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上考察,就是天明迴天光出生地轉轉。
天光因為事兒忙,沒有迴去。
這就是三叔家所在的村民組,有三十多戶人家。這幾年,又陸續搬走了幾乎,人越來越少了。幾乎沒有什麽年輕人,都是上了歲數的。
這個地方是縣裏最偏遠的山村了。
劉家是清乾隆年間“闖關東”落戶此地的,到兄弟倆一輩已經在這居住了三百多年,十幾代了。
一條小河把村莊分為河西和河東兩部分,劉家的祖宅就在河西,早就沒有人住了。
村莊周圍是連綿的大山,南麵有一條大路通往外部,其他三麵有小路直接就進山了。除了人煙稀少,生態環境還是很美的,空氣清新,四季分明,風景如畫。
這一次來,天明沒有打擾舅爺家的三叔,而是帶著父親迴去的。
父親也是在這裏出生長大的,對這裏的一草一木很熟悉。父親十幾歲以後,跟著爺爺去鄰省生活了幾年,到了二十多歲就又迴來了。
兩個人七點多鍾從場地出發,八點半就到地方了。
這是一個大晴天,倒是挺適合上山轉轉的。
在半山腰,天明遇到了本家四爺,父親跟對方聊了一會兒。說是叫四爺,其實跟父親年齡是相仿的,但輩分大,父親見了也要喊四叔的。
對方知道天明這幾年一直在老家做藥材買賣,但在老家村子的山上遇到他們還是挺奇怪的,問他們幹什麽,天明笑著說和父親到山上溜達溜達,看看有什麽藥材。
沒聊多久,各忙各的了。
四爺下山迴家,他在山上放蠶,起早到山上看了看,天明他們繼續往山上走,想走到山頂把老家周邊大山的全貌好好看看,站得高望得遠,心裏也好有個數。
父親對這一切很熟悉的,他小時候在這長大,把這片山都跑遍了,哪有山葡萄,哪有軟棗子,哪有核桃樹,哪有山梨樹,門兒清。即便是過去了幾十年,他也還能夠找到。
到了山頂,抬眼望去,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特別美。
“爸,還是在農村住著好啊,你看這空氣多新鮮。”
“那肯定是。我跟你媽其實挺想迴來,隻是家裏沒有什麽親屬在這邊,感覺挺孤單的。到老了我們還得迴來。”父親說的老,意思是人不在的時候。
“我哥的意思是現在這邊種藥材,你看能不能行得通?”天明跟父親說了天光的想法,他知道父親更熟悉這邊的風土人情和自然環境。
“那有什麽不行的,就是不知道種哪些品種合適。這山上也有藥材,我還認識不少呢。”父親說到這,就像又迴到了小時候一樣,天明猜想每個人在老家應該都是這樣的狀態吧。
“上次來三叔家的時候,我到這個山上看過一迴,也找到了十幾種,土壤我挖挖也還是不錯的。”天明指著遠處比他們所在的山矮一截的幾座山,問父親,“爸,那幾座山你去過嗎?我看那邊的山比較平緩,倒是挺適合藥材種植的。”
“你三爺家就在那邊。當年這邊發洪水,我們都是到那邊躲雨的,那時候還沒有你呢,你哥那時候也才四五歲。”父親的狀態突然沉靜下來,若有所思地說:“你爺曾經帶著你二姑父去過那片山,想著老了以後埋在那,地方都看好了。”
爺爺是在鄰省過世的,埋在二叔家附近的山上,沒有如願迴到他活著的時候想著的老家。
爺爺病重的時候,兄弟倆都在場。
天光照顧爺爺的時候,偷偷地跟爺爺說,以後一定會帶他迴老家,這是隔輩人的承諾。盡管這件事情要經過叔叔姑姑的同意,但天光鐵了心要把這件事情辦成。
“咱們下一步就考慮租山的事情,也不知道這些人家好不好談。”天明感慨,他知道這件事情做起來不容易,甚至比他各個鄉鎮談收購點兒都難。
兩個人在山上轉了大半天,下山的時候已經下午四點多了。
他們看得特別仔細,畢竟是想著要在這片山上搞林下種植,有賠有賺,得把現場的情況摸透了,這決定了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幹。
看了地表植被,看了土壤,看了水源,還是挺滿意的。
一個山區的環境,能夠到這樣很不錯了。
原本以為會缺水,沒有想到這裏還真不缺,他們在山上找到了好幾處泉眼,都是父親憑著記憶找到的。盡管有幾處幾十年來早就幹了,但剩下的那些還是都能用得上的。
隻要水土沒有問題,種植就沒有問題,修建幾處水利設施就行了,以備不時之需。
這一次出來,天明隨身帶了一個整理箱,想著挖一些野生的藥材苗兒迴場地試種。
一路下來,他沒閑著,挖了十幾個品種,有上百棵。
場地那邊天明早就整理好了。院子裏有幾畝地,他給分成了二十多個長條小塊兒,每個小塊兒打算種一種野生藥材,這樣他們就可以邊加工邊看哪種藥材適合當地的土質了。
往山下走的時候,兩個人抬著整理箱,明顯有些抬不動了。好不容易來一趟這邊的山上,天明不想空手迴去。
過了幾天,天明又和二叔來了一次。
同樣的行程,同樣的路徑,同樣的整理箱,又是滿載而歸。
前前後後,天明來了十幾次,都是天光逼著他多來看看的,讓他熟悉當地的環境,以後好心裏有數。別的收獲不知道,從場地裏栽了兩畝多地自己親手挖迴來的藥材,天明感覺到他的收獲就不小了。
這是天明看到的。
中途,天光有抽空迴去了一趟。
天明開車,父親和二叔也都跟著迴去了。
參加工作以後,天光隻迴來過一次,是去四爺家尋家譜,算起來,也有十幾年了。
村莊裏的一草一木幾乎就沒變,唯一變的是大地裏多出來很多蘑菇棚子,再就是幾戶人家的房子翻新了。
父親和二叔六十多歲了,走不動,天光也硬給拉著上山了。
天光拉著他們在山上轉了一大圈兒,比以前他們轉得還要細。都不知道他為什麽要這樣,天光笑著跟他們說:“我還想著退休迴來養老呢,我得提前把這一片土地打造好。”
父親感慨地說:“那我是看不到了。”
天光的鄉土夢都在他的大腦裏儲存著呢,等著實現的那一天。
天光因為事兒忙,沒有迴去。
這就是三叔家所在的村民組,有三十多戶人家。這幾年,又陸續搬走了幾乎,人越來越少了。幾乎沒有什麽年輕人,都是上了歲數的。
這個地方是縣裏最偏遠的山村了。
劉家是清乾隆年間“闖關東”落戶此地的,到兄弟倆一輩已經在這居住了三百多年,十幾代了。
一條小河把村莊分為河西和河東兩部分,劉家的祖宅就在河西,早就沒有人住了。
村莊周圍是連綿的大山,南麵有一條大路通往外部,其他三麵有小路直接就進山了。除了人煙稀少,生態環境還是很美的,空氣清新,四季分明,風景如畫。
這一次來,天明沒有打擾舅爺家的三叔,而是帶著父親迴去的。
父親也是在這裏出生長大的,對這裏的一草一木很熟悉。父親十幾歲以後,跟著爺爺去鄰省生活了幾年,到了二十多歲就又迴來了。
兩個人七點多鍾從場地出發,八點半就到地方了。
這是一個大晴天,倒是挺適合上山轉轉的。
在半山腰,天明遇到了本家四爺,父親跟對方聊了一會兒。說是叫四爺,其實跟父親年齡是相仿的,但輩分大,父親見了也要喊四叔的。
對方知道天明這幾年一直在老家做藥材買賣,但在老家村子的山上遇到他們還是挺奇怪的,問他們幹什麽,天明笑著說和父親到山上溜達溜達,看看有什麽藥材。
沒聊多久,各忙各的了。
四爺下山迴家,他在山上放蠶,起早到山上看了看,天明他們繼續往山上走,想走到山頂把老家周邊大山的全貌好好看看,站得高望得遠,心裏也好有個數。
父親對這一切很熟悉的,他小時候在這長大,把這片山都跑遍了,哪有山葡萄,哪有軟棗子,哪有核桃樹,哪有山梨樹,門兒清。即便是過去了幾十年,他也還能夠找到。
到了山頂,抬眼望去,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特別美。
“爸,還是在農村住著好啊,你看這空氣多新鮮。”
“那肯定是。我跟你媽其實挺想迴來,隻是家裏沒有什麽親屬在這邊,感覺挺孤單的。到老了我們還得迴來。”父親說的老,意思是人不在的時候。
“我哥的意思是現在這邊種藥材,你看能不能行得通?”天明跟父親說了天光的想法,他知道父親更熟悉這邊的風土人情和自然環境。
“那有什麽不行的,就是不知道種哪些品種合適。這山上也有藥材,我還認識不少呢。”父親說到這,就像又迴到了小時候一樣,天明猜想每個人在老家應該都是這樣的狀態吧。
“上次來三叔家的時候,我到這個山上看過一迴,也找到了十幾種,土壤我挖挖也還是不錯的。”天明指著遠處比他們所在的山矮一截的幾座山,問父親,“爸,那幾座山你去過嗎?我看那邊的山比較平緩,倒是挺適合藥材種植的。”
“你三爺家就在那邊。當年這邊發洪水,我們都是到那邊躲雨的,那時候還沒有你呢,你哥那時候也才四五歲。”父親的狀態突然沉靜下來,若有所思地說:“你爺曾經帶著你二姑父去過那片山,想著老了以後埋在那,地方都看好了。”
爺爺是在鄰省過世的,埋在二叔家附近的山上,沒有如願迴到他活著的時候想著的老家。
爺爺病重的時候,兄弟倆都在場。
天光照顧爺爺的時候,偷偷地跟爺爺說,以後一定會帶他迴老家,這是隔輩人的承諾。盡管這件事情要經過叔叔姑姑的同意,但天光鐵了心要把這件事情辦成。
“咱們下一步就考慮租山的事情,也不知道這些人家好不好談。”天明感慨,他知道這件事情做起來不容易,甚至比他各個鄉鎮談收購點兒都難。
兩個人在山上轉了大半天,下山的時候已經下午四點多了。
他們看得特別仔細,畢竟是想著要在這片山上搞林下種植,有賠有賺,得把現場的情況摸透了,這決定了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幹。
看了地表植被,看了土壤,看了水源,還是挺滿意的。
一個山區的環境,能夠到這樣很不錯了。
原本以為會缺水,沒有想到這裏還真不缺,他們在山上找到了好幾處泉眼,都是父親憑著記憶找到的。盡管有幾處幾十年來早就幹了,但剩下的那些還是都能用得上的。
隻要水土沒有問題,種植就沒有問題,修建幾處水利設施就行了,以備不時之需。
這一次出來,天明隨身帶了一個整理箱,想著挖一些野生的藥材苗兒迴場地試種。
一路下來,他沒閑著,挖了十幾個品種,有上百棵。
場地那邊天明早就整理好了。院子裏有幾畝地,他給分成了二十多個長條小塊兒,每個小塊兒打算種一種野生藥材,這樣他們就可以邊加工邊看哪種藥材適合當地的土質了。
往山下走的時候,兩個人抬著整理箱,明顯有些抬不動了。好不容易來一趟這邊的山上,天明不想空手迴去。
過了幾天,天明又和二叔來了一次。
同樣的行程,同樣的路徑,同樣的整理箱,又是滿載而歸。
前前後後,天明來了十幾次,都是天光逼著他多來看看的,讓他熟悉當地的環境,以後好心裏有數。別的收獲不知道,從場地裏栽了兩畝多地自己親手挖迴來的藥材,天明感覺到他的收獲就不小了。
這是天明看到的。
中途,天光有抽空迴去了一趟。
天明開車,父親和二叔也都跟著迴去了。
參加工作以後,天光隻迴來過一次,是去四爺家尋家譜,算起來,也有十幾年了。
村莊裏的一草一木幾乎就沒變,唯一變的是大地裏多出來很多蘑菇棚子,再就是幾戶人家的房子翻新了。
父親和二叔六十多歲了,走不動,天光也硬給拉著上山了。
天光拉著他們在山上轉了一大圈兒,比以前他們轉得還要細。都不知道他為什麽要這樣,天光笑著跟他們說:“我還想著退休迴來養老呢,我得提前把這一片土地打造好。”
父親感慨地說:“那我是看不到了。”
天光的鄉土夢都在他的大腦裏儲存著呢,等著實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