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都已經安排妥當,呂布和李肅一同騎馬來到城門外,迎接武猛從事張楊的到來。隻見那張楊大概二十來歲,麵相敦厚,麵頰之上有西北人的酡黑(類似於高原紅)印跡,四肢孔武有力,個頭比十五歲的呂布要高出許多。
張楊已經為先前看到的情景心生許多感慨和敬重之情,此時看到呂布確實還是個半大孩子,更是心生佩服,於是上前表明並州刺史丁原派遣自己來九原賑災的來意,呂布也代表九原的父老鄉親們,表達對朝廷和並州刺史的感恩關懷之情。
隨從的二百餘兵丁也將十車數千石的糧草,一路隨行送到呂布府上。
年輕人彼此間都是意氣風發,頗有親近之意,張楊看到呂布坐騎的赤兔馬神駿異常,隨身攜帶的方天畫戟也似乎頗為沉重,喜好武事的張楊,便向呂布請教這方天畫戟的重量,得知是180斤(按當時的一斤十六兩計算,也就是288斤)的重量時,不由得驚詫於呂布的力量,自己使用的兵器也是比較重的蛇矛長槍,也不過是七十二斤(按當時的一斤十六兩計算,也就是115.2斤)的重量。
張楊也是武力勇冠三軍的人物,才被並州刺史丁原聘為武猛從事的,一時技癢,便要邀請呂布校場廝殺拚鬥一番。
呂布此時深知古人重孝的道理,比武也如同打牌嘻戲、夫妻敦倫、喪期懷孕、唱戲娛樂一般無二,在守喪治孝期間有此等行為,會為世人所恥笑的,為博取好的名聲,以仍在父母親人喪期和守孝期間為由予以拒絕,並言明自己早些時候與李肅拚鬥總是輸給李肅,暫時由李肅與其到校場拚殺一番,並要求雙方點到即止,避免傷了和氣。等過了守孝百日的期限,再另行約定時間廝殺比鬥一番,此時的守孝期間不像後世的丁憂守製需要三年時間那麽長久。
李肅和張楊二人由此對呂布更為敬重了幾分,於是兩人自行到校場比鬥了一番,居然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半斤對上了八兩。
要知道,直到1959年6月25日新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統一計量製度的命令》,才統一將1市斤=16市兩改為十進製。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為十兩為一斤。
而最初製定斤兩的十六進位製,還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當時負責製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製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麵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麵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統一後的文字用簡化後的小篆字體,算是給出了製定的標準,但並沒有明確具體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推行當中出現問題,而遭到猜忌進而擔當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卻沒想到這一斤等於十六兩的標準,在此後的兩千多年時間裏一直被沿用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9年。
張楊已經為先前看到的情景心生許多感慨和敬重之情,此時看到呂布確實還是個半大孩子,更是心生佩服,於是上前表明並州刺史丁原派遣自己來九原賑災的來意,呂布也代表九原的父老鄉親們,表達對朝廷和並州刺史的感恩關懷之情。
隨從的二百餘兵丁也將十車數千石的糧草,一路隨行送到呂布府上。
年輕人彼此間都是意氣風發,頗有親近之意,張楊看到呂布坐騎的赤兔馬神駿異常,隨身攜帶的方天畫戟也似乎頗為沉重,喜好武事的張楊,便向呂布請教這方天畫戟的重量,得知是180斤(按當時的一斤十六兩計算,也就是288斤)的重量時,不由得驚詫於呂布的力量,自己使用的兵器也是比較重的蛇矛長槍,也不過是七十二斤(按當時的一斤十六兩計算,也就是115.2斤)的重量。
張楊也是武力勇冠三軍的人物,才被並州刺史丁原聘為武猛從事的,一時技癢,便要邀請呂布校場廝殺拚鬥一番。
呂布此時深知古人重孝的道理,比武也如同打牌嘻戲、夫妻敦倫、喪期懷孕、唱戲娛樂一般無二,在守喪治孝期間有此等行為,會為世人所恥笑的,為博取好的名聲,以仍在父母親人喪期和守孝期間為由予以拒絕,並言明自己早些時候與李肅拚鬥總是輸給李肅,暫時由李肅與其到校場拚殺一番,並要求雙方點到即止,避免傷了和氣。等過了守孝百日的期限,再另行約定時間廝殺比鬥一番,此時的守孝期間不像後世的丁憂守製需要三年時間那麽長久。
李肅和張楊二人由此對呂布更為敬重了幾分,於是兩人自行到校場比鬥了一番,居然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半斤對上了八兩。
要知道,直到1959年6月25日新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統一計量製度的命令》,才統一將1市斤=16市兩改為十進製。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為十兩為一斤。
而最初製定斤兩的十六進位製,還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當時負責製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製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麵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麵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統一後的文字用簡化後的小篆字體,算是給出了製定的標準,但並沒有明確具體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推行當中出現問題,而遭到猜忌進而擔當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卻沒想到這一斤等於十六兩的標準,在此後的兩千多年時間裏一直被沿用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