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衡等龐然到來以後見了他,的確如薑山懷所說才高八鬥,而且所言都是時政要點,其中他竟然對劉衡的稅收政策給予了極其高的評價,對於這個製度,龐然認為隻要是劉衡一直貫徹這樣的製度並完善相關律法,那麽統一天下建立新的王朝也不在話下。
其弟龐貴更是勇猛非常,其與羅宏比試,大戰一百五十迴合,竟然不落下風,當然羅宏沒用全力,但是也說明龐貴的勇猛不假,而且他還通曉兵法,雖然隻有二十二歲,但是潛力之大,也算是人中龍鳳了。
龐貴到來後劉衡為了鍛煉他,將他帶在身邊,這樣他與呂甲就成了劉衡目前親兵營兩大頭領。這樣的安排也讓龐然感激不已,自己兄弟二人都成了劉衡的家臣,可以說在漢中以後算是最頂尖的那一批人了。
劉衡在春耕之後迴到了漢中城,大軍這次迴來明顯比出發前更有威懾力,其中新軍雖然沒有怎麽上戰場,但是最後還是出現在戰場上,這讓不少人對戰爭有了直觀印象,在經過戰場上的現場教育和訓練,大多數新兵已經脫去了稚嫩,慢慢走向成熟,而且漢中已經開始了對青壯訓練的普及,年滿十八歲被降到了十六歲,隻要十六歲就得每年冬季和農閑時期參與軍事訓練,這種做法對接下來劉衡的政策可謂是一舉雙關,軍隊的戰鬥力會被大大加強,而劉衡對地方的管理也會得到大幅度增強,要知道老兵退下去以後會成為亭長,或者鄉老,訓練這些青壯,這些老兵必將都是劉氏的死忠,所以地方上在也不會出現不和諧的聲音。
劉衡抵達漢中城,盧時愚,袁春,孔缺,傅聲,出城迎接,劉衡的家眷此時也在城主府門口迎接,這一戰也標誌著劉衡在漢中的統治可謂是固若金湯,從此以後漢中都將是劉衡說了算。
唐果和姬如雪,童畫都十分擔憂劉衡,對於劉衡上戰場這事她們都強烈譴責並且很生氣,而公孫青兒則不同,她直言要是下次再上戰場就帶著她,既然你自己尋死,那就別怪我跟著你去死,這種態度得到了唐果的大加讚賞,而小玲兒則卻生生的要劉衡可別在去冒險了,否則小姐該傷心了。
對於家人的惦記和牽掛,劉衡感念頗深,自從陽山縣一戰他也偷偷想過,如果當時被包圍,自己肯定兇多吉少,即便你武藝高強,力大無窮,也難逃亂刀分屍的下場,家裏的嬌妻美妾該怎麽辦?想過以後劉衡發誓,以後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能逞強,自己身邊猛將十幾人,不差自己一個人,而且劉衡發現,自己穿越以後力氣大了不少,武藝學的也快,因此戰後又開始了勤練武藝,這可是讓自己在戰場上活下來的基礎,不可懈怠。
在家溫存了幾天,劉衡又開始投入到漢中的建設問題上,首先袁春和傅聲都提出漢中雖然新政推行順利,但是確一直缺少相關律法作為支撐,其中盧時愚和孔缺對此感受頗深,比如土地的所有權,有些人多,有些人少,平分的話可能會涉及到很多方麵,而地方上出現案件還一直以當地主官的好惡來判案,也不是長久之事,然而律法之類的這幾人雖然都有涉獵,卻無一人精通,因此劉衡專門找來大周的律法《大周律》來看,他卻發現這個裏麵漏洞百出不說還很原始,根本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而且一千年了,都沒有改過,更何況劉衡改製以後,官製等都以不同,這律法基本等於廢物,沒有什麽借鑒價值,對於這個劉衡也很無奈,這東西自己前世根本沒深入了解過,也都是看紀錄片裏介紹過秦法和漢律,但是都介紹的很籠統,如果真精通這方麵,估計自己就是專家了,根本不用搞野外求生直播賺錢養活自己了。
劉衡雖然無奈,但是也還是根據前世一些基本法律來進行分析,比如土地的使用權,他以七十年為標準,孩子出生後,五歲授予土地,男女不限,土地使用期間不禁買賣,但是一旦將土地賣出,那麽使用年限自動壓縮到十年,十年後原土地使用者,必須親自申報,否則就將視為死亡,七十年後還活著就繼續,死的就收迴,此法也是前世華夏的策略,省的土地兼並。
此法一出,袁春,傅聲等人驚的下巴都掉在地上打滾了,估計從沒想過還有如此方法可以阻止土地兼並,同時因為以田畝數征稅,所以人口必將大幅增長,對於人口,古代醫療水平有限,所以劉衡也根據前世經驗,人口出生必須向亭長申報,然後由亭長統一根據情況向縣裏戶籍官申報,然後縣裏會根據亭長所申報實際情況每年都去普遍一遍,確保無誤,如出現人為誤差,即上下瞞報,多報的情況,將給予本地亭長,縣令等相關責任人從重處罰,視情況削鼻子,刺字流放服苦役,最重者可能殺頭。而責任當事人則會直接處以極刑。
對於賄賂上官等,劉衡上一世就覺得這事惡心,直接以賄賂罪,沒收全部財產,收受賄賂等同,並削鼻子,耳朵刺字,然後服苦役。至於官員的俸祿,以前一直是以擔為計算單位,這個世界的一擔相當於前世一百五十市斤,但是有些還有小擔的說法,隻有大約五十市斤的樣子,劉衡統一認為應該以大擔為基數,統一度量衡,根據前世的分,公分,最終是米,裏,等重量則以前世的一市斤為基礎,以兩,斤為基數,上至一擔一百五十斤,在往上則以噸為計數單位,一噸為兩千斤,如此照搬。
同時在於銀幣方麵劉衡與孔缺等人進行了深入討論,認為現行的銀幣方麵有很多不足,最主要的就是參假和重量不足,劉衡則詢問是否可以以其他的東西代替,並且統錢也有這方麵的問題,是否也可以重新製造出新的錢幣以替代銅錢和銀幣?
孔缺認為現在來看比較難,最主要的是漢中少銀,所以不可能大規模重新鑄造銀錢,再有就是即使鑄造了,也會被有些人用舊錢換走,目前的漢中還真沒實力參與銀錢的置換。
劉衡隻能無奈的放棄,看來隻有在自身強大以後再做考量了。不過也不是真的放棄,漢中統一度量衡以後,做了很多銅尺和秤,劉衡相信一些不規範的錢幣將很快被淘汰出漢中。而且劉衡覺的以後收稅方麵應該嚴格按照新的度量衡結算,這樣也可以更快的淘汰不合格的錢幣,使得漢中經濟實力大幅增加。
劉衡目前對於漢中的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然而他還是想的簡單了,劉衡的土地政策一出,不久就有人開始反對,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掠奪,出來反對的不是別人,正是漢中呂家的族長呂新,本來他還很支持劉衡,當土地七十年使用權一出,本有十幾萬畝土地的呂家立即就要成為沒有幾畝地的普通人家,這他哪裏受得了,呂家上下不過兩百口不到,一人分地二十畝也不過是四千畝,如果按照劉衡這麽搞,呂家就徹底淪落為小家族了,一二十萬畝的土地,讓他拱手讓人,這輩子都不可能,不下輩子也不可能。
呂新首先去盧家找盧時期,想問問他的看法,盧家雖然不如呂家靠土地發家,但是也有將近十幾萬畝土地,不過在盧時愚拜訪了盧時期以後,盧家就很配合的將土地獻出,還釋放了大批奴仆,盧家這麽一搞,呂家瞬間就被晾在風口浪尖上了,所以呂新來的意思十分明顯,問問盧家你這麽幹到底是劉衡給了你什麽好處?
呂新也不墨跡,到了盧家,見到盧時期就開口道:“盧時期,你什麽意思?十幾萬畝的地,那麽多佃戶你說不要就不要了,你是不是瘋了?你城裏店鋪幾十間,可我才十幾間,這麽大一家子要養,你把我放在哪裏了?說好的共進退你這是要置我於何地?”
盧時期則燦笑道:“呂新呂家主,土地的問題這可是城主府下的命令,我盧家雖然家大業大,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城主府攜大勝南陽的軍力,大軍十幾萬都在城外,這可是十幾年沒有的事了,我盧家雖然放棄了土地,但是確收貨了城主府的信任,何樂而不為,眼前損失不過是暫時的,將來城主一統天下,怕是我盧家以後再也不需要什麽土地,轉而成為官宦世家,以詩書傳家,以忠義保富貴了。”說完盧時期還自得的道:“不付出那裏有得到呢!”
呂新聽了,莫名有些悲哀,自己自認為也算是一方豪強,但是與盧時期比差的有些遠,不過人家盧家家大業大,不差那點土地,可自己家確缺不得啊!呂家靠的就是土地起家,家傳的將近二十萬畝土地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倚仗。
呂新也不在糾結,迴家以後思前想後決定去信呂參,想看他是否有什麽出路,不過呂新做了兩手準備,一就是暗中將土地分給佃戶,又從佃戶那裏拿到了售賣文書,如此一倒手,土地還是呂家的。
其弟龐貴更是勇猛非常,其與羅宏比試,大戰一百五十迴合,竟然不落下風,當然羅宏沒用全力,但是也說明龐貴的勇猛不假,而且他還通曉兵法,雖然隻有二十二歲,但是潛力之大,也算是人中龍鳳了。
龐貴到來後劉衡為了鍛煉他,將他帶在身邊,這樣他與呂甲就成了劉衡目前親兵營兩大頭領。這樣的安排也讓龐然感激不已,自己兄弟二人都成了劉衡的家臣,可以說在漢中以後算是最頂尖的那一批人了。
劉衡在春耕之後迴到了漢中城,大軍這次迴來明顯比出發前更有威懾力,其中新軍雖然沒有怎麽上戰場,但是最後還是出現在戰場上,這讓不少人對戰爭有了直觀印象,在經過戰場上的現場教育和訓練,大多數新兵已經脫去了稚嫩,慢慢走向成熟,而且漢中已經開始了對青壯訓練的普及,年滿十八歲被降到了十六歲,隻要十六歲就得每年冬季和農閑時期參與軍事訓練,這種做法對接下來劉衡的政策可謂是一舉雙關,軍隊的戰鬥力會被大大加強,而劉衡對地方的管理也會得到大幅度增強,要知道老兵退下去以後會成為亭長,或者鄉老,訓練這些青壯,這些老兵必將都是劉氏的死忠,所以地方上在也不會出現不和諧的聲音。
劉衡抵達漢中城,盧時愚,袁春,孔缺,傅聲,出城迎接,劉衡的家眷此時也在城主府門口迎接,這一戰也標誌著劉衡在漢中的統治可謂是固若金湯,從此以後漢中都將是劉衡說了算。
唐果和姬如雪,童畫都十分擔憂劉衡,對於劉衡上戰場這事她們都強烈譴責並且很生氣,而公孫青兒則不同,她直言要是下次再上戰場就帶著她,既然你自己尋死,那就別怪我跟著你去死,這種態度得到了唐果的大加讚賞,而小玲兒則卻生生的要劉衡可別在去冒險了,否則小姐該傷心了。
對於家人的惦記和牽掛,劉衡感念頗深,自從陽山縣一戰他也偷偷想過,如果當時被包圍,自己肯定兇多吉少,即便你武藝高強,力大無窮,也難逃亂刀分屍的下場,家裏的嬌妻美妾該怎麽辦?想過以後劉衡發誓,以後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能逞強,自己身邊猛將十幾人,不差自己一個人,而且劉衡發現,自己穿越以後力氣大了不少,武藝學的也快,因此戰後又開始了勤練武藝,這可是讓自己在戰場上活下來的基礎,不可懈怠。
在家溫存了幾天,劉衡又開始投入到漢中的建設問題上,首先袁春和傅聲都提出漢中雖然新政推行順利,但是確一直缺少相關律法作為支撐,其中盧時愚和孔缺對此感受頗深,比如土地的所有權,有些人多,有些人少,平分的話可能會涉及到很多方麵,而地方上出現案件還一直以當地主官的好惡來判案,也不是長久之事,然而律法之類的這幾人雖然都有涉獵,卻無一人精通,因此劉衡專門找來大周的律法《大周律》來看,他卻發現這個裏麵漏洞百出不說還很原始,根本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而且一千年了,都沒有改過,更何況劉衡改製以後,官製等都以不同,這律法基本等於廢物,沒有什麽借鑒價值,對於這個劉衡也很無奈,這東西自己前世根本沒深入了解過,也都是看紀錄片裏介紹過秦法和漢律,但是都介紹的很籠統,如果真精通這方麵,估計自己就是專家了,根本不用搞野外求生直播賺錢養活自己了。
劉衡雖然無奈,但是也還是根據前世一些基本法律來進行分析,比如土地的使用權,他以七十年為標準,孩子出生後,五歲授予土地,男女不限,土地使用期間不禁買賣,但是一旦將土地賣出,那麽使用年限自動壓縮到十年,十年後原土地使用者,必須親自申報,否則就將視為死亡,七十年後還活著就繼續,死的就收迴,此法也是前世華夏的策略,省的土地兼並。
此法一出,袁春,傅聲等人驚的下巴都掉在地上打滾了,估計從沒想過還有如此方法可以阻止土地兼並,同時因為以田畝數征稅,所以人口必將大幅增長,對於人口,古代醫療水平有限,所以劉衡也根據前世經驗,人口出生必須向亭長申報,然後由亭長統一根據情況向縣裏戶籍官申報,然後縣裏會根據亭長所申報實際情況每年都去普遍一遍,確保無誤,如出現人為誤差,即上下瞞報,多報的情況,將給予本地亭長,縣令等相關責任人從重處罰,視情況削鼻子,刺字流放服苦役,最重者可能殺頭。而責任當事人則會直接處以極刑。
對於賄賂上官等,劉衡上一世就覺得這事惡心,直接以賄賂罪,沒收全部財產,收受賄賂等同,並削鼻子,耳朵刺字,然後服苦役。至於官員的俸祿,以前一直是以擔為計算單位,這個世界的一擔相當於前世一百五十市斤,但是有些還有小擔的說法,隻有大約五十市斤的樣子,劉衡統一認為應該以大擔為基數,統一度量衡,根據前世的分,公分,最終是米,裏,等重量則以前世的一市斤為基礎,以兩,斤為基數,上至一擔一百五十斤,在往上則以噸為計數單位,一噸為兩千斤,如此照搬。
同時在於銀幣方麵劉衡與孔缺等人進行了深入討論,認為現行的銀幣方麵有很多不足,最主要的就是參假和重量不足,劉衡則詢問是否可以以其他的東西代替,並且統錢也有這方麵的問題,是否也可以重新製造出新的錢幣以替代銅錢和銀幣?
孔缺認為現在來看比較難,最主要的是漢中少銀,所以不可能大規模重新鑄造銀錢,再有就是即使鑄造了,也會被有些人用舊錢換走,目前的漢中還真沒實力參與銀錢的置換。
劉衡隻能無奈的放棄,看來隻有在自身強大以後再做考量了。不過也不是真的放棄,漢中統一度量衡以後,做了很多銅尺和秤,劉衡相信一些不規範的錢幣將很快被淘汰出漢中。而且劉衡覺的以後收稅方麵應該嚴格按照新的度量衡結算,這樣也可以更快的淘汰不合格的錢幣,使得漢中經濟實力大幅增加。
劉衡目前對於漢中的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然而他還是想的簡單了,劉衡的土地政策一出,不久就有人開始反對,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掠奪,出來反對的不是別人,正是漢中呂家的族長呂新,本來他還很支持劉衡,當土地七十年使用權一出,本有十幾萬畝土地的呂家立即就要成為沒有幾畝地的普通人家,這他哪裏受得了,呂家上下不過兩百口不到,一人分地二十畝也不過是四千畝,如果按照劉衡這麽搞,呂家就徹底淪落為小家族了,一二十萬畝的土地,讓他拱手讓人,這輩子都不可能,不下輩子也不可能。
呂新首先去盧家找盧時期,想問問他的看法,盧家雖然不如呂家靠土地發家,但是也有將近十幾萬畝土地,不過在盧時愚拜訪了盧時期以後,盧家就很配合的將土地獻出,還釋放了大批奴仆,盧家這麽一搞,呂家瞬間就被晾在風口浪尖上了,所以呂新來的意思十分明顯,問問盧家你這麽幹到底是劉衡給了你什麽好處?
呂新也不墨跡,到了盧家,見到盧時期就開口道:“盧時期,你什麽意思?十幾萬畝的地,那麽多佃戶你說不要就不要了,你是不是瘋了?你城裏店鋪幾十間,可我才十幾間,這麽大一家子要養,你把我放在哪裏了?說好的共進退你這是要置我於何地?”
盧時期則燦笑道:“呂新呂家主,土地的問題這可是城主府下的命令,我盧家雖然家大業大,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城主府攜大勝南陽的軍力,大軍十幾萬都在城外,這可是十幾年沒有的事了,我盧家雖然放棄了土地,但是確收貨了城主府的信任,何樂而不為,眼前損失不過是暫時的,將來城主一統天下,怕是我盧家以後再也不需要什麽土地,轉而成為官宦世家,以詩書傳家,以忠義保富貴了。”說完盧時期還自得的道:“不付出那裏有得到呢!”
呂新聽了,莫名有些悲哀,自己自認為也算是一方豪強,但是與盧時期比差的有些遠,不過人家盧家家大業大,不差那點土地,可自己家確缺不得啊!呂家靠的就是土地起家,家傳的將近二十萬畝土地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倚仗。
呂新也不在糾結,迴家以後思前想後決定去信呂參,想看他是否有什麽出路,不過呂新做了兩手準備,一就是暗中將土地分給佃戶,又從佃戶那裏拿到了售賣文書,如此一倒手,土地還是呂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