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已經休息了一陣子,見火候差不多了,開始了帶頭衝鋒:
“算了。還是朕來說吧,方孝孺,你提的前五個用人方麵的問題,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對於用人,古人早就說過,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唯才是舉。此次科舉,朕專門出了個題目,叫‘寇準輕南人與劉三吾輕北人之比較’。你們這些大儒學貫古今,出題背景朕就不解釋了。”
“隻要不是個睜眼瞎,都知道一代名相寇準和一代大儒劉三吾都是以鄰為壑、劃地為牢的蠢貨。”
“讓朕感到欣慰的是,這次殿試,選擇這個題目的六十名士子,答題全部切中要旨。朕為什麽欽點嚴大同為探花郞?就是因為他在試卷中罵了這二人是蠢貨,罵得好,罵得大快人心。”
“但是,知易行難。朕今天解釋這個問題,不是想喚醒方孝孺你這個想裝睡的人,而是希望今天的士子們今後當官,不要學寇準和劉三吾,也不要學方孝孺,讓自己的狹隘地域之見誤了人才,誤了朝廷。”
“方孝孺所說,宗室擁兵作亂也好,宦官、外戚專權也好,這是曆史事實。”
“但是,這隻是表麵現象,不是曆史必然規律。大家要看到根本,看到本質。曆朝曆代,禍亂的本源不是宗室,不是宦官,不是外戚或者番官胡將進入朝堂,而是主事者昏庸,讓心懷不軌者專了權。”
“你們應該好好想想,為何朕從來沒遇到這樣的事情?”
“唐朝牛黨和李黨相爭,裏麵好像大多是儒生吧,結果把朝堂搞得雞飛狗跳,就連皇帝也氣得說‘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你們說說,唐朝的牛僧儒和李德裕之流是賢人和君子嗎?”
“北宋新舊黨之爭,韓琦、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章惇,哪個不是像你方孝孺這樣的飽學之士,文章寫得比你還好,有的還位列唐宋八大家。可是這麽多文豪,忝居高位,連個隻有彈丸之地的西夏都搞不定,還有臉說當京官忠心事主就是君子?”
“朕沒你方孝孺讀的書多,但朕知道,忠心不是像你方孝孺之流空喊口號、自我標榜,而是切切實實為皇帝解決難題,讓天下蒼生有飯吃、有衣穿,讓周邊四夷老老實實……”
隨著永樂談古論今,擺事實,講道理,不少大臣不停點頭,也深以為然。
他們不是聾,隻是一直在裝傻。
他們不是瞎,隻是一直在裝瞎。
麵對永樂的怒火,方孝孺有一些心虛了,幹實事畢竟不是他的強項。
與皇帝的擺事實、講道理相比,他那些靠剛言直諫包裝的空泛論調隻能吸引眼睛於一時,並沒有長久的生命力,時間越長,枯萎得越快。
他隻好采取以退為進,答道:“臣確實不是治國良臣,隻是盡禦史本份。”
永樂冷笑道:“方孝孺,你少給朕打風聞言事的幌子,行結黨營私之實。朕今天告訴你,就是因為你一而再、再而三搞事情,朕決定從今以後,關了你都察院,百官一律不得風聞言事,一律不得以君子自我標榜。”
麵對永樂突如其來的霸道專橫,方孝孺瞬間又被激怒了。
他也不管永樂還沒有就後兩條諫言表態,就急了眼:“陛下如果一意孤行,臣願意以死相諫。”
永樂反而笑了:“你是一個人死諫,還是一群人啦?要不要讓他們都站出來?”
永樂話音剛落,已有二十幾人又站了出來,支持方孝孺:“臣等願意以死相諫。”
這些人雖然比永樂掌握的情況要少了許多,但是到了快要君臣攤牌的時候,還有人願意和方孝孺分擔火力,說明方孝孺還是有一定群眾基礎的。
永樂準備最後梭哈,嘴角略微一歪,帶著幾分嘲諷,得意地笑道:“方孝孺,看來你折騰這麽久,就這幾個蝦兵蟹將和你結黨?”
方孝孺見有人站出來公開支持自己,又有了些底氣,開始了反擊:“臣等光明磊落,一心為公,隻是想規勸陛下牢記太祖之訓,迷途知返。陛下說臣結黨營私,不過是捕風捉影,借機報複罷了。”
“哈哈哈!是不是捕風捉影,打擊報複,你說了不算,朕說了也不算。”
永樂繼續大笑,露出的牙齒更白、也更陰森,梭哈的樣子越來越像要吃人。
隻聽他繼續說道:
“列位臣工,朕早就提醒過,方孝孺在結黨營私。隻不過為了朝堂穩定,朕一忍再忍。”
“既然方孝孺一意孤行,朕為了肅清朝堂,也無需再忍,否則今後大明朝堂就成了方家祠堂,隻聽他方孝孺一人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今日大朝,必須給大家一個交代。你們自己先說說,方孝孺是否在私下拉攏你們,故意為難朕?”
永樂終於要放大招了,給了臣子們明確的提示。
這有點像他打仗,關鍵時刻還要使用預備隊,也向後世的班子會,隻要一把手有明確表態,總有人會出於政治上趨利避害的本能,向一把手看齊。
殿下一些大臣開始竊竊私語,交頭接耳起來。
有的考慮重新站隊,有的已經表現出急不可耐,開始接力出擊,跟著皇帝一起手撕奸臣。
其中一人說道:“臣工科給事中耿通據實檢舉,方孝孺慫恿禦史陳英、袁綱、覃珩等人多次構陷湘王、周王,許以事成之後,各官升兩級,蒙蔽前建文帝輕率削藩,輕啟戰端,塗炭生靈。”
永樂地說道:“這個就不要提了。朕有言在先,內戰一事,互不追究。”
你看永樂多大度,多光明磊落!
又一人站出來說道:“臣吏科給事中陳諤據實檢舉,方孝孺排擠原工部侍郎潘良等勇於任事之人,突擊提拔宋禮、陳壽等碌碌無為之輩為工部侍郎,結為朋黨。”
永樂問道:“治國之道,莫不從治水開始。潘良在遼東開運河有功,在山東修運河也有功,是個人才。但是你說宋禮、陳壽碌碌無為,有何證據?”
陳諤答道:“京城周圍諸多倉庫年久失修,陳壽置若罔聞,致使百姓無處繳糧,路上損耗不計其數。工部工匠服役期滿,宋禮至今不放工匠迴家,致使工匠多有逃亡。”
永樂還是顯得很大度,說道:“這頂多算是方孝孺用人失察。還有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他結黨營私?”
又有一人站出來答道:“臣兵科給事中楊溥據實檢舉,方孝孺自建文登基以來,曾拉攏臣與都察院禦史胡瀅、黃淮等人以風聞言事為名,排擠原兵部尚書劉偕,戶部尚書黃湜,暗推齊泰、夏吉上位。陛下登基後,他又慫恿多人排擠首輔蹇義,齊推夏吉上位為首輔。”
永樂不由樂了,開懷大笑:“今天你們都察院這是怎麽了?都來造方孝孺的反?方孝孺,看來你很不得人心啦,你這個江南士林領袖也是泥巴糊的。”
方孝孺沒想到永樂竟然對都察院來了個釜底抽薪,又氣又惱又羞,半天沒能言語。
永樂現在真是體會到一點朝堂爭鬥的快樂了,把堂堂江南士林領袖批得眾叛親離,還殺人誅心,真是心情好極了。
“算了。還是朕來說吧,方孝孺,你提的前五個用人方麵的問題,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對於用人,古人早就說過,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唯才是舉。此次科舉,朕專門出了個題目,叫‘寇準輕南人與劉三吾輕北人之比較’。你們這些大儒學貫古今,出題背景朕就不解釋了。”
“隻要不是個睜眼瞎,都知道一代名相寇準和一代大儒劉三吾都是以鄰為壑、劃地為牢的蠢貨。”
“讓朕感到欣慰的是,這次殿試,選擇這個題目的六十名士子,答題全部切中要旨。朕為什麽欽點嚴大同為探花郞?就是因為他在試卷中罵了這二人是蠢貨,罵得好,罵得大快人心。”
“但是,知易行難。朕今天解釋這個問題,不是想喚醒方孝孺你這個想裝睡的人,而是希望今天的士子們今後當官,不要學寇準和劉三吾,也不要學方孝孺,讓自己的狹隘地域之見誤了人才,誤了朝廷。”
“方孝孺所說,宗室擁兵作亂也好,宦官、外戚專權也好,這是曆史事實。”
“但是,這隻是表麵現象,不是曆史必然規律。大家要看到根本,看到本質。曆朝曆代,禍亂的本源不是宗室,不是宦官,不是外戚或者番官胡將進入朝堂,而是主事者昏庸,讓心懷不軌者專了權。”
“你們應該好好想想,為何朕從來沒遇到這樣的事情?”
“唐朝牛黨和李黨相爭,裏麵好像大多是儒生吧,結果把朝堂搞得雞飛狗跳,就連皇帝也氣得說‘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你們說說,唐朝的牛僧儒和李德裕之流是賢人和君子嗎?”
“北宋新舊黨之爭,韓琦、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章惇,哪個不是像你方孝孺這樣的飽學之士,文章寫得比你還好,有的還位列唐宋八大家。可是這麽多文豪,忝居高位,連個隻有彈丸之地的西夏都搞不定,還有臉說當京官忠心事主就是君子?”
“朕沒你方孝孺讀的書多,但朕知道,忠心不是像你方孝孺之流空喊口號、自我標榜,而是切切實實為皇帝解決難題,讓天下蒼生有飯吃、有衣穿,讓周邊四夷老老實實……”
隨著永樂談古論今,擺事實,講道理,不少大臣不停點頭,也深以為然。
他們不是聾,隻是一直在裝傻。
他們不是瞎,隻是一直在裝瞎。
麵對永樂的怒火,方孝孺有一些心虛了,幹實事畢竟不是他的強項。
與皇帝的擺事實、講道理相比,他那些靠剛言直諫包裝的空泛論調隻能吸引眼睛於一時,並沒有長久的生命力,時間越長,枯萎得越快。
他隻好采取以退為進,答道:“臣確實不是治國良臣,隻是盡禦史本份。”
永樂冷笑道:“方孝孺,你少給朕打風聞言事的幌子,行結黨營私之實。朕今天告訴你,就是因為你一而再、再而三搞事情,朕決定從今以後,關了你都察院,百官一律不得風聞言事,一律不得以君子自我標榜。”
麵對永樂突如其來的霸道專橫,方孝孺瞬間又被激怒了。
他也不管永樂還沒有就後兩條諫言表態,就急了眼:“陛下如果一意孤行,臣願意以死相諫。”
永樂反而笑了:“你是一個人死諫,還是一群人啦?要不要讓他們都站出來?”
永樂話音剛落,已有二十幾人又站了出來,支持方孝孺:“臣等願意以死相諫。”
這些人雖然比永樂掌握的情況要少了許多,但是到了快要君臣攤牌的時候,還有人願意和方孝孺分擔火力,說明方孝孺還是有一定群眾基礎的。
永樂準備最後梭哈,嘴角略微一歪,帶著幾分嘲諷,得意地笑道:“方孝孺,看來你折騰這麽久,就這幾個蝦兵蟹將和你結黨?”
方孝孺見有人站出來公開支持自己,又有了些底氣,開始了反擊:“臣等光明磊落,一心為公,隻是想規勸陛下牢記太祖之訓,迷途知返。陛下說臣結黨營私,不過是捕風捉影,借機報複罷了。”
“哈哈哈!是不是捕風捉影,打擊報複,你說了不算,朕說了也不算。”
永樂繼續大笑,露出的牙齒更白、也更陰森,梭哈的樣子越來越像要吃人。
隻聽他繼續說道:
“列位臣工,朕早就提醒過,方孝孺在結黨營私。隻不過為了朝堂穩定,朕一忍再忍。”
“既然方孝孺一意孤行,朕為了肅清朝堂,也無需再忍,否則今後大明朝堂就成了方家祠堂,隻聽他方孝孺一人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今日大朝,必須給大家一個交代。你們自己先說說,方孝孺是否在私下拉攏你們,故意為難朕?”
永樂終於要放大招了,給了臣子們明確的提示。
這有點像他打仗,關鍵時刻還要使用預備隊,也向後世的班子會,隻要一把手有明確表態,總有人會出於政治上趨利避害的本能,向一把手看齊。
殿下一些大臣開始竊竊私語,交頭接耳起來。
有的考慮重新站隊,有的已經表現出急不可耐,開始接力出擊,跟著皇帝一起手撕奸臣。
其中一人說道:“臣工科給事中耿通據實檢舉,方孝孺慫恿禦史陳英、袁綱、覃珩等人多次構陷湘王、周王,許以事成之後,各官升兩級,蒙蔽前建文帝輕率削藩,輕啟戰端,塗炭生靈。”
永樂地說道:“這個就不要提了。朕有言在先,內戰一事,互不追究。”
你看永樂多大度,多光明磊落!
又一人站出來說道:“臣吏科給事中陳諤據實檢舉,方孝孺排擠原工部侍郎潘良等勇於任事之人,突擊提拔宋禮、陳壽等碌碌無為之輩為工部侍郎,結為朋黨。”
永樂問道:“治國之道,莫不從治水開始。潘良在遼東開運河有功,在山東修運河也有功,是個人才。但是你說宋禮、陳壽碌碌無為,有何證據?”
陳諤答道:“京城周圍諸多倉庫年久失修,陳壽置若罔聞,致使百姓無處繳糧,路上損耗不計其數。工部工匠服役期滿,宋禮至今不放工匠迴家,致使工匠多有逃亡。”
永樂還是顯得很大度,說道:“這頂多算是方孝孺用人失察。還有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他結黨營私?”
又有一人站出來答道:“臣兵科給事中楊溥據實檢舉,方孝孺自建文登基以來,曾拉攏臣與都察院禦史胡瀅、黃淮等人以風聞言事為名,排擠原兵部尚書劉偕,戶部尚書黃湜,暗推齊泰、夏吉上位。陛下登基後,他又慫恿多人排擠首輔蹇義,齊推夏吉上位為首輔。”
永樂不由樂了,開懷大笑:“今天你們都察院這是怎麽了?都來造方孝孺的反?方孝孺,看來你很不得人心啦,你這個江南士林領袖也是泥巴糊的。”
方孝孺沒想到永樂竟然對都察院來了個釜底抽薪,又氣又惱又羞,半天沒能言語。
永樂現在真是體會到一點朝堂爭鬥的快樂了,把堂堂江南士林領袖批得眾叛親離,還殺人誅心,真是心情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