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稱臣
天皇又把阿倍仲麻呂叫到一旁,交代了一些事情。
翌日,李白和阿倍仲麻呂兩人便乘船返迴了大唐,剩下的三族殘兵,相信靠著天皇和倭國的剩餘力量可以輕輕鬆鬆的解決。
李白對這些殘兵敗將也沒有任何的興趣,反正現在倭國的危機已經解除了。
……
大唐長安城中。
李白和阿倍仲麻呂漫步。
長安城中,細雨霏霏,但是來往行人依然不少,做生意的吆喝聲,仍然絡繹不絕!
這便是大唐的繁華,當今第一帝國的底蘊。
“這次多謝你了!”
阿倍仲麻呂再次對李白拜到,雖然兩人在船上阿倍仲麻呂已經謝了李白無數次了,李白都是擺擺手表示對方不用在意。
這次同樣是這樣,李白隻是淡然的擺擺手,這些事情對他來說,是真的的確算不上什麽大事,舉手之勞而已!
當然,對於李白可能是小事,但是對於阿倍仲麻呂和整個倭國來說,不管怎麽樣感謝李白都不為過!
畢竟李白一個人就拯救了他們一個國家。
還讓整個京都城免受屠城,救了倭國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阿倍仲麻呂看著李白歎了口氣,對方永遠是這麽淡然,自己想表達謝意,都找不到門路。
“天皇有事我想要麵見大唐皇帝陛下,李白你跟我一起去吧!”
阿倍仲麻呂對李白說道。
李白想了想,自己正好要找李隆基準備自己和洛初墨的婚事,也就答應了!
……
大唐皇宮之中。
群臣正在議事,最近一年以來,唐朝可以說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各個地方糧食產量也十分的豐盛。
其實大家心中明白,如果沒有李白現如今的大唐恐怕早就陷入戰亂之中了,黎民百姓水生火熱,不要說吃飽飯,哪怕活下來也成了奢望。
自己這一幫皇宮權貴,更不可能躲在長安城裏麵,先今天這樣優哉遊哉的討論軍國大事!
更有甚者,甚至這皇座,已經易主了也說不定!
“眾位愛卿!”
李隆基坐在龍椅之上,高聲說道:“今天有何事啟奏啊!”
“稟告陛下!江南一代的糧食產量,足足比去年多了三成,真是天佑大唐!”
有大臣啟奏道。
“好!”
李隆基笑得合不攏嘴!
“啟稟陛下,突厥進貢來的良駒三千匹也已經運抵了長安!陛下隨時可以過目!”
有人大臣說道。
“好!”
這些喜事一個接一個,李隆基高興到了極點,甚至有點飄飄然,想要把自己和祖輩李世民相比較一番了!
這個時候!大殿之外一個太監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啟稟陛下!倭國的使臣求見!”
李隆基一愣,倭國的使臣怎麽在這個時候來求見自己?
“陛下,微臣聽說倭國隼人、毛人、熊襲三個部落,有攻打倭國的傾向,莫非倭國使臣前來向我大唐求援了?”
百官之中一個大臣走了出來,對著李隆基說道。
“微臣也聽說了,陛下,倭國之戰,山高水遠,我們想要過去還要跨海才行,這太勞民傷財了,不如我們就不要管了!”
“不行!”
立即有人反對道:“倭國和我們世代修好,更有無數遣唐使在大唐學習,而且那三個野蠻部落占領倭國之後一定會覬覦我大唐東北方向的大片土地!”
“不錯!陛下,我們還是應該派人去幫助倭國,一來可以彰顯我大唐天威,二來可以防止三族部落對我大唐 領土的威脅!”
“我反對!跨海作戰對唐軍實在大大的不利,雖然大唐今年收獲頗豐,但是還是不應該如此勞民傷財的發動戰爭!”
朝堂之上,為了是否出兵倭國,已經爭得不可開交。
李隆基也皺起眉頭,要說不幫,三個野蠻部落,確實是一個威脅,而倭國和大唐交好,扶持倭國也可以保護大唐東北邊境不受影響。
但是嘛,路途實在太遠,想要派大軍前往倭國,代價實在有些太大了!
李隆基一時之間也拿不定主意!
“陛下,要不然先把倭國的使臣叫上來問一問!”
“好!”
李隆基說道,不管事情怎麽樣,總要把使臣傳喚上來再說,也了解了解,倭國那邊的情況,再做打算!
阿倍仲麻呂到了皇宮大殿之上。
“倭國使臣阿倍仲麻呂叩見大唐皇帝陛下!”
阿倍仲麻呂跪在地上,雙手將一卷國書舉過頭頂:“這是倭國天皇托我遞交給陛下的國書!”
大臣們都是一陣驚訝,這個阿倍仲麻呂怎麽感覺好像不是來找大唐搬救兵的啊?
難道倭國那邊沒有出事,而是大唐的情報有誤?
不應該啊,大唐對於情報向來準確,尤其是在這些大事情上,從來就沒有過失誤!
“阿倍仲麻呂!朕來問你,你們倭國和三族部落的戰事怎麽樣了?”
李隆基並沒有馬上接過阿倍仲麻呂手上的國書,而是向對方問道。
“啟稟陛下,我們倭國的危機已經解除了!”
阿倍仲麻呂迴到。
“解除了?怎麽可能?不是說倭國麵對毛人、隼人和熊襲已經岌岌可危了嗎?”
“不錯,你們倭國的武聖不是都沒毛人的宗師斬殺了嗎?”
“雙方實力懸殊怎麽你們是如何度過危機的!”
在場的大臣都不敢相信,明明三族部落已經勢在必得了,倭國沒有大唐的強援,是絕對無法戰勝對方的。
“啟稟陛下,是一個叫李白的人!”
阿倍仲麻呂這一句話說出來,無異於平地驚雷。
大臣們都麵麵相覷,誰都無法掩飾住內心之中的震驚!
“怎麽又是這個李白,這李白什麽時候去了倭國?”
“這也太猛了吧,李白剛剛在突厥那邊平息叛亂,轉眼之間又去解救了倭國?”
“阿倍仲麻呂你說的可是真的?”
李隆基也有點不敢相信,居然又是這個李白。
“迴稟陛下,微臣所言千真萬確!”
阿倍仲麻呂開口道:“而且有倭國的國書在此,我們倭國願意向大唐稱臣納貢,永世臣服!”
李隆基心中狂喜,沒想到自己再皇宮裏麵坐著不費吹灰之力,就已經完成了開疆拓土的壯舉。
天皇又把阿倍仲麻呂叫到一旁,交代了一些事情。
翌日,李白和阿倍仲麻呂兩人便乘船返迴了大唐,剩下的三族殘兵,相信靠著天皇和倭國的剩餘力量可以輕輕鬆鬆的解決。
李白對這些殘兵敗將也沒有任何的興趣,反正現在倭國的危機已經解除了。
……
大唐長安城中。
李白和阿倍仲麻呂漫步。
長安城中,細雨霏霏,但是來往行人依然不少,做生意的吆喝聲,仍然絡繹不絕!
這便是大唐的繁華,當今第一帝國的底蘊。
“這次多謝你了!”
阿倍仲麻呂再次對李白拜到,雖然兩人在船上阿倍仲麻呂已經謝了李白無數次了,李白都是擺擺手表示對方不用在意。
這次同樣是這樣,李白隻是淡然的擺擺手,這些事情對他來說,是真的的確算不上什麽大事,舉手之勞而已!
當然,對於李白可能是小事,但是對於阿倍仲麻呂和整個倭國來說,不管怎麽樣感謝李白都不為過!
畢竟李白一個人就拯救了他們一個國家。
還讓整個京都城免受屠城,救了倭國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阿倍仲麻呂看著李白歎了口氣,對方永遠是這麽淡然,自己想表達謝意,都找不到門路。
“天皇有事我想要麵見大唐皇帝陛下,李白你跟我一起去吧!”
阿倍仲麻呂對李白說道。
李白想了想,自己正好要找李隆基準備自己和洛初墨的婚事,也就答應了!
……
大唐皇宮之中。
群臣正在議事,最近一年以來,唐朝可以說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各個地方糧食產量也十分的豐盛。
其實大家心中明白,如果沒有李白現如今的大唐恐怕早就陷入戰亂之中了,黎民百姓水生火熱,不要說吃飽飯,哪怕活下來也成了奢望。
自己這一幫皇宮權貴,更不可能躲在長安城裏麵,先今天這樣優哉遊哉的討論軍國大事!
更有甚者,甚至這皇座,已經易主了也說不定!
“眾位愛卿!”
李隆基坐在龍椅之上,高聲說道:“今天有何事啟奏啊!”
“稟告陛下!江南一代的糧食產量,足足比去年多了三成,真是天佑大唐!”
有大臣啟奏道。
“好!”
李隆基笑得合不攏嘴!
“啟稟陛下,突厥進貢來的良駒三千匹也已經運抵了長安!陛下隨時可以過目!”
有人大臣說道。
“好!”
這些喜事一個接一個,李隆基高興到了極點,甚至有點飄飄然,想要把自己和祖輩李世民相比較一番了!
這個時候!大殿之外一個太監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啟稟陛下!倭國的使臣求見!”
李隆基一愣,倭國的使臣怎麽在這個時候來求見自己?
“陛下,微臣聽說倭國隼人、毛人、熊襲三個部落,有攻打倭國的傾向,莫非倭國使臣前來向我大唐求援了?”
百官之中一個大臣走了出來,對著李隆基說道。
“微臣也聽說了,陛下,倭國之戰,山高水遠,我們想要過去還要跨海才行,這太勞民傷財了,不如我們就不要管了!”
“不行!”
立即有人反對道:“倭國和我們世代修好,更有無數遣唐使在大唐學習,而且那三個野蠻部落占領倭國之後一定會覬覦我大唐東北方向的大片土地!”
“不錯!陛下,我們還是應該派人去幫助倭國,一來可以彰顯我大唐天威,二來可以防止三族部落對我大唐 領土的威脅!”
“我反對!跨海作戰對唐軍實在大大的不利,雖然大唐今年收獲頗豐,但是還是不應該如此勞民傷財的發動戰爭!”
朝堂之上,為了是否出兵倭國,已經爭得不可開交。
李隆基也皺起眉頭,要說不幫,三個野蠻部落,確實是一個威脅,而倭國和大唐交好,扶持倭國也可以保護大唐東北邊境不受影響。
但是嘛,路途實在太遠,想要派大軍前往倭國,代價實在有些太大了!
李隆基一時之間也拿不定主意!
“陛下,要不然先把倭國的使臣叫上來問一問!”
“好!”
李隆基說道,不管事情怎麽樣,總要把使臣傳喚上來再說,也了解了解,倭國那邊的情況,再做打算!
阿倍仲麻呂到了皇宮大殿之上。
“倭國使臣阿倍仲麻呂叩見大唐皇帝陛下!”
阿倍仲麻呂跪在地上,雙手將一卷國書舉過頭頂:“這是倭國天皇托我遞交給陛下的國書!”
大臣們都是一陣驚訝,這個阿倍仲麻呂怎麽感覺好像不是來找大唐搬救兵的啊?
難道倭國那邊沒有出事,而是大唐的情報有誤?
不應該啊,大唐對於情報向來準確,尤其是在這些大事情上,從來就沒有過失誤!
“阿倍仲麻呂!朕來問你,你們倭國和三族部落的戰事怎麽樣了?”
李隆基並沒有馬上接過阿倍仲麻呂手上的國書,而是向對方問道。
“啟稟陛下,我們倭國的危機已經解除了!”
阿倍仲麻呂迴到。
“解除了?怎麽可能?不是說倭國麵對毛人、隼人和熊襲已經岌岌可危了嗎?”
“不錯,你們倭國的武聖不是都沒毛人的宗師斬殺了嗎?”
“雙方實力懸殊怎麽你們是如何度過危機的!”
在場的大臣都不敢相信,明明三族部落已經勢在必得了,倭國沒有大唐的強援,是絕對無法戰勝對方的。
“啟稟陛下,是一個叫李白的人!”
阿倍仲麻呂這一句話說出來,無異於平地驚雷。
大臣們都麵麵相覷,誰都無法掩飾住內心之中的震驚!
“怎麽又是這個李白,這李白什麽時候去了倭國?”
“這也太猛了吧,李白剛剛在突厥那邊平息叛亂,轉眼之間又去解救了倭國?”
“阿倍仲麻呂你說的可是真的?”
李隆基也有點不敢相信,居然又是這個李白。
“迴稟陛下,微臣所言千真萬確!”
阿倍仲麻呂開口道:“而且有倭國的國書在此,我們倭國願意向大唐稱臣納貢,永世臣服!”
李隆基心中狂喜,沒想到自己再皇宮裏麵坐著不費吹灰之力,就已經完成了開疆拓土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