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滿朝文武在為趙陽的土地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從遼東來了一隊由錦衣衛押送的馬車,為首的幾輛還被用黑布蒙起來,路上的老少爺們頓時閃讓避開。
錦衣衛押運,估計又是出皇差,自己惹不起!
車隊一刻不停直接進入錦衣衛鎮撫司,隨後押送晉王府人犯的消息即刻上報給大內的崇禎皇帝。
第二天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在朝堂上再次向皇帝匯報,說是遼東大淩河城的許雲山部,在遼河邊巡邏時抓到一支溝通東虜的大型商隊,所帶貨物中還有東海製式的火槍!
“據說此商隊背景很深,一幹人犯已經全部帶到,請陛下明示。”
通東虜,還送火槍?
一下朝堂上就人人震驚,各個憤怒!
皇太極這是什麽意思,難道說準備“養好傷”繼續和大明糾纏不成?
再加上趙陽說的300年王朝大限,是真的想要亡大明不成?
刑部尚書第一個站出來要就皇帝嚴懲!
大理寺隨後說一定要深挖,挖出幕後黑手,還大明一個太平世界!
內閣首輔溫體仁也站出來說,此事盡管看上去不過是一樁走私生意,但數目及大,還涉及到軍用火槍,“必須要嚴加審問,深挖黑手,殺一儆百!”
崇禎看朝臣們都強烈支持自己的意見,心裏好頗為自得,他下令刑部;大理市;都察院,會同錦衣衛會審這樁案子。
“茲事體大,影響惡劣,不管其後台是誰堅決嚴懲!”
四堂會審,一個小小的商隊竹管哪裏承受的起,稍稍用刑商隊珠光把什麽都招了。
好了,大魚付出水麵,而且這還是真正的大魚!
審問的卷宗經過內閣審閱後,溫體仁直接帶著內閣成員找到崇禎。看了卷宗,饒是已經知道內情的崇禎還是被氣的頭發暈眼發黑!
這支商隊的幕後黑手果然就是山西的晉王府,帶領商隊的主管也是晉王府的二管家,此外商隊還有個合夥人,乃蒲州張氏。
蒲州張氏乃萬曆朝首輔張四維的後代。
崇禎用力按壓下突突直跳的太陽穴“堂堂太祖子孫,為點銀子居然和東虜做生意,他難道忘了自己姓什麽嗎?”
一瞬間,崇禎真想大哭一場。
自己衝在前邊左突右擋,防東虜防流寇還要防趙東海,你們這些藩王到好,居然在挖自己的牆角,簡直太可惡了!
趙東海不過實力強橫,不肯臣服朝廷,壞在明麵上。而這些外藩的蛀蟲才是真的壞。再聯想到趙陽說的,藩王廣占田地隻進不出,崇禎心裏動了殺機!
“茲事居然還牽扯到外藩和大臣之後,影響極壞啊,各位老師傅(內閣)議議該如何處置?”
圓滑的溫體仁說事情極大,他也被震驚了,所以還要下去商議下。
“準!”
走出乾清宮,溫體仁馬上下令招六部九卿都到內閣值房來,商議下這樁大明千古未有之大案要案!
很快六部九卿齊聚內閣值房,大家在看完四堂會審的卷宗都是又驚又氣。
按理這件事應該主管刑律的刑部尚書先開口,但奇怪的是戶部尚書卻先剃齒建議。
他說既然太原晉藩德行有虧不如直接廢了,至於同案犯蒲州張氏應立即捉拿問罪,抄沒其非法所得!
這下大家都明白過過來,原來是戶部窮瘋了,想要靠炒家來貼補虧空。
最後的一件也基本如此,後邊還拖了一句,蒲州張氏家主抓來京城問罪,全家流放雲南。
內閣還將這份判決送到大內,可讓人奇怪的是崇禎皇帝並沒有批紅,也就是說這個方案沒通過!
又一天,在家“休病假”的金寶利給皇帝上了一份折子,他說太原晉王府畢竟太祖血脈,廢藩如同削藩,搞不好會引起動蕩。
不如將晉王拿到宗人府嚴加看管,晉王府的家財田宅全部充入國庫,滋養百姓。
同時處理晉王一係。還要昭告各路藩王,以免發生誤會。
這個建議遠遠比廢除晉王來的溫和,深的崇禎的心意,他就怕外地的藩王產生誤會。比方說有個好女婿的福王。
崇禎將金寶利的奏折連同內閣的判決一並發迴內閣,溫體仁馬上明白事情該如何處理。新的處理意見當天送上去,一會就被司禮監批紅蓋印送迴來。
皇帝同意了!
隨即溫體仁手書一張條子,要兵部下公文調一員老將帶兵去太原蒲州,拿人抄家!
英國公張之極看如此好事他直接自己拿下,帶兵飛快趕到太原。
朝廷的英國公帶兵連招唿都不打,直接帶兵包圍王府,晉王就知道大事不好。
拿人,抄家,張之極做這些事熟練地不得了,晉王府的事情剛剛開始,張之極又馬不停蹄的向南奔赴蒲州,去抄蒲州張氏的家財。
與此同時,朝廷還下文各大藩王,將四堂會審的卷宗抄寫一遍給各位藩王們過目,問該如何處置晉王。
一開始福王還有太相信,不過等到他將卷宗看了又看,福王大罵“晉藩這是在作死,削藩賜死都是應該的!”
沒幾天開封的周王,衛輝的潞王都給福王寫信,問這件事是真是假,崇禎是否想要為充實國庫找借口削藩?
福王還給兩位親戚寫信解釋,人犯是被遼東許雲山部捉拿,他可沒興趣去幫助誰,不過就是秉公辦事而已,晉王也是昏了頭。利令智昏,咎由自取。
看此事得到藩王們的支持,崇禎開始放手抄家!
很快兩頭忙碌的張之極就收到成果,抄家晉王府得到金銀財寶外加各處鋪子門麵,一共價值70萬兩。蒲州張氏家族也抄家40萬兩,此外還有大量土地。
張之極也在此次行動中撈了個夠!
足足110萬兩銀子送到國庫,戶部整個衙門比過年還要高興,縱欲可以過上幾天鬆快日子了。
崇禎也覺得這件事做的漂亮,刀切豆腐兩麵光,裏外都得到便宜!
消息傳到遼東大淩河,許雲山也倍感欣慰,忙活一場還能白的巨額商品,明年他的商隊就能組織起來了。
東虜皇太極則大失所望,他長歎趙東海畢竟還是向著大明。
錦衣衛押運,估計又是出皇差,自己惹不起!
車隊一刻不停直接進入錦衣衛鎮撫司,隨後押送晉王府人犯的消息即刻上報給大內的崇禎皇帝。
第二天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在朝堂上再次向皇帝匯報,說是遼東大淩河城的許雲山部,在遼河邊巡邏時抓到一支溝通東虜的大型商隊,所帶貨物中還有東海製式的火槍!
“據說此商隊背景很深,一幹人犯已經全部帶到,請陛下明示。”
通東虜,還送火槍?
一下朝堂上就人人震驚,各個憤怒!
皇太極這是什麽意思,難道說準備“養好傷”繼續和大明糾纏不成?
再加上趙陽說的300年王朝大限,是真的想要亡大明不成?
刑部尚書第一個站出來要就皇帝嚴懲!
大理寺隨後說一定要深挖,挖出幕後黑手,還大明一個太平世界!
內閣首輔溫體仁也站出來說,此事盡管看上去不過是一樁走私生意,但數目及大,還涉及到軍用火槍,“必須要嚴加審問,深挖黑手,殺一儆百!”
崇禎看朝臣們都強烈支持自己的意見,心裏好頗為自得,他下令刑部;大理市;都察院,會同錦衣衛會審這樁案子。
“茲事體大,影響惡劣,不管其後台是誰堅決嚴懲!”
四堂會審,一個小小的商隊竹管哪裏承受的起,稍稍用刑商隊珠光把什麽都招了。
好了,大魚付出水麵,而且這還是真正的大魚!
審問的卷宗經過內閣審閱後,溫體仁直接帶著內閣成員找到崇禎。看了卷宗,饒是已經知道內情的崇禎還是被氣的頭發暈眼發黑!
這支商隊的幕後黑手果然就是山西的晉王府,帶領商隊的主管也是晉王府的二管家,此外商隊還有個合夥人,乃蒲州張氏。
蒲州張氏乃萬曆朝首輔張四維的後代。
崇禎用力按壓下突突直跳的太陽穴“堂堂太祖子孫,為點銀子居然和東虜做生意,他難道忘了自己姓什麽嗎?”
一瞬間,崇禎真想大哭一場。
自己衝在前邊左突右擋,防東虜防流寇還要防趙東海,你們這些藩王到好,居然在挖自己的牆角,簡直太可惡了!
趙東海不過實力強橫,不肯臣服朝廷,壞在明麵上。而這些外藩的蛀蟲才是真的壞。再聯想到趙陽說的,藩王廣占田地隻進不出,崇禎心裏動了殺機!
“茲事居然還牽扯到外藩和大臣之後,影響極壞啊,各位老師傅(內閣)議議該如何處置?”
圓滑的溫體仁說事情極大,他也被震驚了,所以還要下去商議下。
“準!”
走出乾清宮,溫體仁馬上下令招六部九卿都到內閣值房來,商議下這樁大明千古未有之大案要案!
很快六部九卿齊聚內閣值房,大家在看完四堂會審的卷宗都是又驚又氣。
按理這件事應該主管刑律的刑部尚書先開口,但奇怪的是戶部尚書卻先剃齒建議。
他說既然太原晉藩德行有虧不如直接廢了,至於同案犯蒲州張氏應立即捉拿問罪,抄沒其非法所得!
這下大家都明白過過來,原來是戶部窮瘋了,想要靠炒家來貼補虧空。
最後的一件也基本如此,後邊還拖了一句,蒲州張氏家主抓來京城問罪,全家流放雲南。
內閣還將這份判決送到大內,可讓人奇怪的是崇禎皇帝並沒有批紅,也就是說這個方案沒通過!
又一天,在家“休病假”的金寶利給皇帝上了一份折子,他說太原晉王府畢竟太祖血脈,廢藩如同削藩,搞不好會引起動蕩。
不如將晉王拿到宗人府嚴加看管,晉王府的家財田宅全部充入國庫,滋養百姓。
同時處理晉王一係。還要昭告各路藩王,以免發生誤會。
這個建議遠遠比廢除晉王來的溫和,深的崇禎的心意,他就怕外地的藩王產生誤會。比方說有個好女婿的福王。
崇禎將金寶利的奏折連同內閣的判決一並發迴內閣,溫體仁馬上明白事情該如何處理。新的處理意見當天送上去,一會就被司禮監批紅蓋印送迴來。
皇帝同意了!
隨即溫體仁手書一張條子,要兵部下公文調一員老將帶兵去太原蒲州,拿人抄家!
英國公張之極看如此好事他直接自己拿下,帶兵飛快趕到太原。
朝廷的英國公帶兵連招唿都不打,直接帶兵包圍王府,晉王就知道大事不好。
拿人,抄家,張之極做這些事熟練地不得了,晉王府的事情剛剛開始,張之極又馬不停蹄的向南奔赴蒲州,去抄蒲州張氏的家財。
與此同時,朝廷還下文各大藩王,將四堂會審的卷宗抄寫一遍給各位藩王們過目,問該如何處置晉王。
一開始福王還有太相信,不過等到他將卷宗看了又看,福王大罵“晉藩這是在作死,削藩賜死都是應該的!”
沒幾天開封的周王,衛輝的潞王都給福王寫信,問這件事是真是假,崇禎是否想要為充實國庫找借口削藩?
福王還給兩位親戚寫信解釋,人犯是被遼東許雲山部捉拿,他可沒興趣去幫助誰,不過就是秉公辦事而已,晉王也是昏了頭。利令智昏,咎由自取。
看此事得到藩王們的支持,崇禎開始放手抄家!
很快兩頭忙碌的張之極就收到成果,抄家晉王府得到金銀財寶外加各處鋪子門麵,一共價值70萬兩。蒲州張氏家族也抄家40萬兩,此外還有大量土地。
張之極也在此次行動中撈了個夠!
足足110萬兩銀子送到國庫,戶部整個衙門比過年還要高興,縱欲可以過上幾天鬆快日子了。
崇禎也覺得這件事做的漂亮,刀切豆腐兩麵光,裏外都得到便宜!
消息傳到遼東大淩河,許雲山也倍感欣慰,忙活一場還能白的巨額商品,明年他的商隊就能組織起來了。
東虜皇太極則大失所望,他長歎趙東海畢竟還是向著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