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
麵對那名官員的提問,宋母絲毫不慌。
“大人,民婦現在隻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求公開審理這個案件,讓殺人兇手當眾伏法。”
聽到宋母說的斬釘截鐵,外麵那些看熱鬧的人,都是有些聽不明白。
“剛才那位大人不是說了麽,你們家那個庶女不是關起來了麽?”
有人疑惑的問宋母。
“人是關起來了,但是我的女兒,卻是以病死的名頭下葬的,這一點民婦實在是難以接受…”
宋母痛哭失聲。
“你既然是難以接受,在福王府世子妃下葬的時候,你已經是知道了這件事情,當時你為什麽沒有阻止?”
看起來,那位官員也是個嘴皮子利索的。
“現在事情已經是過去了兩個多月,你現在為何又要敲堂鼓告狀?”
這位官員的話一問完,大堂內外都是鴉雀無聲。
對啊,當初你既然知道這件事的真相,那你早幹嘛去了?
你怎麽熬到現在才發作?
“當初…當初民婦隻是覺得,我女兒人已經是不在了,就沒必要計較那麽多…”
這個說辭,宋母昨晚上就想好了。
“那是什麽原因,促使你又來告這個狀?”
那位官員又問道。
“是民婦的女兒這幾天晚上,天天給民婦托夢,說是她死的冤枉,她在地底下魂魄難安,她要民婦替她申冤報仇…”
宋母的聲音突然拔高起來。
而她說出來的話,也是咬牙切齒的。
“民婦請求大人,對那個宋娟公開審理,還民婦女兒一個公道。”
“本來害死你女兒的那個宋娟,已經是判了秋後問斬,距她伏法也沒有多長時間了…”
那位官員望著宋母。
“現在那個犯人宋娟,就關在大理寺監牢,你如果有疑問,可以到監牢裏去看看。”
“民婦知道…民婦知道那個宋娟關在大理寺,但是民婦不甘心…不甘心讓這個殺人兇手逃脫審判。”
父母開始磕頭。
“民婦求求大人,求求福王世子,求求你們公開審理這個案件,讓我的女兒能夠安心的魂歸地府…”
聽到她提到福王世子。
看熱鬧的這些人才想起來,這件事還涉及到坐在大堂上的,那位大理寺卿呢。
怪不得剛才沒聽到他說話呢,他這是在避嫌啊。
跟黃葉想象的一樣。
看熱鬧的這些人,此刻並沒有覺得福王世子是皇室的人,家裏不應該出這種事。
相反的,他們倒是覺得,這福王府也是夠糟心的。
他們福王府,怎麽會跟這樣的人家結了親。
這宋府裏不說別的,光是看這個夫人的樣子,就知道那府裏不是個消停的。
更別說那庶女竟然謀害嫡女。
真正的高門大戶裏,哪裏會出現這樣的事?
“公開審理,倒也不是不可以…”
小福王進來以後,除了最開始問了一句話以外,這還是他第二次開口說話。
“既然宋夫人執意要求公開審理,本官自然也是同意的…”
“謝謝大人,民婦就知道,你不會讓民婦的女兒枉死。”
宋母生怕小福王反悔,趕緊接過他的話。
“本官的意思,本官是這件事的當事人,如果公開審理,本宮為了避嫌,會讓李大人來審理…”
小福王轉過頭,望著剛才一直在出麵說話的那位大人。
“李大人,這件事本官就全權托付給你,請你務必要審問清楚,還世子妃一個公道。”
那位李大人立刻站起身,恭敬的給小福王行禮。
“大人放心,這件事就交給屬下,雖然是重新審問,屬下也是不會掉以輕心…”
李大人把重新審問這四個字咬的很重。
那些看熱鬧的人,該聽清楚的都是聽清楚了。
原來這個案子以前就審問過。
這都是以前判過了的案子,都把人判了秋後問斬的事兒了。
也不知道這個宋夫人,鬧的什麽勁兒?
在這些老百姓的心裏,隻要是殺人兇手伏法,這件事就算是了結了。
那福王府沒有對外宣揚這件事,肯定是顧及到宋府的麵子。
畢竟這件事傳出去,名譽最受損的,可不就是那個宋府麽?
可見宋府裏這個不依不饒的夫人,也不是個什麽好東西。
她現在不管不顧的把這件事又捅出來,除了讓自家府裏名聲掃地外。
別的好處那是一點兒都沒有。
“大人,既然這位夫人要求公開審理,屬下有個建議。”
李大人恭敬的跟小福王建議。
“大理寺的大堂就這麽大的地方,現在外麵的人擠的是裏三層外三層的,咱們不如都到大門外去,在外麵公開審理。”
“好…好”
“好…就應該這樣…”
聽了李大人的建議,外麵看熱鬧的那些人,也都是大聲的附和。
看起來,那些人都是非常興奮。
可不是嘛?
這隻聽得見聲音,看不見畫麵的感覺,簡直是太糟心了。
再說他們也想看看,這大理寺審犯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審法。
還有,他們還從來沒聽說過,審犯人還能在大門外審的。
所以這位李大人說出來的話,得到了大門外所有人的歡唿。
“大人,民婦願意接受李大人的意見,在大門外公開審理這個案子。”
宋母生怕小福王不同意,趕緊接過李大人的話。
這李大人的提議,可是說到了她的心裏頭。
這不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把事情昭告天下麽?
有什麽事情的影響,比得上大理寺在大門口審理案件。
這樣也讓她女兒的沉冤昭雪,來得更加的轟動不是?
“如你所願。”
小福王望著宋母。
“既然宋夫人執意要把這件事昭告天下,本官肯定是不會阻止的。”
“小安子。”
站在他身後的小安子走出來行禮。
“請問世子有什麽吩咐?”
“你出去找丘老將軍,請他派一支金吾衛過來,幫著我們大理寺的人維持秩序。”
“奴才知道了。”
小安子從側門走了出去。
要問他為什麽不走大門?
沒見大門口被人圍的,已經是水泄不通了麽?
小福王讓小安子去金吾衛求助,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這件事在大門外公開審理,勢必會引起大量的人圍觀。
這安保方麵,就是一個大問題。
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那別有用心的人,會來破壞這次的審理。
還有那情緒激動的人們,也有可能會衝擊審問現場。
麵對那名官員的提問,宋母絲毫不慌。
“大人,民婦現在隻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求公開審理這個案件,讓殺人兇手當眾伏法。”
聽到宋母說的斬釘截鐵,外麵那些看熱鬧的人,都是有些聽不明白。
“剛才那位大人不是說了麽,你們家那個庶女不是關起來了麽?”
有人疑惑的問宋母。
“人是關起來了,但是我的女兒,卻是以病死的名頭下葬的,這一點民婦實在是難以接受…”
宋母痛哭失聲。
“你既然是難以接受,在福王府世子妃下葬的時候,你已經是知道了這件事情,當時你為什麽沒有阻止?”
看起來,那位官員也是個嘴皮子利索的。
“現在事情已經是過去了兩個多月,你現在為何又要敲堂鼓告狀?”
這位官員的話一問完,大堂內外都是鴉雀無聲。
對啊,當初你既然知道這件事的真相,那你早幹嘛去了?
你怎麽熬到現在才發作?
“當初…當初民婦隻是覺得,我女兒人已經是不在了,就沒必要計較那麽多…”
這個說辭,宋母昨晚上就想好了。
“那是什麽原因,促使你又來告這個狀?”
那位官員又問道。
“是民婦的女兒這幾天晚上,天天給民婦托夢,說是她死的冤枉,她在地底下魂魄難安,她要民婦替她申冤報仇…”
宋母的聲音突然拔高起來。
而她說出來的話,也是咬牙切齒的。
“民婦請求大人,對那個宋娟公開審理,還民婦女兒一個公道。”
“本來害死你女兒的那個宋娟,已經是判了秋後問斬,距她伏法也沒有多長時間了…”
那位官員望著宋母。
“現在那個犯人宋娟,就關在大理寺監牢,你如果有疑問,可以到監牢裏去看看。”
“民婦知道…民婦知道那個宋娟關在大理寺,但是民婦不甘心…不甘心讓這個殺人兇手逃脫審判。”
父母開始磕頭。
“民婦求求大人,求求福王世子,求求你們公開審理這個案件,讓我的女兒能夠安心的魂歸地府…”
聽到她提到福王世子。
看熱鬧的這些人才想起來,這件事還涉及到坐在大堂上的,那位大理寺卿呢。
怪不得剛才沒聽到他說話呢,他這是在避嫌啊。
跟黃葉想象的一樣。
看熱鬧的這些人,此刻並沒有覺得福王世子是皇室的人,家裏不應該出這種事。
相反的,他們倒是覺得,這福王府也是夠糟心的。
他們福王府,怎麽會跟這樣的人家結了親。
這宋府裏不說別的,光是看這個夫人的樣子,就知道那府裏不是個消停的。
更別說那庶女竟然謀害嫡女。
真正的高門大戶裏,哪裏會出現這樣的事?
“公開審理,倒也不是不可以…”
小福王進來以後,除了最開始問了一句話以外,這還是他第二次開口說話。
“既然宋夫人執意要求公開審理,本官自然也是同意的…”
“謝謝大人,民婦就知道,你不會讓民婦的女兒枉死。”
宋母生怕小福王反悔,趕緊接過他的話。
“本官的意思,本官是這件事的當事人,如果公開審理,本宮為了避嫌,會讓李大人來審理…”
小福王轉過頭,望著剛才一直在出麵說話的那位大人。
“李大人,這件事本官就全權托付給你,請你務必要審問清楚,還世子妃一個公道。”
那位李大人立刻站起身,恭敬的給小福王行禮。
“大人放心,這件事就交給屬下,雖然是重新審問,屬下也是不會掉以輕心…”
李大人把重新審問這四個字咬的很重。
那些看熱鬧的人,該聽清楚的都是聽清楚了。
原來這個案子以前就審問過。
這都是以前判過了的案子,都把人判了秋後問斬的事兒了。
也不知道這個宋夫人,鬧的什麽勁兒?
在這些老百姓的心裏,隻要是殺人兇手伏法,這件事就算是了結了。
那福王府沒有對外宣揚這件事,肯定是顧及到宋府的麵子。
畢竟這件事傳出去,名譽最受損的,可不就是那個宋府麽?
可見宋府裏這個不依不饒的夫人,也不是個什麽好東西。
她現在不管不顧的把這件事又捅出來,除了讓自家府裏名聲掃地外。
別的好處那是一點兒都沒有。
“大人,既然這位夫人要求公開審理,屬下有個建議。”
李大人恭敬的跟小福王建議。
“大理寺的大堂就這麽大的地方,現在外麵的人擠的是裏三層外三層的,咱們不如都到大門外去,在外麵公開審理。”
“好…好”
“好…就應該這樣…”
聽了李大人的建議,外麵看熱鬧的那些人,也都是大聲的附和。
看起來,那些人都是非常興奮。
可不是嘛?
這隻聽得見聲音,看不見畫麵的感覺,簡直是太糟心了。
再說他們也想看看,這大理寺審犯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審法。
還有,他們還從來沒聽說過,審犯人還能在大門外審的。
所以這位李大人說出來的話,得到了大門外所有人的歡唿。
“大人,民婦願意接受李大人的意見,在大門外公開審理這個案子。”
宋母生怕小福王不同意,趕緊接過李大人的話。
這李大人的提議,可是說到了她的心裏頭。
這不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把事情昭告天下麽?
有什麽事情的影響,比得上大理寺在大門口審理案件。
這樣也讓她女兒的沉冤昭雪,來得更加的轟動不是?
“如你所願。”
小福王望著宋母。
“既然宋夫人執意要把這件事昭告天下,本官肯定是不會阻止的。”
“小安子。”
站在他身後的小安子走出來行禮。
“請問世子有什麽吩咐?”
“你出去找丘老將軍,請他派一支金吾衛過來,幫著我們大理寺的人維持秩序。”
“奴才知道了。”
小安子從側門走了出去。
要問他為什麽不走大門?
沒見大門口被人圍的,已經是水泄不通了麽?
小福王讓小安子去金吾衛求助,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這件事在大門外公開審理,勢必會引起大量的人圍觀。
這安保方麵,就是一個大問題。
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那別有用心的人,會來破壞這次的審理。
還有那情緒激動的人們,也有可能會衝擊審問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