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
轉眼間,春天又到了,這是播種的季節。
前一年種了幾十畝的山地,新的一年,得把另一半也種上了。
三叔在山地裏發現了幾十個野生藥材品種,采挖完一次,也就剩十幾種能接著生長了,不少都是一次性的資源,弄完就沒了。
前一年種的幾十畝長勢挺好的,沒有遇到什麽病蟲害,也算是大自然照顧了。
張教授當時給了不少的前沿種植技術,天明並沒有采用,他覺得還不是時候。最主要的是投入太大,他還承受不起,想等幾年再說。
他就用老家種地的方法在山上種植藥材,也還是挺管用的。
見藥材長得慢,他就用農家肥,也隻是嚐試,沒想到效果挺好,天明逐漸摸到山地種植藥材的門道了。
很多藥材生長期長,沒到最後采收的時候,他還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到底好不好。
山上的水電設施逐步完善了,整個隔離區內的管理井井有條,這都是三叔三嬸的功勞。
天明看著山地種植的藥材,很有成就感。
這兩年,天明一直在投入。估算了一下,少說也有二三十萬了。
農業周轉期長,怪不得很多資本都願意入股別的產業掙快錢,那有的一年就迴本,搞種植兩年,天明現在還沒見到迴頭錢呢。
有些農戶看到天明種了這麽大一片山的藥材,也紛紛想跟著學種植。他們有的已經在大地種上藥材了,也想把自己家的山也種上,多一份收入。
老家放蠶的逐年變少了。
這幾年山上蟲子多,不知道什麽原因,一到每年固定的時候,還未作繭的蠶就往樹底下爬,到了地麵就成了螞蟻、蟲子的美餐。
農戶也不知道究竟什麽原因,損失很大。
每年放蠶收成不好,賺不到錢,自然也就沒了積極性。
這些人看天明一直在山上搞藥材種植,覺得也是一個提高收入的辦法,紛紛效仿。
有一天晚上,天明跟父親值班看爐。
兩個人很久沒有坐到一塊兒聊聊了,都忙。父親忙著加工,天明忙著收貨送貨,閑下來就跑去山上看藥材長得怎麽樣,整天不閑著。
剛做藥材的時候,父親把該吵天明的都吵了,父子倆鬧了很大的不愉快。這兩年,兩個人連吵架的時間都沒有了,交流很少。
天明坐在烘幹室的沙發上,看著父親往爐裏添煤的背影,有些心疼。六十多歲,跟天明幹了兩三年,明顯蒼老了許多,也有些佝僂了。
父親添完煤,迴到沙發上,天明湊了過去,笑著說:“爸,這幾年可把你累夠嗆。怎麽樣?咱們幹中藥材買賣挺好吧。想想山上種的那些藥材,我就挺興奮的,肯定能指望上。”
“我覺得這個行當還行。咱們現在就是缺錢,有錢的話,肯定要再多種一些。”
“我也這麽想的,就是現在這個投入不小。好好再幹兩年,如果能夠攢下來一些錢,咱們就再多種一些。”
“那就看今年的狀況吧。”
白天有些累,聊了一會兒,天明的眼皮就打架了。
父親讓他去眯一會兒,說烘幹也不累,也用不著他,明天他還得往貨站送貨呢。
天明聽著也是這個道理,自己今天屬實也累了,就迴到了自己屋。本來挺困,躺到床上,反而睡不著了,他在想山上種的藥材。
今年這一半地,種些什麽好呢?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上很多品種波動挺厲害的。
前一年,本來想好了今年要種的品種。市場這麽一鬧騰,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院子裏早就沒有藥材苗兒了。
去年把那些苗移到山上以後,天明就把場地整個平整了,他想建飲片廠,早就想這麽幹了,隻是手裏沒有閑錢,一直停著。
一個飲片廠的投資少說也得三五百萬,一百萬倒是也能下來,就是規模太小了。
現在天明手裏,也才剛剛攢下來幾十萬,勉強夠周轉而已。
山上還得投入,少說也得二三十萬。
還想買輛貨車,本來想著早就買了,拖到了現在,都拖快兩年了。
不知不覺,天明睡著了。
夢裏,他看到一個老者出現在麵前。天明看著像爺爺,又不像,怎麽看都看不清。
天明問他有什麽事,對方笑而不語,轉身走了。
天明想弄清怎麽迴事,一直跟在後麵,所路過的地方他是那麽熟悉,這不就是自己的老家嗎。
“爺爺,你看我今年在山上種哪些品種好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句話說完,天明看清楚了,那就是爺爺。
“跟去年一樣就行。”爺爺的話很清晰,表情惟妙惟肖。
天明還想問問,突然醒了,他才意識到是一個夢。
他沒有跟父親說,反正這一年就打算這麽種了,爺爺已經告訴自己了,天明搖著頭笑了笑,開車去縣裏送貨了。
當地種藥材的農戶往年都去朱哥那裏或是鄰省買苗兒。
自從上次朱哥的藥材被檢測出農殘後,去他那買苗的人明顯少了。這件事也不知道誰傳出去的,天明肯定沒說。可朱哥就認為是天明說得,兩個人的關係變僵了。
今年要種,天明想冰釋前嫌,去朱哥那買些苗兒,把關係再找迴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過一段再說。
這幾年藥材種植量大,即便是到朱哥那買苗的少,也足夠他忙活了。
天明趕在出苗的時候,開車帶著二叔連夜去鄰省買了一批苗,看著挺水靈。
一個星期的功夫,就把這些都栽到山上了。
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剩下的就看這百畝藥材長得什麽樣了。眼下看著挺好,本村和鄰村的人時不時就有過去參觀的,都跟三叔熟悉,人家張口三叔也不好拒絕。
收成怎麽樣不知道,名氣是打出去了,都知道劉家堡有個在山上種藥材的,別人沒有天明種的早,他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等待也是一種煎熬。
有時候收貨手裏不寬裕,天明就特別想著把這些藥材趕緊變現,可現在看來起碼還得兩年以後,幹農業真的太考驗一個人的耐性了。
大棚經濟周期短,變現快,天明卻壓根瞧不上,他總覺得這些快熟的產品把人的身體弄壞了。
生病就要住院,就要用到藥材,但他不希望自己賺錢靠這樣的邏輯。
轉眼間,春天又到了,這是播種的季節。
前一年種了幾十畝的山地,新的一年,得把另一半也種上了。
三叔在山地裏發現了幾十個野生藥材品種,采挖完一次,也就剩十幾種能接著生長了,不少都是一次性的資源,弄完就沒了。
前一年種的幾十畝長勢挺好的,沒有遇到什麽病蟲害,也算是大自然照顧了。
張教授當時給了不少的前沿種植技術,天明並沒有采用,他覺得還不是時候。最主要的是投入太大,他還承受不起,想等幾年再說。
他就用老家種地的方法在山上種植藥材,也還是挺管用的。
見藥材長得慢,他就用農家肥,也隻是嚐試,沒想到效果挺好,天明逐漸摸到山地種植藥材的門道了。
很多藥材生長期長,沒到最後采收的時候,他還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到底好不好。
山上的水電設施逐步完善了,整個隔離區內的管理井井有條,這都是三叔三嬸的功勞。
天明看著山地種植的藥材,很有成就感。
這兩年,天明一直在投入。估算了一下,少說也有二三十萬了。
農業周轉期長,怪不得很多資本都願意入股別的產業掙快錢,那有的一年就迴本,搞種植兩年,天明現在還沒見到迴頭錢呢。
有些農戶看到天明種了這麽大一片山的藥材,也紛紛想跟著學種植。他們有的已經在大地種上藥材了,也想把自己家的山也種上,多一份收入。
老家放蠶的逐年變少了。
這幾年山上蟲子多,不知道什麽原因,一到每年固定的時候,還未作繭的蠶就往樹底下爬,到了地麵就成了螞蟻、蟲子的美餐。
農戶也不知道究竟什麽原因,損失很大。
每年放蠶收成不好,賺不到錢,自然也就沒了積極性。
這些人看天明一直在山上搞藥材種植,覺得也是一個提高收入的辦法,紛紛效仿。
有一天晚上,天明跟父親值班看爐。
兩個人很久沒有坐到一塊兒聊聊了,都忙。父親忙著加工,天明忙著收貨送貨,閑下來就跑去山上看藥材長得怎麽樣,整天不閑著。
剛做藥材的時候,父親把該吵天明的都吵了,父子倆鬧了很大的不愉快。這兩年,兩個人連吵架的時間都沒有了,交流很少。
天明坐在烘幹室的沙發上,看著父親往爐裏添煤的背影,有些心疼。六十多歲,跟天明幹了兩三年,明顯蒼老了許多,也有些佝僂了。
父親添完煤,迴到沙發上,天明湊了過去,笑著說:“爸,這幾年可把你累夠嗆。怎麽樣?咱們幹中藥材買賣挺好吧。想想山上種的那些藥材,我就挺興奮的,肯定能指望上。”
“我覺得這個行當還行。咱們現在就是缺錢,有錢的話,肯定要再多種一些。”
“我也這麽想的,就是現在這個投入不小。好好再幹兩年,如果能夠攢下來一些錢,咱們就再多種一些。”
“那就看今年的狀況吧。”
白天有些累,聊了一會兒,天明的眼皮就打架了。
父親讓他去眯一會兒,說烘幹也不累,也用不著他,明天他還得往貨站送貨呢。
天明聽著也是這個道理,自己今天屬實也累了,就迴到了自己屋。本來挺困,躺到床上,反而睡不著了,他在想山上種的藥材。
今年這一半地,種些什麽好呢?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上很多品種波動挺厲害的。
前一年,本來想好了今年要種的品種。市場這麽一鬧騰,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院子裏早就沒有藥材苗兒了。
去年把那些苗移到山上以後,天明就把場地整個平整了,他想建飲片廠,早就想這麽幹了,隻是手裏沒有閑錢,一直停著。
一個飲片廠的投資少說也得三五百萬,一百萬倒是也能下來,就是規模太小了。
現在天明手裏,也才剛剛攢下來幾十萬,勉強夠周轉而已。
山上還得投入,少說也得二三十萬。
還想買輛貨車,本來想著早就買了,拖到了現在,都拖快兩年了。
不知不覺,天明睡著了。
夢裏,他看到一個老者出現在麵前。天明看著像爺爺,又不像,怎麽看都看不清。
天明問他有什麽事,對方笑而不語,轉身走了。
天明想弄清怎麽迴事,一直跟在後麵,所路過的地方他是那麽熟悉,這不就是自己的老家嗎。
“爺爺,你看我今年在山上種哪些品種好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句話說完,天明看清楚了,那就是爺爺。
“跟去年一樣就行。”爺爺的話很清晰,表情惟妙惟肖。
天明還想問問,突然醒了,他才意識到是一個夢。
他沒有跟父親說,反正這一年就打算這麽種了,爺爺已經告訴自己了,天明搖著頭笑了笑,開車去縣裏送貨了。
當地種藥材的農戶往年都去朱哥那裏或是鄰省買苗兒。
自從上次朱哥的藥材被檢測出農殘後,去他那買苗的人明顯少了。這件事也不知道誰傳出去的,天明肯定沒說。可朱哥就認為是天明說得,兩個人的關係變僵了。
今年要種,天明想冰釋前嫌,去朱哥那買些苗兒,把關係再找迴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過一段再說。
這幾年藥材種植量大,即便是到朱哥那買苗的少,也足夠他忙活了。
天明趕在出苗的時候,開車帶著二叔連夜去鄰省買了一批苗,看著挺水靈。
一個星期的功夫,就把這些都栽到山上了。
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剩下的就看這百畝藥材長得什麽樣了。眼下看著挺好,本村和鄰村的人時不時就有過去參觀的,都跟三叔熟悉,人家張口三叔也不好拒絕。
收成怎麽樣不知道,名氣是打出去了,都知道劉家堡有個在山上種藥材的,別人沒有天明種的早,他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等待也是一種煎熬。
有時候收貨手裏不寬裕,天明就特別想著把這些藥材趕緊變現,可現在看來起碼還得兩年以後,幹農業真的太考驗一個人的耐性了。
大棚經濟周期短,變現快,天明卻壓根瞧不上,他總覺得這些快熟的產品把人的身體弄壞了。
生病就要住院,就要用到藥材,但他不希望自己賺錢靠這樣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