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各懷鬼胎
三國:開局來個反賊係統 作者:萌新閑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公子,我覺得黃太守此計不好!”
此話一出,營中眾人都往角落裏看去,隻見一將麵紅長髯,剛才反對黃祖之言正是出自此人之口。
“魏文長,你不過一偏將,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給我下去!”
劉琦見黃祖因為被魏延當眾頂撞,此時臉色隱隱有些發黑,登時將魏延嗬斥一頓,便要將魏延逐出帳外。
魏延聽見劉琦要趕自己登時急了,連忙向劉琦道:“大公子且慢,讓我說完。黃太守此計實在太過保守,而且萬一孫策狗急跳牆先過來打我們,反而得不償失。
我聽說孫策這次派來到江北的兵馬至少有三萬,能征慣戰之將也已悉數調出,他江南留守諸郡的兵馬定然不多。
隻要給我五千兵馬,我順江南下定可掃平江南數郡。若能取了江南諸郡,孫策這支兵馬便如無根浮萍,自然消散。然後我大軍再由會稽、江夏兩路並進,以江夏之兵攻廬江,以會稽之兵攻九江,袁耀豈能抵擋?還望大公子三思!”
聽到魏延此話,還未等黃祖開口,劉勳就已經先開口了,“你放屁!要我說不如跟孫策一起聯合先幹掉這個袁耀小賊,到時候我們平分廬江也不是不行!”
劉勳因為之前被袁耀大敗,丟了老家,心中自然最恨袁耀。如今聽到魏延的計策,當然心中不悅,於是直接對著魏延開始爆粗口。
倒是一邊的文聘此時對著魏延的計策開始認真分析起來,“魏文長,就算孫策將大半兵馬都已帶走,江南尚餘不下兩萬兵馬,給你五千人便能橫掃江南?未免太高看自己。若孫策得知我軍去打江南,他豈能不迴援?若到時你攻打不利,我軍被南北兩麵夾擊當如何是好?”
“那不是還有袁耀……”
還沒等魏延爭辯的話說完,文聘立即就將魏延打斷道:“孫策能占了江南,也是靠了袁耀之父袁術給的兵。如今之勢,你又怎能保證孫策不會再與袁耀聯合?若此二人合並,我軍便能穩勝了嗎?”
“將軍此言未免太過保守,此計若成劉荊州則可全據長江,北向與曹操袁紹爭雄……”
劉琦聽到這話一拍桌子大怒道:“夠了魏文長!這裏還沒有你個偏將可以大放厥詞的地方,給我出去!”
魏延聞言歎息一聲,掀開帳簾走出營外,喃喃自語道:“我如此妙計竟不得用,劉琦實在非明主也!”
趕走了魏延之後,眾人又開始討論起計劃。劉勳自然還是激進主戰派,而且針對的對象肯定是袁耀。但是劉琦跟黃祖也沒正眼瞧過他,在差點也獲得魏延待遇後,劉勳也老老實實閉嘴了。
經過一番商量,眾人最終還是同意了黃祖這套作戰方案,而且後半程軍議,文聘基本上算得上一言不發了。因為計劃其實已經被定下來了。且不說黃祖在荊州的地位,就憑現在大軍一半都是黃祖的兵馬,就沒人可以撼動黃祖製定的計劃,魏延那種純粹就是沒情商自己找死。
文聘也知道黃祖這計策確實是有些過於老成執重,不求建功,但求無過的計策。但文聘心中更清楚黃祖壓根不可能按照魏延的計劃去執行。因為若是真的去奇襲江南,必然會跟孫策拚個魚死網破,這支兵馬定然損失慘重。而且吞下孫策的地盤,得利的是劉表,是劉琦,是他老劉家,可不是黃祖他江夏黃家!黃祖能來也是為了打擊一下孫家,但是黃祖從來沒想過要拿著自己的家底跟孫家同歸於盡!
所以與其勸告不成,還反落得黃祖記恨,文聘還是果斷選擇了明哲保身。
不過多時,劉琦領兵駐紮彭澤湖的消息已經傳到孫策軍中了,孫策這下有些坐不住了。
雖然劉琦這支兵馬並沒有直接讓水軍封鎖長江,可駐紮的地方已經暗含威脅的意思了。原本孫策始終突破不了潛山防線,就已經很急了,這會側翼又多出來一支劉表的人馬,孫策這哪還能坐的住,連忙就把周瑜叫過來問計了。
“公瑾,如今這劉表也過來橫插一腳,我軍該如何?當退還是當戰?”
周瑜也是收到了消息,匆匆趕來。聽到孫策單刀直入,也不賣關子,直接說出自己想法,“如今之計,進難破潛山袁耀大營,不如退之,以免腹背受敵之窘境如何?”
孫策聞言歎息一聲道:“此時退兵豈不前功盡棄?況且周泰將軍仍在袁耀小兒手裏,若棄幼平於不顧,我心難安也!不如一鼓作氣再攻袁耀一次,若能攻破潛山,一鼓作氣滅了袁耀,說不定這支荊州兵馬會不占而退。”
周瑜聞言臉上也露出猶豫之色,沉吟半晌道:“伯符此言也是有理,隻是有些冒險了,萬一打不下潛山,荊州兵看我等力盡,與袁耀兩麵夾擊,則我軍不免尷尬。”
二人正躊躇間,周瑜一拍大腿道了聲:“有了!我等可遣一使與袁耀議和。借與袁耀議和之名,乘機試探袁耀虛實,若袁耀已難以支撐,則我軍便全力攻打袁耀。若袁耀已難以為繼,則不如讓袁耀放了周泰將軍,我們兩家罷兵,也能不叫劉表坐收漁翁之利!”
孫策聞言點頭道:“公瑾此計甚妙!隻是我軍中勇猛善戰之輩倒是不少,精明強幹,伶牙俐齒之人倒是不多。隻有張子布、虞仲翔二人此尚有此能,可江南諸事仍需此二人主持啊。”
周瑜聞言笑道:“主公休急,我有一友姓魯名肅字子敬,為人沉穩豪爽昔年我任居巢長時,便靠此人資助我三千斛米,助伯符擊破笮融。後來此人不願在袁術麾下,便來江南投我,我將他家安置在曲阿。可派一人持我手書取他前來出使一趟袁耀處。我保定不負伯符之托!”
孫策聞言大笑道:“你公瑾所保之人,我還能信不過嗎?你且先作書一封,我這就叫陳武跑一趟去取那魯肅前來。”
此話一出,營中眾人都往角落裏看去,隻見一將麵紅長髯,剛才反對黃祖之言正是出自此人之口。
“魏文長,你不過一偏將,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給我下去!”
劉琦見黃祖因為被魏延當眾頂撞,此時臉色隱隱有些發黑,登時將魏延嗬斥一頓,便要將魏延逐出帳外。
魏延聽見劉琦要趕自己登時急了,連忙向劉琦道:“大公子且慢,讓我說完。黃太守此計實在太過保守,而且萬一孫策狗急跳牆先過來打我們,反而得不償失。
我聽說孫策這次派來到江北的兵馬至少有三萬,能征慣戰之將也已悉數調出,他江南留守諸郡的兵馬定然不多。
隻要給我五千兵馬,我順江南下定可掃平江南數郡。若能取了江南諸郡,孫策這支兵馬便如無根浮萍,自然消散。然後我大軍再由會稽、江夏兩路並進,以江夏之兵攻廬江,以會稽之兵攻九江,袁耀豈能抵擋?還望大公子三思!”
聽到魏延此話,還未等黃祖開口,劉勳就已經先開口了,“你放屁!要我說不如跟孫策一起聯合先幹掉這個袁耀小賊,到時候我們平分廬江也不是不行!”
劉勳因為之前被袁耀大敗,丟了老家,心中自然最恨袁耀。如今聽到魏延的計策,當然心中不悅,於是直接對著魏延開始爆粗口。
倒是一邊的文聘此時對著魏延的計策開始認真分析起來,“魏文長,就算孫策將大半兵馬都已帶走,江南尚餘不下兩萬兵馬,給你五千人便能橫掃江南?未免太高看自己。若孫策得知我軍去打江南,他豈能不迴援?若到時你攻打不利,我軍被南北兩麵夾擊當如何是好?”
“那不是還有袁耀……”
還沒等魏延爭辯的話說完,文聘立即就將魏延打斷道:“孫策能占了江南,也是靠了袁耀之父袁術給的兵。如今之勢,你又怎能保證孫策不會再與袁耀聯合?若此二人合並,我軍便能穩勝了嗎?”
“將軍此言未免太過保守,此計若成劉荊州則可全據長江,北向與曹操袁紹爭雄……”
劉琦聽到這話一拍桌子大怒道:“夠了魏文長!這裏還沒有你個偏將可以大放厥詞的地方,給我出去!”
魏延聞言歎息一聲,掀開帳簾走出營外,喃喃自語道:“我如此妙計竟不得用,劉琦實在非明主也!”
趕走了魏延之後,眾人又開始討論起計劃。劉勳自然還是激進主戰派,而且針對的對象肯定是袁耀。但是劉琦跟黃祖也沒正眼瞧過他,在差點也獲得魏延待遇後,劉勳也老老實實閉嘴了。
經過一番商量,眾人最終還是同意了黃祖這套作戰方案,而且後半程軍議,文聘基本上算得上一言不發了。因為計劃其實已經被定下來了。且不說黃祖在荊州的地位,就憑現在大軍一半都是黃祖的兵馬,就沒人可以撼動黃祖製定的計劃,魏延那種純粹就是沒情商自己找死。
文聘也知道黃祖這計策確實是有些過於老成執重,不求建功,但求無過的計策。但文聘心中更清楚黃祖壓根不可能按照魏延的計劃去執行。因為若是真的去奇襲江南,必然會跟孫策拚個魚死網破,這支兵馬定然損失慘重。而且吞下孫策的地盤,得利的是劉表,是劉琦,是他老劉家,可不是黃祖他江夏黃家!黃祖能來也是為了打擊一下孫家,但是黃祖從來沒想過要拿著自己的家底跟孫家同歸於盡!
所以與其勸告不成,還反落得黃祖記恨,文聘還是果斷選擇了明哲保身。
不過多時,劉琦領兵駐紮彭澤湖的消息已經傳到孫策軍中了,孫策這下有些坐不住了。
雖然劉琦這支兵馬並沒有直接讓水軍封鎖長江,可駐紮的地方已經暗含威脅的意思了。原本孫策始終突破不了潛山防線,就已經很急了,這會側翼又多出來一支劉表的人馬,孫策這哪還能坐的住,連忙就把周瑜叫過來問計了。
“公瑾,如今這劉表也過來橫插一腳,我軍該如何?當退還是當戰?”
周瑜也是收到了消息,匆匆趕來。聽到孫策單刀直入,也不賣關子,直接說出自己想法,“如今之計,進難破潛山袁耀大營,不如退之,以免腹背受敵之窘境如何?”
孫策聞言歎息一聲道:“此時退兵豈不前功盡棄?況且周泰將軍仍在袁耀小兒手裏,若棄幼平於不顧,我心難安也!不如一鼓作氣再攻袁耀一次,若能攻破潛山,一鼓作氣滅了袁耀,說不定這支荊州兵馬會不占而退。”
周瑜聞言臉上也露出猶豫之色,沉吟半晌道:“伯符此言也是有理,隻是有些冒險了,萬一打不下潛山,荊州兵看我等力盡,與袁耀兩麵夾擊,則我軍不免尷尬。”
二人正躊躇間,周瑜一拍大腿道了聲:“有了!我等可遣一使與袁耀議和。借與袁耀議和之名,乘機試探袁耀虛實,若袁耀已難以支撐,則我軍便全力攻打袁耀。若袁耀已難以為繼,則不如讓袁耀放了周泰將軍,我們兩家罷兵,也能不叫劉表坐收漁翁之利!”
孫策聞言點頭道:“公瑾此計甚妙!隻是我軍中勇猛善戰之輩倒是不少,精明強幹,伶牙俐齒之人倒是不多。隻有張子布、虞仲翔二人此尚有此能,可江南諸事仍需此二人主持啊。”
周瑜聞言笑道:“主公休急,我有一友姓魯名肅字子敬,為人沉穩豪爽昔年我任居巢長時,便靠此人資助我三千斛米,助伯符擊破笮融。後來此人不願在袁術麾下,便來江南投我,我將他家安置在曲阿。可派一人持我手書取他前來出使一趟袁耀處。我保定不負伯符之托!”
孫策聞言大笑道:“你公瑾所保之人,我還能信不過嗎?你且先作書一封,我這就叫陳武跑一趟去取那魯肅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