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皇上組織翰林書畫院編纂《宣和畫譜》,遍尋天下的書畫珍品,據說還親手臨摹過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
而三房和四房的那些人,當然不會放過天寧節向皇上祝壽這樣的大好機會,如果能把二房手裏的這幅畫拿到手,在壽宴上當眾獻給皇上,還愁不能升官發財嗎?
一場好戲的大幕還沒等拉開,各路生旦淨末醜早已經摩拳擦掌,這太平盛世的處處笙歌背後,不知還有多少這樣的潮汐暗湧。
兩人一直聊到正午,一位侍女走進來提醒淑德帝姬到了迴宮的時間,樂陽族姬正在三清殿裏與棲真法師談論《太平經》,淑德帝姬和秀筠出來以後,三人便分別迴去了。
次日晚飯以後,眾人在靜怡園中陪梁老太太說話。梁氏似乎身子好了一些,隻是不像從前那樣活潑精神,卻也常來靜怡園中侍奉。梁老太太十分心疼,隔三差五請大夫來診脈,家裏的人參、靈芝、燕窩,除了自己日常用的以外,也都盡數給四房送去。
女人們圍著老祖宗閑話,秀棠照例是全家話題的焦點,梁老太太和小孩子們都很喜歡聽她每天迴來講習藝館裏的故事。
翠煙懷孕以後住在靜怡園中,梁老太太也不叫她幹活兒,隻是陪伴自己說話。翠煙本來就機靈,又年輕爽朗,天長日久,也得了梁老太太的喜歡。
她輕輕撫摸著剛剛顯懷的小腹,殷勤地湊到秀棠身邊坐下,一雙天真的眼睛巧妙地掩飾住了滿臉的諂媚,好奇地問道:“三小姐,我聽說咱們皇上是個大畫家,您在宮裏一定見識過皇上的畫吧?您給咱們講一講好不好,讓咱們也跟著三小姐見識見識。”
秀棠對她恰到好處的殷勤很是滿意,微微一笑,道:“那是當然。若論當今皇上的書法和繪畫,古往今來無出其右。皇上的禦筆《芙蓉錦雞圖》就在蘇婕妤娘娘的宮裏,婕妤娘娘每天召見我進春錦閣,讓我把那幅畫繡出來,所以最近忙得很。”
翠煙驚喜道:“阿彌陀佛,老太太您聽聽,咱們三小姐多麽了不起。皇上的禦筆,別人見都見不到呢,更別說繡出來了,也就是咱們小姐有這個本事罷了。”
梁氏十分看不慣翠煙矯情的樣子,厭惡地別過頭去,隻管剝手中的荔枝。
秀筠不由得在心裏笑道:“這個翠煙還真不愧是梁氏的丫鬟,一言一行都與梁氏以前一模一樣。可惜梁氏沒有王熙鳳那樣的心計,竟然治不了這個丫頭。這要是真生下個兒子來,四房不翻天才怪呢。”
梁老太太聽了翠煙的話十分歡喜,笑道:“若論繡工,我老太太不怕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就是宮裏的娘娘們也未必比得上咱們家棠兒。”
周氏笑道:“瞧老祖宗說的,棠兒還小呢,您這麽誇她豈不是慣壞了?隻是婕妤娘娘讓你在她的宮裏繡皇上的畫兒,可是為了下個月的天寧節?”
秀棠道:“什麽事情都瞞不過母親,婕妤娘娘是準備把這幅繡畫當做壽禮,給皇上一個驚喜的。”
周氏神色緊張起來,忙道:“這可是件大事,馬虎不得,你可要仔細些著,千萬別出了什麽差錯。宮裏嬪妃爭寵,什麽人、什麽事沒有?千萬提防有人在你的繡活上做手腳。”
秀棠頷首道:“母親的囑咐,女兒記著了。婕妤娘娘也想到了這些,每天都親自檢查一遍呢。”
梁氏笑道:“文武百官、親王、宗室、嬪妃,還有公主、皇子們,這一個月還不知道怎麽絞盡腦汁準備天寧節的壽禮呢。隻是聖心難測,咱們這位皇上又專門喜歡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一般的東西是瞧不上的。”
周氏道:“皇上風華絕代,品味自然超凡脫俗。我聽說戶部有一個員外郎孫舉恕,不知從哪裏弄了一棵精奇古怪的鬆樹,天寧節的時候當做壽禮獻上去,別人不知道的參他大不敬,竟敢弄了這麽個輕賤的東西侮辱皇上,誰知皇上龍顏大悅,過了不到一個月就提拔孫舉恕成了戶部侍郎。”
王氏淡淡道:“那也看各人的運氣罷了,倘若皇上當時聽信了別人的誣告,那孫舉恕如今還不一定是死是活呢。”
周氏道:“要不說聖心難測呢。別人沒有那樣的悟性,一味進獻金銀珠寶,皇上哪裏缺那些東西?看都看膩了。皇上喜歡的瑤草瓊花固然難得,可人間的東西,隻要有心,總有辦法。如今皇上的翰林書畫院收藏的都是天下的名家真跡,若是能得到一幅江湖上以為失傳了的真跡獻上去,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秀筠心中冷笑,看來淑德帝姬的話果然不錯,他們還真打起那幅畫的主意了,故意在這裏試探王氏。
周氏說完目光環視一周,梁老太太隻顧喝茶,王氏低頭不語,仿佛都不明白她在說什麽。唯有李秀筠目光淩厲,直直地與她的眼神撞去,周氏嚇了一跳,惱怒地白了她一眼。
翠煙這迴是的確有些懵懂,歎道:“是啊,咱們家如果有這些東西就好了。”
梁氏此時卻冷冷地勾了勾唇角,接話道:“隻怕人家真有東西的卻舍不得拿出來呢。”
翠煙對梁氏突然搭理自己頗有些意外,驚訝地看著她,似乎受寵若驚。
周氏瞥了王氏一眼,複又歎道:“朝廷上的形勢這十幾年來是瞬息萬變,太皇太後過世以後,這兩年更是如此,官場上禍福難料,人人都想擠破腦袋往上爬,殊不知能在朝廷上站穩腳已經是千難萬險了。
就說三爺吧,那一天上朝不是戰戰兢兢,若是隻有我們一房也就罷了,可是如今三房養活著一大家子人,三爺一個人身係上上下下幾十口子人的安危,就不能不小心了。”
梁氏道:“三嫂說的是,我們又何嚐不知道三爺的艱難?連我婦道人家都知道,新黨舊黨爭了這麽多年,留在朝廷上的一個個都是不倒翁,心眼子少說也有幾萬個,哪一個又是靠政績一步步爬上去的?若是能有機會得到皇上垂青,咱們這一家子也就都能盼到出頭之日了。二嫂,您說是不是?”
而三房和四房的那些人,當然不會放過天寧節向皇上祝壽這樣的大好機會,如果能把二房手裏的這幅畫拿到手,在壽宴上當眾獻給皇上,還愁不能升官發財嗎?
一場好戲的大幕還沒等拉開,各路生旦淨末醜早已經摩拳擦掌,這太平盛世的處處笙歌背後,不知還有多少這樣的潮汐暗湧。
兩人一直聊到正午,一位侍女走進來提醒淑德帝姬到了迴宮的時間,樂陽族姬正在三清殿裏與棲真法師談論《太平經》,淑德帝姬和秀筠出來以後,三人便分別迴去了。
次日晚飯以後,眾人在靜怡園中陪梁老太太說話。梁氏似乎身子好了一些,隻是不像從前那樣活潑精神,卻也常來靜怡園中侍奉。梁老太太十分心疼,隔三差五請大夫來診脈,家裏的人參、靈芝、燕窩,除了自己日常用的以外,也都盡數給四房送去。
女人們圍著老祖宗閑話,秀棠照例是全家話題的焦點,梁老太太和小孩子們都很喜歡聽她每天迴來講習藝館裏的故事。
翠煙懷孕以後住在靜怡園中,梁老太太也不叫她幹活兒,隻是陪伴自己說話。翠煙本來就機靈,又年輕爽朗,天長日久,也得了梁老太太的喜歡。
她輕輕撫摸著剛剛顯懷的小腹,殷勤地湊到秀棠身邊坐下,一雙天真的眼睛巧妙地掩飾住了滿臉的諂媚,好奇地問道:“三小姐,我聽說咱們皇上是個大畫家,您在宮裏一定見識過皇上的畫吧?您給咱們講一講好不好,讓咱們也跟著三小姐見識見識。”
秀棠對她恰到好處的殷勤很是滿意,微微一笑,道:“那是當然。若論當今皇上的書法和繪畫,古往今來無出其右。皇上的禦筆《芙蓉錦雞圖》就在蘇婕妤娘娘的宮裏,婕妤娘娘每天召見我進春錦閣,讓我把那幅畫繡出來,所以最近忙得很。”
翠煙驚喜道:“阿彌陀佛,老太太您聽聽,咱們三小姐多麽了不起。皇上的禦筆,別人見都見不到呢,更別說繡出來了,也就是咱們小姐有這個本事罷了。”
梁氏十分看不慣翠煙矯情的樣子,厭惡地別過頭去,隻管剝手中的荔枝。
秀筠不由得在心裏笑道:“這個翠煙還真不愧是梁氏的丫鬟,一言一行都與梁氏以前一模一樣。可惜梁氏沒有王熙鳳那樣的心計,竟然治不了這個丫頭。這要是真生下個兒子來,四房不翻天才怪呢。”
梁老太太聽了翠煙的話十分歡喜,笑道:“若論繡工,我老太太不怕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就是宮裏的娘娘們也未必比得上咱們家棠兒。”
周氏笑道:“瞧老祖宗說的,棠兒還小呢,您這麽誇她豈不是慣壞了?隻是婕妤娘娘讓你在她的宮裏繡皇上的畫兒,可是為了下個月的天寧節?”
秀棠道:“什麽事情都瞞不過母親,婕妤娘娘是準備把這幅繡畫當做壽禮,給皇上一個驚喜的。”
周氏神色緊張起來,忙道:“這可是件大事,馬虎不得,你可要仔細些著,千萬別出了什麽差錯。宮裏嬪妃爭寵,什麽人、什麽事沒有?千萬提防有人在你的繡活上做手腳。”
秀棠頷首道:“母親的囑咐,女兒記著了。婕妤娘娘也想到了這些,每天都親自檢查一遍呢。”
梁氏笑道:“文武百官、親王、宗室、嬪妃,還有公主、皇子們,這一個月還不知道怎麽絞盡腦汁準備天寧節的壽禮呢。隻是聖心難測,咱們這位皇上又專門喜歡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一般的東西是瞧不上的。”
周氏道:“皇上風華絕代,品味自然超凡脫俗。我聽說戶部有一個員外郎孫舉恕,不知從哪裏弄了一棵精奇古怪的鬆樹,天寧節的時候當做壽禮獻上去,別人不知道的參他大不敬,竟敢弄了這麽個輕賤的東西侮辱皇上,誰知皇上龍顏大悅,過了不到一個月就提拔孫舉恕成了戶部侍郎。”
王氏淡淡道:“那也看各人的運氣罷了,倘若皇上當時聽信了別人的誣告,那孫舉恕如今還不一定是死是活呢。”
周氏道:“要不說聖心難測呢。別人沒有那樣的悟性,一味進獻金銀珠寶,皇上哪裏缺那些東西?看都看膩了。皇上喜歡的瑤草瓊花固然難得,可人間的東西,隻要有心,總有辦法。如今皇上的翰林書畫院收藏的都是天下的名家真跡,若是能得到一幅江湖上以為失傳了的真跡獻上去,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秀筠心中冷笑,看來淑德帝姬的話果然不錯,他們還真打起那幅畫的主意了,故意在這裏試探王氏。
周氏說完目光環視一周,梁老太太隻顧喝茶,王氏低頭不語,仿佛都不明白她在說什麽。唯有李秀筠目光淩厲,直直地與她的眼神撞去,周氏嚇了一跳,惱怒地白了她一眼。
翠煙這迴是的確有些懵懂,歎道:“是啊,咱們家如果有這些東西就好了。”
梁氏此時卻冷冷地勾了勾唇角,接話道:“隻怕人家真有東西的卻舍不得拿出來呢。”
翠煙對梁氏突然搭理自己頗有些意外,驚訝地看著她,似乎受寵若驚。
周氏瞥了王氏一眼,複又歎道:“朝廷上的形勢這十幾年來是瞬息萬變,太皇太後過世以後,這兩年更是如此,官場上禍福難料,人人都想擠破腦袋往上爬,殊不知能在朝廷上站穩腳已經是千難萬險了。
就說三爺吧,那一天上朝不是戰戰兢兢,若是隻有我們一房也就罷了,可是如今三房養活著一大家子人,三爺一個人身係上上下下幾十口子人的安危,就不能不小心了。”
梁氏道:“三嫂說的是,我們又何嚐不知道三爺的艱難?連我婦道人家都知道,新黨舊黨爭了這麽多年,留在朝廷上的一個個都是不倒翁,心眼子少說也有幾萬個,哪一個又是靠政績一步步爬上去的?若是能有機會得到皇上垂青,咱們這一家子也就都能盼到出頭之日了。二嫂,您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