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裏一對父母帶著自己的兒子去找大師。


    母親問大師,她兒子次次考九分,這個是怎麽迴事?


    大師掐算了一會了,得出了一個結論,“你家的祖墳風水不好,得遷墳。”


    父親不是很讚同,還罵了大師。


    大師直接說,就遷令母。


    男子跟媳婦說不能聽他瞎說,不能遷。


    媳婦很強勢,這個要遷,“你聽聽過孟母三遷嗎?”


    男子在媳婦的監視下,在雨天給母親遷墳。


    男子邊挖墳,邊說讓母親先在山溝裏住幾天。


    墳遷好後,當他們兒子帶來的試卷,依然是九分。


    兒子跟父母說,這個也不管用。


    男子跟媳婦說,“應該遷老師的墳。”


    女子反駁了,“這個不是瞎說嗎,孟母當年可是三遷。”


    於是墳被遷到了南極,大雪紛飛。


    南極老母親的魂飄出,“這可凍死她了,考不好,就要遷墳,這不是封建迷信嗎?”


    奶奶在求,保佑她的大孫考一百分。


    兒子拿出試卷,“八分了。”


    女子又開始了,“讓咱們媽等著。”


    女子這次去南極遷墳。


    嚇得老母親,直接帶著老伴,去夢裏找兒子,“我都和你爸離婚了,讓你媳婦別挖了。”


    男子被母親揪著耳朵。】


    老祖宗們看把人家凍得,他們都有點怕,以後他們的後世代考不好,會不會,也來遷他們的墳。


    孟母她是遷的是家,這學習是兒子的事情,兒子認真學習了,這成績自然就好了。


    孟子他可是有好好學習,絕不是搬個家,就能考好。


    評論區:


    {她寧願給她婆婆遷墳,都不相信她兒子不好好學習}


    {孟母三遷,遷的是家不是墓}


    {重點是離婚了[笑哭]}


    夫子們已經瑟瑟發抖了,這後世學習不好,怎麽都找別人的問題,這個不是應該找他們自己的問題嗎?


    大師說的,自然是藥招大師,他們就是教書的,學生的天賦不同,也不是誰都適合學習的。


    孔子對於學生,就應該因材施教,拜神是不管用的,上次看到全國考試,就拜他,他也不知道,他們拜了有沒有用。


    不過,他們年年都拜,應該還是有點用的吧!


    儒家的人,這把人家氣得,這墳是遷了再遷。


    秦


    嬴政這遷得有點遠,遷了還考這樣,證明不是墳的問題,是孩子的問題。


    扶蘇不是他父皇幹嘛用這個眼神看,他又不用考試。


    唐


    李世民這還可以這樣的嗎,這遷墳,把人氣得,都爬了上來,這一遷分數還變低了。


    李白這學習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努力,靠別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魏征要是他兒子考不好,這肯定是找兒子,找自己兒子,找自己母親,是怎麽迴事?


    宋


    蘇軾他們學習都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考中的時候,倒是去祭拜了祖宗。


    明


    朱元璋兒子學習不好,給他請老師,讓他學習,遷墳這個方法,是不保險的。


    想他兒子中,也有不愛學習的,要是都遷墳,這個可遷不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我刷的視頻被投放到古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樂染L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樂染LR並收藏直播,我刷的視頻被投放到古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