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趙德昭所提出的三五年短期計劃,包括常孟在內的所有人都感覺有些誇張了。
建立城鎮,興修水師營寨,哪一樣不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事情。
隻憑眼前的來登,三五年間能做到趙德昭所說的三件事中的一件就不錯了。
至於說把這三件事都落到實處,大家都覺得有些太過於困難了。
周俊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殿下,來登兩州地處偏遠,人口稀缺,想要做到殿下所說的,實在太難了,除非是推行強役重稅。”
“隻不過這樣的話怕是會引起民怨沸騰,於殿下名聲不利。”
常孟也接話道:
“是啊,殿下還請慎重,急功近利的話,後患無窮啊。”
趙德昭點頭道:
“我知道你們的意思,我不是要一下子就搞多大,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咱們先定個目標,然後在拆分成一個個的階段,一步步的來,懂了嗎?”
常孟這才鬆了口氣,問道:
“那這個階段,又是怎麽個分法呢?”
趙德昭指了指地圖上的膠水河出海口,說道:
“簡單,就拿這個中轉站為例,咱們可以先規劃好將來的鎮子雛形,什麽地方做什麽的,都先安排好。”
“接下來,我們可以先建立起一些簡易的核心功能區,先讓他能夠運轉起來,這可以被看作是最初的一個階段。”
“然後,我們再想辦法把剩下的地方給一點點補齊全了,每補齊一部分就是一個階段。”
“雖說我們不能直接一次性的將城鎮建設好,但是我們要提前做好這裏將要建起一座城鎮的準備。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那種建了又拆的不必要浪費。”
可以說,除了常孟、周俊、高元林、黃建輝幾個腦子比較靈活,見識也相對廣博的家夥聽懂了趙德昭的話之外,其他幾個都是聽得一臉懵比。
搞明白了趙德昭的意圖之後,常孟他們幾個便開始討論起了趙德昭所說的階段劃分方麵的內容。
入海口中轉站的大概劃分趙德昭已經給他們打好了一個樣,像是商路以及水師營寨的階段劃分就不需要趙德昭再去多說什麽了。
經商方麵的事情,高元林要更為擅長,所以關於商路的規劃方麵,高元林有著極高的發言權。
在交通條件不便利的時代裏,經濟生產活動都有著極大的地域局限性。
因為要把貨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流通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所以古時候的大城市大都有著一套相對來說比較獨立且完整的生產體係,能夠維持城市及周圍地區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
即使不和外界交流,也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保障一座城市的正常運轉。
隻不過因為每個地方的條件不同,這些自身的,以作坊為主的生產體係生產出來的東西的品質,必然是參差不齊的。
除了一些特別優異的特產之類的,大家用的東西普遍都是那種湊活能用就行的。
有的用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但是對於優質生活的追求,是人類的共性,這也就催生了商人這種專門進行貨品流通的職業。
優秀的商人,很多時候也同時是一個優秀的情報販子。
因為隻有掌握了足夠多,且足夠有效的情報,商人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高元林就是一名優秀的商人。
他幾乎將來登兩州絕大部分的物產都調查清楚了,同時他還將觸角延伸到了密州、濰州甚至是淄州這幾個周邊地區。
所以他很清楚來登的物產該賣到什麽地方去,又該去什麽地方買那些來登需要的物資。
很快,一個龐大的商路網絡就在高元林的描述,常孟、周俊的補充記述下被勾畫了出來。
就連高元林自己在看到最終的成品的時候,也愣了一下。
看著這個涉及了十多個州、近百種商品的巨大貿易網絡,高元林激動的說道:
“這,這要是真的做成了這麽大的生意,我,我這輩子算是值了!”
趙德昭拍了拍高元林的肩膀,安撫道:
“這才哪到哪?後麵還有更大的市場,慢慢來,先把初步階段的規劃做出來。”
“是。”
高元林按捺住內心的激動,開始按照趙德昭要求的,梳理出這個巨大交易網的根基脈絡。
不多時,高元林就給出了答桉:
“殿下,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做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盡快將內河航線運行起來,實現我們和密州之間的常規貨品流通。”
“另一個,就是要為接下來的北上作準備了,畢竟我們本身的產出太少,賺的錢遠不如和北麵做生意來的多。”
“有了錢,才能好辦事,您說對不對?”
趙德昭看著高元林指向了北方,立刻想起來,自己可是從李威手上接了一大筆的貨物,要運到北麵去脫手的。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剛從人家手裏接了七艘大海船,人家委托的事情,那必須要多上點心才是。
“嗯,今年的情況和你們往年不同,帶的貨物也多了許多,所以這一次北上需要好好謀劃一番。”
想到那七艘大海船,趙德昭便指了指膠州灣說道:
“對了,這裏還停著七艘海船,隻不過上麵的水手對於這邊的情況不太熟悉,所以我讓他們在這裏待著。”
趙德昭看了看眾人,最後對著黃建輝說道:
“老黃,你帶一批水手去接應他們,直接把船沿著海岸線開迴來。另外,再讓老高給你們準備一批高密縣那邊好脫手的貨物,咱們先走一趟這商路,看看情況。”
“是,屬下這就去安排人手。”
“屬下也先下去,安排需要的貨物了。”
黃建輝和高元林二人直接告辭,出門執行趙德昭的命令去了。
等到二人離開,眾人便開始討論起了最後一項議題:
水師營寨的建設。
說實話,不管是錢德祿還是林勝,他們都是陸軍,水師的事情還真是摸不著門道。
而水師出身的阮平,之前也不過是個都頭罷了,幾百號人的事情他還知道。
至於說這種數千上萬人的營寨該如何規劃,他也是一知半解,無從談起。
眼看著大家夥的都不知道該怎麽規劃這個水師營寨,進度就這麽被卡住的時候,終於是有人開口了。
這個人讓大家都有些詫異。
因為說話的是一直以來都以文人形象示人的常孟。
誰也沒想到,常孟在講起營寨建設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儼然一副內行人的模樣。
而且趙德昭能夠聽的出來,常孟說的都很有道理。
於是在常孟提出主體架構,阮平補充小細節的情況下,關於水師營寨的建設也慢慢有了苗頭。
隻不過真正要把具體規劃做出來,怕不是還要一段時間才行的了。
對此,趙德昭也沒有失望,能做到這樣就不錯了,畢竟大宋的水師還在起步階段呢。
至於說常孟是如何知曉這些軍事方麵知識的,趙德昭沒有去深究。
隻是心中感慨著:
不愧是金色傳說,麵板屬性就是強!
------題外話------
臨時有事忙到快12點,明天還要去培訓,阿西吧
建立城鎮,興修水師營寨,哪一樣不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事情。
隻憑眼前的來登,三五年間能做到趙德昭所說的三件事中的一件就不錯了。
至於說把這三件事都落到實處,大家都覺得有些太過於困難了。
周俊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殿下,來登兩州地處偏遠,人口稀缺,想要做到殿下所說的,實在太難了,除非是推行強役重稅。”
“隻不過這樣的話怕是會引起民怨沸騰,於殿下名聲不利。”
常孟也接話道:
“是啊,殿下還請慎重,急功近利的話,後患無窮啊。”
趙德昭點頭道:
“我知道你們的意思,我不是要一下子就搞多大,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咱們先定個目標,然後在拆分成一個個的階段,一步步的來,懂了嗎?”
常孟這才鬆了口氣,問道:
“那這個階段,又是怎麽個分法呢?”
趙德昭指了指地圖上的膠水河出海口,說道:
“簡單,就拿這個中轉站為例,咱們可以先規劃好將來的鎮子雛形,什麽地方做什麽的,都先安排好。”
“接下來,我們可以先建立起一些簡易的核心功能區,先讓他能夠運轉起來,這可以被看作是最初的一個階段。”
“然後,我們再想辦法把剩下的地方給一點點補齊全了,每補齊一部分就是一個階段。”
“雖說我們不能直接一次性的將城鎮建設好,但是我們要提前做好這裏將要建起一座城鎮的準備。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那種建了又拆的不必要浪費。”
可以說,除了常孟、周俊、高元林、黃建輝幾個腦子比較靈活,見識也相對廣博的家夥聽懂了趙德昭的話之外,其他幾個都是聽得一臉懵比。
搞明白了趙德昭的意圖之後,常孟他們幾個便開始討論起了趙德昭所說的階段劃分方麵的內容。
入海口中轉站的大概劃分趙德昭已經給他們打好了一個樣,像是商路以及水師營寨的階段劃分就不需要趙德昭再去多說什麽了。
經商方麵的事情,高元林要更為擅長,所以關於商路的規劃方麵,高元林有著極高的發言權。
在交通條件不便利的時代裏,經濟生產活動都有著極大的地域局限性。
因為要把貨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流通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所以古時候的大城市大都有著一套相對來說比較獨立且完整的生產體係,能夠維持城市及周圍地區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
即使不和外界交流,也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保障一座城市的正常運轉。
隻不過因為每個地方的條件不同,這些自身的,以作坊為主的生產體係生產出來的東西的品質,必然是參差不齊的。
除了一些特別優異的特產之類的,大家用的東西普遍都是那種湊活能用就行的。
有的用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但是對於優質生活的追求,是人類的共性,這也就催生了商人這種專門進行貨品流通的職業。
優秀的商人,很多時候也同時是一個優秀的情報販子。
因為隻有掌握了足夠多,且足夠有效的情報,商人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高元林就是一名優秀的商人。
他幾乎將來登兩州絕大部分的物產都調查清楚了,同時他還將觸角延伸到了密州、濰州甚至是淄州這幾個周邊地區。
所以他很清楚來登的物產該賣到什麽地方去,又該去什麽地方買那些來登需要的物資。
很快,一個龐大的商路網絡就在高元林的描述,常孟、周俊的補充記述下被勾畫了出來。
就連高元林自己在看到最終的成品的時候,也愣了一下。
看著這個涉及了十多個州、近百種商品的巨大貿易網絡,高元林激動的說道:
“這,這要是真的做成了這麽大的生意,我,我這輩子算是值了!”
趙德昭拍了拍高元林的肩膀,安撫道:
“這才哪到哪?後麵還有更大的市場,慢慢來,先把初步階段的規劃做出來。”
“是。”
高元林按捺住內心的激動,開始按照趙德昭要求的,梳理出這個巨大交易網的根基脈絡。
不多時,高元林就給出了答桉:
“殿下,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做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盡快將內河航線運行起來,實現我們和密州之間的常規貨品流通。”
“另一個,就是要為接下來的北上作準備了,畢竟我們本身的產出太少,賺的錢遠不如和北麵做生意來的多。”
“有了錢,才能好辦事,您說對不對?”
趙德昭看著高元林指向了北方,立刻想起來,自己可是從李威手上接了一大筆的貨物,要運到北麵去脫手的。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剛從人家手裏接了七艘大海船,人家委托的事情,那必須要多上點心才是。
“嗯,今年的情況和你們往年不同,帶的貨物也多了許多,所以這一次北上需要好好謀劃一番。”
想到那七艘大海船,趙德昭便指了指膠州灣說道:
“對了,這裏還停著七艘海船,隻不過上麵的水手對於這邊的情況不太熟悉,所以我讓他們在這裏待著。”
趙德昭看了看眾人,最後對著黃建輝說道:
“老黃,你帶一批水手去接應他們,直接把船沿著海岸線開迴來。另外,再讓老高給你們準備一批高密縣那邊好脫手的貨物,咱們先走一趟這商路,看看情況。”
“是,屬下這就去安排人手。”
“屬下也先下去,安排需要的貨物了。”
黃建輝和高元林二人直接告辭,出門執行趙德昭的命令去了。
等到二人離開,眾人便開始討論起了最後一項議題:
水師營寨的建設。
說實話,不管是錢德祿還是林勝,他們都是陸軍,水師的事情還真是摸不著門道。
而水師出身的阮平,之前也不過是個都頭罷了,幾百號人的事情他還知道。
至於說這種數千上萬人的營寨該如何規劃,他也是一知半解,無從談起。
眼看著大家夥的都不知道該怎麽規劃這個水師營寨,進度就這麽被卡住的時候,終於是有人開口了。
這個人讓大家都有些詫異。
因為說話的是一直以來都以文人形象示人的常孟。
誰也沒想到,常孟在講起營寨建設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儼然一副內行人的模樣。
而且趙德昭能夠聽的出來,常孟說的都很有道理。
於是在常孟提出主體架構,阮平補充小細節的情況下,關於水師營寨的建設也慢慢有了苗頭。
隻不過真正要把具體規劃做出來,怕不是還要一段時間才行的了。
對此,趙德昭也沒有失望,能做到這樣就不錯了,畢竟大宋的水師還在起步階段呢。
至於說常孟是如何知曉這些軍事方麵知識的,趙德昭沒有去深究。
隻是心中感慨著:
不愧是金色傳說,麵板屬性就是強!
------題外話------
臨時有事忙到快12點,明天還要去培訓,阿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