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小五帝錢數著隻有十種,但是選項卻有數十之多,就比如青銅製的大五帝錢中的五銖錢,兩漢期間的五銖錢皆在此類,但就同一時期內的五銖錢,還有郡國所鑄的郡國錢和中央朝廷所鑄的赤仄錢。
五帝錢的標準,自然是以朝代最鼎盛時期,由中央朝廷官方鑄造的錢幣最好,例如漢武帝時期長安出產的赤仄錢,貞觀之治時的初唐長安開元通寶,但是這些東西都是非常不好確定的。
源於時代久遠,錢幣又無時工勒名之製,因此青銅大五帝錢少有質量上乘者,反倒是小五帝錢因為年代較近,雖然私鑄猖獗,但好錢和壞錢差異巨大,倒是頗好收羅。
潘家錢多業大,人脈寬廣,潘興周隻說了一聲,潘家便從廣州的各金石學愛好者那裏gao來一批大、小五帝錢,其中甚至還有百多枚小五帝錢的母錢。(金石學既為考古學在天朝的前身,銅錢本身以及銅錢上的字,在金石學中都有收藏意義,像初唐開元通寶上的四個字,原始字跡就是大書法家歐陽詢所寫。)
母錢既是銅板的原始模版,由朝廷戶部定鑄,而後發往各道各省,由各局按母錢之形鑄造錢幣發行,無論是精致程度,還是政治意義上,都是銅錢中的上品,對於祭煉法器更是如此。
管超在法事前三天開始沐浴淨身禪定,將潘家收集來的一千多枚銅錢整理,將那些質地雜亂的大五帝錢編成銅劍錢,而後又用三枚母錢和零星小五帝錢,編出一枚手串,一起帶在身上進行祭煉。
編完銅錢劍和五帝錢手串後,銅劍還剩下四百多枚小五帝錢,其中母錢更剩下一百三十四枚,被管超不客氣得占為己有,當然,他已經提前跟潘興周說過,潘興周也同意了,他不是金石學愛好者,因此這些銅錢對他都是小玩意兒,一句話就能gao到的東西,有多珍貴?
除去銅錢劍和銅錢手串外,管超還幫潘成祖祭煉了一枚替身人偶,用槐蔭木刻成的木人,在上寫寫下潘成祖的名號,以及生辰八字,還有之前雕刻準備的玉符。
等到了法事的正日裏,管超先叫潘榮齋把雕好的玉符埋到潘府各處,這是用於修正潘宅風水養人之用,而後又讓潘家下人擺開供桌,正首放上藥王尊者,這是祈福法會的正主。
道教陽事科儀總分三類,分別是玉皇朝科、三元科儀、諸真科儀,玉皇朝科乃是朝拜玉皇大帝之儀,可用於任何願望,而三元科儀則隻在特定時節裏,用於請求三官神靈敕罪,而這祈福法會則屬於諸真科儀之一。
諸真科儀,乃是因所求之事向特定神明舉行儀禮,藥王尊者既是袪病延壽、消災解壓的神靈,如果求財的話就向財神,求利祿名聲向文昌,求子向送子娘娘,求雨向龍王等等。
在藥王尊者之下,管超又列上潘家列位祖先靈牌,擺好牌位,又自設好供果,燃起香煙紅燭後,法會正式開始。
在一陣管弦道樂聲中,管超身穿法袍,先來了一陣步罡踏鬥熱身,而後將自己朝著以前在四目師傅那裏看到的表文,照著套寫出來的奏章。
這道家黃表祭文寫起來要駢四驪六,華麗如章,管超沒有那份水平,他寫得隻是半白不文,但是比較好淺shi好理解,伴隨著奏樂一陣嗚唿哀哉得念開,主要講得是潘成祖的生辰及這次不幸染病的因由,請藥王尊者保佑的話。
這黃表念起來講究,要猶如朝臣誦章,還更要跟上道樂,必須節奏明確,要像唱歌一般好聽理解,等念完之後,立即將之化入火盆燃盡,隨青煙送上仙界,管超以前練的基本功,在這裏盡展無疑。
依靠著以前練的功夫,管超迅速把表章丟入火盆,而後拿起銅鈴又是一陣表演,好吧!有關祈福法會的事情,他能做的也隻有表演,這個就是正兒八緊的正一道士過來,也隻能看老天。
把祭祀藥王尊者的流程走過去,管超運用九幽敕令真言,用自身真炁攝住神壇上的煙氣,既把現場gao得一陣煙雲繚繞,盡可能的玄幻一點,也借助神壇炁場,將先前隨身的銅錢劍、銅錢手串再次祭煉,使法力附諸於上,可鎮妖辟邪,化災擋煞。
祭煉銅錢劍和銅錢手串的同時,管超也將先前準備好,寫有潘成祖生名八字的木人取出,叫潘成祖到近前,用銀針挑破他的手指,取一滴鮮血於木人上,又用法力祭煉,待木人吸過指尖心血後,又用朱砂畫上靈符,將其與潘成祖的命機聯在一起。
銅錢劍用於放在身邊鎮邪,銅錢手串用於護身,而槐蔭樹木人則是用來擋災的,這東西雖然沒有替身術那麽神奇,但是一般邪術飛降過來,都能為潘成祖擋掉一次傷害,一次之後,木偶便會開裂或燃盡。
等把所有的事情忙完後,管超一聲嗚唿哀哉,將炁場束縛在身邊的煙雲猛得向天上一拋,在潘家祖孫三人,還有一眾家仆吃驚的目光中,那煙雲直上青天消失,仿佛已經送入天界,由藥王尊者察看。
煙雲上天消失後,法事便正式結束,管超將祭煉好的銅錢劍遞給潘榮齋,由他親自放到潘宅裏選定的位置,而後又將銅錢手串係到潘成祖的手腕上,叫他時刻不離身,好好修身養命。
至於最後寫滿朱砂符文及潘成祖生辰八字的木人,則被管超交由潘興周保管,叮囑以後木人出現任何情況,就讓他去萬福義莊或寶芝林找自己,如果自己不在的話,就找一個姓徐的道人。
親眼看到管超把青煙拘在身邊,又揮手將之送上天空,潘興周也產生一些驚歎,連連答應他的話,又問了一些事情忌諱後,方才安下心來,同時請管超給他家再看看祖宅風水。
潘家的祖宅風水是必然有人看過的,管超不願意再跑一趟,不過卻是給潘家在場的人,不分等級都畫了道平安符,又說些家和萬事興,一命二運三風水類的話,總之都是些心靈雞湯。
五帝錢的標準,自然是以朝代最鼎盛時期,由中央朝廷官方鑄造的錢幣最好,例如漢武帝時期長安出產的赤仄錢,貞觀之治時的初唐長安開元通寶,但是這些東西都是非常不好確定的。
源於時代久遠,錢幣又無時工勒名之製,因此青銅大五帝錢少有質量上乘者,反倒是小五帝錢因為年代較近,雖然私鑄猖獗,但好錢和壞錢差異巨大,倒是頗好收羅。
潘家錢多業大,人脈寬廣,潘興周隻說了一聲,潘家便從廣州的各金石學愛好者那裏gao來一批大、小五帝錢,其中甚至還有百多枚小五帝錢的母錢。(金石學既為考古學在天朝的前身,銅錢本身以及銅錢上的字,在金石學中都有收藏意義,像初唐開元通寶上的四個字,原始字跡就是大書法家歐陽詢所寫。)
母錢既是銅板的原始模版,由朝廷戶部定鑄,而後發往各道各省,由各局按母錢之形鑄造錢幣發行,無論是精致程度,還是政治意義上,都是銅錢中的上品,對於祭煉法器更是如此。
管超在法事前三天開始沐浴淨身禪定,將潘家收集來的一千多枚銅錢整理,將那些質地雜亂的大五帝錢編成銅劍錢,而後又用三枚母錢和零星小五帝錢,編出一枚手串,一起帶在身上進行祭煉。
編完銅錢劍和五帝錢手串後,銅劍還剩下四百多枚小五帝錢,其中母錢更剩下一百三十四枚,被管超不客氣得占為己有,當然,他已經提前跟潘興周說過,潘興周也同意了,他不是金石學愛好者,因此這些銅錢對他都是小玩意兒,一句話就能gao到的東西,有多珍貴?
除去銅錢劍和銅錢手串外,管超還幫潘成祖祭煉了一枚替身人偶,用槐蔭木刻成的木人,在上寫寫下潘成祖的名號,以及生辰八字,還有之前雕刻準備的玉符。
等到了法事的正日裏,管超先叫潘榮齋把雕好的玉符埋到潘府各處,這是用於修正潘宅風水養人之用,而後又讓潘家下人擺開供桌,正首放上藥王尊者,這是祈福法會的正主。
道教陽事科儀總分三類,分別是玉皇朝科、三元科儀、諸真科儀,玉皇朝科乃是朝拜玉皇大帝之儀,可用於任何願望,而三元科儀則隻在特定時節裏,用於請求三官神靈敕罪,而這祈福法會則屬於諸真科儀之一。
諸真科儀,乃是因所求之事向特定神明舉行儀禮,藥王尊者既是袪病延壽、消災解壓的神靈,如果求財的話就向財神,求利祿名聲向文昌,求子向送子娘娘,求雨向龍王等等。
在藥王尊者之下,管超又列上潘家列位祖先靈牌,擺好牌位,又自設好供果,燃起香煙紅燭後,法會正式開始。
在一陣管弦道樂聲中,管超身穿法袍,先來了一陣步罡踏鬥熱身,而後將自己朝著以前在四目師傅那裏看到的表文,照著套寫出來的奏章。
這道家黃表祭文寫起來要駢四驪六,華麗如章,管超沒有那份水平,他寫得隻是半白不文,但是比較好淺shi好理解,伴隨著奏樂一陣嗚唿哀哉得念開,主要講得是潘成祖的生辰及這次不幸染病的因由,請藥王尊者保佑的話。
這黃表念起來講究,要猶如朝臣誦章,還更要跟上道樂,必須節奏明確,要像唱歌一般好聽理解,等念完之後,立即將之化入火盆燃盡,隨青煙送上仙界,管超以前練的基本功,在這裏盡展無疑。
依靠著以前練的功夫,管超迅速把表章丟入火盆,而後拿起銅鈴又是一陣表演,好吧!有關祈福法會的事情,他能做的也隻有表演,這個就是正兒八緊的正一道士過來,也隻能看老天。
把祭祀藥王尊者的流程走過去,管超運用九幽敕令真言,用自身真炁攝住神壇上的煙氣,既把現場gao得一陣煙雲繚繞,盡可能的玄幻一點,也借助神壇炁場,將先前隨身的銅錢劍、銅錢手串再次祭煉,使法力附諸於上,可鎮妖辟邪,化災擋煞。
祭煉銅錢劍和銅錢手串的同時,管超也將先前準備好,寫有潘成祖生名八字的木人取出,叫潘成祖到近前,用銀針挑破他的手指,取一滴鮮血於木人上,又用法力祭煉,待木人吸過指尖心血後,又用朱砂畫上靈符,將其與潘成祖的命機聯在一起。
銅錢劍用於放在身邊鎮邪,銅錢手串用於護身,而槐蔭樹木人則是用來擋災的,這東西雖然沒有替身術那麽神奇,但是一般邪術飛降過來,都能為潘成祖擋掉一次傷害,一次之後,木偶便會開裂或燃盡。
等把所有的事情忙完後,管超一聲嗚唿哀哉,將炁場束縛在身邊的煙雲猛得向天上一拋,在潘家祖孫三人,還有一眾家仆吃驚的目光中,那煙雲直上青天消失,仿佛已經送入天界,由藥王尊者察看。
煙雲上天消失後,法事便正式結束,管超將祭煉好的銅錢劍遞給潘榮齋,由他親自放到潘宅裏選定的位置,而後又將銅錢手串係到潘成祖的手腕上,叫他時刻不離身,好好修身養命。
至於最後寫滿朱砂符文及潘成祖生辰八字的木人,則被管超交由潘興周保管,叮囑以後木人出現任何情況,就讓他去萬福義莊或寶芝林找自己,如果自己不在的話,就找一個姓徐的道人。
親眼看到管超把青煙拘在身邊,又揮手將之送上天空,潘興周也產生一些驚歎,連連答應他的話,又問了一些事情忌諱後,方才安下心來,同時請管超給他家再看看祖宅風水。
潘家的祖宅風水是必然有人看過的,管超不願意再跑一趟,不過卻是給潘家在場的人,不分等級都畫了道平安符,又說些家和萬事興,一命二運三風水類的話,總之都是些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