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還是來了!約翰如釋重負地放下了電話。剛才,他被告知,四個小時前德國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進攻。蘇聯方麵沒能來得及采取任何有效的抵抗措施,上百萬德軍就已經突破了邊界防線,進入了蘇聯境內。
算算時間,德國人發動進攻的時間應該與前世無異,這讓約翰送了一口氣。謝天謝地,他這個穿越者“能力有限”,還不足以影響到千裏之外的歐洲局勢。那些來自前世的記憶和經驗還能排的上用場。
“約翰,什麽事?”見到約翰神情有異,布萊德雷忍不住問了一句。
“集團軍戰備值班室的電話,德國人剛剛入侵了俄國。”
約翰的迴答讓布萊德利倒吸了一口冷氣,他已經顧不上再糾纏什麽演習觀摩團人數問題了,急忙問道:“小規模偷襲還是大規模入侵?”
“大規模,大得驚人!根據駐柏林武官從威廉街(德國外交部)獲得的消息,德國人動用了至少150個師的兵力。希特勒自己在廣播講話中將之稱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我的上帝,俄國人那邊什麽反應?”布萊德利驚唿了一聲,繼續追問道。
“他們被打蒙了,沒有組織任何有效的抵抗。莫斯科迄今為止始終對此保持沉默,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沒有組織抵抗?也沒有宣戰和動員?”布萊德利覺得有些難以置信,出了這麽大的事,難道斯大林還在睡覺不成。
“貌似是的。斯大林可能被嚇壞了。”約翰有些幸災樂禍地說道。曆史上,關於蘇聯遭遇入侵的頭一周,克裏姆林宮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一直有各種傳言。
甚至有人猜測斯大林在最初的一周,因為德國人的襲擊和蘇聯紅軍的慘敗而精神崩潰,到了無法正常理事的地步。約翰雖然並不相信號稱擁有鋼鐵意誌的約瑟夫大叔(羅斯福對斯大林的昵稱)神經會這麽脆弱。但曆史上,確實一直到6月27日,斯大林才首次露麵,自任國防委員會主席,開始指揮蘇聯紅軍反擊。
“華盛頓那邊有什麽指示?”布萊德利可不是菜鳥,他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集團軍司令部連夜打電話來,顯然不會僅僅是通知他們德國入侵了蘇聯這麽簡單。
否則,明天早上他們自己看報紙就行了。這麽大的事,根本瞞不住那些無孔不入的媒體記者。明天一早,新聞報道肯定會鋪天蓋地的。上麵這麽做,顯然是華盛頓已經就此有了態度,有指示要下發各部隊。
“總統已經與英國首相丘吉爾通過了電話,恐怕我們這次得站在俄國人這邊了。”約翰說道:“上麵讓我們提高警戒等級,注意保持部隊穩定,盡快淡化官兵的反蘇情緒。”
“打電話,讓馬修、約瑟夫和各團主官、參謀主任們馬上過來。”布萊德利點了點頭,立刻下達了命令。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德國納粹和蘇聯不是一路人,遲早要爆發衝突。但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絕大部分美國人還都將蘇聯視為德國的幫兇之一,是自由世界的敵人。
從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希特勒和斯大林就一直扮演著一對“好基友”的角色。兩國簽署的《莫洛托夫—裏賓特洛甫條約》,表麵上這是一個互不侵犯的條約,實際上卻是一個“分贓協議”。兩個意識形態完全相反的國家,因為利益走到了一起。雙方不僅聯手瓜分了波蘭,芬蘭、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也分別被劃入了雙方各自的勢力範圍。
此外,德國和蘇聯之間還開展了大量的外交和貿易活動。蘇聯提供石油和工業原料給德國,而德國則提供高科技給蘇聯。雙方合作的有聲有色,當去年12月,德國正式向蘇聯提出了加入軸心國的邀請時,美英等國甚至都已經做好了在歐洲麵對德意蘇三國軸心的準備。
所以,即便大家誰都不會相信納粹德國所謂德軍此舉是為了迴擊蘇聯不久“侵犯邊界”行動的說法,但是斯大林的長久以來的壞名聲也在某種程度上讓德國人的入侵取得了某些正當性。
至少在目前,絕大部分美國人都會將德國與蘇聯之間的衝突視作強盜與強盜間的戰爭,並不會對蘇聯報以同情。後世,甚至有很多人都一直認為蘇聯和德國雙方在戰前都有著與對方開戰計劃,隻不過這次德國搶先了一步罷了。
尤其是到了冷戰結束後,這一論調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許多解密後的前蘇聯檔案都顯示,紅軍早在“巴巴羅薩”計劃之前就進行了一係列擴軍和備戰工作,目標很可能是要在希特勒與歐洲各國都精疲力竭之後,一舉“解放歐洲”。
這其中最著名的證據,就是一份由朱可夫提出的先發攻擊計劃藍圖。那份藍圖包含了秘密動員紅軍部隊,以訓練為借口在邊界大量部屬軍隊,以及在攻擊開始之後切斷德國與其盟國如羅馬尼亞的連接,借此中斷德國的石油供給等內容。而且這份藍圖還到了亞曆山大-華西列夫斯基(時任作戰部副部長)與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時任副總參謀長)的批準。
現在,蘇德之間驟然爆發戰爭,華盛頓要想順應局勢迅速調整對蘇政策,難度可著實不小。那些政客們的對蘇態度可以隨時來個180度大轉彎,但要想扭轉美國普通民眾的對蘇印象可就沒那麽容易了。尤其是基層官兵,接受了這麽多年的反蘇宣傳,一下子要讓他們接受蘇聯從“邪惡的敵人”變成了自己盟友的事實,可並非易事。
一不留神,很容易造成部隊的思想混亂。而一支思想混亂,敵我不清的部隊,是不可能團結一致,形成凝聚力和戰鬥力的。
隨著睡眼惺忪的李奇微等人陸續趕到戰備值班室,約翰和布萊德利等人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當中。這個悶熱的夏季夜晚,注定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了。
算算時間,德國人發動進攻的時間應該與前世無異,這讓約翰送了一口氣。謝天謝地,他這個穿越者“能力有限”,還不足以影響到千裏之外的歐洲局勢。那些來自前世的記憶和經驗還能排的上用場。
“約翰,什麽事?”見到約翰神情有異,布萊德雷忍不住問了一句。
“集團軍戰備值班室的電話,德國人剛剛入侵了俄國。”
約翰的迴答讓布萊德利倒吸了一口冷氣,他已經顧不上再糾纏什麽演習觀摩團人數問題了,急忙問道:“小規模偷襲還是大規模入侵?”
“大規模,大得驚人!根據駐柏林武官從威廉街(德國外交部)獲得的消息,德國人動用了至少150個師的兵力。希特勒自己在廣播講話中將之稱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我的上帝,俄國人那邊什麽反應?”布萊德利驚唿了一聲,繼續追問道。
“他們被打蒙了,沒有組織任何有效的抵抗。莫斯科迄今為止始終對此保持沉默,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沒有組織抵抗?也沒有宣戰和動員?”布萊德利覺得有些難以置信,出了這麽大的事,難道斯大林還在睡覺不成。
“貌似是的。斯大林可能被嚇壞了。”約翰有些幸災樂禍地說道。曆史上,關於蘇聯遭遇入侵的頭一周,克裏姆林宮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一直有各種傳言。
甚至有人猜測斯大林在最初的一周,因為德國人的襲擊和蘇聯紅軍的慘敗而精神崩潰,到了無法正常理事的地步。約翰雖然並不相信號稱擁有鋼鐵意誌的約瑟夫大叔(羅斯福對斯大林的昵稱)神經會這麽脆弱。但曆史上,確實一直到6月27日,斯大林才首次露麵,自任國防委員會主席,開始指揮蘇聯紅軍反擊。
“華盛頓那邊有什麽指示?”布萊德利可不是菜鳥,他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集團軍司令部連夜打電話來,顯然不會僅僅是通知他們德國入侵了蘇聯這麽簡單。
否則,明天早上他們自己看報紙就行了。這麽大的事,根本瞞不住那些無孔不入的媒體記者。明天一早,新聞報道肯定會鋪天蓋地的。上麵這麽做,顯然是華盛頓已經就此有了態度,有指示要下發各部隊。
“總統已經與英國首相丘吉爾通過了電話,恐怕我們這次得站在俄國人這邊了。”約翰說道:“上麵讓我們提高警戒等級,注意保持部隊穩定,盡快淡化官兵的反蘇情緒。”
“打電話,讓馬修、約瑟夫和各團主官、參謀主任們馬上過來。”布萊德利點了點頭,立刻下達了命令。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德國納粹和蘇聯不是一路人,遲早要爆發衝突。但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絕大部分美國人還都將蘇聯視為德國的幫兇之一,是自由世界的敵人。
從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希特勒和斯大林就一直扮演著一對“好基友”的角色。兩國簽署的《莫洛托夫—裏賓特洛甫條約》,表麵上這是一個互不侵犯的條約,實際上卻是一個“分贓協議”。兩個意識形態完全相反的國家,因為利益走到了一起。雙方不僅聯手瓜分了波蘭,芬蘭、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也分別被劃入了雙方各自的勢力範圍。
此外,德國和蘇聯之間還開展了大量的外交和貿易活動。蘇聯提供石油和工業原料給德國,而德國則提供高科技給蘇聯。雙方合作的有聲有色,當去年12月,德國正式向蘇聯提出了加入軸心國的邀請時,美英等國甚至都已經做好了在歐洲麵對德意蘇三國軸心的準備。
所以,即便大家誰都不會相信納粹德國所謂德軍此舉是為了迴擊蘇聯不久“侵犯邊界”行動的說法,但是斯大林的長久以來的壞名聲也在某種程度上讓德國人的入侵取得了某些正當性。
至少在目前,絕大部分美國人都會將德國與蘇聯之間的衝突視作強盜與強盜間的戰爭,並不會對蘇聯報以同情。後世,甚至有很多人都一直認為蘇聯和德國雙方在戰前都有著與對方開戰計劃,隻不過這次德國搶先了一步罷了。
尤其是到了冷戰結束後,這一論調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許多解密後的前蘇聯檔案都顯示,紅軍早在“巴巴羅薩”計劃之前就進行了一係列擴軍和備戰工作,目標很可能是要在希特勒與歐洲各國都精疲力竭之後,一舉“解放歐洲”。
這其中最著名的證據,就是一份由朱可夫提出的先發攻擊計劃藍圖。那份藍圖包含了秘密動員紅軍部隊,以訓練為借口在邊界大量部屬軍隊,以及在攻擊開始之後切斷德國與其盟國如羅馬尼亞的連接,借此中斷德國的石油供給等內容。而且這份藍圖還到了亞曆山大-華西列夫斯基(時任作戰部副部長)與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時任副總參謀長)的批準。
現在,蘇德之間驟然爆發戰爭,華盛頓要想順應局勢迅速調整對蘇政策,難度可著實不小。那些政客們的對蘇態度可以隨時來個180度大轉彎,但要想扭轉美國普通民眾的對蘇印象可就沒那麽容易了。尤其是基層官兵,接受了這麽多年的反蘇宣傳,一下子要讓他們接受蘇聯從“邪惡的敵人”變成了自己盟友的事實,可並非易事。
一不留神,很容易造成部隊的思想混亂。而一支思想混亂,敵我不清的部隊,是不可能團結一致,形成凝聚力和戰鬥力的。
隨著睡眼惺忪的李奇微等人陸續趕到戰備值班室,約翰和布萊德利等人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當中。這個悶熱的夏季夜晚,注定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