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五年的北直隸,變化絕對是驚人的。經過幾年下來持續的建設,北直隸的水利設施已經變得及其完善。


    同時北直隸的各城鎮的基礎設施也有所改善,不論城市排水,還是公共衛生,或是平民居住設施,都在朝廷的撥款建設下,以驚人的速度完善了起來。


    更為巨大的變化,則是大量產業的興起。鋼鐵無疑還是經濟的支柱,鋼鐵產業延伸出來的鋼鐵製造業和機械製造更是有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


    北直隸的重工業已經完全崛起了,以至於天啟五年大明其他省份的鋼鐵冶煉和鋼鐵製造業進一步的萎縮。


    大量的廉價鋼鐵,大大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生產力。


    在輕工業方麵北直隸同樣也發展得不錯,特別是紡織業,在新政地區的貿易壁壘保護下,紡織業規模越來越大。


    如今的北直隸,天啟五年已經擁有了將近兩千萬的人口,外加東北地區和台灣、呂宋地區的人口,北直隸紡織業的的‘內部市場’,擁有將近三千萬的人口。


    與此同時,蒙古、陝西、山西、山東、河南等地也是北直隸紡織業的優勢市場,鬆江府的紡織業在成本上已經不比北直隸紡織業更有成本優勢了。


    特別是機械製造廠研製出了第一款水利紡織機械後,各種紡織機械開始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之所以有這麽快速的發明能力,主要還是官方的全免鼓勵,同時皇家科技學院的規模持續擴大。


    機械研究方麵已經培養出了第一批具備理科知識的人才,這些人才在官方經費的支持下,對農用機械和紡織機械上投入了不少精力進行研究。


    不過蒸汽機才是機械研究方麵最重要的項目,研究速度也是喜人的。各種裝置都在持續的完善。蒸汽機性能正在不斷的提升之中,也許用不了幾年就能研製出真正意義上可以進行大規模應用的蒸汽機了。


    北直隸的輕工業因為有了貿易壁壘的保護,發展起來的不僅僅是紡織業,其他的輕工業領域也都有所發展。


    除了內部市場的支撐,北方市場同樣也是重要的支撐。很多產品甚至是打入了南方市場,同時海外市場的份額也變得越來越大。


    北直隸兩千萬人口。如今就業率非常良好。同時北直隸的糧食供應穩定,更是有大量的漁產開始鎮東省運迴本土,提供了廉價的蛋白質食品。紅薯、土豆和玉米的種植,在糧食方麵也有了很大的補充。


    百姓因為就業環境良好,民生有了明顯的改善。加上朝廷這幾年不斷的整頓吏治,以及完善社會保障措施,讓北直隸已經很久沒有發生什麽餓死人的現象了。如今北直隸基本上不可能出現餓死人的現象,沒飯吃可以去民政局嘛!民政局總是少不了一口飯的。


    在經濟和民生得到發展的同時,社會風氣也隨著天啟五年的嚴打。以及民勳製度的出台,成功的將不良風氣打壓了下去。


    同時省、府法院的成立,並且開始審查冤案錯案,公安局成立後對各地治安的維護,以及鄉鎮行政體係的構建,也大大增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掌控能力。


    那些權貴能公然欺壓百姓的機會越來越少了,這讓北直隸的百姓真正感受到了什麽叫做大治。


    朱由校在年底看著各項報告,可謂是喜上眉梢。


    “今年北直隸的各項商業稅收和個人所得稅加在一起。達到了4300萬元,另外各省鹽稅加在一起。也有1500萬元的財政收入,鑄幣稅下降比較大,今年隻有1800萬元的收入,其中500多萬是銅錢鑄造所得。海關方麵稅收達到了1200萬元,各省農業稅增長到了3100萬元,其中隻有北直隸和遼東地區的農業稅有所增長。而其他省份的農業稅還在下降。”


    戶部尚書郭允厚神色欣喜的總結了一番,說道:“全年下來,稅收方麵的財政收入達到1.19億元。另外朝廷的資產出售,收入2300萬元,攻打呂宋繳獲白銀收入1200萬元。一共是1.54億元的財政收入,目前國庫有現銀8300萬元。”


    “看來明年的預算終於是充裕一些了,不過要花錢的地方還是太多。諸位愛卿以為,明年還有什麽地方是可以開源的?”朱由校對眾臣問道。


    “啟稟陛下,鹽稅依舊可以提高。首先是如今官鹽雖然價格低,但卻依舊沒有完全覆蓋整個大明,同時在很多省份依舊存在不少私鹽,不說福建、四川等省的私鹽,即便是南直隸的私鹽依舊殘存。明年朝廷可以加強緝私力度,大力打擊全國各地私鹽。同時修建道路,使得官鹽也能運入一些交通不便的省份,繼續發展經濟,以提高百姓的購買力。如此多管齊下,朝廷的鹽稅收入完全能夠突破到一年三四千萬元。”戶部給事中蔣德璟出列建議道。


    “鹽稅確實還有潛力,就照愛卿所言,明年加強緝私,並將福建和四川等地的所有產鹽地收為國有。”朱由校點頭道。


    “啟稟陛下,如今鑄幣方麵的收入正在下降,朝廷不如在新政地區發行紙幣。如今朝廷發行紙幣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隻需控製發行量,紙幣發行必可維持下去。”沈潅這時候則提出了紙幣的發行。


    如今皇家財團已經基本上完全掌控了北直隸市場,糧食、鋼鐵、紡織品等等大量商品都有涉及生產,市場上的大宗商品定價權都在皇家財團手上。隻要皇家財團承認並接收紙幣,紙幣發行可謂是輕輕鬆鬆。


    老百姓不接受紙幣,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紙幣買不了東西,或者他們把銀子和金子換成紙幣後,紙幣開始瘋狂貶值。出現這種情況才會使得百姓抵製紙幣。


    但是官方控製發行量,每年隻超發一點點,采取適量的通膨政策。同時又掌控著商品定價權,這個時候供應商品的商家願意相應國家發行的紙幣,同時不再願意接收貴金屬,購買方要想買到東西就必須先去銀行換紙幣。


    這個時候不是百姓抵製不抵製紙幣的問題了。而是市場在皇家財團的主導下,不得不接受紙幣。


    而且因為商品定價權掌控在皇家財團手上,紙幣甚至可以不與貴金屬進行掛鉤,而是采取浮動匯率。


    當然以大明當前的經濟格局,還是要和貴金屬進行掛鉤的。


    與貴金屬進行掛鉤之後,朝廷依舊可以發行超過貴金屬數量的紙幣,畢竟在紙幣流通範圍內,銀行是不對內部兌換貴金屬的。隻對外部兌換貴金屬,這就意味著甚至可以超發50%以上。


    畢竟不是誰都會拿著錢換成貴金屬抽逃的。而且也不是誰都能夠成功抽逃的。對外兌換貴金屬,需要正當的理由。是對外投資,還是其他什麽原因。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金融管製措施,來遏製抽逃。


    如果是移民之類的抽逃,移民的時候還可以先征收一筆抽逃稅。


    當然還有對外貿易,如果進口的規模超過出口的規模,也會導致貴金屬外流。但是大明是當前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從來隻有貴金屬流入的現象。而沒有貴金屬外流的現象。


    貨幣與貴金屬進行掛鉤,一樣可以搞通膨。隻要掌控好通膨的速度就行。這意味著,朝廷隻要發行了紙幣,鑄幣稅將不再局限於白銀的數量。


    “確實該發行紙幣了。”朱由校仔細考慮了一番之後,隨即決定道:“戶部與銀行方麵開個會議,拿出一個具體的紙幣發行方案出來。”


    “是,陛下。”


    發行紙幣的好處顯然不止一個鑄幣稅方麵。還可以擺脫白銀數量的限製,遏製通貨緊縮的發生。


    相比適量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經濟,通貨緊縮對經濟則具備很大的打壓能力,特別是在一個國家頻發遭遇天災的時候,一旦流通貨幣不足。生產規模就會再度遭到打擊,從而使得饑荒雪上加霜。


    在小冰河時期的明王朝,通貨緊縮也是最大的考驗之一。


    如果擁有了紙幣,朱由校就可以完全擺脫白銀數量的限製,可以通過增發鈔票的方式,增強普通的購買力,從而擴大農業、工業的生產規模,最終達到大幅度增強抗災能力的效果。


    此時貨幣是製約著大明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而白銀卻是朝廷無法掌控的玩意,西班牙人還在中南美洲瘋狂開采白銀,必須要有能夠自主掌控的紙幣,才能讓大明度過這個最艱難的曆史階段。


    “陛下,明年海關方麵還有極大的開源潛力,朝廷可以加大海關建設和海上緝私方麵的投入,同時繼續完善海關稅種。另外明年大明對外貿易肯定還會繼續增長。”


    “海關的潛力不可估量,重點還是發展遠洋貿易。今年大明的商船數量增長了多少?”朱由校問。


    “啟稟陛下,三千料以上的大商船一共增加了六百三十二艘,其中有一百多艘是民間商人所造,其餘皆是皇家旗下造船廠所造商船。其中又有一半,屬於軟飯型商船。”工部尚書出列迴答道,工部尚書王微,是徐光啟辭官後朱由校從皇家科技學院提拔上來的。


    王微精通機械製造,和徐光啟一樣,在此前對歐洲的學術有所接觸。皇家科技學院成立第二年就到皇家科技學院主持機械研發。徐光啟辭官後,王微就被朱由校給火箭提拔到了工部,直接擔任尚書一職。相比徐光啟的東林黨背景,王微的背景就簡單多了,政治上也沒那麽多的想法。


    “六百多艘了啊!不過船隻還是不夠,繼續鼓勵造船業,繼續加大技工和航海人員的培養規模。”朱由校吩咐道。


    “是,陛下。”


    船隻對於大明來說,絕對不會有太多的問題。船隻多了,才能夠將海外的資源運迴本土,才能將大量的商品運到海外銷售。


    就算沒有足夠的貨物運輸,這些船隻也不可能會閑著的。運人總可以吧!總之是不可能然這些船隻歇著的。


    天啟六年的財政增長顯然是很有潛力的,隻要中央財政被徹底盤活,明王朝基本上是不可能走向滅亡的。


    而在來年的財政預算上,最終定為史無前例的2.8億元,國庫不像去年那樣還留下一些錢來應對突發事件,隻是保障朝廷沒有財政赤字。


    有這麽多的財政預算,主要還是國庫因為此前預算比較保守,所以積攢了8000萬元財政收入沒有花出去。


    用來應對突發事件的,則是內帑的錢,朱由校如今內帑裏確實沒有多少錢,但是皇家銀行現在成了新的內帑。


    皇家資本在天啟五年的盈利可謂是無比豐厚的,擁有大量的資本積累,碰上突發事件,足以提供足夠的資金讓朝廷擺平麻煩。(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烽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烽原並收藏重生明末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