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郊和殷洪,這兩個王子,紂王都沒考慮傳王位給他們。
而且,他處於神仙世界,這王位能坐的時間很久,真的渡不過封神大劫,那麽這王位傳給誰都沒用。
可紂王這種拒絕,在朝臣看來並非好事。
“大王,早一些確定太子之位,能避免不少紛爭。”
有大臣進言道。
沒用太子的時候,會因為太子之位產生很多紛爭。
而他們也確實需要一個太子,來穩定朝臣的心理,在確立了太子之後,他們也就不用考慮,到底是要投資那個王子。
能讓他們避免做出選擇,也是很多大臣為了心安。
“那是立長,還是立幼?”
紂王感覺到十分好笑。
王位誰能繼承,現在還真不好說。
對於殷郊和殷洪,他有著一種別人家孩子的感覺,把王位給他們繼承,總讓自己心裏不舒服。
朝臣想立太子,那他就讓這些人立不成太子。
紂王的反應,朝臣是能理解的,還年富力強的時候,被勸立一個繼承人,誰都不會給好臉色。
當然,他們也不用管紂王的臉色。
他們建議的,是為了大商好的,也就是對大商有益的事情。
到底是立長,還是立幼。
在這個問題問出之後,朝臣就做不到統一意見了。
畢竟,誰都有那麽一個小心思,對於殷郊和殷洪,這兩位王子,哪一位更討得紂王歡心,似乎這才是定下太子之位的關鍵。
“當立嫡長子。”
有大臣率先出言了。
失敗了也無所謂,他是第一個開口的。
隻要他能成功,對於他未來的前途,那是非常美好的。
有了第一個發言,別的大臣也開始說出自己的看法,從殷郊和殷洪兩者的對比,不斷的爭論到底是誰更合適成為太子。
不過,真的算起來,這殷郊和殷洪,都是薑皇後的兒子。
“你們可記得孤是如何繼位的?”
紂王拿自己當例子。
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也是反擊這些大臣,最好的一個武器。
上一代商王帝乙,有著三個兒子。
大兒子,微子啟。
次子,微子衍。
最小的兒子,也就是子受,帝辛。
最後繼位的,也就是最小的兒子,帝辛。
如今的紂王,繼位還是比較傳奇的,和一般的傳統,長子繼承不一樣的。
作為第三子的他,卻成為了王位繼承者,而另外兩位兄長,也因為對他多有抱怨。
甚至,這兩位最後還勾結外人。
這種做法,紂王對那兩位兄長,是沒有半點興趣的。
當然,他對於微子啟和微子衍,也沒空找他們兩個的麻煩,隻要那兩個不作死,就讓他們繼續保持大商王族的身份。
不過,他舉自己這個例子,是證明生在前邊,也未必能繼承王位。
“大王,自然是憑著德才武功,才繼承王位的。”
“大王繼承王位,實屬眾望所歸。”
……
還能怎麽樣,隻能誇紂王了。
帝乙做出的決定,他們這些大臣覺得紂王比較好忽悠。
在紂王在上位的那幾年,確實是很聽他們大臣的話,讓他們這些大臣,能夠掌握足夠的權利。
如今,一切都變了。
那個很好掌控的紂王,已經消失不見了。
他們體會到了,什麽叫做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威嚴,也變得越發沉重。
“孤正處壯年,往後還有王子誕生,那你們是不給他們機會了?”
“以後出現更加優秀的王子,難道就要徹底斷掉他們的機會,你們就是這麽選擇大商之主的?”
紂王繼續發問。
他還年輕,以他如今的年紀,還能在位很多年。
而以後出現的王子,也許更加的優秀,到時候一個更加優秀的繼承人,因為出生比較晚,就錯失了繼位的機會。
再說,殷洪和殷郊,這兩位對於紂王而言,他確實沒考慮他們能成為繼承人。
提早定下太子,這個計劃在紂王的反問之下,朝臣確實是啞口無言,他們想的太美好了,紂王又不是他們隨意揉捏的。
“大王,冀州戰報。”
這個時候侍衛急忙入殿通傳。
也是這個時候,讓尷尬的氣氛,得到了一絲緩解。
有別的事情,先把注意力吸引過去,總比他們這些大臣,繼續被紂王一頓猛錘,要好不少。
“傳。”
內侍看到紂王點頭宣讀了旨意。
接到了命令,一名風塵仆仆的副將,從殿外走了進來。
“臣,拜見大王。”
那副將先是行了一禮。
“冀州有何急報?”
紂王對於涉及自己的任務是很關係的。
任務的獎勵,對他意義非凡。
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把大商打造成為,一個能反抗聖人的大商,就看這鐵血大秦統治術了。
“冀州大捷,我們已經攻下了冀州,可蘇護帶著他兒子和部下逃走了。”
那名副將說出了冀州所發生的事情。
而且,他處於神仙世界,這王位能坐的時間很久,真的渡不過封神大劫,那麽這王位傳給誰都沒用。
可紂王這種拒絕,在朝臣看來並非好事。
“大王,早一些確定太子之位,能避免不少紛爭。”
有大臣進言道。
沒用太子的時候,會因為太子之位產生很多紛爭。
而他們也確實需要一個太子,來穩定朝臣的心理,在確立了太子之後,他們也就不用考慮,到底是要投資那個王子。
能讓他們避免做出選擇,也是很多大臣為了心安。
“那是立長,還是立幼?”
紂王感覺到十分好笑。
王位誰能繼承,現在還真不好說。
對於殷郊和殷洪,他有著一種別人家孩子的感覺,把王位給他們繼承,總讓自己心裏不舒服。
朝臣想立太子,那他就讓這些人立不成太子。
紂王的反應,朝臣是能理解的,還年富力強的時候,被勸立一個繼承人,誰都不會給好臉色。
當然,他們也不用管紂王的臉色。
他們建議的,是為了大商好的,也就是對大商有益的事情。
到底是立長,還是立幼。
在這個問題問出之後,朝臣就做不到統一意見了。
畢竟,誰都有那麽一個小心思,對於殷郊和殷洪,這兩位王子,哪一位更討得紂王歡心,似乎這才是定下太子之位的關鍵。
“當立嫡長子。”
有大臣率先出言了。
失敗了也無所謂,他是第一個開口的。
隻要他能成功,對於他未來的前途,那是非常美好的。
有了第一個發言,別的大臣也開始說出自己的看法,從殷郊和殷洪兩者的對比,不斷的爭論到底是誰更合適成為太子。
不過,真的算起來,這殷郊和殷洪,都是薑皇後的兒子。
“你們可記得孤是如何繼位的?”
紂王拿自己當例子。
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也是反擊這些大臣,最好的一個武器。
上一代商王帝乙,有著三個兒子。
大兒子,微子啟。
次子,微子衍。
最小的兒子,也就是子受,帝辛。
最後繼位的,也就是最小的兒子,帝辛。
如今的紂王,繼位還是比較傳奇的,和一般的傳統,長子繼承不一樣的。
作為第三子的他,卻成為了王位繼承者,而另外兩位兄長,也因為對他多有抱怨。
甚至,這兩位最後還勾結外人。
這種做法,紂王對那兩位兄長,是沒有半點興趣的。
當然,他對於微子啟和微子衍,也沒空找他們兩個的麻煩,隻要那兩個不作死,就讓他們繼續保持大商王族的身份。
不過,他舉自己這個例子,是證明生在前邊,也未必能繼承王位。
“大王,自然是憑著德才武功,才繼承王位的。”
“大王繼承王位,實屬眾望所歸。”
……
還能怎麽樣,隻能誇紂王了。
帝乙做出的決定,他們這些大臣覺得紂王比較好忽悠。
在紂王在上位的那幾年,確實是很聽他們大臣的話,讓他們這些大臣,能夠掌握足夠的權利。
如今,一切都變了。
那個很好掌控的紂王,已經消失不見了。
他們體會到了,什麽叫做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威嚴,也變得越發沉重。
“孤正處壯年,往後還有王子誕生,那你們是不給他們機會了?”
“以後出現更加優秀的王子,難道就要徹底斷掉他們的機會,你們就是這麽選擇大商之主的?”
紂王繼續發問。
他還年輕,以他如今的年紀,還能在位很多年。
而以後出現的王子,也許更加的優秀,到時候一個更加優秀的繼承人,因為出生比較晚,就錯失了繼位的機會。
再說,殷洪和殷郊,這兩位對於紂王而言,他確實沒考慮他們能成為繼承人。
提早定下太子,這個計劃在紂王的反問之下,朝臣確實是啞口無言,他們想的太美好了,紂王又不是他們隨意揉捏的。
“大王,冀州戰報。”
這個時候侍衛急忙入殿通傳。
也是這個時候,讓尷尬的氣氛,得到了一絲緩解。
有別的事情,先把注意力吸引過去,總比他們這些大臣,繼續被紂王一頓猛錘,要好不少。
“傳。”
內侍看到紂王點頭宣讀了旨意。
接到了命令,一名風塵仆仆的副將,從殿外走了進來。
“臣,拜見大王。”
那副將先是行了一禮。
“冀州有何急報?”
紂王對於涉及自己的任務是很關係的。
任務的獎勵,對他意義非凡。
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把大商打造成為,一個能反抗聖人的大商,就看這鐵血大秦統治術了。
“冀州大捷,我們已經攻下了冀州,可蘇護帶著他兒子和部下逃走了。”
那名副將說出了冀州所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