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創立之初,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無疑是所有“流亡政府”中處境最尷尬的一個,甚至還不如盧森堡大公國。人家好歹還是個“合法”的政權,而“自由法國”完全是一個無錢、無人、無國際社會認可的“三無”民間團體。


    丘吉爾政府雖然接納了戴高樂,並在他組建“自由法國”的過程中給予了一定的幫助。但這種幫助更多的是出於對法國違反《英法互助條約》,單獨與德國媾和的報複。說白了,戴高樂就是英國人用來惡心維希法國政府的道具,他們固然不會承認貝當政權,但也沒有扶持戴高樂成立法國新政府的意思。


    目前在國際上,貝當領導的維希政權才是合法的法國政府。雖然《法德停戰協定》極大地損害了法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這一協定是經過法國國會批準的。換而言之,貝當的維希政權固然令大多數人反感,但它在法律程序上確實無懈可擊,因此順理成章地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外交承認。


    反之,流亡倫敦的戴高樂不但已經被免去了法國國防部副部長的職務,還被維希法國以叛國罪判處了死刑。他現在是既無合法身份、也無一兵一卒。“自由法國”在創立之初就是一個由少數不願意向德國投降的法國人士組成的民間團體。再異想天開的人,也不會把他們看作是法國政府。


    但是,戴高樂並不因此灰心喪氣。他這幾個月來一直在努力通過兩種途徑為“自由法國”爭取合法地位。


    首先是吸納願意繼續對德作戰的抵抗者,組織一支可以真正投入作戰的武裝力量。其次是尋求法屬殖民地和委任統治地區的長官以及駐軍的支持,試圖瓦解維希法國的外圍勢力。


    迄今為止,戴高樂的前一項努力收效甚微。從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的十四萬法國軍隊裏,隻有三千人選擇加入戴高樂的團體,其他人寧可在解除武裝後返迴維希法國的控製區。而再被英國海軍強行接管的法國艦隊裏,也隻有九百餘人願意繼續對德作戰。


    至於後一項,一開始那些殖民地的總督和將軍們態度還很積極。不過這幫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實力派,並不是真心想要追隨戴高樂。他們隻不過是想拿與“自由法國”合作來要挾貝當政府,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自治權而已。


    結果,戴高樂辛辛苦苦折騰了幾個月,絕大部分的殖民地總督和將軍們還是宣誓效忠了貝當政府。少數幾個不願意接受對德停戰協議的也先後被撤了職。最後,隻有喀麥隆和部分法屬赤道非洲(不包括加蓬)等偏遠地區暫時站到了“自由法國”這一邊。


    之所以說是暫時,是因為戴高樂等人在法屬赤道非洲獲得了難得的一塊“落腳地”後,就急衝衝地在布拉柴維爾成立了“法蘭西帝國防務委員會”,並宣布其為“指揮法國繼續戰鬥下去”的最高權利機構(順便說一下,自由法國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自由法國民族委員會,不過要等到1941年9月才成立)。


    這本來也沒什麽,不過是拉大旗,扯虎皮罷了。但是,戴高樂在那則聲明中,還公然宣稱“真正的法國政府已不複存在了”,“在維希成立的妄自僭稱為政府的機構是違反憲法的,是法國的敵人用來奴役法國人民的工具。”這就讓丘吉爾政府有些難辦了。


    別看表麵上英國和維希法國現在誰都不理誰(斷絕了外交關係),但相互之間還是了解並尊重對方的底線的。英國人光應付德國和意大利人就已經夠吃力的了,絕對不想這時候再把維希法國招惹過來。


    要知道,駐紮在土倫港的維希法國艦隊對英國人來說可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存在。萬一維希政府向英國宣戰,那支艦隊很可能會一舉切斷英吉利海峽的運輸通道。


    更何況,目前與維希法國斷交的隻是聯合王國本身,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英聯邦國家依然和維希法國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係。讓這些國家的代表繼續留在維希法國境內,這對英國政府來說顯然具有巨大軍事價值的。


    然而,戴高樂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就采取了這麽“激烈”的手段試圖為“自由法國”爭取更多的承認和權力,這顯然超出了丘吉爾政府的容忍範圍。


    如今,維希法國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戰,不可能不有所表示。除了對“自由法國”組織的打壓外,少不了還要對在背後支持戴高樂的英國政府施壓。為了不讓貝當政府全麵倒向德國,丘吉爾政府也隻好暫時停止了對“自由法國”的資金和武器裝備支持。


    沒有了資金和武器裝備,戴高樂拿什麽忽悠非洲的黑叔叔幫他打仗。為了保住手中這塊難得的落腳地,戴高樂也隻好把主意打到了法國的海外僑民身上。這次,他讓自己的長子菲利普陪同達讓利厄神父前往加拿大和美國,說白了就是來化緣的。


    曆史上,達讓利厄神父的北美之行,把重點放到了加拿大的法語省和路易斯安娜等美國南部州上。畢竟這些地方有大量的法國僑民,受法國文化影響很深,“自由法國”在那裏擁有天然的民眾基礎。


    如今,因為約翰和阿黛爾的出現,他們又有了一個新的選擇——紐約。不管怎麽說,紐約的有錢人可比路易斯安娜多多了。如果約翰他們願意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的話,還是能幫戴高樂募集不少款項的。


    阿黛爾顯然對能夠見到傳奇的達讓利厄神父有些興奮。讀罷戴高樂夫人的信,她就開始跟約翰念叨如何組織她的那些法國裔朋友招待達讓利厄神父一行了。


    約翰對這個一輩子都和軍隊、政治糾纏不清的天主教神父絲毫不感興趣。他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封私人信件為什麽會通過英國外官的手遞給他們。這裏麵有什麽含義不成?


    直到現在,約翰都一點也不喜歡戴高樂這個喂不熟的白眼狼。從他這次不跟英國方麵商量就擅自發表聲明的行為來看,這個家夥心裏隻有法國的利益,絕對不是那種能夠顧全大局、替朋友著想的好盟友。


    阿黛爾私下裏給“自由法國”捐點款倒也沒什麽,但要充當他們與美國法裔團體的中間人就是另外一迴事了。這麽做幾乎就等於公開表態,給他們一家貼上了戴高樂支持者的標簽。要是沒有莫吉爵士這一出,約翰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但是現在他有點懷疑,戴高樂向自己求助,很可能有英國人的授意在裏麵,這就讓他很為難了。考慮再三,他還是決定找機會勸勸阿黛爾,與達讓利厄神父他們見麵沒問題,但拋投露麵的事,最好還是讓嶽父德加諾先生來做比較穩妥一點。在沒有完全弄清其中的內幕之前,小心謹慎一點總沒有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37全球速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暢總助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暢總助理並收藏1937全球速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