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1940年就已經進入了尾聲。約翰在軍校裏的日子雖然清苦一些,但也還算是充實、愉快。尤其是沒有了外界那些亂七八糟事情的幹擾,可以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研究些東西,讓他之前略有浮躁的心也逐漸平和了下來。
雖然外麵的世界依舊紛紛擾擾,但約翰已經把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轉到了學習和研究軍事知識上,頗有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味道。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反複揣摩,約翰那篇關於陸軍部隊隱蔽和偽裝戰術的論文也已經逐步成型了。雖然還需要進一步打磨,但文中的很多觀點已經獲得了不少老師和同學的交口稱讚。
尤其是校長麥克奈爾,自打看過了約翰的開題報告後,就一直對這篇論文非常上心。不僅多次親自召見約翰,和他就這一新戰術進行探討,還熱情地推薦了不少相關資料給約翰。
約翰當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使出了渾身解數,最終成功地說動了麥克奈爾,親自擔任他的結業論文指導老師。
可別小看隻是一個結業論文的指導老師,如果說全校學生都是麥克奈爾的弟子的話,約翰就差不多相當於從記名弟子成為了入室弟子,意味著他與麥克奈爾的關係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軍校同學。雖然這裏麵或多或少包含有保守派對史汀生示好的意味,但也說明麥克奈爾這位軍中宿將對約翰軍事理論水平還是認可。
背後站著麥克奈爾這位指導老師,將來這篇論文也少不了要在國內軍事理論期刊上發表。到時候,看還有誰敢說約翰是個軍事“門外漢”。
其實,約翰之所以能夠迅速獲得麥克奈爾的認可,還是多虧了一位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
起初,約翰剛開始動筆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將他前世所知的零散知識上升到理論高度。畢竟,前世他隻是個業餘的軍事愛好者,很多東西都是隻知道個大概,要總結歸納出係統的戰術理論來還是力有未逮的。
好在他前世是中國人,和絕大部分西方人比起來,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有一大堆東方軍事理論著作可以借鑒。別看隱蔽和偽裝戰術這會兒在西方還算前沿,中國老祖宗們早就把這招玩爛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孫臏就用過類似的“增兵減灶”戰術。《孫子兵法-虛實篇》裏也對這一戰術有過論述。就連婦孺皆知的《三十六計》裏,也有諸如瞞天過海、暗度陳倉、無中生有、偷梁換柱等與此戰術有關內容。
雖然時間上差了幾千年,戰爭的形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基本戰術原則還是一致的。一些古代的做法改頭換麵一下還是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的。
就比如說“增兵減灶”吧,當初孫臏能通過變化行軍灶的數量來誘導龐涓,使其對齊軍數量作出錯誤判斷。現在,美軍也可以通過增減軍用電台唿號的做法達到同樣的目的。
要知道在40年代,可沒有間諜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光靠普通飛機和人力偵查很難掌握敵方軍力的準確情況。根據對方的電台通訊情況來對其規模進行預估是目前通用的做法。
因此,美軍隻要組織大批不同功率的軍用電台,模擬出一整套集團軍、軍、師、團各級間的無線電通訊,很容易就能虛構出一支大軍。
為了讓自己的論文更有理論依據,約翰還專門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從利文沃思堡軍校的圖書館裏找到了一本英譯本的《孫子兵法》。
一開始,約翰隻是想為自己這篇論文找一個創作的由頭。畢竟他一個沒有任何作戰經曆的人,全靠憑空想象發明一套全新的戰術,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如果有了《孫子兵法》的英譯本,他就可以假借是受了這本書中東方軍事智慧的啟發。
可是,等約翰翻閱這本從圖書館裏找到的《孫子兵法》時,卻不禁大失所望。前世,他隻知道《孫子兵法》早在18世紀就傳到了西方,英、法、德、俄都有譯本流傳。在21實際的美國,這本書也很常見,很多學校(不光是軍校還有商學院)都將其定為參考書目。
但是沒想到,1940年這會兒,《孫子兵法》在美國軍界這麽不受重視。利文沃思堡軍校裏收藏的這本《孫子兵法》,居然還不是美國出版的,而是1910年英國出版的賈爾斯譯本(美國最早的《孫子兵法》單行本是1949年由哈利斯堡軍事出版公司出版的)。
而賈爾斯這位大英博物館東方書刊和手稿館助理館長隻是個漢學家,不是軍人,他在翻譯《孫子兵法》的時候,開篇第一句話就錯了。把“兵者,國之大事”中的“兵”字翻譯成art-of-war(兵法)。
而且,這版《孫子兵法》也太過於咬文嚼字了,用詞倒是挺優美和富有韻律的,但明顯帶有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國文學風格。裏麵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單詞在40年代的美式英語中根本不常用。難過這麽多年這本書都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
看到前世“老祖宗”的瑰寶明珠投暗,約翰有些忍不住了。這麽經典的書怎麽能因為翻譯的問題被埋沒了呢。他雖然不是翻譯家,也不懂啥叫信、達、雅,但好歹前世中、英文版本的《孫子兵法》他還是都看過的。
正好手裏的這本賈爾斯版《孫子兵法》是逐篇逐句編號,漢英對照的譯本。他當即決定親自動手,憑借自己的理解和對後世美國海軍陸戰隊格裏菲思準將譯本的記憶(這個版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中國代表作係列叢書》,是全球傳播最廣的英譯本《孫子兵法》),把這6000多字又重新翻譯了一邊。
在翻譯的同時,約翰還不忘加了點私貨,結合了一些西方近代軍事理論觀點和戰例對《孫子兵法》中的部分內容作了注釋,重點突出了一下這本書對現代戰爭的指導意義。
果然,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經約翰這麽一翻譯,他和《孫子兵法》很快就成了軍校裏的熱門話題。
起先,隻是範弗裏特等幾個要好的同學對約翰翻譯的這本書產生了興趣,開始爭相傳閱。然後一名教員在看到了約翰的譯本後,專門花了一堂課的時間讓約翰向班裏的同學們介紹了《孫子兵法》,並組織大家進行了討論。
再然後,全校都知道了有一個叫範德比爾特的上校是個“漢學家”,他翻譯了一本兩千多年前的東方軍事著作。
最後,就連麥克奈爾校長都驚動了。在看到了約翰的譯本,又得知他受此啟發產生了與自己不謀而合的想法(研究隱蔽和偽裝戰術)後,麥克奈爾認定約翰是個具有軍事天賦,值得好好培養的年輕人。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這才有了麥克奈爾親自出任約翰論文指導老師的事。
總之,托了“孫子”的福,約翰這個二把刀的“漢學家”和軍事理論研究新人,就這麽成了麥克奈爾的“入室弟子”。心滿意足的約翰還不知道,一個更大的“驚喜”正在等著他呢。
雖然外麵的世界依舊紛紛擾擾,但約翰已經把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轉到了學習和研究軍事知識上,頗有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味道。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反複揣摩,約翰那篇關於陸軍部隊隱蔽和偽裝戰術的論文也已經逐步成型了。雖然還需要進一步打磨,但文中的很多觀點已經獲得了不少老師和同學的交口稱讚。
尤其是校長麥克奈爾,自打看過了約翰的開題報告後,就一直對這篇論文非常上心。不僅多次親自召見約翰,和他就這一新戰術進行探討,還熱情地推薦了不少相關資料給約翰。
約翰當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使出了渾身解數,最終成功地說動了麥克奈爾,親自擔任他的結業論文指導老師。
可別小看隻是一個結業論文的指導老師,如果說全校學生都是麥克奈爾的弟子的話,約翰就差不多相當於從記名弟子成為了入室弟子,意味著他與麥克奈爾的關係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軍校同學。雖然這裏麵或多或少包含有保守派對史汀生示好的意味,但也說明麥克奈爾這位軍中宿將對約翰軍事理論水平還是認可。
背後站著麥克奈爾這位指導老師,將來這篇論文也少不了要在國內軍事理論期刊上發表。到時候,看還有誰敢說約翰是個軍事“門外漢”。
其實,約翰之所以能夠迅速獲得麥克奈爾的認可,還是多虧了一位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
起初,約翰剛開始動筆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將他前世所知的零散知識上升到理論高度。畢竟,前世他隻是個業餘的軍事愛好者,很多東西都是隻知道個大概,要總結歸納出係統的戰術理論來還是力有未逮的。
好在他前世是中國人,和絕大部分西方人比起來,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有一大堆東方軍事理論著作可以借鑒。別看隱蔽和偽裝戰術這會兒在西方還算前沿,中國老祖宗們早就把這招玩爛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孫臏就用過類似的“增兵減灶”戰術。《孫子兵法-虛實篇》裏也對這一戰術有過論述。就連婦孺皆知的《三十六計》裏,也有諸如瞞天過海、暗度陳倉、無中生有、偷梁換柱等與此戰術有關內容。
雖然時間上差了幾千年,戰爭的形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基本戰術原則還是一致的。一些古代的做法改頭換麵一下還是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的。
就比如說“增兵減灶”吧,當初孫臏能通過變化行軍灶的數量來誘導龐涓,使其對齊軍數量作出錯誤判斷。現在,美軍也可以通過增減軍用電台唿號的做法達到同樣的目的。
要知道在40年代,可沒有間諜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光靠普通飛機和人力偵查很難掌握敵方軍力的準確情況。根據對方的電台通訊情況來對其規模進行預估是目前通用的做法。
因此,美軍隻要組織大批不同功率的軍用電台,模擬出一整套集團軍、軍、師、團各級間的無線電通訊,很容易就能虛構出一支大軍。
為了讓自己的論文更有理論依據,約翰還專門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從利文沃思堡軍校的圖書館裏找到了一本英譯本的《孫子兵法》。
一開始,約翰隻是想為自己這篇論文找一個創作的由頭。畢竟他一個沒有任何作戰經曆的人,全靠憑空想象發明一套全新的戰術,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如果有了《孫子兵法》的英譯本,他就可以假借是受了這本書中東方軍事智慧的啟發。
可是,等約翰翻閱這本從圖書館裏找到的《孫子兵法》時,卻不禁大失所望。前世,他隻知道《孫子兵法》早在18世紀就傳到了西方,英、法、德、俄都有譯本流傳。在21實際的美國,這本書也很常見,很多學校(不光是軍校還有商學院)都將其定為參考書目。
但是沒想到,1940年這會兒,《孫子兵法》在美國軍界這麽不受重視。利文沃思堡軍校裏收藏的這本《孫子兵法》,居然還不是美國出版的,而是1910年英國出版的賈爾斯譯本(美國最早的《孫子兵法》單行本是1949年由哈利斯堡軍事出版公司出版的)。
而賈爾斯這位大英博物館東方書刊和手稿館助理館長隻是個漢學家,不是軍人,他在翻譯《孫子兵法》的時候,開篇第一句話就錯了。把“兵者,國之大事”中的“兵”字翻譯成art-of-war(兵法)。
而且,這版《孫子兵法》也太過於咬文嚼字了,用詞倒是挺優美和富有韻律的,但明顯帶有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國文學風格。裏麵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單詞在40年代的美式英語中根本不常用。難過這麽多年這本書都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
看到前世“老祖宗”的瑰寶明珠投暗,約翰有些忍不住了。這麽經典的書怎麽能因為翻譯的問題被埋沒了呢。他雖然不是翻譯家,也不懂啥叫信、達、雅,但好歹前世中、英文版本的《孫子兵法》他還是都看過的。
正好手裏的這本賈爾斯版《孫子兵法》是逐篇逐句編號,漢英對照的譯本。他當即決定親自動手,憑借自己的理解和對後世美國海軍陸戰隊格裏菲思準將譯本的記憶(這個版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中國代表作係列叢書》,是全球傳播最廣的英譯本《孫子兵法》),把這6000多字又重新翻譯了一邊。
在翻譯的同時,約翰還不忘加了點私貨,結合了一些西方近代軍事理論觀點和戰例對《孫子兵法》中的部分內容作了注釋,重點突出了一下這本書對現代戰爭的指導意義。
果然,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經約翰這麽一翻譯,他和《孫子兵法》很快就成了軍校裏的熱門話題。
起先,隻是範弗裏特等幾個要好的同學對約翰翻譯的這本書產生了興趣,開始爭相傳閱。然後一名教員在看到了約翰的譯本後,專門花了一堂課的時間讓約翰向班裏的同學們介紹了《孫子兵法》,並組織大家進行了討論。
再然後,全校都知道了有一個叫範德比爾特的上校是個“漢學家”,他翻譯了一本兩千多年前的東方軍事著作。
最後,就連麥克奈爾校長都驚動了。在看到了約翰的譯本,又得知他受此啟發產生了與自己不謀而合的想法(研究隱蔽和偽裝戰術)後,麥克奈爾認定約翰是個具有軍事天賦,值得好好培養的年輕人。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這才有了麥克奈爾親自出任約翰論文指導老師的事。
總之,托了“孫子”的福,約翰這個二把刀的“漢學家”和軍事理論研究新人,就這麽成了麥克奈爾的“入室弟子”。心滿意足的約翰還不知道,一個更大的“驚喜”正在等著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