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林黨被趕出京城,朱由校的心情很好,因為再也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蒼蠅在他耳邊亂叫了。
同時孫承宗也加入了漢皇黨,與東林黨徹底割裂。
孫承宗本身就和東林黨的那些貪官汙吏不相為謀,隨著朱由校的一番反腐,東林黨的很多問題都暴露了出來。這也讓孫承宗拋棄了東林黨,而漢皇黨這個時候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口號,加上嚴格的黨內製度,也獲得了孫承宗的認可。
曆史上天啟皇帝死後崇禎登基,數次想讓孫承宗出山。不過孫承宗卻一次次的拒絕,絕非是不想為國出力,而是知道他出山也無濟於事,還會淪為東林黨攫取國家利益的執行者,到時候不僅無法為國效力,還會給自己惹來災禍。
當然孫承宗不願意幹,不代表別人不願意幹,所以圓嘟嘟就上位了。
因為平靖遼東,孫承宗已經是大明的頂級封疆大吏,不僅封了爵位,此時還是東北總督,還是帝師。
東林黨被驅逐殆盡並沒有引發太強烈的輿論風波,因為東林黨本身的名氣就已經臭氣熏天了。
大規模的腐敗被查,老百姓也不是眼瞎。江南地區的那些士族就算是你再怎麽顛倒黑白,也無濟於事。
這塊爛招牌,江南士族也已經拋棄了,準備換個馬甲。
方從哲托沈潅送來的書,朱由校接收到了。對於這位閣老的贈書,朱由校還是高興的。移駕到養心殿專心了看了幾天書。
這本《淮南子》裏麵。還有沈潅做出的注釋和心得。朱由校看完之後。隻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集百家學術,裏麵有‘世界觀、價值觀以及方法論’,以及各種論證其理的事例,看完之後朱由校隻感覺大受啟發。
朱由校也發現,自己發展財團的路還是走得有點歪了,不過糾正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接下來把財團改為國企就可以了,而此時朱由校對財團的掌控力還是很強的。盡早轉型阻力並不算大。
之所以說路線走歪了,主要是資本主義這個路線,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並不是一個一個很有利的事情。
或者說,先行者容易出事。
要說世界上資本主義最先達到資本主義革命界點的國家,那必然就是中國的明代,比英國人的資本革命還要早。
但所謂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明王朝沒有經驗,所以傾覆,被商人階級挖倒了國家的牆角。
英國人率先完成資本革命是沒錯,但是英國其後經理了兩次世界大戰。最後國力衰弱,淪為世界二流國家。
同樣也是前車之鑒。
後世的中國為何能快速追趕?這就是後發優勢。
好在朱由校作為一個穿越者。看過的教訓足夠多。明王朝被資本滅亡,英國人的日不落帝國被猶太資本玩殘,而穿越前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同樣也被猶太資本玩得國力衰弱,無力製衡中國崛起。
由此可見,為了私利而罔顧國家利益的資本家,危害性是何其猛烈。
如果日後皇家財團也變成一個為了私利的資本勢力,那麽所爆發出的危害性,也絕對會使大明陷入巨大的危機。
此時朱由校不過是用一劑毒藥,來以毒攻毒罷了。當然藥基本上都帶毒,用得好了就是良藥,用不好就是毒藥,隻不過看其劑量。
如果財團能轉型為國家資本,倒也不失為一劑良藥。
皇家資本國有化之後,若是朱由校手下的那群打工仔又開始挖國家牆角,那麽國有資本也會不斷衰亡,這也是其弱點所在。
繞來繞去,實際上又繞迴了吏治問題。如果一個皇帝足夠聰明,也足夠勤奮,治吏實際上是很容易的。
但若是碰上腦子不夠靈活,或者沒有什麽文化的皇帝,又偷懶不愛管事的,那麽國家吏治很快就會鬆懈下去,從而被官僚階級狂挖牆腳。若是牆腳夠厚,那還能挖個幾十年上百年。
就如同大明前中期,社會風氣樸素,那些商人崛起後挖國家牆角也挖了不少年頭,才把牆腳挖倒。
但挖牆腳的勢頭一旦形成,平庸的皇帝是無力扭轉局麵的,隻能看著一個帝國一步步的邁向滅亡。
“這世間果然沒有永恆的帝國。”朱由校最終領悟到的隻有這個道理,一個帝國既然無法永恆,那麽什麽才是相對永恆的?
思來想去,隻剩下文明二字。
相比永恆的帝國,永恆的文明更加靠譜。
要想塑造一個長盛不衰的文明,這一點古代聖賢已經做得很好了。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開化程度最高的民族,即便跌入曆史的冰點,但深厚的文化卻讓中國依舊可以重新崛起。
作為一個穿越者來說,朱家王朝是否千秋萬代,顯然也不會去強求。正所謂三代積德而王,朱家王朝能否延續,主要還是看能否積德。
朱由校若能力挽狂瀾,救大廈之將傾,保全天下百姓,自是有大功德,朱家王朝自可繼續延續。後麵能否繼續延續,就看後麵的皇帝能否繼續行善積德了。朱由校也隻能在教育皇長子的時候多花點功夫,讓他懂得這些道理。
除了救大廈之將傾,若能興教育、開民智,強盛中華文明,讓中華文明‘千秋萬代’才也是大功德。
朱由校覺得,自己應該修正一下對外擴張政策了。
對外擴張是要繼續進行的,但是對待土著的時候,不能太過殘暴不仁,免得損了陰德。
西班牙人、英國人在殖民全球的時候,都是不積陰德,最終又如何?
昔日秦王朝滅六國。成吉思汗橫掃亞歐。結果又如何?
德行不備。即便地域廣袤,最終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並不是長久之道。大明要想外部擴張,掠奪手段要盡量溫和一些。
而且大明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業,大明有足夠多的商品可以進行貿易,完全不需要靠武力你去粗暴掠奪,通過商品出口就可以賺取到外部資源。不需要像英國人那樣,靠賣鴉片來維持貿易。
大明不能按照西方人的那種強盜模式進行發展。強盜模式確實很爽,直接搶劫就發家致富了。但危害性卻也是非常劇烈的,英國人掠奪全球的財富,兩次世界大戰就打了個精光,要不是戰後美國撐著,早就變成三流國家了。
美國當世界霸主的時候,也是剪全世界羊毛,甚至公然喊出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模式。吸食中國人民血汗的事情確實很爽,不用勞動就能消費。結果呢?產業空心化,製造業基本完蛋。
這世間一切。都是禍福相依。美味誘人的糖果卻會讓人蛀掉一嘴牙。所以對外掠奪的手段必須要盡量溫和,不能走上西方人那種粗暴殖民全球的老路子。
此時的大明。已經走上了不斷向外擴張的軌跡。
天啟五年開春後,黑龍江流域就產生了一股淘金熱,因為有人在該流域發現了大量的金沙,頓時吸引了很多百姓前往黑龍江流域淘金。
孫承宗將這一層層上報的消息上奏給了朝廷。這天早朝,朝堂上便就這一問題您行了商討。
“啟稟陛下,黃金乃是禁止民間私采之物,朝廷應該即刻叫停,並派出人員前去主持開采。”戶部尚書郭允厚出列建議道。郭允厚是一個比較正直的官員,也是一個反對東林黨的急先鋒,此番東林黨被逐出京城後,郭允厚也被朱由校提拔為戶部尚書,管理國家財政。
黃金開采絕對是能賺到錢的,因此郭允厚主張國家開采。
朱由校說道:“愛卿所言甚合朕意,不過這金沙、金礦在東北地區雖然隻有黑龍江流域比較多,不過越往北部,金礦就越多,氣候也越是寒冷。朕以為,還是專門成立一個部門,負責東北和外東北的黃金開采。”
“啟稟陛下,若是深入蠻夷寒苦之地開采金礦,非一般部門所能勝任。”沈潅出列道,“由此能力者,非廠衛、軍隊莫屬。”
“那便成立一個黃金部隊吧!專門為朝廷勘探、開采黃金。人員就從錦衣衛和東廠,以及軍中挑選。”朱由校做出了決定,直接效仿後世中國的方法,以部隊的方式來開采黃金。
外東北的黃金儲量是很豐富的,後來沙俄不斷向東擴張,就從外東北地區挖住了大量的黃金。
實際上黃金這種玩意,在地球表麵上都是很多的。曾經的中國也同樣如同美洲一般,地表上就很容易找到黃金。
隻不過隨著曆代人類的活動、開采,容易開采的黃金都被人開采掉了。再加上中國曆史上那些王侯將相死後都把黃金用來陪葬,這才導致了中國如今看起來黃金不多。不過民間的黃金數量實際上還是不少的。
但是國家儲備,就少得可憐了。
這幾年下來,朱由校也就攢下了十幾噸黃金而已。
而在西伯利亞這種人跡罕至的地區,黃金的數量就比較多了。當然這裏不太可能走著走著就撿到黃金,因為這裏雖然人跡罕至,但還是有遊牧民族獲遊獵民族活動的,能撿走的黃金基本上都被他們撿走了。但是需要開采的黃金卻是沒有得到開發,所以外東北地區的黃金開采是很有前景的。
隻不過那裏氣候寒冷,補給也不方便,開采起來更不方便。要想在那種條件下開采黃金,必須用軍隊才行。
“陛下聖明。”
大臣們直接就同意了,沒有任何人出來反對、扯皮,朝政效率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啊!
“啟稟陛下,蒙古以於數日前撤出了河套陰山以南地區,並通過大使館向我大明進行了通報,朝廷當盡快接管。”
“內閣可有方案?”朱由校問道。
“請陛下過目。”內閣隨即將接管河套的方案呈了上去,朱由校一邊看著,沈潅一邊講解道:“內閣商議後認為,應該以陰山及黃河為屏障,設立一個防止蒙古人侵掠的防線。並在該區域建造四到五座城池,以確保大明能長期占領河套。”
陰山以南地區,也就是後世的包頭、**一線,這一帶地區水草豐美,不僅可以放牧,也可以耕種。
正所謂黃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地區發展灌溉型農業也是沒問題的。
“就按照這個方案試行。”朱由校隨即通過了這個方案,隻要城池能建起來,大明就能長期占據河套。占據的同時,蒙古人可能會來劫掠,所以還需要一個防禦體係。河套地區的防禦體係建設,這是最高統帥部的問題,就不在朝堂上商議了。
又解決了一個政務,接著戶部給事中進行了上奏,報告稱投靠大明的蒙古部落牧民,都已經分到了草場。
“草場既然已經分下去了,朝廷接下來對牧民的扶持政策也可以開始著手實施,草原上最重要的還是羊圈的冬季保暖,爭取在三年之內普及下去。”朱由校吩咐道。
“是,陛下。”
對牧民的扶持政策主要就是設施建設上,牧民隻要提出建設需求,朝廷為其提供貸款和部分補貼,建設項目統一登記,然後招標給企業進行建設。
這需要多方麵的協同,一方麵是采礦,一方麵是施工,還有提供資金的銀行。保證牧民的牛羊冬季不被凍死,就可以讓牧民穩定下來,擁有穩定的收入並且吃飽肚子。
天啟五年開春後,朝廷就已經開始在草原上築城了。不過倒也不是一口氣就要吃成大胖子,而是分工期進行。
城池也不是很大,就是為了讓漢人在草原上有一個能夠抵禦遊牧民族的容身之地,從而設立官府對草原地區進行管理,並在城內駐兵、囤積物資。
這樣的一個城池,以大明如今的生產力來說,成本倒也不算很高。城池建好,再架上大炮就行了。
此次大明占領的草原,都在陰山以北。其中後世的**大草原,此時也被納入大明的管理區域,不過這裏臨近漠北蒙古,因此率先開始建設防禦體係。同時還有一個騎兵師駐紮在該地,防止漠北蒙古的一些部落跑來打秋風。
畢竟投靠大明的這些蒙古部落比較分散,必須有常駐的兵力進行保護。不過蒙古部落前來打秋風的時候,要想直接搶劫到大量的牛羊,也是需要較長時間的。而這個時間裏,明王朝就足以將治下的蒙古男丁動員起來,配合騎兵對來襲的蒙古騎兵進行打擊,甚至是進行反掃蕩。(未完待續。)
同時孫承宗也加入了漢皇黨,與東林黨徹底割裂。
孫承宗本身就和東林黨的那些貪官汙吏不相為謀,隨著朱由校的一番反腐,東林黨的很多問題都暴露了出來。這也讓孫承宗拋棄了東林黨,而漢皇黨這個時候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口號,加上嚴格的黨內製度,也獲得了孫承宗的認可。
曆史上天啟皇帝死後崇禎登基,數次想讓孫承宗出山。不過孫承宗卻一次次的拒絕,絕非是不想為國出力,而是知道他出山也無濟於事,還會淪為東林黨攫取國家利益的執行者,到時候不僅無法為國效力,還會給自己惹來災禍。
當然孫承宗不願意幹,不代表別人不願意幹,所以圓嘟嘟就上位了。
因為平靖遼東,孫承宗已經是大明的頂級封疆大吏,不僅封了爵位,此時還是東北總督,還是帝師。
東林黨被驅逐殆盡並沒有引發太強烈的輿論風波,因為東林黨本身的名氣就已經臭氣熏天了。
大規模的腐敗被查,老百姓也不是眼瞎。江南地區的那些士族就算是你再怎麽顛倒黑白,也無濟於事。
這塊爛招牌,江南士族也已經拋棄了,準備換個馬甲。
方從哲托沈潅送來的書,朱由校接收到了。對於這位閣老的贈書,朱由校還是高興的。移駕到養心殿專心了看了幾天書。
這本《淮南子》裏麵。還有沈潅做出的注釋和心得。朱由校看完之後。隻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集百家學術,裏麵有‘世界觀、價值觀以及方法論’,以及各種論證其理的事例,看完之後朱由校隻感覺大受啟發。
朱由校也發現,自己發展財團的路還是走得有點歪了,不過糾正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接下來把財團改為國企就可以了,而此時朱由校對財團的掌控力還是很強的。盡早轉型阻力並不算大。
之所以說路線走歪了,主要是資本主義這個路線,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並不是一個一個很有利的事情。
或者說,先行者容易出事。
要說世界上資本主義最先達到資本主義革命界點的國家,那必然就是中國的明代,比英國人的資本革命還要早。
但所謂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明王朝沒有經驗,所以傾覆,被商人階級挖倒了國家的牆角。
英國人率先完成資本革命是沒錯,但是英國其後經理了兩次世界大戰。最後國力衰弱,淪為世界二流國家。
同樣也是前車之鑒。
後世的中國為何能快速追趕?這就是後發優勢。
好在朱由校作為一個穿越者。看過的教訓足夠多。明王朝被資本滅亡,英國人的日不落帝國被猶太資本玩殘,而穿越前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同樣也被猶太資本玩得國力衰弱,無力製衡中國崛起。
由此可見,為了私利而罔顧國家利益的資本家,危害性是何其猛烈。
如果日後皇家財團也變成一個為了私利的資本勢力,那麽所爆發出的危害性,也絕對會使大明陷入巨大的危機。
此時朱由校不過是用一劑毒藥,來以毒攻毒罷了。當然藥基本上都帶毒,用得好了就是良藥,用不好就是毒藥,隻不過看其劑量。
如果財團能轉型為國家資本,倒也不失為一劑良藥。
皇家資本國有化之後,若是朱由校手下的那群打工仔又開始挖國家牆角,那麽國有資本也會不斷衰亡,這也是其弱點所在。
繞來繞去,實際上又繞迴了吏治問題。如果一個皇帝足夠聰明,也足夠勤奮,治吏實際上是很容易的。
但若是碰上腦子不夠靈活,或者沒有什麽文化的皇帝,又偷懶不愛管事的,那麽國家吏治很快就會鬆懈下去,從而被官僚階級狂挖牆腳。若是牆腳夠厚,那還能挖個幾十年上百年。
就如同大明前中期,社會風氣樸素,那些商人崛起後挖國家牆角也挖了不少年頭,才把牆腳挖倒。
但挖牆腳的勢頭一旦形成,平庸的皇帝是無力扭轉局麵的,隻能看著一個帝國一步步的邁向滅亡。
“這世間果然沒有永恆的帝國。”朱由校最終領悟到的隻有這個道理,一個帝國既然無法永恆,那麽什麽才是相對永恆的?
思來想去,隻剩下文明二字。
相比永恆的帝國,永恆的文明更加靠譜。
要想塑造一個長盛不衰的文明,這一點古代聖賢已經做得很好了。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開化程度最高的民族,即便跌入曆史的冰點,但深厚的文化卻讓中國依舊可以重新崛起。
作為一個穿越者來說,朱家王朝是否千秋萬代,顯然也不會去強求。正所謂三代積德而王,朱家王朝能否延續,主要還是看能否積德。
朱由校若能力挽狂瀾,救大廈之將傾,保全天下百姓,自是有大功德,朱家王朝自可繼續延續。後麵能否繼續延續,就看後麵的皇帝能否繼續行善積德了。朱由校也隻能在教育皇長子的時候多花點功夫,讓他懂得這些道理。
除了救大廈之將傾,若能興教育、開民智,強盛中華文明,讓中華文明‘千秋萬代’才也是大功德。
朱由校覺得,自己應該修正一下對外擴張政策了。
對外擴張是要繼續進行的,但是對待土著的時候,不能太過殘暴不仁,免得損了陰德。
西班牙人、英國人在殖民全球的時候,都是不積陰德,最終又如何?
昔日秦王朝滅六國。成吉思汗橫掃亞歐。結果又如何?
德行不備。即便地域廣袤,最終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並不是長久之道。大明要想外部擴張,掠奪手段要盡量溫和一些。
而且大明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業,大明有足夠多的商品可以進行貿易,完全不需要靠武力你去粗暴掠奪,通過商品出口就可以賺取到外部資源。不需要像英國人那樣,靠賣鴉片來維持貿易。
大明不能按照西方人的那種強盜模式進行發展。強盜模式確實很爽,直接搶劫就發家致富了。但危害性卻也是非常劇烈的,英國人掠奪全球的財富,兩次世界大戰就打了個精光,要不是戰後美國撐著,早就變成三流國家了。
美國當世界霸主的時候,也是剪全世界羊毛,甚至公然喊出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模式。吸食中國人民血汗的事情確實很爽,不用勞動就能消費。結果呢?產業空心化,製造業基本完蛋。
這世間一切。都是禍福相依。美味誘人的糖果卻會讓人蛀掉一嘴牙。所以對外掠奪的手段必須要盡量溫和,不能走上西方人那種粗暴殖民全球的老路子。
此時的大明。已經走上了不斷向外擴張的軌跡。
天啟五年開春後,黑龍江流域就產生了一股淘金熱,因為有人在該流域發現了大量的金沙,頓時吸引了很多百姓前往黑龍江流域淘金。
孫承宗將這一層層上報的消息上奏給了朝廷。這天早朝,朝堂上便就這一問題您行了商討。
“啟稟陛下,黃金乃是禁止民間私采之物,朝廷應該即刻叫停,並派出人員前去主持開采。”戶部尚書郭允厚出列建議道。郭允厚是一個比較正直的官員,也是一個反對東林黨的急先鋒,此番東林黨被逐出京城後,郭允厚也被朱由校提拔為戶部尚書,管理國家財政。
黃金開采絕對是能賺到錢的,因此郭允厚主張國家開采。
朱由校說道:“愛卿所言甚合朕意,不過這金沙、金礦在東北地區雖然隻有黑龍江流域比較多,不過越往北部,金礦就越多,氣候也越是寒冷。朕以為,還是專門成立一個部門,負責東北和外東北的黃金開采。”
“啟稟陛下,若是深入蠻夷寒苦之地開采金礦,非一般部門所能勝任。”沈潅出列道,“由此能力者,非廠衛、軍隊莫屬。”
“那便成立一個黃金部隊吧!專門為朝廷勘探、開采黃金。人員就從錦衣衛和東廠,以及軍中挑選。”朱由校做出了決定,直接效仿後世中國的方法,以部隊的方式來開采黃金。
外東北的黃金儲量是很豐富的,後來沙俄不斷向東擴張,就從外東北地區挖住了大量的黃金。
實際上黃金這種玩意,在地球表麵上都是很多的。曾經的中國也同樣如同美洲一般,地表上就很容易找到黃金。
隻不過隨著曆代人類的活動、開采,容易開采的黃金都被人開采掉了。再加上中國曆史上那些王侯將相死後都把黃金用來陪葬,這才導致了中國如今看起來黃金不多。不過民間的黃金數量實際上還是不少的。
但是國家儲備,就少得可憐了。
這幾年下來,朱由校也就攢下了十幾噸黃金而已。
而在西伯利亞這種人跡罕至的地區,黃金的數量就比較多了。當然這裏不太可能走著走著就撿到黃金,因為這裏雖然人跡罕至,但還是有遊牧民族獲遊獵民族活動的,能撿走的黃金基本上都被他們撿走了。但是需要開采的黃金卻是沒有得到開發,所以外東北地區的黃金開采是很有前景的。
隻不過那裏氣候寒冷,補給也不方便,開采起來更不方便。要想在那種條件下開采黃金,必須用軍隊才行。
“陛下聖明。”
大臣們直接就同意了,沒有任何人出來反對、扯皮,朝政效率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啊!
“啟稟陛下,蒙古以於數日前撤出了河套陰山以南地區,並通過大使館向我大明進行了通報,朝廷當盡快接管。”
“內閣可有方案?”朱由校問道。
“請陛下過目。”內閣隨即將接管河套的方案呈了上去,朱由校一邊看著,沈潅一邊講解道:“內閣商議後認為,應該以陰山及黃河為屏障,設立一個防止蒙古人侵掠的防線。並在該區域建造四到五座城池,以確保大明能長期占領河套。”
陰山以南地區,也就是後世的包頭、**一線,這一帶地區水草豐美,不僅可以放牧,也可以耕種。
正所謂黃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地區發展灌溉型農業也是沒問題的。
“就按照這個方案試行。”朱由校隨即通過了這個方案,隻要城池能建起來,大明就能長期占據河套。占據的同時,蒙古人可能會來劫掠,所以還需要一個防禦體係。河套地區的防禦體係建設,這是最高統帥部的問題,就不在朝堂上商議了。
又解決了一個政務,接著戶部給事中進行了上奏,報告稱投靠大明的蒙古部落牧民,都已經分到了草場。
“草場既然已經分下去了,朝廷接下來對牧民的扶持政策也可以開始著手實施,草原上最重要的還是羊圈的冬季保暖,爭取在三年之內普及下去。”朱由校吩咐道。
“是,陛下。”
對牧民的扶持政策主要就是設施建設上,牧民隻要提出建設需求,朝廷為其提供貸款和部分補貼,建設項目統一登記,然後招標給企業進行建設。
這需要多方麵的協同,一方麵是采礦,一方麵是施工,還有提供資金的銀行。保證牧民的牛羊冬季不被凍死,就可以讓牧民穩定下來,擁有穩定的收入並且吃飽肚子。
天啟五年開春後,朝廷就已經開始在草原上築城了。不過倒也不是一口氣就要吃成大胖子,而是分工期進行。
城池也不是很大,就是為了讓漢人在草原上有一個能夠抵禦遊牧民族的容身之地,從而設立官府對草原地區進行管理,並在城內駐兵、囤積物資。
這樣的一個城池,以大明如今的生產力來說,成本倒也不算很高。城池建好,再架上大炮就行了。
此次大明占領的草原,都在陰山以北。其中後世的**大草原,此時也被納入大明的管理區域,不過這裏臨近漠北蒙古,因此率先開始建設防禦體係。同時還有一個騎兵師駐紮在該地,防止漠北蒙古的一些部落跑來打秋風。
畢竟投靠大明的這些蒙古部落比較分散,必須有常駐的兵力進行保護。不過蒙古部落前來打秋風的時候,要想直接搶劫到大量的牛羊,也是需要較長時間的。而這個時間裏,明王朝就足以將治下的蒙古男丁動員起來,配合騎兵對來襲的蒙古騎兵進行打擊,甚至是進行反掃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