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送個大功勞給你的副手
官術:拯救女市長後,我步步高升 作者:東北小錦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張恪清忽然愣住了,孫穎問道:“恪清,你想到什麽了?”
張恪清迴過神:“我是想咱們國內的計劃是形成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實現造車全麵國產化,那麽通過調控,讓不同的企業承擔不同的任務,其實是個不錯的方法。”
這樣可以集中優勢力量,做出技術突破,不容易造成研發成果重合,導致一方血本無歸。
那家視頻網站造車的事情,張恪清沒準備跟孫穎說。
孫穎搖著頭:“你這個想法是好的,但很難實現。”
“因為所有的車企都想做龍頭,而且這必然要一些車企放棄已經進行到一半的技術研發,他們的損失又怎麽彌補?”
“再說一些車企拿到了研發權,但研發速度不夠快,反而被國外反超了又怎麽辦?”
“現在上頭投入了這麽多的資金,給了這麽多的扶持政策,就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完成技術突破,甚至是保持領先,為此有一些損失也在所不惜。”
張恪清點點頭,那就是要開放更多的牌照,讓更多的投資人進入到這個領域來卷,大浪淘沙之後,一些車企必然會破產,而剩下的就都是精英,也是更值得扶持走出去的車企。
“老領導,我也隻是一個想法,現在這麽做,未來會有更多的資金湧入到造車行業,也必然會有許多車企破產,到時候一定得做好監管,否則多少家庭都會受到影響。”
前世在今年有了政策之後,又有許多新能源車企出現,結果不到十年時間,一多半都破產了,還有許多被收購。
背靠那些大車企的還好,許多號稱造車新勢力的車企破產,造成的影響也極大,不隻是買了那些車企汽車的車主沒有了售後,車企的工作人員也都失業。
對於盲目跟風造車的企業,必須做出控製。
孫穎笑著說道:“這些領導們肯定也能想得到,不過之後有機會,倒是可以提醒一下。”
“有空的話,今晚或者明晚一起吃個飯?”
張恪清馬上答應下來:“這兩天我都有空,那就等老領導的安排了。”
……
下午散會的時候,唐文忠攔住了副部長俞濤:“老俞,一起喝一杯?”
俞濤很冷淡的問道:“有事?”
看到唐文忠點頭,他這才說道:“喝酒會耽誤明天的工作,找個地方喝點茶吧。”
唐文忠上了俞濤的車,來到了俞濤家附近的一個茶室,走進了最裏麵那個安靜的包間。
“老俞,下個月領導去歐洲訪問,本來應該是我隨行的,這次你去吧。”
跟著領導出訪,也是一個露臉的機會,同時還能跟領導接觸更多,之前這種機會唐文忠可不會讓給別人。
他是想跟俞濤釋放一些善意,避免俞濤對他的計劃阻撓。
俞濤給唐文忠倒了一杯茶:“老唐,既然應該是你隨行,那我有怎麽好越俎代庖?還是你自己去吧。”
這點小恩小惠,就想讓他讓步?
再說了,唐文忠的政策太冒險了,竟然賭不列顛會脫歐成功,這怎麽可能?
現在不列顛和歐盟的關係正好著呢,還說什麽從商業角度分析的,李超人那樣的大富豪,都大舉投資不列顛,怎麽沒見到李超人撤資?
如果唐文忠隻是覺得不列顛有脫歐的可能,做出一些預防措施,他絕不會阻止,可現在就要按照脫歐成功來調整政策,他絕不同意!
當初唐文忠是預測對了漂亮國的金融危機,可那也不過是運氣好,更不代表唐文忠的每次判斷都是對的。
唐文忠捏著茶杯的手頓了一下:“老俞,我是想讓你去那邊看看,看看民眾的反應,就知道不列顛的百姓是怎麽想的,也能清楚那邊的媒體是怎麽報道的。”
“你覺得我的方案很冒險,但我不是在賭,是在做出合理的預測。”
“通過預測結果,做出政策的調整,這也是我們的工作,最終目的都是保證國家的利益。”
俞濤喝了口茶水:“我可看不出你的預測有什麽合理性,你說服不了我,也說服不了其他反對的同誌。”
“老唐,我們的政策關乎到數千億的進出口貿易,做判斷的時候也應該更加穩妥。”
唐文忠反問道:“那你的意思是我們應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俞濤拿了塊茶點送入口中:“老唐,我可沒這個意思,我是說做決定應該慎重。”
“你的判斷,我不讚同,這也是我的權力吧?”
唐文忠喝了口茶,順了順氣:“老俞,這些事情我們可以關起門來商量,沒必要跟領導匯報吧?”
要不是那天開會之後,俞濤就跑去了領導那裏,唐文忠早就強硬的推行了。
俞濤隨意的說道:“工作跟領導匯報,難道不應該嗎?而且領導對你的做法,貌似也並不支持。”
唐文忠端起茶壺,給俞濤的茶杯滿上:“老俞,領導也沒反對我的方案。”
“這件事我一定會執行下去,不管有沒有其他同誌反對。”
俞濤也毫不相讓:“那我一定會反對到底,會跟領導表明我的態度。”
這次聊天不歡而散,唐文忠迴家的路上,一言不發。
到家的時候,吃了點東西,就鑽進書房裏。
不知道過了多久,書房門被敲響,張恪清開門走進來。
“爸,您今天這是跟俞部長聊了,他依然沒有讓步?”
唐文忠點點頭:“嗯,這件事你別管了,我再想想辦法,時間還來得及。”
“你們這是跟中安省的同誌吃飯去了?跟孫穎保持好關係是對的。”
張恪清坐在對麵,給唐文忠點上一支煙:“爸,其實這件事,我有一個辦法。”
“俞部長反對,還有另外兩個同誌都支持他,讓您不太好強硬的推行政策。”
“那如果您分化他的陣營,讓其他同誌不再跟著俞部長的腳步,是不是影響就沒那麽大了?”
“我知道一件事,可以立個大功,俞部長未必看得上,但其他副部長一定會動心。”
張恪清迴過神:“我是想咱們國內的計劃是形成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實現造車全麵國產化,那麽通過調控,讓不同的企業承擔不同的任務,其實是個不錯的方法。”
這樣可以集中優勢力量,做出技術突破,不容易造成研發成果重合,導致一方血本無歸。
那家視頻網站造車的事情,張恪清沒準備跟孫穎說。
孫穎搖著頭:“你這個想法是好的,但很難實現。”
“因為所有的車企都想做龍頭,而且這必然要一些車企放棄已經進行到一半的技術研發,他們的損失又怎麽彌補?”
“再說一些車企拿到了研發權,但研發速度不夠快,反而被國外反超了又怎麽辦?”
“現在上頭投入了這麽多的資金,給了這麽多的扶持政策,就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完成技術突破,甚至是保持領先,為此有一些損失也在所不惜。”
張恪清點點頭,那就是要開放更多的牌照,讓更多的投資人進入到這個領域來卷,大浪淘沙之後,一些車企必然會破產,而剩下的就都是精英,也是更值得扶持走出去的車企。
“老領導,我也隻是一個想法,現在這麽做,未來會有更多的資金湧入到造車行業,也必然會有許多車企破產,到時候一定得做好監管,否則多少家庭都會受到影響。”
前世在今年有了政策之後,又有許多新能源車企出現,結果不到十年時間,一多半都破產了,還有許多被收購。
背靠那些大車企的還好,許多號稱造車新勢力的車企破產,造成的影響也極大,不隻是買了那些車企汽車的車主沒有了售後,車企的工作人員也都失業。
對於盲目跟風造車的企業,必須做出控製。
孫穎笑著說道:“這些領導們肯定也能想得到,不過之後有機會,倒是可以提醒一下。”
“有空的話,今晚或者明晚一起吃個飯?”
張恪清馬上答應下來:“這兩天我都有空,那就等老領導的安排了。”
……
下午散會的時候,唐文忠攔住了副部長俞濤:“老俞,一起喝一杯?”
俞濤很冷淡的問道:“有事?”
看到唐文忠點頭,他這才說道:“喝酒會耽誤明天的工作,找個地方喝點茶吧。”
唐文忠上了俞濤的車,來到了俞濤家附近的一個茶室,走進了最裏麵那個安靜的包間。
“老俞,下個月領導去歐洲訪問,本來應該是我隨行的,這次你去吧。”
跟著領導出訪,也是一個露臉的機會,同時還能跟領導接觸更多,之前這種機會唐文忠可不會讓給別人。
他是想跟俞濤釋放一些善意,避免俞濤對他的計劃阻撓。
俞濤給唐文忠倒了一杯茶:“老唐,既然應該是你隨行,那我有怎麽好越俎代庖?還是你自己去吧。”
這點小恩小惠,就想讓他讓步?
再說了,唐文忠的政策太冒險了,竟然賭不列顛會脫歐成功,這怎麽可能?
現在不列顛和歐盟的關係正好著呢,還說什麽從商業角度分析的,李超人那樣的大富豪,都大舉投資不列顛,怎麽沒見到李超人撤資?
如果唐文忠隻是覺得不列顛有脫歐的可能,做出一些預防措施,他絕不會阻止,可現在就要按照脫歐成功來調整政策,他絕不同意!
當初唐文忠是預測對了漂亮國的金融危機,可那也不過是運氣好,更不代表唐文忠的每次判斷都是對的。
唐文忠捏著茶杯的手頓了一下:“老俞,我是想讓你去那邊看看,看看民眾的反應,就知道不列顛的百姓是怎麽想的,也能清楚那邊的媒體是怎麽報道的。”
“你覺得我的方案很冒險,但我不是在賭,是在做出合理的預測。”
“通過預測結果,做出政策的調整,這也是我們的工作,最終目的都是保證國家的利益。”
俞濤喝了口茶水:“我可看不出你的預測有什麽合理性,你說服不了我,也說服不了其他反對的同誌。”
“老唐,我們的政策關乎到數千億的進出口貿易,做判斷的時候也應該更加穩妥。”
唐文忠反問道:“那你的意思是我們應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俞濤拿了塊茶點送入口中:“老唐,我可沒這個意思,我是說做決定應該慎重。”
“你的判斷,我不讚同,這也是我的權力吧?”
唐文忠喝了口茶,順了順氣:“老俞,這些事情我們可以關起門來商量,沒必要跟領導匯報吧?”
要不是那天開會之後,俞濤就跑去了領導那裏,唐文忠早就強硬的推行了。
俞濤隨意的說道:“工作跟領導匯報,難道不應該嗎?而且領導對你的做法,貌似也並不支持。”
唐文忠端起茶壺,給俞濤的茶杯滿上:“老俞,領導也沒反對我的方案。”
“這件事我一定會執行下去,不管有沒有其他同誌反對。”
俞濤也毫不相讓:“那我一定會反對到底,會跟領導表明我的態度。”
這次聊天不歡而散,唐文忠迴家的路上,一言不發。
到家的時候,吃了點東西,就鑽進書房裏。
不知道過了多久,書房門被敲響,張恪清開門走進來。
“爸,您今天這是跟俞部長聊了,他依然沒有讓步?”
唐文忠點點頭:“嗯,這件事你別管了,我再想想辦法,時間還來得及。”
“你們這是跟中安省的同誌吃飯去了?跟孫穎保持好關係是對的。”
張恪清坐在對麵,給唐文忠點上一支煙:“爸,其實這件事,我有一個辦法。”
“俞部長反對,還有另外兩個同誌都支持他,讓您不太好強硬的推行政策。”
“那如果您分化他的陣營,讓其他同誌不再跟著俞部長的腳步,是不是影響就沒那麽大了?”
“我知道一件事,可以立個大功,俞部長未必看得上,但其他副部長一定會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