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之上率先發難的是氏族,至於理由,洋洋灑灑十幾條,但爭論的焦點和矛頭無一例外都是指向了張華以及裴瓚。指責張華是始作俑者,違反先帝常例,上如此荒唐的奏疏,將所有藩王齊聚京都,又舉行個什麽祭祀大典,空費國帑,好大喜功。繼而又指責掌管京都禁軍的裴瓚,看管不嚴,導致二王被害,激起了藩王猜疑,讓整個的皇族陷入了一場空前的信任危機,現在藩王們陳兵洛陽城外,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形勢開始急劇升溫,最好、最快也是最平穩的辦法莫過於將這兩個直接責任人下獄問罪,同時派出安撫使臣與藩王談判,雙管齊下,藩王之亂自然可以平息。


    與這些意見爭鋒相對的則是氏族的反對派們,許多寒門出身的官員提出不能姑息甚至助長藩王的囂張氣焰,並援引了當年漢景帝的“七國之亂”作為例子。漢高祖十二年,劉邦立兄劉仲之子劉濞為吳王。吳王劉濞開銅礦,鑄“半兩”錢,煮海鹽,設官市,免賦稅,於是吳國經濟迅速發展,劉濞的政治野心也開始滋生。


    文帝時,吳太子入朝,與皇太子劉啟(即景帝)博弈,因爭棋路發生爭執,皇太子抓起棋盤將吳太子砸死。漢文帝派人將屍體運迴吳國,吳王劉濞憤怒地說:“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又將靈柩運迴長安埋葬。從此,劉濞稱疾不朝。漢文帝幹脆賜他幾杖(茶幾、手杖,對老年人尊敬和優待的象征),準許他不用朝請。但吳王劉濞不但沒有悔改,反而更加驕橫。


    漢景帝即位後,吳王劉濞日益驕橫,反跡也越發明顯。禦史大夫晁錯建議削奪諸侯王的封地,收歸漢廷直接統治。他給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禍小。不削,其反遲,禍大。”景帝采納了晁錯的“削藩”建議,於景帝前三年,以各種罪名先後削去楚王戊的東海郡,趙王遂的常山郡和膠西王的6個縣。


    景帝前三年正月,漢朝廷削地的詔書送至吳國。吳王濞立即誅殺了由朝廷派來的二千石(郡級)以下的官員。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遍告各諸侯國。消息傳來,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吳、楚為首的“七國之亂”,終於爆發了。


    劉濞發難後,即率20萬大軍西渡淮水,並與楚軍會合後,組成吳楚聯軍。隨即揮戈西向,殺漢軍數萬人,頗見軍威。梁王劉武派兵迎擊,結果梁軍大敗。


    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亞夫(絳侯周勃的次子)為太尉,率36位將軍迎擊吳楚叛軍,派曲周侯酈寄擊趙,將軍欒布率兵解齊之圍,並命竇嬰(竇太後堂兄之子)為大將軍,駐滎陽督戰。


    景帝派周亞夫等迎擊叛軍的同時,內心卻搖擺不定,這給了袁盎以可乘之機。袁盎原為吳相,與劉濞關係甚密。袁盎對景帝說:“方今之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複其故地,則兵可毋刃血可俱罷。”景帝為換取七國罷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話,表示“不愛一人以謝天下”,於是腰斬晁錯於東市,並殘酷地族誅。可惜晁錯一片忠心,就這樣為小人讒言所害。


    最後的結果不用說,已是世人皆知,七國並沒有因為朝廷殺了晁錯而罷兵,反而是感覺到了朝廷的軟弱,繼續用兵。漢景帝就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追悔莫及。


    張華與裴瓚的辯駁則不同於以上兩種,十分直接的指出,這件事情徹頭徹尾就是一個陰謀。疑點之一,眾多藩王來京都,朝廷已經明詔規定隻允許帶隨身護衛親軍,實際結果他們帶的可不止是護衛親軍,洛陽城外雲集的十多萬大軍,那可是這些藩王的傾國之兵了。疑點之二,二王的死亡都是人為導致的,這個謀殺他們的人當然不是朝廷,既然不是朝廷,又會是誰呢?而藩王此次空前團結,聚集在一起下定決心和朝廷對抗,不就是因為二王之死、猜疑朝廷欲對藩王下手才同仇敵愾的嗎?所以,如果不是藩王自己別有用心,就是有人想要離間朝廷與藩王,除了是陰謀,還能是什麽?


    看著群臣在殿前爭論得麵紅耳赤,再看看那個萬歲天子按部就班的在禦座之上的打起了例行的瞌睡,楊芷的心漸漸的開始沉到了穀底。平心而論,當時張華向自己獻出祭祀策的時候,她還是過於樂觀了,希望借著這個機會彰顯朝廷的權威,繼而削奪藩王的權利,兵不血刃就能完成權利的集中。就算最壞的結果出現,藩王出現了強烈的反彈和對抗,他們師出無名,也不敢公然和朝廷對抗,而且自從二王事敗之後,她也認為剩下的藩王沒有什麽實力,翻不起什麽浪花。如果藩王和朝廷之間談不攏,起碼也可以借助祭祀的機會扣留藩王在京都,談不攏就不放人,談攏一個放一個。這個計策看起來實在是天衣無縫。所以她同意了張華向天子上奏,畢竟天子名義發布這道命令更加名正言順。


    結果讓楊芷沒有想到的是,二王的突然遇害讓一盤散沙似的藩王莫名其妙的就團結到了一起,而且來勢洶洶,不過一夜之間,風雲突變,她已經隱隱感覺到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在行軍布陣,和自己這一方正下一盤大棋,但這個無形的手到底是誰?是天子或者他的幕僚?還是本來就是藩王中的某一個人?她不得而知。


    楊芷陷入了空前的焦灼當中,群臣的爭論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時間正一點點流逝,楊芷知道,京都城外磨刀霍霍的藩王已經開始露出了獠牙,而她今天不做出決策,是不可能走出這個大殿的。


    “太後,萬歲,臣有話說。。。。。”滿殿的人被這一個高亢的聲音震住了,齊刷刷的望向了這個開口說話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太平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麒麟可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麒麟可可並收藏亂世太平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