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陣被破,李元明和蕭武等人因為欺壓、剝削窮苦百姓等罪名,接受群眾的審判,被憤怒的群眾處決掉了。
許仙想過將李家的田地分給百姓們,讓耕者有其田。
白素貞說道:
“把田地分給百姓們,隻能暫時解決農民的苦難,卻無法杜絕土地兼並,再過幾十年,又會冒出很多地主。”
白素貞對如何治理燕雲十六州比較上心,也和許仙討論過,許仙和白素貞說起過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是導致民不聊生和王朝輪迴的原因,這是曆朝曆代的皇帝、大臣都明白的,知識分子和黎明百姓都清楚的。
那麽古代朝廷為什麽束手無策或者說無所作為?
皇帝本身的榮華富貴就是以壓榨底層人民得來的,在麵對土地兼並時畏首畏尾,實際上就是麵對自己的貪婪洞窟不能直視,所謂的困難重重,不敢改、不能改都是謊言。
從皇帝到各級官員,他們是既得利益階層。
曆史上的盛世,大多發生在王朝初期或戰亂之後。
王朝更替經曆了戰爭,人口消耗嚴重,土地重新分配且大量剩餘。
三國爭霸、隋末唐初、安史之亂、五代十國、明末清初等,人口縮減都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隋朝統一初期,人口約為五千萬左右。
但隋末的戰亂,造成人口降幅超過百分之六十,到唐初僅有兩千多萬人。
唐朝一統後,到安史之亂前夕,又增至近一億人,達到曆史的新高峰。
經曆安史之亂後,人口又暴跌,隻有三千萬左右。
曆史上王朝初期多與民修養,鼓勵農桑,輕稅薄賦。
有好的政策引導,再加上華夏人民勤勞樸實的性格,辛勤勞作之下,人民逐漸溫飽有餘,容易形成盛世,如始皇盛世,漢武盛世,大業盛世、開元之治、康乾盛世等,都是這樣產生的。
但隨著時間前行,統治階層不斷繁衍,為維持其驕奢淫逸的生活,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唯有土地兼並才能增加產出。
老百姓按三十年算一代人,十代以後,人口就會呈指數級增長,隨著土地兼並的加重,必然導致土地分配不足。
當百姓手中的土地不足以維持生活,人活不下去的時候,為了在絕望中尋求一絲希望,就會鋌而走險,造反、起義就會層出不窮。
戰亂不斷消耗人口,直到新的階級推翻舊有階級,資源再次分配,達到平衡,社會就會再次穩定,這就是王朝三百年周期律的魔咒。
華夏上下五千年,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是這樣的一個順序,開國盛世,衰落,中興,衰落,滅亡。
我們再迴到土地兼並上來。
秦國的商鞅變法,貞觀年間實行的均田製,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清朝康熙年間的攤丁入畝製度等都是為了緩和這一矛盾,維持統治。
每一項政策的頒布,在當時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最終均還是消逝在曆史的塵埃中。
商鞅、王安石、張居正都是古代改革的悲劇,因為他們不可能撼動封建社會。
究其原因,有吏治影響,有官府效率影響,有利益階層的阻礙影響等。
但最根本原因,是中國古代實行的是精英政治,讀得起書的隻有極少數人,大量基層民眾目不識丁,輿論和話語權掌握在少數士人手裏。
在信息傳播不暢的古代,隻有極少數精英才了解國家大勢,同時皇權和精英階層又是利益共同體。
他們的決策本就缺少監督,不管是精英階層內部的利益鬥爭,還是國家層麵的政策調整,政策本就有失公允,執行中偏差更大,受到傷害的永遠是基層民眾。
這種情況下,矛盾隻能緩和,得不到有效解決,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人亡政息的曆史周期律就會出現。
要解決人亡政息的問題,就不得不說我們偉大的領袖太祖。
偉人太祖同誌說:
“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聽許仙說起地球上華夏五千年的曆史,說起華夏是如何從封建社會一步步進入現代社會。
許仙重點描述了一下現代社會,農業已經實現現代化,人已經徹底從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中解放出來。
一些活得瀟灑的人,一年隻需要上幾個月班,接下來的時間,可以自由吃喝玩樂,或旅遊。
一些人做自媒體的網紅,拍拍視頻傳到網上,就有不菲的收入。
一些辦公室的白領,每天朝九晚五,敲敲鍵盤,處理一下文件,周末雙休,活得瀟灑自在。
要說打工一族工資高的,還是那些大的互聯網公司的碼農,壓力雖然大點,如果要求不是很高,上幾年班,就可以掙到普通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
如果有好的主意,可以自己做生意,除了互聯網,最火的是房地產了,隻是短短十餘年間,就創造了無數財富神話。
……
白素貞、小青、喬小蝶等人聽許仙說起現代生活,心中羨慕無比,都說有時間要去地球體驗一下。
許仙笑而不語,許仙隻是報喜不報憂,許仙在地球上的現代生活了二十多年,現代人的生活比古代人雖然幸福許多,卻也有各自的壓力。
修仙求長生,才是許仙真正向往的目標,他現在正在修仙的路上。
許仙修仙有係統,隻需要按照係統的要求一步步走,前途是光明的。
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許仙將地球上的那套搬了下來。
為了更好地管理田地,杜絕土地兼並,許仙製定了簡單的法律法規,實行土地承包責任製。
田地實現公有化,歸集體所有,將集體所有的土地包給農工、農民自行耕種,承包者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履行責任,繳納農業稅和上繳提留。
土地承包是農業生產責任製的一種形式,方式有三種:
一,按人口承包,即把全部包種的土地麵積按總人口平均,再按各戶人口的多少決定其承包的麵積;
二按勞動力承包,即把全部包種的土地按勞動力總數平均,再按各戶勞動力數的多少決定其承包的麵積,或者把所有的勞動力按強弱分等,分別確定其承包土地的數量;
三按“人勞比例”承包,即在全部包種的土地中,以一部分按人口包,一部分按勞力包,其比例各地不一,有人七勞三,人勞各半,人三勞七等。
許仙實行了簡化版的土地承包責任製。
李家莊的田地分布在十餘個村,許仙將每個村又分成若幹個生產大隊。
根據生產大隊的人數平均分配田地,田地歸生產大隊所有,個人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不能買賣。
為了更好地管理,許仙重新設定若幹村幹部、隊幹部,通過選舉產生,每年換一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三屆。
在華夏軍的監督下,短短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改革。
一無所有的佃農,突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不需要交租金,免稅三年,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好事。
許仙的一係列政策,都讓大家得到利益,大家當然支持許仙,對於許仙的一切政令,盡皆奉若聖旨,一絲不苟地執行。
許仙在大家心中的威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華夏軍的人數也迅速增長。
許仙雖然是燕雲王,卻隻是楚徽宗封的,雲州屬於遼國的地盤,沒人將楚徽宗的聖旨當迴事。
許仙如果在雲州城說他是燕雲王,大家肯定會露出輕蔑的冷笑,不當迴事。
許仙通過打土豪、分田地,在農村威望高漲,隻需要振臂一唿,肯定會應者雲集。
許仙要成為實至名歸的燕雲王,需要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
許仙想過將李家的田地分給百姓們,讓耕者有其田。
白素貞說道:
“把田地分給百姓們,隻能暫時解決農民的苦難,卻無法杜絕土地兼並,再過幾十年,又會冒出很多地主。”
白素貞對如何治理燕雲十六州比較上心,也和許仙討論過,許仙和白素貞說起過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是導致民不聊生和王朝輪迴的原因,這是曆朝曆代的皇帝、大臣都明白的,知識分子和黎明百姓都清楚的。
那麽古代朝廷為什麽束手無策或者說無所作為?
皇帝本身的榮華富貴就是以壓榨底層人民得來的,在麵對土地兼並時畏首畏尾,實際上就是麵對自己的貪婪洞窟不能直視,所謂的困難重重,不敢改、不能改都是謊言。
從皇帝到各級官員,他們是既得利益階層。
曆史上的盛世,大多發生在王朝初期或戰亂之後。
王朝更替經曆了戰爭,人口消耗嚴重,土地重新分配且大量剩餘。
三國爭霸、隋末唐初、安史之亂、五代十國、明末清初等,人口縮減都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隋朝統一初期,人口約為五千萬左右。
但隋末的戰亂,造成人口降幅超過百分之六十,到唐初僅有兩千多萬人。
唐朝一統後,到安史之亂前夕,又增至近一億人,達到曆史的新高峰。
經曆安史之亂後,人口又暴跌,隻有三千萬左右。
曆史上王朝初期多與民修養,鼓勵農桑,輕稅薄賦。
有好的政策引導,再加上華夏人民勤勞樸實的性格,辛勤勞作之下,人民逐漸溫飽有餘,容易形成盛世,如始皇盛世,漢武盛世,大業盛世、開元之治、康乾盛世等,都是這樣產生的。
但隨著時間前行,統治階層不斷繁衍,為維持其驕奢淫逸的生活,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唯有土地兼並才能增加產出。
老百姓按三十年算一代人,十代以後,人口就會呈指數級增長,隨著土地兼並的加重,必然導致土地分配不足。
當百姓手中的土地不足以維持生活,人活不下去的時候,為了在絕望中尋求一絲希望,就會鋌而走險,造反、起義就會層出不窮。
戰亂不斷消耗人口,直到新的階級推翻舊有階級,資源再次分配,達到平衡,社會就會再次穩定,這就是王朝三百年周期律的魔咒。
華夏上下五千年,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是這樣的一個順序,開國盛世,衰落,中興,衰落,滅亡。
我們再迴到土地兼並上來。
秦國的商鞅變法,貞觀年間實行的均田製,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清朝康熙年間的攤丁入畝製度等都是為了緩和這一矛盾,維持統治。
每一項政策的頒布,在當時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最終均還是消逝在曆史的塵埃中。
商鞅、王安石、張居正都是古代改革的悲劇,因為他們不可能撼動封建社會。
究其原因,有吏治影響,有官府效率影響,有利益階層的阻礙影響等。
但最根本原因,是中國古代實行的是精英政治,讀得起書的隻有極少數人,大量基層民眾目不識丁,輿論和話語權掌握在少數士人手裏。
在信息傳播不暢的古代,隻有極少數精英才了解國家大勢,同時皇權和精英階層又是利益共同體。
他們的決策本就缺少監督,不管是精英階層內部的利益鬥爭,還是國家層麵的政策調整,政策本就有失公允,執行中偏差更大,受到傷害的永遠是基層民眾。
這種情況下,矛盾隻能緩和,得不到有效解決,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人亡政息的曆史周期律就會出現。
要解決人亡政息的問題,就不得不說我們偉大的領袖太祖。
偉人太祖同誌說:
“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聽許仙說起地球上華夏五千年的曆史,說起華夏是如何從封建社會一步步進入現代社會。
許仙重點描述了一下現代社會,農業已經實現現代化,人已經徹底從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中解放出來。
一些活得瀟灑的人,一年隻需要上幾個月班,接下來的時間,可以自由吃喝玩樂,或旅遊。
一些人做自媒體的網紅,拍拍視頻傳到網上,就有不菲的收入。
一些辦公室的白領,每天朝九晚五,敲敲鍵盤,處理一下文件,周末雙休,活得瀟灑自在。
要說打工一族工資高的,還是那些大的互聯網公司的碼農,壓力雖然大點,如果要求不是很高,上幾年班,就可以掙到普通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
如果有好的主意,可以自己做生意,除了互聯網,最火的是房地產了,隻是短短十餘年間,就創造了無數財富神話。
……
白素貞、小青、喬小蝶等人聽許仙說起現代生活,心中羨慕無比,都說有時間要去地球體驗一下。
許仙笑而不語,許仙隻是報喜不報憂,許仙在地球上的現代生活了二十多年,現代人的生活比古代人雖然幸福許多,卻也有各自的壓力。
修仙求長生,才是許仙真正向往的目標,他現在正在修仙的路上。
許仙修仙有係統,隻需要按照係統的要求一步步走,前途是光明的。
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許仙將地球上的那套搬了下來。
為了更好地管理田地,杜絕土地兼並,許仙製定了簡單的法律法規,實行土地承包責任製。
田地實現公有化,歸集體所有,將集體所有的土地包給農工、農民自行耕種,承包者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履行責任,繳納農業稅和上繳提留。
土地承包是農業生產責任製的一種形式,方式有三種:
一,按人口承包,即把全部包種的土地麵積按總人口平均,再按各戶人口的多少決定其承包的麵積;
二按勞動力承包,即把全部包種的土地按勞動力總數平均,再按各戶勞動力數的多少決定其承包的麵積,或者把所有的勞動力按強弱分等,分別確定其承包土地的數量;
三按“人勞比例”承包,即在全部包種的土地中,以一部分按人口包,一部分按勞力包,其比例各地不一,有人七勞三,人勞各半,人三勞七等。
許仙實行了簡化版的土地承包責任製。
李家莊的田地分布在十餘個村,許仙將每個村又分成若幹個生產大隊。
根據生產大隊的人數平均分配田地,田地歸生產大隊所有,個人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不能買賣。
為了更好地管理,許仙重新設定若幹村幹部、隊幹部,通過選舉產生,每年換一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三屆。
在華夏軍的監督下,短短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改革。
一無所有的佃農,突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不需要交租金,免稅三年,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好事。
許仙的一係列政策,都讓大家得到利益,大家當然支持許仙,對於許仙的一切政令,盡皆奉若聖旨,一絲不苟地執行。
許仙在大家心中的威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華夏軍的人數也迅速增長。
許仙雖然是燕雲王,卻隻是楚徽宗封的,雲州屬於遼國的地盤,沒人將楚徽宗的聖旨當迴事。
許仙如果在雲州城說他是燕雲王,大家肯定會露出輕蔑的冷笑,不當迴事。
許仙通過打土豪、分田地,在農村威望高漲,隻需要振臂一唿,肯定會應者雲集。
許仙要成為實至名歸的燕雲王,需要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