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朱植又跑到禮部教坊司要了一百戶罪人家眷,還專挑女孩子多的人家。


    郭英問道:“要這些人有何用途?”


    朱植隻能笑而不答,因為不好向他解釋。


    偉人說過,軍隊不僅是戰鬥隊、生產隊,還是宣傳隊。


    軍隊沒有文化很可怕,軍營沒有文化生活很苦逼!


    他從這些罪臣之妻女中選拔一批能歌善舞的宣傳員,主要是為了提高部隊士氣,穩定軍心。


    收複新疆的左大帥實踐過,想長治久安,就得栽得楊柳三千裏,湖湘弟子滿天山。


    如果說男人是沙漠中的紅柳,女人則是水。沒有水,再頑強的柳樹也不會活太久。廣寧的將士也是如此。


    此時的遼王已經從曆史的經驗看出,大遼河人口太少了,女人更少,沒有女人,哪能暖心留人?


    讓朱植沒想到的是,從禮部迴來後,後麵跟來了一個不務正業的八品小吏,自稱姓趙名魯,溫州樂清人,祖籍魯地,雖說是進士出身,自幼喜歡火器製造之法,目前正在自籌經費,研製火銃、火箭,聽說遼王也精通火器製作之法,特來請教。


    他知道,明朝兵器史上曾經有個揚名立萬的火器專家趙士禎,就是溫州樂清人,是個不務正業的進士,曾經發明了迅雷銃、掣電銃和火箭溜,寫過《神器譜》一書……


    他不由大膽猜測,這位莫非是明朝的火器專家趙士禎的先祖?天下還有這等便宜的好事?


    朱植自然要把他拉進自己的團隊!


    老朱很關心兒子的飲食起居,專門指示內府,給遼王提供了五名太醫、五名廚子和五名裁縫。


    朱植覺得這還不夠。


    在冷兵器時代,吃好穿好也是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王爺要吃好,士兵們也要吃好,生病還得有人治。


    於是他又讓護衛董興在外麵高價請了大夫、廚子、裁縫各十人。


    即使如此,他後來還是覺得這幾個人,遠遠不能滿足遼東之需,就交待董興:“以後要注意在年長受傷的士兵中培養兼職火頭軍,在隨軍家屬和發配的罪臣家屬中培養一些裁縫。”


    到了遼東之後,他又花了大力氣去發展醫院和織造局。這是後話。


    總之,遼東偏遠,後勤補給線太長,必須立足自給自足,不能讓自己的人病著、餓著和凍著。


    過年放假的前幾天,張石和朱大能幾乎呆在遼王府足不出戶,怕穿幫露餡。


    朱植是個例外,畢竟正兒八經修過幾年曆史,還是知道不少明朝那些事兒的,身份也擺在那兒,皇宮和千步廊一走,各個衙門大小官員見了都得行禮。


    一連好幾天,他上午在郭英的督促下紮紮馬步,練練拳腳,談談事情,下午幾乎都耗在大明六部集中辦公的千步廊各個衙門協調各項事情。


    能利用親王的身份平推的就平推,平推不了,他就會到英武殿或乾清宮找老朱迂迴。


    如果老朱也不在,他就跑到文華殿找太子作主。他雖然不願意喊爹爹,喊幾聲大哥還是可以的。


    太子倒也樂意幫幫弟弟,又送了雜役、丫環各十人,以顯示兄弟間的親親之情,順便又塞了幾個自己的人過去。


    遼王府不是缺個右長史嘛。朱允炆身邊的那個探花郎黃湜就該放出去曆練曆練了,整天放在身邊隻會“之乎者也”地,也不是個事兒。


    到了晚上,朱植也是忙得連軸轉,先後邀請鐵炫、騫義、吳傑、楊文、宋忠、周興等文武班底,到王府做客閑談,又讓張石、大能作陪,進一步籠絡籠絡感情,推進團隊融合,同時了解朝堂和軍隊裏的一些情況。


    不談不要緊,一談又是收獲滿滿。


    鐵炫竟然是元朝歸化色目人後裔,長得濃眉碧眼,像個武夫,卻自幼仰慕中華文化,精通四書五經,國學底蘊深厚,還精通數理之術,教個小學數學絕對沒有問題。


    騫義也是個充滿血性的書生,對大明水師情況比較熟悉,知道坐鎮武昌的楚王朱楨這個老六有戰船上百艘,建議遼王通過老朱找楚王要人要船。


    這一下子讓朱植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準備找老朱要水師去。


    楊文長期掌管京軍神機營,對火銃射擊、陣法也比較熟悉,應該對黑科技適應比較快,發展後勁比較足。


    宋忠人如其名,忠厚老實,長期在錦衣衛工作,還會馴養信鴿,倒是幹情報的一塊好料。


    三軍之事,莫過於密,組建東北情報網正需要這樣的人才。


    吳傑雖是紅二代,並無多少紈絝之氣,常年在太湖訓練水師,又屢屢擔任從海路向北平、遼東輸送軍糧的任務。


    遼東江河縱橫,正需要這樣的人才。


    周興南征北戰,戰功赫赫,作戰經驗在幾名武將中經驗最為豐富。


    老朱在北伐關口把他劃給自己,已屬難得。


    當時地位不高、名聲不顯的平安兄弟和盛庸兄弟也受到了遼王的親自召見。


    這幾個畢竟都是禦前親軍出身,參加過實戰,不是辦公室裏培養的將軍,應該有兩把刷子。


    召見中,朱植對這些人也是大加讚賞,而這些人也對這個傳聞中的臭屁小王爺有了新的認識:要學識有學識,要才略有才略,要氣度有氣度,要格局有格局。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概括,用鐵炫的話說:“天縱奇才!跟著這王爺,肯定是前途無量。”


    神仙好說,小鬼難纏。過慣了好日子的工匠們大多不願意去遼東。


    特別是聽說臭屁王爺比他老爹還狠,派人通知所有工匠必須拖家帶口,過完年就得坐運糧的官船從海路到遼東後,工匠們家裏幾乎炸開了鍋,紛紛動了歪腦筋。


    快過年的時候,不少工匠玩起了父子別居、兄弟分家、夫妻和離的把戲。也有的仗著曾經給皇宮和王公們做過精致物件,托人說情,不想去遼東。


    朱植知道後,隻得恩威並行。


    他一麵請老朱下旨,把這些工匠戶籍都遷往遼東遼王府落戶,一麵派人挨家挨戶做工匠婆娘們的工作,許諾道:“你們隻要帶家人三人以上到遼東,一律賞一百錠寶鈔作為安家費,王府建好房子後,工匠們可以免費入住。滿五年後想轉行種地,每家賞地五十畝地。想迴應天府,悉聽自便。”


    房啊、地啊,到時候再說吧。隻是安家費誘人啊,工匠自家那娘們都是見錢眼開的主,見反抗不了,就順勢讓遼王為所欲為好了。


    有的還聽說,可以坐一坐當年秦始皇出海才坐過的大海船,還巴不得早點到遼東。


    至於暈船、倭寇、台風、觸礁、暴雨這些困難和風險,王府傳話的下人們不知道,知道的也不提。


    這樣一來,那些在背後吵吵鬧鬧的娘們又鼓動老公們趕快去遼東。


    朱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要人留人上去了,組建和訓練遼王親軍的任務也就交給郭英、楊文、張石和朱大能四人了。


    一百名盔甲鮮明的禦前親軍從府軍衛被直接拉到還在裝修的遼王府,成了組建廣寧中護衛最早的班底。


    朱植讓楊文和朱大能共同負責訓練和考核。


    軍事訓練方麵,楊文用的是大明操典,朱大能用的是後世的三大條例。


    這邊在操練槍弩刀盾,那邊在練習刺殺操,外加走三大步伐,口號喊得讓人有些聒噪。


    一支小小的百人隊,竟然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訓練方法,兩種訓練理念。


    這在大明軍隊中,無論是邊軍還是京軍,恐怕都是獨一份了。


    楊文和朱大能很快衝突起來,官司打到朱植這裏。


    朱植想了想,覺得飯還是一口一口的吃,先搞一軍兩製吧。


    他讓楊文帶七十人按大明操典進行軍事訓練,讓朱大能帶三十人按後世新法進行訓練,等大能的兵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後再全麵推廣新的訓練方法。


    張石抽空給提遼王提了個醒:“這士兵都是文盲,恐怕培養價值不大啊?”


    朱植覺得張石提醒得非常好,連忙請鐵炫、騫義等幾個閑得蛋疼的王府屬官到軍營分別教士兵算術和識字。


    他讓二人大儒轉告各位士兵:“遼王殿下說了,沒有文化的士兵是沒有出息的士兵,等你們能夠認識一千個字和一千以內的四則運算後,王爺還將親自教導你們兵法。”


    在普通士兵眼裏,王爺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能讓王爺教兵法是什麽待遇?


    這一管雞血打下去,士兵們哪怕鑿壁偷光,把眼睛熬瞎也得學習啊。


    為了幫助士兵們學習,遼王不得不發揚鑿壁偷光的精神,收集了一百多個在古代已經簡化的常用漢字,也可以叫錯別字,又讓鐵炫和騫義再簡化一批,方便士兵們識字。


    當然這也不能說叫錯別字。走的人多自然成為路,用的人多了自然成為規範字,就像後世在英語基礎上發明的黴語,錯別字連篇,照樣流行世界,念錯了還可以美其名曰華府音,比輪敦音還拽。


    遼王還讓大能沒事還組織一些小考試、小演講,題目很簡單,無非是寫一篇或念一篇類似《我的父親》《我的大明》《我的家鄉》之類的小作文。


    遼王的要求不高,以後匯報軍情、傳遞情報,話總得說順溜不是?


    你不把話順溜,怎麽讓上級清楚,讓下級明白?


    當然,他在後世搞過思想工作,還有一個深層次的考慮,就是打牢思想教育基礎。


    俗話說道不遠人,如果你在日常訓練生活中將家人、家鄉和國家的關係搞清楚,再經鐵炫這些士大夫打打雞血,灌輸些家國天下情懷,這不就打下樸素的愛國主義教育基礎了麽?


    就在緊張的之國準備中,遼王給好多人都派上了活。


    至於郭英和張石,朱植決定過了年就讓他們到臨清挑選新兵,免得去晚了,就剩下些歪瓜裂棗。事實上,由於大明要進行對蒙元的國戰,優秀兵員都給了北伐大軍,他哪裏還有挑揀的餘地?


    至於郭英推薦過來的便宜姐夫郭鎮,朱植決定過完年就讓他帶一起穿越來的三個村支書到山東收購買耕牛、騾子、農具、種子之類。這段時間,他在王府當差還是比較盡心盡力的,當個大管家應該沒有問題。


    當然,他更多的是考慮經營遼東從恢複生產開始。隻有生產狠狠抓,人心才會樂開花。


    至於太子所派的黃湜,有了齊泰這個前車之鑒,朱植還是暫時讓他在長史司掛個正五品右長史的名,晾在一邊。


    等到了遼東,還有那麽多隨軍孩子等著他這個探花郎啟蒙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