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約翰對英國人的本土防禦計劃還是很認可的。他知道那些自己覺得有些過於殘酷的部分,也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
比如,防空司令部在一份關於防空觀察哨和火力點部署的報告裏,提到了這樣一組數據。要想為用過各大城市和重要工業區、碼頭、鐵路樞紐及物資倉庫提供足夠的保護,他們至少需要2232門大口徑高射炮和1860門小口徑高射炮。而現實是,整個倫敦地區的高射炮也隻有79門。
在這種情況下,防空司令部不得不轉而使用小口徑的劉易斯機關槍,並嚐試將一些大型海軍炮安放到鐵路查道車上。雖然不如專業的高射炮管用,但它們發射出的熾熱的金屬風暴,至少可以迫使襲擊者飛得高一點,降低轟炸的精確度。
這些防空武器還有一個缺點,炮彈碎片會如下雨般落到街上。防空司令部不得不把鋼盔定為部隊的基本裝備。當然了,那些躲在地窖和防空洞裏的英國市民們並不在乎這些。他們喜歡這些炮聲,這讓他們感覺自己不太像一個被動挨打的目標。
除了缺少足夠的防空武器,防空司令部的其他工作完成的還是比較出色的。最讓約翰欣賞的使他們正在倫敦試行的空襲執行長製度。
防空司令部招募了一批平民(其中六分之一是女性),協助他們完成地方空襲預警工作。每當有炸彈落到市區,第一個到達現場的都是該地段的空襲執行長。他們會先確定“事故”地點,然後向防空司令部的值班崗位報告他們對於傷亡以及生還可能性的評估結果。
此外,他們還把一批建築工人、測量員和工程師組織成了重型救援隊,負責配合消防隊救援那些被掩埋在建築物廢墟裏的人。為了對付那些裝了延時引信的航空炸彈,他們還從皇家工兵中抽調精銳力量組成專業的拆彈分隊。
當然了,英國人也不是完全被動挨打,他們也準備了一些反擊計劃,其中有一些還挺有創意。
比如,他們最近建立了一個由工黨下議員、聯合政府的經濟作戰大臣休·道爾頓負責的新組織——特別行動委員會(soe)。這個委員會的任務就是在德國占領區內挑動革命、引發社會混亂,利用所有不紳士的手段來幫助英國贏得戰爭,總之一句話他們就是要“讓歐洲燃燒”起來。
雖然最初,軍方,特別是擁有專門從事破壞活動部門的軍情6處(mi6)明確表達了他們對建立soe的反對意見,認為這侵入了他們的領域。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妥協了。
如今,道爾頓招募到的“亡命之徒”已經在軍情6處的配合下在歐洲開展了一係列破壞活動,並在法國、荷蘭、波蘭取得了一些定的戰果。約翰注意到,soe的襲擊目標並不隻限於軍事目標,也包括一些政府官員和民用設施。沒想到,一向自詡紳士的英國人,也有變身恐怖分子的時候、
至於英國軍方,他們也準備了自己的反擊計劃。比如對法國北部港口、以及德國幾個重要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的空襲,以及海軍對德國波羅的海航線的襲擊。
不過,當約翰看到皇家空軍將之前轟炸蘇聯高加索油田的“長矛行動”計劃再次提上議程時,還是有些驚訝。
英國人準備轟炸蘇聯!也許在後世一些人的眼中,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在1940年,這並不是多麽難以理解的事。目前,蘇聯和納粹德國在國際舞台上可一直扮演著一對“好基友”的角色,雙方合作得愉快著呢。
自從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共同瓜分了波蘭後,高加索油田就開始為德國源源不斷地提供原油供應。目前,德國納粹所需的石油,絕大部分都來自於羅馬尼亞和蘇聯。
早在法蘭西戰役前期,法國人就率先提出了“長矛行動”計劃。英法兩國空軍計劃出動100多架轟炸機,從位於伊朗和敘利亞的空軍基地以及同樣反蘇的土耳其境內起飛,摧毀位於巴庫和巴塔米的石油設施,切斷德國人從蘇聯獲得原油補給的渠道。不過由於法國人敗的太快,這個計劃還沒等實施就流產了。
現在,皇家空軍竟然又再次提起了這一計劃。根據資料顯示,英國的偵察機已經從伊拉克機場起飛,完成了行動的前期偵查工作。一批“布倫海姆”轟炸機也正準備進駐伊拉克的摩蘇爾基地。
好家夥,英國佬這是要作死到底,準備單挑“蘇德”聯盟了嗎?還是他們覺得,蘇聯有可能會倒向德國,想以此來威脅莫斯科,不要公開站隊?
不過有一點,約翰是可以肯定的。英國人最多也就是虛張聲勢,嚇唬嚇唬蘇聯,不敢真的動手。當初還有法國可以當墊背的時候,他們都沒敢動手。現在一個希特勒就夠他們受的了,難道還真敢再惹毛一個斯大林嗎?
約翰記得,在冷戰時期,前蘇聯的曆史學界曾經有過這樣一種觀點:德國之所以會入侵蘇聯,是因為英國人屢次威脅蘇聯,不切斷對德國的石油供應,就炸毀整個高加索油田。德國納粹為了自身的能源安全考慮,才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想把這塊油田掌握到自己手中。貌似這種擺明了是要離間英德關係的論調一度在歐洲還挺有市場的。
當約翰看完最後一份資料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六點多鍾了。不知不覺中,他就已經在機要室裏待了一天,連午飯都是威爾遜上尉送過來的。一口喝幹了杯子裏早已冷了的咖啡,約翰站起身,一邊活動著筋骨,一邊收拾桌上那些記錄了各種數據的打孔卡。
約翰此次來英國的目的很明確,搜集證據向那些國會議員們證明英國有堅持打下去的決心和能力。決心好證明,反正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感性的材料並不難找。關鍵是如何證明英國人的能力。
在約翰看來,沒有什麽是比實打實的數據更有說服力的了。他準備好好幫英國佬算筆賬。
比如,防空司令部在一份關於防空觀察哨和火力點部署的報告裏,提到了這樣一組數據。要想為用過各大城市和重要工業區、碼頭、鐵路樞紐及物資倉庫提供足夠的保護,他們至少需要2232門大口徑高射炮和1860門小口徑高射炮。而現實是,整個倫敦地區的高射炮也隻有79門。
在這種情況下,防空司令部不得不轉而使用小口徑的劉易斯機關槍,並嚐試將一些大型海軍炮安放到鐵路查道車上。雖然不如專業的高射炮管用,但它們發射出的熾熱的金屬風暴,至少可以迫使襲擊者飛得高一點,降低轟炸的精確度。
這些防空武器還有一個缺點,炮彈碎片會如下雨般落到街上。防空司令部不得不把鋼盔定為部隊的基本裝備。當然了,那些躲在地窖和防空洞裏的英國市民們並不在乎這些。他們喜歡這些炮聲,這讓他們感覺自己不太像一個被動挨打的目標。
除了缺少足夠的防空武器,防空司令部的其他工作完成的還是比較出色的。最讓約翰欣賞的使他們正在倫敦試行的空襲執行長製度。
防空司令部招募了一批平民(其中六分之一是女性),協助他們完成地方空襲預警工作。每當有炸彈落到市區,第一個到達現場的都是該地段的空襲執行長。他們會先確定“事故”地點,然後向防空司令部的值班崗位報告他們對於傷亡以及生還可能性的評估結果。
此外,他們還把一批建築工人、測量員和工程師組織成了重型救援隊,負責配合消防隊救援那些被掩埋在建築物廢墟裏的人。為了對付那些裝了延時引信的航空炸彈,他們還從皇家工兵中抽調精銳力量組成專業的拆彈分隊。
當然了,英國人也不是完全被動挨打,他們也準備了一些反擊計劃,其中有一些還挺有創意。
比如,他們最近建立了一個由工黨下議員、聯合政府的經濟作戰大臣休·道爾頓負責的新組織——特別行動委員會(soe)。這個委員會的任務就是在德國占領區內挑動革命、引發社會混亂,利用所有不紳士的手段來幫助英國贏得戰爭,總之一句話他們就是要“讓歐洲燃燒”起來。
雖然最初,軍方,特別是擁有專門從事破壞活動部門的軍情6處(mi6)明確表達了他們對建立soe的反對意見,認為這侵入了他們的領域。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妥協了。
如今,道爾頓招募到的“亡命之徒”已經在軍情6處的配合下在歐洲開展了一係列破壞活動,並在法國、荷蘭、波蘭取得了一些定的戰果。約翰注意到,soe的襲擊目標並不隻限於軍事目標,也包括一些政府官員和民用設施。沒想到,一向自詡紳士的英國人,也有變身恐怖分子的時候、
至於英國軍方,他們也準備了自己的反擊計劃。比如對法國北部港口、以及德國幾個重要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的空襲,以及海軍對德國波羅的海航線的襲擊。
不過,當約翰看到皇家空軍將之前轟炸蘇聯高加索油田的“長矛行動”計劃再次提上議程時,還是有些驚訝。
英國人準備轟炸蘇聯!也許在後世一些人的眼中,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在1940年,這並不是多麽難以理解的事。目前,蘇聯和納粹德國在國際舞台上可一直扮演著一對“好基友”的角色,雙方合作得愉快著呢。
自從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共同瓜分了波蘭後,高加索油田就開始為德國源源不斷地提供原油供應。目前,德國納粹所需的石油,絕大部分都來自於羅馬尼亞和蘇聯。
早在法蘭西戰役前期,法國人就率先提出了“長矛行動”計劃。英法兩國空軍計劃出動100多架轟炸機,從位於伊朗和敘利亞的空軍基地以及同樣反蘇的土耳其境內起飛,摧毀位於巴庫和巴塔米的石油設施,切斷德國人從蘇聯獲得原油補給的渠道。不過由於法國人敗的太快,這個計劃還沒等實施就流產了。
現在,皇家空軍竟然又再次提起了這一計劃。根據資料顯示,英國的偵察機已經從伊拉克機場起飛,完成了行動的前期偵查工作。一批“布倫海姆”轟炸機也正準備進駐伊拉克的摩蘇爾基地。
好家夥,英國佬這是要作死到底,準備單挑“蘇德”聯盟了嗎?還是他們覺得,蘇聯有可能會倒向德國,想以此來威脅莫斯科,不要公開站隊?
不過有一點,約翰是可以肯定的。英國人最多也就是虛張聲勢,嚇唬嚇唬蘇聯,不敢真的動手。當初還有法國可以當墊背的時候,他們都沒敢動手。現在一個希特勒就夠他們受的了,難道還真敢再惹毛一個斯大林嗎?
約翰記得,在冷戰時期,前蘇聯的曆史學界曾經有過這樣一種觀點:德國之所以會入侵蘇聯,是因為英國人屢次威脅蘇聯,不切斷對德國的石油供應,就炸毀整個高加索油田。德國納粹為了自身的能源安全考慮,才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想把這塊油田掌握到自己手中。貌似這種擺明了是要離間英德關係的論調一度在歐洲還挺有市場的。
當約翰看完最後一份資料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六點多鍾了。不知不覺中,他就已經在機要室裏待了一天,連午飯都是威爾遜上尉送過來的。一口喝幹了杯子裏早已冷了的咖啡,約翰站起身,一邊活動著筋骨,一邊收拾桌上那些記錄了各種數據的打孔卡。
約翰此次來英國的目的很明確,搜集證據向那些國會議員們證明英國有堅持打下去的決心和能力。決心好證明,反正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感性的材料並不難找。關鍵是如何證明英國人的能力。
在約翰看來,沒有什麽是比實打實的數據更有說服力的了。他準備好好幫英國佬算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