達到十二萬元並不算什麽稀奇的事情。過了這段時間,皇家百貨的營業額就會降到正常水平,但是一天的營業額起碼也有四五萬元,達到這樣的水平就十分成功了。
皇家百貨的出現,更多的是一個啟示意義。
當商人們看到百貨這種零售形式非常成功之後,自然會進行效仿,對於提高大明的零售業水平還是有幫助的,同時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有好處。
國企並不會完全壟斷零售業,盡管會和皇帝合股投資一些皇家百貨,但卻不會把整個市場吞掉,同樣允許民資與之競爭。
而在當前,市場上隻有一家皇家百貨,並沒有多少競爭,所以皇家百貨的盈利非常恐怖。
而且皇家百貨擁有十分強大的供貨能力,天南地北各種各樣的商品都有采購渠道。商品齊全,價格公道,這樣的優勢也不是一般的民營百貨公司可以相比的。因此皇家百貨從一開始,便已經注定站在了百貨零售的金字塔頂端。
“皇上,奴婢剛去看了,百貨公司非常火爆,現場人擠人的,甚至難以進入。”楊光跑到宮外看了一圈之後便會跑宮內向朱由校報告去了。朱由校臉上露出微笑,然後點了點頭。
“皇上,這百貨公司生意這麽好,我們可以再投資幾家。”楊光建議道,朱由校說道:“讓國企去經營吧!朕給他們開個頭就好了。”
朱由校對於單幹沒什麽興趣,皇家百貨還是納入了國企體係,不過北京天街那家皇家百貨卻是皇室獨資的。
他做的不過是一種創新,為大明的經濟帶來新的活力罷了。
沒有創新,經濟就會如陷入一潭死水。對於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大明來說,創新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不斷的前進。
而拉動經濟的另外一個法寶就是改革,他與內閣基本上已經確定,年後先改革湖廣,將資源先抓在手中。
湖廣是一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這些資源先抓在手上,到時候南方即便因為改革而大亂,真也不會亂到哪裏去。
誰掌控了糧食,誰就掌控了人民。
湖廣隻要完成改革,朝廷不僅能高度掌控這片商品糧產區,同時還能從土地中解放出大量的人口,從而投入到工業建設上去。
與湖廣一同改革的淮河流域,也就是後世的安徽與蘇北地區。
基本上就是不斷的向南推進,逐年改革到南方各省。
……
這一年的春季十分熱鬧,大明各省百姓在過去一年裏,盡管遭受了不少災害,但在朝廷的賑濟和安置之下,都沒有餓死人。
南方災害則是洪水多,不過洪水起碼是水,可以潤澤萬物,而且洪水可以帶來肥沃的淤泥。很多地方年年洪水,不過農業生產並不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北方重災區就是陝西了,幾乎是年年災害,隔年就是大災。陝北已經幹旱得草木大量枯死。
不過如今的陝北,人口也被移民得差不多了。
可謂是十室九空,大部分的人口都被朝廷移民到西域和東北去了,那些移民到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很快獲得了資源配置,相比陝北的資源來說,西域和東北的資源就豐富太多了。
朝廷基本上在陝北放棄了農業生產,陝北農村人口全麵被遷移了出去。隻剩下城鎮中還存在沒有移民的人口。在放棄農業生產的同時,則是不斷的往陝北運糧,供應陝北的城鎮所需,同時城鎮人口開始發展礦業。
鐵路已經快修到陝北了,到時候陝北就算是幹旱得再厲害,反正飲用水總是有的。把糧食運過去,城鎮人口有礦業支撐就業,倒也可以發展。
相比之下,關中平原則是朝廷抗災的重點地區,水利設施連修了三年,發動了大量的災民投入建設。結果就是,朝廷在關中平原上建立了一個極為完善的水利灌溉設施,隻要還能下雨,就可以蓄積雨水用於灌溉。同時渭水也提供了灌溉所需的水資源,盡管不是那麽多。
但是關中平原的農業生產在天啟十三年已經穩定了下來,在沒有人禍的肆虐下,關中平原此時也逐漸變成了一個商品糧產區,陝西的農業生產逐漸恢複,局勢也大幅度的穩定了下來。
河南蝗災同樣是朝廷重點防治的,朱由校還專門成立了治蝗部隊,一旦發生蝗災,直接用人海戰術噴灑殺蟲劑,防治方法簡單粗暴。
而在沒有發生蝗災的時候,則讓地方政府認真施行各種從古到今摸索出來的治蝗方法。
農業上受到一定災害實際上都不是那麽要緊了,因為大量的人口已經因為圈地運動從土地中被釋放了出來,投入了工業建設、生產之中。而朝廷已經擁有了供應穩定的商品糧產區。
工人通過勞動能夠賺到錢,就能購買各種食品吃飽肚子。即便是朝廷不賑濟,也都餓不死人。
受災了大不了去城鎮打工,如今北方新政各省到處都在招工,老百姓有充分的出路可以選擇。
很多時候,隻是看有沒有被逼到那個份上。人被逼到一定份上的時候就會選擇改變。
不過朝廷的賑濟還是在做的,畢竟受災了肯定是要管的。
沒人餓死,加上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供應量跟得上,老百姓也有收入,日子自然過得不錯了。
特別是對於那些工人們來說,日子比前兩年還好過了。因為市場上的生意不好做了,商人不得不對商品進行一些降價。而他們的收入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錢也變得更值錢了。
唯一漲價的就是農產品,其他工業產品基本上沒漲價。
盡管人工成本上升,但是工業生產力在發展,生產效率在提高,所以並沒有跟著工人工資的提高而漲價。
浮躁的社會風氣,在天啟十四年春節沉澱下來了一些,盡管還是比較熱鬧,但是相比往年來說,大場麵卻是少了一些,一擲千金的場麵少了。很多人也開始意識到,錢是不好賺的,朝廷不可能讓人橫著吃、睡著長,整天不做事就能有收入。
後世西方人那種高福利製度,看似對老百姓很好,實則最終害了老百姓。那樣極易形成驕奢淫逸的風氣,人人都在玩,誰去生產?而且瘋狂的透支消費,最終的結果就是入不敷出,隻能通過瘋狂的盤剝世界來維持現狀。
委內瑞拉更是奇葩,為了討好選民,總統撒出大把的福利,結果油價一降,整個國家麵臨經濟崩潰的邊緣。
外國佬基本上就是這樣,什麽古羅馬、古希臘等等時期,經過能夠興盛一時,但不了解這世界的本質規律,結果總是做出一些自掘墳墓的舉措,顯得十分的短視。而中華民族從誕生之初,就注定了這是一個很長命的民族。
從三皇五帝下來,這個民族的曆史遠不止五千年。一個民族能做到這個程度,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了。
這個民族之所以能夠這麽長命,主要就是因為道家文化的底蘊,從伏羲畫出八卦之後,道家文化就貫穿了整個曆史,道家為主流的時間,比儒家要長得多。而且儒家實際上也是依托在道家基礎之上發展出來的。
道家的不爭,便是無所不爭,儒家會消亡,但道家在這個民族的血液裏卻不會消亡,不管是什麽年代。
如今大明隻保障基本生存權,以及一些低福利的政策,同時改革之後特權階級遭到了很大的打擊,誰要想橫著吃、睡著長已經越來越難了。那些不做事不奮鬥的人,終有一天會坐吃山空。
大明這種製度下,也不可能出現什麽金融危機。因為大明的國有資本財團運作模式與後世的國際財團不同,盡管此時銀行不放貸出去給民資,但是國有企業和政府則充當了保就業的作用,普通百姓的收入還是有所保障。
同時老百姓習慣存錢,沒有瘋狂透支消費的習慣,市場不可能產生嚴重的泡沫。
當然透支消費還是有積極意義的,例如房子如果沒有房貸,人們有多少錢,那麽這房子就值多少錢,房地產在缺乏資金注入的情況下就無法發展。
一定的透支消費還是必要的,這主要是看需求的問題。大明的百姓沒有房子的會貸款買房,或者辦工廠和搞農業的會貸款經營生產,這些消費未來的行為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而那些滿足了需求的百姓,則是習慣存錢的。或者靠存錢來購買自己所需求的東西,這樣的行為使得大明擁有很強經濟抗風險能力。
後世的次貸危機,讓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倒下了,而中國正是靠老百姓存錢的習慣,沒有瘋狂透支消費才撐住了。
西方人通過不斷的降息刺激經濟,以及大量刺激個人消費來拉動經濟發展,實際上隻是一陣飲鴆止渴的手段罷了。一旦彈藥消耗一空,人們瘋狂消費導致透支不斷產生,最終就會釀成入不敷出的危機,這才是次貸危機的本質原因。
總結下來就是老百姓吃不了苦,而又整天要消費。結果消費大於生產,現狀就無法維持下去。
所以勤勞節儉,在工業化社會依舊是一個傳統美德。
一個失去了這樣美德的國家,想要維持霸權地位,隻有通過瘋狂掠奪世界這一條路可以走。但無節製的掠奪,最終隻會造成劇烈的反彈,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一旦連掠奪世界都無法支撐自身消耗的時候,局麵也就會走向崩潰。
後世的美國就是一個最好的典型反麵教材,盡管稱霸了世界,但終究無法長久。
大明要想長期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內部就能出現嚴重的驕奢淫逸之風,依舊需要老百姓勤勞做事來換取美好生活,付出與獲得需要平衡。同時在對外掠奪上,大明也不能學後世的英美那樣,無節製的進行掠奪。
所以如今大明,從來不和其他國家簽訂賠款協議,即便是戰爭勝利了不會讓對方賠錢。更不會以各種手段去羞辱對方,民族與民族的關係,也如同一個木板,如果打一顆釘子進去,即便拔出來了也還留著一個洞。
同時掠奪的方式,主要以商業模式為主,屬於比較溫和的掠奪方式。
掠奪迴來的財富,也不是胡亂花掉的,而是用來發展自身,投入到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之中,而不是如同後世的西方國家那樣,用對外掠奪的福利來不斷取悅選民。
利生於害,害生於利。
西方人缺乏這種基本辯證觀,而擁有道家文化的漢人,對這個道理卻是非常明白的。
如今大明對外掠奪的利益,一方麵是用來發展了,一方麵則是用來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權,讓那些不懂得努力奮鬥的百姓,或者沒有工作能力的百姓能夠活得下去。至於過得好不好,那就看自己是否努力,同時為百姓有一個可以努力的機會。
過去明王朝最大的問題,就是權貴整天橫著吃、睡著長,而普通百姓負擔很重,即便想努力也不一定有機會和足夠的資源,即便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夠獲得相對應的迴報,這才是內部社會矛盾那麽劇烈的根本原因。
改革的目的,則是為了消除這樣的狀況。打擊特權階級,讓百姓獲得可以努力和奮鬥的資源與機會,同時保障他們的勞動果實不被特權階級大量侵蝕。
從古到今,中國的太平盛世,基本上也都是類似這樣的製度,隻不過沒有那麽精細。因此中國人形成了一種競爭本能,一個人是一條龍,一群人很可能變成一群蟲。但這樣的模式,實則是比西方人的那種高福利製度更為長久和理性的。在這樣的國家長大的國人,放到世界各地,競爭力比那些蠻夷強得太多了,但在團結方麵就會差一些。
然而這樣的一個國家,一旦走上發展的正軌。即便之前混亂到了極點,國力衰弱到了冰點,同樣也能夠通過自身奮鬥迅速崛起,重新攀升到世界巔峰,擁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備的複興能力,這也是這個民族長命的秘訣。就如同股票,總是有高有低的,走是看走到哪個階段罷了。
北方新政各省,以及海外各個殖民地省份,此時都已經基本完成了改革,已經走到了發展的正軌上。
但是南方各省的百姓此時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由校決定繼續滾動改革的車輪,碾向那些特權階級。
春節過後,蒙古戰爭也已經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了。
一個寒冬過後,蒙古的反抗力量已經衰弱到極點。林丹汗同樣也在中亞吹了一個冬季的寒風,蒙古草原他是迴不去了,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的被趕了出來。每當想起明軍的恐怖戰鬥力,簡直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
朱由校忙著和內閣敲定改革地區的官員派遣名單,同時將蒙古的軍隊分批從前線撤了下來,並且開始向湖廣、江淮地區派駐。(未完待續。)
這棟百貨大樓修起來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直接蓋到了六層高。這也是大明建築業的一次技術嚐試,通過建設這座百貨大樓,期間攻克了不少混凝土建築技術。
百貨大樓一經開業,頓時變得人潮人海。
現場來的顧客太多了,幾乎是人擠人的現象。對於稀奇玩意,國人都是願意前去嚐試的。
這意味著不會落後,體驗過後也許會有新的選擇。實際上這也是一個民族聰明的表現,但在民族內部,個體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麽聰明,所以很多時候變成了從眾,被人們利用羊群效應達成一些目的。
百貨商店不僅稀奇,是個新玩意。而且百貨商店確實更受消費者的歡迎。老百姓在裏麵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
大件的小件的,貴重的便宜的,吃的用的玩的,幾乎大部分商品都有銷售,或者說是合適的商品,基本上都被囊括其中。
地下室是賣打折商品和廉價商品的,而樓上則是賣奢侈品的,下麵幾樓則是賣普通商品的。
而在樓頂,還有一個花園餐廳,賣吃的、喝的。
老百姓要買什麽東西,基本上隻要來皇家百貨就能夠一站式搞定。
有錢人可以到樓上購買高檔的,想省錢的可以到地下室購買廉價的。
鍾表、珠寶玉器、玻璃、瓷器、針線、鐵鍋、鐵鏟、菜刀、剪刀、玩具。還有鞋襪、服裝、帽子、箱包、香胰子、洗發水、毛巾。更有從海內外匯聚而來的特產、食品、酒水,另外連五穀雜糧等等也都一應俱全、琳琅滿目。
皇家百貨裏麵還有兒童遊樂場等設施。
可以說,這些東西加在一起,老百姓就喜歡來這裏消費、購物,相比以前買一堆東西要到處跑來說方便多了,而且給人感覺更上檔次,而且很熱鬧。
再有一個就是商品確實也更加實惠,價格也很公道。
僅僅第一天開業,皇家百貨的營業額就達到了將近十二萬元的恐怖程度,簡直就是個吸金巨獸。
不過此時也正值年前,消費市場本身就火爆,加上百貨商場開業引發的熱潮,京師又是個有點錢不少的地方,營業額達到十二萬元並不算什麽稀奇的事情。過了這段時間,皇家百貨的營業額就會降到正常水平,但是一天的營業額起碼也有四五萬元,達到這樣的水平就十分成功了。
皇家百貨的出現,更多的是一個啟示意義。
當商人們看到百貨這種零售形式非常成功之後,自然會進行效仿,對於提高大明的零售業水平還是有幫助的,同時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有好處。
國企並不會完全壟斷零售業,盡管會和皇帝合股投資一些皇家百貨,但卻不會把整個市場吞掉,同樣允許民資與之競爭。
而在當前,市場上隻有一家皇家百貨,並沒有多少競爭,所以皇家百貨的盈利非常恐怖。
而且皇家百貨擁有十分強大的供貨能力,天南地北各種各樣的商品都有采購渠道。商品齊全,價格公道,這樣的優勢也不是一般的民營百貨公司可以相比的。因此皇家百貨從一開始,便已經注定站在了百貨零售的金字塔頂端。
“皇上,奴婢剛去看了,百貨公司非常火爆,現場人擠人的,甚至難以進入。”楊光跑到宮外看了一圈之後便會跑宮內向朱由校報告去了。朱由校臉上露出微笑,然後點了點頭。
“皇上,這百貨公司生意這麽好,我們可以再投資幾家。”楊光建議道,朱由校說道:“讓國企去經營吧!朕給他們開個頭就好了。”
朱由校對於單幹沒什麽興趣,皇家百貨還是納入了國企體係,不過北京天街那家皇家百貨卻是皇室獨資的。
他做的不過是一種創新,為大明的經濟帶來新的活力罷了。
沒有創新,經濟就會如陷入一潭死水。對於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大明來說,創新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不斷的前進。
而拉動經濟的另外一個法寶就是改革,他與內閣基本上已經確定,年後先改革湖廣,將資源先抓在手中。
湖廣是一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這些資源先抓在手上,到時候南方即便因為改革而大亂,真也不會亂到哪裏去。
誰掌控了糧食,誰就掌控了人民。
湖廣隻要完成改革,朝廷不僅能高度掌控這片商品糧產區,同時還能從土地中解放出大量的人口,從而投入到工業建設上去。
與湖廣一同改革的淮河流域,也就是後世的安徽與蘇北地區。
基本上就是不斷的向南推進,逐年改革到南方各省。
……
這一年的春季十分熱鬧,大明各省百姓在過去一年裏,盡管遭受了不少災害,但在朝廷的賑濟和安置之下,都沒有餓死人。
南方災害則是洪水多,不過洪水起碼是水,可以潤澤萬物,而且洪水可以帶來肥沃的淤泥。很多地方年年洪水,不過農業生產並不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北方重災區就是陝西了,幾乎是年年災害,隔年就是大災。陝北已經幹旱得草木大量枯死。
不過如今的陝北,人口也被移民得差不多了。
可謂是十室九空,大部分的人口都被朝廷移民到西域和東北去了,那些移民到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很快獲得了資源配置,相比陝北的資源來說,西域和東北的資源就豐富太多了。
朝廷基本上在陝北放棄了農業生產,陝北農村人口全麵被遷移了出去。隻剩下城鎮中還存在沒有移民的人口。在放棄農業生產的同時,則是不斷的往陝北運糧,供應陝北的城鎮所需,同時城鎮人口開始發展礦業。
鐵路已經快修到陝北了,到時候陝北就算是幹旱得再厲害,反正飲用水總是有的。把糧食運過去,城鎮人口有礦業支撐就業,倒也可以發展。
相比之下,關中平原則是朝廷抗災的重點地區,水利設施連修了三年,發動了大量的災民投入建設。結果就是,朝廷在關中平原上建立了一個極為完善的水利灌溉設施,隻要還能下雨,就可以蓄積雨水用於灌溉。同時渭水也提供了灌溉所需的水資源,盡管不是那麽多。
但是關中平原的農業生產在天啟十三年已經穩定了下來,在沒有人禍的肆虐下,關中平原此時也逐漸變成了一個商品糧產區,陝西的農業生產逐漸恢複,局勢也大幅度的穩定了下來。
河南蝗災同樣是朝廷重點防治的,朱由校還專門成立了治蝗部隊,一旦發生蝗災,直接用人海戰術噴灑殺蟲劑,防治方法簡單粗暴。
而在沒有發生蝗災的時候,則讓地方政府認真施行各種從古到今摸索出來的治蝗方法。
農業上受到一定災害實際上都不是那麽要緊了,因為大量的人口已經因為圈地運動從土地中被釋放了出來,投入了工業建設、生產之中。而朝廷已經擁有了供應穩定的商品糧產區。
工人通過勞動能夠賺到錢,就能購買各種食品吃飽肚子。即便是朝廷不賑濟,也都餓不死人。
受災了大不了去城鎮打工,如今北方新政各省到處都在招工,老百姓有充分的出路可以選擇。
很多時候,隻是看有沒有被逼到那個份上。人被逼到一定份上的時候就會選擇改變。
不過朝廷的賑濟還是在做的,畢竟受災了肯定是要管的。
沒人餓死,加上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供應量跟得上,老百姓也有收入,日子自然過得不錯了。
特別是對於那些工人們來說,日子比前兩年還好過了。因為市場上的生意不好做了,商人不得不對商品進行一些降價。而他們的收入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錢也變得更值錢了。
唯一漲價的就是農產品,其他工業產品基本上沒漲價。
盡管人工成本上升,但是工業生產力在發展,生產效率在提高,所以並沒有跟著工人工資的提高而漲價。
浮躁的社會風氣,在天啟十四年春節沉澱下來了一些,盡管還是比較熱鬧,但是相比往年來說,大場麵卻是少了一些,一擲千金的場麵少了。很多人也開始意識到,錢是不好賺的,朝廷不可能讓人橫著吃、睡著長,整天不做事就能有收入。
後世西方人那種高福利製度,看似對老百姓很好,實則最終害了老百姓。那樣極易形成驕奢淫逸的風氣,人人都在玩,誰去生產?而且瘋狂的透支消費,最終的結果就是入不敷出,隻能通過瘋狂的盤剝世界來維持現狀。
委內瑞拉更是奇葩,為了討好選民,總統撒出大把的福利,結果油價一降,整個國家麵臨經濟崩潰的邊緣。
外國佬基本上就是這樣,什麽古羅馬、古希臘等等時期,經過能夠興盛一時,但不了解這世界的本質規律,結果總是做出一些自掘墳墓的舉措,顯得十分的短視。而中華民族從誕生之初,就注定了這是一個很長命的民族。
從三皇五帝下來,這個民族的曆史遠不止五千年。一個民族能做到這個程度,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了。
這個民族之所以能夠這麽長命,主要就是因為道家文化的底蘊,從伏羲畫出八卦之後,道家文化就貫穿了整個曆史,道家為主流的時間,比儒家要長得多。而且儒家實際上也是依托在道家基礎之上發展出來的。
道家的不爭,便是無所不爭,儒家會消亡,但道家在這個民族的血液裏卻不會消亡,不管是什麽年代。
如今大明隻保障基本生存權,以及一些低福利的政策,同時改革之後特權階級遭到了很大的打擊,誰要想橫著吃、睡著長已經越來越難了。那些不做事不奮鬥的人,終有一天會坐吃山空。
大明這種製度下,也不可能出現什麽金融危機。因為大明的國有資本財團運作模式與後世的國際財團不同,盡管此時銀行不放貸出去給民資,但是國有企業和政府則充當了保就業的作用,普通百姓的收入還是有所保障。
同時老百姓習慣存錢,沒有瘋狂透支消費的習慣,市場不可能產生嚴重的泡沫。
當然透支消費還是有積極意義的,例如房子如果沒有房貸,人們有多少錢,那麽這房子就值多少錢,房地產在缺乏資金注入的情況下就無法發展。
一定的透支消費還是必要的,這主要是看需求的問題。大明的百姓沒有房子的會貸款買房,或者辦工廠和搞農業的會貸款經營生產,這些消費未來的行為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而那些滿足了需求的百姓,則是習慣存錢的。或者靠存錢來購買自己所需求的東西,這樣的行為使得大明擁有很強經濟抗風險能力。
後世的次貸危機,讓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倒下了,而中國正是靠老百姓存錢的習慣,沒有瘋狂透支消費才撐住了。
西方人通過不斷的降息刺激經濟,以及大量刺激個人消費來拉動經濟發展,實際上隻是一陣飲鴆止渴的手段罷了。一旦彈藥消耗一空,人們瘋狂消費導致透支不斷產生,最終就會釀成入不敷出的危機,這才是次貸危機的本質原因。
總結下來就是老百姓吃不了苦,而又整天要消費。結果消費大於生產,現狀就無法維持下去。
所以勤勞節儉,在工業化社會依舊是一個傳統美德。
一個失去了這樣美德的國家,想要維持霸權地位,隻有通過瘋狂掠奪世界這一條路可以走。但無節製的掠奪,最終隻會造成劇烈的反彈,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一旦連掠奪世界都無法支撐自身消耗的時候,局麵也就會走向崩潰。
後世的美國就是一個最好的典型反麵教材,盡管稱霸了世界,但終究無法長久。
大明要想長期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內部就能出現嚴重的驕奢淫逸之風,依舊需要老百姓勤勞做事來換取美好生活,付出與獲得需要平衡。同時在對外掠奪上,大明也不能學後世的英美那樣,無節製的進行掠奪。
所以如今大明,從來不和其他國家簽訂賠款協議,即便是戰爭勝利了不會讓對方賠錢。更不會以各種手段去羞辱對方,民族與民族的關係,也如同一個木板,如果打一顆釘子進去,即便拔出來了也還留著一個洞。
同時掠奪的方式,主要以商業模式為主,屬於比較溫和的掠奪方式。
掠奪迴來的財富,也不是胡亂花掉的,而是用來發展自身,投入到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之中,而不是如同後世的西方國家那樣,用對外掠奪的福利來不斷取悅選民。
利生於害,害生於利。
西方人缺乏這種基本辯證觀,而擁有道家文化的漢人,對這個道理卻是非常明白的。
如今大明對外掠奪的利益,一方麵是用來發展了,一方麵則是用來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權,讓那些不懂得努力奮鬥的百姓,或者沒有工作能力的百姓能夠活得下去。至於過得好不好,那就看自己是否努力,同時為百姓有一個可以努力的機會。
過去明王朝最大的問題,就是權貴整天橫著吃、睡著長,而普通百姓負擔很重,即便想努力也不一定有機會和足夠的資源,即便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夠獲得相對應的迴報,這才是內部社會矛盾那麽劇烈的根本原因。
改革的目的,則是為了消除這樣的狀況。打擊特權階級,讓百姓獲得可以努力和奮鬥的資源與機會,同時保障他們的勞動果實不被特權階級大量侵蝕。
從古到今,中國的太平盛世,基本上也都是類似這樣的製度,隻不過沒有那麽精細。因此中國人形成了一種競爭本能,一個人是一條龍,一群人很可能變成一群蟲。但這樣的模式,實則是比西方人的那種高福利製度更為長久和理性的。在這樣的國家長大的國人,放到世界各地,競爭力比那些蠻夷強得太多了,但在團結方麵就會差一些。
然而這樣的一個國家,一旦走上發展的正軌。即便之前混亂到了極點,國力衰弱到了冰點,同樣也能夠通過自身奮鬥迅速崛起,重新攀升到世界巔峰,擁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備的複興能力,這也是這個民族長命的秘訣。就如同股票,總是有高有低的,走是看走到哪個階段罷了。
北方新政各省,以及海外各個殖民地省份,此時都已經基本完成了改革,已經走到了發展的正軌上。
但是南方各省的百姓此時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由校決定繼續滾動改革的車輪,碾向那些特權階級。
春節過後,蒙古戰爭也已經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了。
一個寒冬過後,蒙古的反抗力量已經衰弱到極點。林丹汗同樣也在中亞吹了一個冬季的寒風,蒙古草原他是迴不去了,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的被趕了出來。每當想起明軍的恐怖戰鬥力,簡直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
朱由校忙著和內閣敲定改革地區的官員派遣名單,同時將蒙古的軍隊分批從前線撤了下來,並且開始向湖廣、江淮地區派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