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方刮來的風暴將把武器的銼鏘迴響傳到我們耳中。我們的弟兄已經奔赴戰場!我們為什麽還要站在這裏袖手旁觀呢?先生們想要做什麽?他們會得到什麽?難道生命就這麽可貴,和平就這麽甜蜜,竟值得以鐐銬和奴役作為代價?全能的上帝啊,製止他們這樣做吧!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行事;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這是160 多年前,美國開國元勳帕特裏克-亨利最著名的演講《不自由,毋寧死》中的一段。這篇膾炙人口的演說在美國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僅以鐵的事實駁斥了當時主和派的種種謬誤,激勵了千百萬北美人為自由獨立而戰,也為帕特裏克-亨利贏得了“美國革命之舌”的美譽。


    今天,羅斯福在他的演講中再次引用了這一名篇的部分內容,並表示這艘以帕特裏克-亨利之名命名的貨輪將和他的姐妹船一起,為歐洲帶去自由與和平。“自由輪”一詞也首次出現在了公眾和媒體麵前。


    不得不承認,羅斯福的這次演講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借帕特裏克-亨利之名,高舉“不自由,毋寧死”的大旗,確實挺帶節奏的。“自由輪”這麽燃的概念一出,此前關於這種大船的種種負麵傳聞自然會被一掃而空。


    約翰現在也迴過味來,明白為什麽《獨立宣言》有56位簽署者,第一艘“自由輪”偏偏要叫“帕特裏克-亨利”號了。


    這裏可是裏士滿,是弗吉尼亞州的首府。帕特裏克-亨利是誰?他可是大陸會議的弗吉尼亞代表,獨立戰爭時的弗吉尼亞軍總司令、第一任弗吉尼亞州州長,是帶領弗吉尼亞人趕走英國殖民者,獲得自由的偉人。


    如果說帕特裏克-亨利的形象能給“自由輪”帶來“好感度+50”的buff的話,在聚集了大量裏士滿本地“吃瓜群眾”的下水儀式現場,這一加成效果至少可以再暴漲30。


    從現場觀眾的熱烈歡唿和掌聲中可以看出,羅斯福的演講已經成功把第一波節奏帶起來了。接下來,隻要媒體配合得好,相信會有大批納稅人願意為下一步的造艦計劃慷慨解囊,購買聯邦特別債券的。


    羅斯福的演講結束後,接下來就是下水儀式中大家最喜聞樂見的擲瓶禮了。這種傳統儀式一開始隻是在基督教國家流行,後來逐漸成為了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通行的慣例。


    早年間,中國的船隻下水儀式並不扔酒瓶子,而是舉行砍纜繩儀式。一般是由造船廠的勞模或者船隻所有方的單位領導,用一柄斧子砍斷船隻連接碼頭的纜繩。不過後來,擲瓶禮也作為一種“西方時尚”逐漸被中國人所接受。有時候,甚至連軍方在為新軍艦舉行下水儀式的時候,也會砸上一瓶香檳以示慶祝。


    今天代表船東來行擲瓶禮的英國大使夫人。雖然嚴格說起來這艘“自由輪”的產權仍然屬於美國,但顯然誰都沒有對這一安排有什麽疑義。反正這艘“帕特裏克-亨利”號下水後是要交到英國人手裏的。海事委員會估計也沒覺得這艘船能“活”到戰爭結束,很大方就把這一權利讓給了英國人。


    不過有意思的是,大使夫人今天扔的不是常用的香檳,而是一瓶威士忌。雖說沒人規定過擲瓶禮應該扔哪種酒瓶子(禁酒令期間,美國人連教堂的聖水都用過),但香檳一般都是首選。約翰甚至懷疑,這位大使夫人莫非有蘇格蘭血統,或者幹脆是收了那家威士忌酒廠的“代言”費?


    不容約翰多想,很快大使夫人就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幹淨利落地將一瓶蘇格蘭威士忌擲向了船首,酒瓶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然後砸了個粉碎。


    現場頓時響起了比剛才羅斯福演講時更為熱烈的歡唿和掌聲。約翰也由衷地為大使夫人的出色表現鼓了鼓掌。從她剛才拋擲威士忌酒瓶的動作來看,這位顯然是個扔酒瓶的老手了。威士忌酒瓶可比一般香檳酒瓶厚實多了,能擲出這種效果,確實值得掌聲鼓勵。


    大家可別以為擲瓶禮隻是往船首扔一個酒瓶子那麽簡單,這跟在棒球賽場上做開球嘉賓完全是兩碼事。在棒球賽場上,開球嘉賓扔得再爛都沒關係,說不定還能因此上個花邊新聞,蹭個媒體熱度啥的。按在行擲瓶禮的時候,要是不能把酒瓶砸碎,那可是煩了大忌的。


    相傳在無線電沒有問世之前,每當船隻遇難時,船員隻得在紙上寫上遇難的船名、失事日期、失事方位、遇難船員的姓名、籍貫和其他一些要告知他人的事項,然後把紙卷起來塞入空瓶內,將瓶口密封後投入海洋,任其漂流,指望被過路的船舶或流到海岸被人發現,從而趕來救援。


    事實上,那些船員在海上遇難後能獲救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因此,船員一旦投下這樣的酒瓶,就意味著他在海上麵臨著危險和死亡,所以,船員的家屬們最不願意看見的東西就是這種酒瓶。


    所以每當新造的大船下水時,便由船主夫人作代表,在船艏狠狠地砸碎一瓶香檳酒,讓醇香撲鼻的酒撒在船艏周圍,驅邪避災,祈求吉利。香檳酒瓶打的越碎越好,預示這條船投入航行後,永遠一帆風順,萬事大吉。


    這種傳聞約翰前世和今世都曾聽說過,真實與否無從考證。不過據說,酒瓶不碎確實會給船隻帶來厄運。比如前蘇聯的k-19核潛艇,在下水儀式中砸向它的酒瓶就被完好無損的彈了迴來。結果這艘潛艇的服役生涯可謂是曆經坎坷,發生了多起嚴重事故。美國人後來還根據發生在這艘潛艇上的一起核反應堆事故改編了一部電影——《k-19:寡婦製造者》。


    另一個比較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發生的“卡米拉的詛咒”。當時,英國丘納德輪船公司邀請查爾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參加“維多利亞女王”號客輪的下水儀式。在施擲瓶禮的時候,卡米拉竟未能將香檳瓶打碎。據說,當時全英格蘭看電視直播的觀眾都呆住了。


    結果,“維多利亞女王”在處女航中真的就爆發了病毒疫情,弄得全船乘客上吐下泄。於是,英國媒體給這起事件起了個綽號———“卡米拉的詛咒”,認為是那個沒能砸碎的瓶子給船帶來了黴運。


    甭管這種說法可信度到底有多少,至少大使夫人今天的表現,給“帕特裏克-亨利”將來的海上生涯帶來了一個好彩頭。希望它今後在大西洋上一切順利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37全球速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暢總助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暢總助理並收藏1937全球速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