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年三月十一日,自內戰以來的第一次殿試和三月中旬的大朝同時舉行。
永樂皇帝體恤百官,把早朝時間改在了辰時。但在辰時之前,來自全國各地的近三百名士子和京城六百多名官員已經齊聚在午門之外,有近千人之多,隊伍甚是壯觀。
差點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的方孝孺也在兒子的攙扶下,前來候朝。
平安為永樂挑選的新任警衛營長潘六子帶著一連警衛先對參加殿試的士子進行簡單搜身後,開始放行。
隨著士子們魚貫而入,前來參加早朝的百官們也要跟著進入午門。
潘六子卻帶人將他們攔下,說道:“各位大人,奉皇上口諭,二月以來,有許多國事需要決斷,均因都察院方孝孺等人肆意幹擾朝政,致使殿試一事一再延遲,隻能在今日大朝前優先舉行。還請各位大人暫時在午門外靜心候旨。”
百官因為方孝孺的緣故,不得不在午門前繼續等候大朝,實際是變相罰站。不少人開始對方孝孺投以鄙夷的目光。
潘六子又說道:“皇上另有口諭,著方孝孺跪著候旨,好好反省。”
一些官員瞬間又覺得解氣了不少。
“無恥。”坐在轎子裏的方孝孺心裏不由恨恨罵道。
他知道,永樂把殿試拖延和百官在午門前罰站的責任都扣在了自己身上,是故意往自己身上拉仇恨,分化自己的勢力。
但是他也隻能暗罵而已,麵對永樂扣來的屎盆子,他隻能硬頂著。
其實,他現在不僅屁股沒好利索,嘴巴也沒好利索,還要留在關鍵時刻硬剛當今皇帝,好一鳴驚人、名垂青史。
而且在見識了永樂這種先聲奪人的小把戲後,他心裏並不以為然,反而對永樂有些輕視,於是對轎外的兒子耳語一番後,隨即老老實實地跪在午門外。
隨著太陽越來越高,午門外的百官們心裏也把方孝孺祖上又問候了好幾遍。
他們中間好多人平時並不上朝,隻是因為這次早朝要同時舉行殿試,又聽說最近方孝孺和皇帝互掐很好玩,這才抱著吃瓜、看熱鬧的心態來的,結果因為方孝孺要多罰一個時辰的站,也許還不止。
有些大老粗都督們覺得閑著也是閑著,甚至學起永樂的話來,相互打趣。
“徐都督,這夏天還沒到,怎麽聽說有人罵你像隻嗡嗡叫的蒼蠅啊?”
“放屁,我還聽有人罵你湯都督,就是一條會讀四書五經的瘋狗。”
“老子大字不識一個,跪在地上的那位才會念經。”
“算了,迴千步廊喝會茶去,看到這條瘋狗就晦氣!”
“……”
方孝孺知道這些人都在指桑罵槐,罵的是自己。但他懶得與這幫大老粗置氣,為了保持大戰前的鎮靜,繼續唾麵自幹,不動如山,穩如老狗。
另一邊的士子們剛進奉天門,副考官、禮部尚書楊榮開始高聲宣布考場紀律:
“各位考生,按書案上的姓名牌迅速落座,每人麵前試卷上共有五道考題,任選一道作答。”
“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務必簡練扼要,通俗易懂,字數不得超過四百字。”
“不得有悖逆之語,不得交頭接耳,不得大聲喧嘩,更不得相互抄襲。巳時準時收卷。”
這次殿試題目是永樂親自出的,其中有兩題題目分別是《讀<嘲魯儒>有感》和《方孝孺該不該打屁股》。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嘲魯儒》一詩是詩仙李白在山東遊曆時所作,把儒教老家山東儒生們的迂腐無用刻畫得淋漓盡致,體無完膚。
大凡儒生讀到這首詩都是又氣又恨,明明知道詩仙把自己當成白癡,但卻又不能奈李白何。
永樂覺得李白真是個人才,就專門把這個典故拿出來當考題,刺激刺激考生們。
你不是感覺高人一等嗎,朕就偏要打你們的臉!
一想到考生們做題時的便秘景象,永樂就會有一種變態的快樂。
至於另一考題《方孝孺該不該打屁股》,那純粹是永樂這幾天實在太累了,搜腸刮肚後,又找不到好的題目,隻好臨時起意,率性而為。
誰叫你方才孺狗子坐橋,不識抬舉?朕不僅要打你的屁股,還要告訴天下,朕就是打了你的屁股。你能奈我何?一霸手走到哪都是有超然地位的。
果然,開考後不到半炷香的功夫,就有考生對這兩道題目表示強烈不滿。
有的在試卷上寫下“荒謬”等語,揚言退考。
有的還高聲嚷道:“士可殺不可辱。”
楊榮見有人擾亂考場,喝道:“來人。”
負責維持考場秩序的魏六子一點也不客氣,讓兩個警衛一組,像拎小雞似的把這些人扔出了午門外,其他人繼續答題。
大部分考生還是比較配合的,大約半個時辰,就有二百來人陸續交卷。
主考官、內閣首輔蹇義帶著副主考官、禮部尚書楊榮、兵部尚書楊寓,還有曾經在遼東曆練過的十幾個進士官員,分成若幹小組,當場閱卷。
到了巳時,所有考生交卷,考官們已經把前麵的試卷閱得差不多了,永樂這才伸著懶腰,晃晃悠悠地從金鑾殿後麵走了出來。
看來老婆們都不在,昨晚他沒有睡好。
永樂正想就著龍椅再打會瞌睡,蹇義就開始匯報閱卷情況:“陛下,臣等按照您的吩咐,每道題公推了五名最優考生,五名最差考生。這是試卷。”
永樂眯著眼道:“聽說有人中途退場?”
蹇義小心翼翼解釋:“是的,陛下。他們認為陛下出的《讀<嘲魯儒>有感》和《方孝孺該不該打屁股》兩題是折辱士子,褻瀆聖人,所以憤而離場。”
永樂兩眼一睜:“好啊,自絕於朝廷,都給朕革去功名,剛好朝廷可以多收點稅。朕不信沒有張屠戶,就吃帶毛豬?”
蹇義沒敢接話,他覺得皇帝出的題目立意雖好,就是有點太損了,有失仁和。
很快,他又打了自己一個嘴巴,覺得不該如此腹誹皇帝。
永樂皇帝體恤百官,把早朝時間改在了辰時。但在辰時之前,來自全國各地的近三百名士子和京城六百多名官員已經齊聚在午門之外,有近千人之多,隊伍甚是壯觀。
差點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的方孝孺也在兒子的攙扶下,前來候朝。
平安為永樂挑選的新任警衛營長潘六子帶著一連警衛先對參加殿試的士子進行簡單搜身後,開始放行。
隨著士子們魚貫而入,前來參加早朝的百官們也要跟著進入午門。
潘六子卻帶人將他們攔下,說道:“各位大人,奉皇上口諭,二月以來,有許多國事需要決斷,均因都察院方孝孺等人肆意幹擾朝政,致使殿試一事一再延遲,隻能在今日大朝前優先舉行。還請各位大人暫時在午門外靜心候旨。”
百官因為方孝孺的緣故,不得不在午門前繼續等候大朝,實際是變相罰站。不少人開始對方孝孺投以鄙夷的目光。
潘六子又說道:“皇上另有口諭,著方孝孺跪著候旨,好好反省。”
一些官員瞬間又覺得解氣了不少。
“無恥。”坐在轎子裏的方孝孺心裏不由恨恨罵道。
他知道,永樂把殿試拖延和百官在午門前罰站的責任都扣在了自己身上,是故意往自己身上拉仇恨,分化自己的勢力。
但是他也隻能暗罵而已,麵對永樂扣來的屎盆子,他隻能硬頂著。
其實,他現在不僅屁股沒好利索,嘴巴也沒好利索,還要留在關鍵時刻硬剛當今皇帝,好一鳴驚人、名垂青史。
而且在見識了永樂這種先聲奪人的小把戲後,他心裏並不以為然,反而對永樂有些輕視,於是對轎外的兒子耳語一番後,隨即老老實實地跪在午門外。
隨著太陽越來越高,午門外的百官們心裏也把方孝孺祖上又問候了好幾遍。
他們中間好多人平時並不上朝,隻是因為這次早朝要同時舉行殿試,又聽說最近方孝孺和皇帝互掐很好玩,這才抱著吃瓜、看熱鬧的心態來的,結果因為方孝孺要多罰一個時辰的站,也許還不止。
有些大老粗都督們覺得閑著也是閑著,甚至學起永樂的話來,相互打趣。
“徐都督,這夏天還沒到,怎麽聽說有人罵你像隻嗡嗡叫的蒼蠅啊?”
“放屁,我還聽有人罵你湯都督,就是一條會讀四書五經的瘋狗。”
“老子大字不識一個,跪在地上的那位才會念經。”
“算了,迴千步廊喝會茶去,看到這條瘋狗就晦氣!”
“……”
方孝孺知道這些人都在指桑罵槐,罵的是自己。但他懶得與這幫大老粗置氣,為了保持大戰前的鎮靜,繼續唾麵自幹,不動如山,穩如老狗。
另一邊的士子們剛進奉天門,副考官、禮部尚書楊榮開始高聲宣布考場紀律:
“各位考生,按書案上的姓名牌迅速落座,每人麵前試卷上共有五道考題,任選一道作答。”
“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務必簡練扼要,通俗易懂,字數不得超過四百字。”
“不得有悖逆之語,不得交頭接耳,不得大聲喧嘩,更不得相互抄襲。巳時準時收卷。”
這次殿試題目是永樂親自出的,其中有兩題題目分別是《讀<嘲魯儒>有感》和《方孝孺該不該打屁股》。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嘲魯儒》一詩是詩仙李白在山東遊曆時所作,把儒教老家山東儒生們的迂腐無用刻畫得淋漓盡致,體無完膚。
大凡儒生讀到這首詩都是又氣又恨,明明知道詩仙把自己當成白癡,但卻又不能奈李白何。
永樂覺得李白真是個人才,就專門把這個典故拿出來當考題,刺激刺激考生們。
你不是感覺高人一等嗎,朕就偏要打你們的臉!
一想到考生們做題時的便秘景象,永樂就會有一種變態的快樂。
至於另一考題《方孝孺該不該打屁股》,那純粹是永樂這幾天實在太累了,搜腸刮肚後,又找不到好的題目,隻好臨時起意,率性而為。
誰叫你方才孺狗子坐橋,不識抬舉?朕不僅要打你的屁股,還要告訴天下,朕就是打了你的屁股。你能奈我何?一霸手走到哪都是有超然地位的。
果然,開考後不到半炷香的功夫,就有考生對這兩道題目表示強烈不滿。
有的在試卷上寫下“荒謬”等語,揚言退考。
有的還高聲嚷道:“士可殺不可辱。”
楊榮見有人擾亂考場,喝道:“來人。”
負責維持考場秩序的魏六子一點也不客氣,讓兩個警衛一組,像拎小雞似的把這些人扔出了午門外,其他人繼續答題。
大部分考生還是比較配合的,大約半個時辰,就有二百來人陸續交卷。
主考官、內閣首輔蹇義帶著副主考官、禮部尚書楊榮、兵部尚書楊寓,還有曾經在遼東曆練過的十幾個進士官員,分成若幹小組,當場閱卷。
到了巳時,所有考生交卷,考官們已經把前麵的試卷閱得差不多了,永樂這才伸著懶腰,晃晃悠悠地從金鑾殿後麵走了出來。
看來老婆們都不在,昨晚他沒有睡好。
永樂正想就著龍椅再打會瞌睡,蹇義就開始匯報閱卷情況:“陛下,臣等按照您的吩咐,每道題公推了五名最優考生,五名最差考生。這是試卷。”
永樂眯著眼道:“聽說有人中途退場?”
蹇義小心翼翼解釋:“是的,陛下。他們認為陛下出的《讀<嘲魯儒>有感》和《方孝孺該不該打屁股》兩題是折辱士子,褻瀆聖人,所以憤而離場。”
永樂兩眼一睜:“好啊,自絕於朝廷,都給朕革去功名,剛好朝廷可以多收點稅。朕不信沒有張屠戶,就吃帶毛豬?”
蹇義沒敢接話,他覺得皇帝出的題目立意雖好,就是有點太損了,有失仁和。
很快,他又打了自己一個嘴巴,覺得不該如此腹誹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