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看出了約翰心中的疑惑,馬歇爾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本來這事應該由史汀生部長跟你談的。但是他昨天已經送麥克阿瑟將軍到菲律賓上任去了。所以委托我來跟你溝通這件事。”


    聽馬歇爾這麽一說,約翰頓時釋然了。最近這段時間,麥克阿瑟在華盛頓可把白宮和陸軍參謀部折騰得著實不輕。仗著自身的資曆和麥氏家族在美國的影響力(麥克阿瑟祖上是蘇格蘭貴族,也是第一批乘“五月花號”前往新大陸的移民。他們家和英美兩國很多大家族都有親戚關係,羅斯福和丘吉爾都是他的遠親),他連羅斯福總統都不怎麽放在眼裏,更何況馬歇爾這個後輩。


    約翰聽說,麥克阿瑟一迴國,就拋出了所謂的“橙色-3”計劃(在美國的全球軍事戰略中,有著一係列以顏色命名的作戰計劃,分別針對不同的假象敵,綜合起來叫“彩虹計劃”。其中的“黑色”代表德國,“紅色”代表英國,“綠色”代表墨西哥,而“橙色”則代表日),企圖將包括海軍亞洲艦隊在內的所有遠東軍事力量都納入由他主導的戰略防禦體係之中。


    為此,麥克阿瑟獅子大張口,不僅要了大批坦克、火炮、轟炸機等物資,還要求華盛頓向菲律賓增派1312名軍官和至少18000名士兵。


    這些要求,當然不可能全部得到滿足。約翰記得,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麥克阿瑟手上也才隻有13.4萬人(美軍1.2萬人,菲律賓陸軍1.2萬人,民兵11萬人)和108輛輕型坦克,35架b-17轟炸機和107架p-40戰鬥機。


    至於海軍的亞洲艦隊,那更不可能聽他的了。雖然這支小艦隊隻有3艘巡洋艦、13艘驅逐艦、29艘潛艇、30多架水上飛機和一支750人的海軍陸戰隊,但司令官托馬斯-哈特海軍上將不僅比麥克阿瑟年長3歲,軍齡也長6年,壓根就不甩麥克阿瑟這個“有歇斯底裏傾向的極端利己主義者”(曆史上,哈特就是這麽評價麥克阿瑟的)。


    為此,桀驁不馴的麥克阿瑟可沒少大放厥詞。據說,他甚至公然在白宮懟了羅斯福,說:“如果我們在戰爭中遭到失敗,當一個美國兵被敵人的刺刀刺進肚皮,被敵人的雙腳踩在喉嚨上而發出最後的詛咒時,我希望他咒罵的不是我麥克阿瑟,而是你羅斯福!”把羅斯福總統氣得臉色鐵青。


    在華盛頓,史汀生算是少數可以勉強壓製住麥克阿瑟的人之一。無論是年齡、資曆、威望還是對遠東情況的了解(史汀生曾擔任過多年菲律賓總督)都在麥克阿瑟之上。由他去送麥克阿瑟上任,並親自協調遠東地區的美國陸海軍關係,想來也是華盛頓當局的無奈之舉。


    “史汀生部長臨走前特意交代,這次的任務不是強製性的,但希望你慎重選擇。如果接受的話,請務必牢記自己的身份,秉持一名美國陸軍軍官應有的立場。”馬歇爾如實地將史汀生的意見轉告給了約翰。


    在是否接受任務這個問題上,約翰沒有絲毫的疑慮。能夠參加大西洋會議,親眼見證《大西洋憲章》的簽署,這麽好的機會他怎麽可以錯過。這可比留在克萊博軍營,風裏雨裏地敦促部隊訓練有意思多了。


    但是史汀生如此鄭重其事的叮囑,又讓他有些困惑。啥叫一名美國陸軍軍官應有的立場?難道他還能幫“約翰牛”說話不成。


    “約翰,部長的意思是讓你在遇到問題時,多想想怎麽做才是最符合我們陸軍的利益。”作為約翰的老上級,內文斯部長適時地提點了約翰一句。


    原來是這麽迴事!內文斯的話讓約翰眼睛一亮。一直以來,他都習慣性地將美國暫時不會參戰和最終選擇“先歐後亞”戰略當成了理所應當的事。忘了這會兒,這些問題還存在不少爭議呢。順著這一思路,約翰立刻就明白史汀生和馬歇爾想表達的是什麽意思了。


    曆史上,大西洋會議雖然進行的還算順利,但各方之間仍然存在諸多分歧。尤其是剛才那兩個問題,更是各方交鋒的重點。


    從英國人的角度來說,讓美國卷入戰爭當然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其次,他們還希望美國增加對其其的軍事援助,並警告日本不要在太平洋地區采取進一步的“危險”舉動。


    而對於華盛頓方麵,他們即希望通過這次會議,鼓舞國人支持政府和軍方對戰爭實施進一步幹預(目前國內輿論仍然堅決反對這樣的政策),又不希望立刻卷入戰爭。


    其次,美國還希望英國政府公開確認沒有參與任何秘密條約,尤其是涉及到領土問題的秘密條約,避免再次出現一戰後美國被英法聯合排擠出局的情況(如今國內反戰情緒嚴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都認為一戰後,他們被英國和法國無恥地合夥欺騙了)。


    另外,白宮還希望能安排一些英國戰後償還租借援助的條款,並解除其帝國優惠製度。該製度是在大蕭條時期由英國政府製定的,旨在通過降低各成員國間的關稅稅率來鼓勵英帝國間的貿易,同時保持對外來者的歧視性關稅稅率。


    在約翰的記憶中,在這些問題最終是美國人笑到了最後。丘吉爾畢竟是有求於美國,沒敢太強硬,但他最後也留了個扣子,將會議的最終決議——《大西洋憲章》的性質定為了不具有強製約束力的聯合聲明。


    約翰現在覺得鬧心不是這些國與國之前的利益糾紛,而是自己到底該不該支持“先歐後亞”戰略。


    從道理上講,“先歐後亞”戰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為隻要打敗了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的失敗就將變成一個時間問題。相反打敗日本則不然,德國所擁有的科技水平和資源能力仍然會使戰爭充滿變數。


    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將資源投入到歐洲地區所獲得的戰後收益,顯然也遠大於遠東。而具體到陸軍的利益,馬歇爾和史汀生當然也更希望將歐洲作為主要戰略方向。因為打敗希特勒需要一場地麵戰爭,陸軍是絕對的主角。而在遠東,唱主角的更多是海軍。也就是說,隻有“先歐後亞”,陸軍才能正大光明地獲得比海軍更多的資源。


    但是,從約翰的個人情感角度上來說,他當然希望美國能將更多的資源傾斜到對日戰場上。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他和德國人都沒有啥深仇大恨。倒是小日本,和他兩世的“祖國”都有血債。


    可是這件事應該怎麽操作,他又能否憑借一己之力稍微改變一下曆史的走向,為遠東盟軍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實在是個大難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37全球速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暢總助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暢總助理並收藏1937全球速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