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虛與委蛇
漠然迴首時,終不負流芳 作者:you菜you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紀長樂仔細替君之運診了脈:“心血不足、脈道不充,陽氣失斂則外浮,濕邪困滯則脈動無力,故脈浮細而無力。”
脈浮、細而無力。君璟承聽著也是體虛的症狀,難道安守王真的身體欠佳?
紀長樂沉思片刻後問道:“王爺的身體一直是這樣嗎?我能不能看看以前的藥方?”
這次是一直伺候著君之運的采珊迴話:“王爺這些年來時不時就會添些新的病症,這次的風疾更是來勢洶洶、萬分兇險。早跟王爺說過,以他這樣的情況,根本經不起大喜大悲,可是王爺心係京城,經常難以自控。”
采珊抹了抹眼淚繼續說道:“自打知道了六爺要到濱州,王爺就按捺不住心底的歡喜。他盯著人在府裏布置好客房,數著日子盼著各位到來,就連今早的朝服,都是王爺他親手熨燙的。”
“王爺告訴我們,六爺是代聖上巡查,不能失了敬意,且是後輩中最有出息的皇子,好不容易才能見上一麵。”
采珊完美地將安守王塑造成了一個恭謹的臣子、一個慈愛的長輩,最後也不忘打一打感情牌:“就是因為王爺太高興了,才在激動之下觸發了風症。他剛從暈厥中醒來時還有些自責,言說正該親自將六爺迎進家來才是。”
說話的時候,已經有人呈上了厚厚的幾遝藥方:筆跡不全相同,墨跡有濃有淡,對應著不同的症狀,沒有絲毫破綻。
采珊解釋道:“王爺的身子虛不受補,請過很多醫士,也試過很多藥方。我瞧著還是各位進來的時候,王爺的氣色最好。”
最終,紀長樂給出了結論:“王爺的脈象,透露著身體的疲憊與虛弱,確實應盡力避免情緒波動,也不能涼著累著。臥床靜養是最好的辦法,另輔以我特製的藥丸即可。”
“特製的藥丸必有奇效,王爺,這可真是太好了。”采珊做出高興的樣子,從紀長樂手裏接過裝藥的瓷瓶,卻連塞子都沒有拔下。
再無多話可聊,君璟承微微躬了躬身:“公務不過是例行查探,也不急於一時。皇叔先行休養,侄兒明日再來探望。”
“豈敢豈敢。”君之運又要起身相送,自然還是被君璟承按迴榻上。
安守王似是懊惱:“都怪我這身子不爭氣,幫不上什麽。璟承你盡管放手去查,正事耽誤不得。”
“多謝皇叔深明大義。”君璟承隨即帶領著幾人退出了王府。
第二日,京中的幾人再到安守王府時,君之運仍舊是病怏怏的。
不過王府裏的管事官說有了重大收獲,不等君璟承詢問就自顧開說:“啟稟六爺,濱州城外有一群匪寇,行蹤不定,時而作亂,百姓苦其久矣。昨日剛好接到了密報,臣趁夜將他們堵了個正著,現已悉數殲滅!”
因為要去後院查驗屍首,沈漠然讓紀長樂在屋子裏等著。安守王吩咐采珊好生作陪,又命人端上了一些新鮮的瓜果。
憑借兵器和身量,程錫勇一眼就認出了六爺遇刺那日跑掉的殺手頭目。那人大睜著眼睛,臉上是一副難以置信的驚恐。
安守王又開始氣喘,斷斷續續地說:“說來慚愧,若論起詩書禽鳥……我還能說上一說……可圍剿匪寇的話……實在是有夠手忙腳亂的。”
“璟承你也知道,叔父我不是帶兵的料。這幫混蛋曆年來神出鬼沒,無惡不作,膽子是越來越大。”
“乍聽說你們在城外遇襲,我便知道不能忍了。我就是對底下這樣說的: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讓這幫逆賊伏法。”
管事官適時露出悲痛的神情:“王爺,這次府兵們是硬碰硬地剿匪,傷亡很大。”
“這幫逆賊原本打得是陷害的主意,純心挑撥離間,引本王與朝廷不睦。也就是璟承明白事理,不曾向我發難。”君之運偷偷瞄著六皇子的神色,“忠君可是本王的底線,就算犧牲再大,也肯定要除掉這些別有用心的家夥。咳咳咳……”
君璟承趕緊扶住君之運:“臨進城時遇刺,本就是一場意外。皇叔能下如此大的決心剿匪,足可證赤膽忠心。正好我還帶來了父皇的賞賜,可用於撫恤為剿匪身死的兵士家眷。”
“哎呦呦,如此甚好,多謝皇上聖恩。”君之運又裝模作樣地對著京城的方向拜了拜。
這時,紀長樂走了出來,身後跟著一臉羞澀的采珊:“王爺,我跟郡主投緣,聊著聊著就都說了。”
原來,紀長樂仍記著君慕謙的托付,一直在等著安守王妃見客。可他們已經在王府裏轉了兩天,想找的人卻一直不曾露麵,紀長樂隻好主動打聽起來。
按照采珊的說法,安守王妃自從兒子入京後就想不開,日日埋怨安守王不說,還整天以淚洗麵。終是傷了夫妻感情,連帶哭瞎了眼睛。
而采珊本是王妃的陪嫁丫鬟,自然而然地接過了侍奉安守王的擔子。如今采珊已經先後為君之運生下了兩個女兒,礙於安守王妃一直心有芥蒂、冷麵相向,采珊便不求名分,甘願默默地陪伴君之運左右。
“我那個王妃……唉,不提也罷。”君之運憤憤,“許是本王對她太好了,縱得她不管不顧的。嫡子入京,那是代我替皇上分憂,能得聖上親自教導,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怎麽說都油鹽不進,讓她自己去反省吧。”
“要不要我去勸勸?”紀長樂假裝站在采珊一邊,“若王妃能早日打開心結,對二位來說也是極好的。”
“實在是她脾氣太差,本王怕她冒犯郡主。”君之運拒絕了。
生怕紀長樂起疑,采珊開了口:“王爺,王妃畢竟是府裏的女主子,哪能不讓她見客呀。正好我該去給王妃請安了,郡主請隨我來吧。”
讓紀長樂意外的是,安守王妃並非高官之女,而是出自商賈人家。
采珊一路上嘴沒歇著:“郡主,王爺到了濱州後就寄情於山水,不顧門第懸殊,執意要娶我們家小姐做王妃,他對王妃很好,當年羨煞了好多人呢。”
“隻是王妃是家中的獨女,以前沒受過一丁點委屈,世子爺奉旨入京後,她便天天責罵王爺不中用,還一度吵鬧著要上京城去要人呢。”
“自打王妃的眼睛出了問題,我就想替主子照顧好王爺,一點旁的心思都沒有,不然也不會這麽多年都無名無份的。”采珊的眼淚像是可以隨意控製一樣,“可惜王妃不肯相信,每每對我非打即罵。”
見紀長樂並沒有安慰的意思,采珊隻好自己掏出帕子拭淚:“我們王妃以前其實很隨和,隻是現在變得性格孤僻,總愛胡思亂想。萬一待會兒她衝撞了郡主,您可千萬不要怪她。”
商人之女,不懂禮法;任性胡為,不顧大局;狹隘善妒,不能容人;蠻橫無理,很難接近。盡管采珊看似句句都是為安守王妃講情,可在她的描述中,這府裏的女主人就是德行不佳的樣子。
紀長樂隨著采珊走入一處僻靜的院落,發現門口守了兩個小婢。
二人見了采珊,明顯有想行禮的意思。采珊卻先二人一步有了動作:“咱們同為伺候王妃的人,其實是一樣的身份。這位是京中的樂安郡主,特意來看望王妃的。”
那兩個侍婢立馬調轉了方向,對著紀長樂大禮叩拜。
“原來是京城來人了,怪不得你又假惺惺起來。”屋子裏傳出了尖酸刻薄的話,“江采珊,你們想怎樣便怎樣,少來煩我!”
脈浮、細而無力。君璟承聽著也是體虛的症狀,難道安守王真的身體欠佳?
紀長樂沉思片刻後問道:“王爺的身體一直是這樣嗎?我能不能看看以前的藥方?”
這次是一直伺候著君之運的采珊迴話:“王爺這些年來時不時就會添些新的病症,這次的風疾更是來勢洶洶、萬分兇險。早跟王爺說過,以他這樣的情況,根本經不起大喜大悲,可是王爺心係京城,經常難以自控。”
采珊抹了抹眼淚繼續說道:“自打知道了六爺要到濱州,王爺就按捺不住心底的歡喜。他盯著人在府裏布置好客房,數著日子盼著各位到來,就連今早的朝服,都是王爺他親手熨燙的。”
“王爺告訴我們,六爺是代聖上巡查,不能失了敬意,且是後輩中最有出息的皇子,好不容易才能見上一麵。”
采珊完美地將安守王塑造成了一個恭謹的臣子、一個慈愛的長輩,最後也不忘打一打感情牌:“就是因為王爺太高興了,才在激動之下觸發了風症。他剛從暈厥中醒來時還有些自責,言說正該親自將六爺迎進家來才是。”
說話的時候,已經有人呈上了厚厚的幾遝藥方:筆跡不全相同,墨跡有濃有淡,對應著不同的症狀,沒有絲毫破綻。
采珊解釋道:“王爺的身子虛不受補,請過很多醫士,也試過很多藥方。我瞧著還是各位進來的時候,王爺的氣色最好。”
最終,紀長樂給出了結論:“王爺的脈象,透露著身體的疲憊與虛弱,確實應盡力避免情緒波動,也不能涼著累著。臥床靜養是最好的辦法,另輔以我特製的藥丸即可。”
“特製的藥丸必有奇效,王爺,這可真是太好了。”采珊做出高興的樣子,從紀長樂手裏接過裝藥的瓷瓶,卻連塞子都沒有拔下。
再無多話可聊,君璟承微微躬了躬身:“公務不過是例行查探,也不急於一時。皇叔先行休養,侄兒明日再來探望。”
“豈敢豈敢。”君之運又要起身相送,自然還是被君璟承按迴榻上。
安守王似是懊惱:“都怪我這身子不爭氣,幫不上什麽。璟承你盡管放手去查,正事耽誤不得。”
“多謝皇叔深明大義。”君璟承隨即帶領著幾人退出了王府。
第二日,京中的幾人再到安守王府時,君之運仍舊是病怏怏的。
不過王府裏的管事官說有了重大收獲,不等君璟承詢問就自顧開說:“啟稟六爺,濱州城外有一群匪寇,行蹤不定,時而作亂,百姓苦其久矣。昨日剛好接到了密報,臣趁夜將他們堵了個正著,現已悉數殲滅!”
因為要去後院查驗屍首,沈漠然讓紀長樂在屋子裏等著。安守王吩咐采珊好生作陪,又命人端上了一些新鮮的瓜果。
憑借兵器和身量,程錫勇一眼就認出了六爺遇刺那日跑掉的殺手頭目。那人大睜著眼睛,臉上是一副難以置信的驚恐。
安守王又開始氣喘,斷斷續續地說:“說來慚愧,若論起詩書禽鳥……我還能說上一說……可圍剿匪寇的話……實在是有夠手忙腳亂的。”
“璟承你也知道,叔父我不是帶兵的料。這幫混蛋曆年來神出鬼沒,無惡不作,膽子是越來越大。”
“乍聽說你們在城外遇襲,我便知道不能忍了。我就是對底下這樣說的: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讓這幫逆賊伏法。”
管事官適時露出悲痛的神情:“王爺,這次府兵們是硬碰硬地剿匪,傷亡很大。”
“這幫逆賊原本打得是陷害的主意,純心挑撥離間,引本王與朝廷不睦。也就是璟承明白事理,不曾向我發難。”君之運偷偷瞄著六皇子的神色,“忠君可是本王的底線,就算犧牲再大,也肯定要除掉這些別有用心的家夥。咳咳咳……”
君璟承趕緊扶住君之運:“臨進城時遇刺,本就是一場意外。皇叔能下如此大的決心剿匪,足可證赤膽忠心。正好我還帶來了父皇的賞賜,可用於撫恤為剿匪身死的兵士家眷。”
“哎呦呦,如此甚好,多謝皇上聖恩。”君之運又裝模作樣地對著京城的方向拜了拜。
這時,紀長樂走了出來,身後跟著一臉羞澀的采珊:“王爺,我跟郡主投緣,聊著聊著就都說了。”
原來,紀長樂仍記著君慕謙的托付,一直在等著安守王妃見客。可他們已經在王府裏轉了兩天,想找的人卻一直不曾露麵,紀長樂隻好主動打聽起來。
按照采珊的說法,安守王妃自從兒子入京後就想不開,日日埋怨安守王不說,還整天以淚洗麵。終是傷了夫妻感情,連帶哭瞎了眼睛。
而采珊本是王妃的陪嫁丫鬟,自然而然地接過了侍奉安守王的擔子。如今采珊已經先後為君之運生下了兩個女兒,礙於安守王妃一直心有芥蒂、冷麵相向,采珊便不求名分,甘願默默地陪伴君之運左右。
“我那個王妃……唉,不提也罷。”君之運憤憤,“許是本王對她太好了,縱得她不管不顧的。嫡子入京,那是代我替皇上分憂,能得聖上親自教導,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怎麽說都油鹽不進,讓她自己去反省吧。”
“要不要我去勸勸?”紀長樂假裝站在采珊一邊,“若王妃能早日打開心結,對二位來說也是極好的。”
“實在是她脾氣太差,本王怕她冒犯郡主。”君之運拒絕了。
生怕紀長樂起疑,采珊開了口:“王爺,王妃畢竟是府裏的女主子,哪能不讓她見客呀。正好我該去給王妃請安了,郡主請隨我來吧。”
讓紀長樂意外的是,安守王妃並非高官之女,而是出自商賈人家。
采珊一路上嘴沒歇著:“郡主,王爺到了濱州後就寄情於山水,不顧門第懸殊,執意要娶我們家小姐做王妃,他對王妃很好,當年羨煞了好多人呢。”
“隻是王妃是家中的獨女,以前沒受過一丁點委屈,世子爺奉旨入京後,她便天天責罵王爺不中用,還一度吵鬧著要上京城去要人呢。”
“自打王妃的眼睛出了問題,我就想替主子照顧好王爺,一點旁的心思都沒有,不然也不會這麽多年都無名無份的。”采珊的眼淚像是可以隨意控製一樣,“可惜王妃不肯相信,每每對我非打即罵。”
見紀長樂並沒有安慰的意思,采珊隻好自己掏出帕子拭淚:“我們王妃以前其實很隨和,隻是現在變得性格孤僻,總愛胡思亂想。萬一待會兒她衝撞了郡主,您可千萬不要怪她。”
商人之女,不懂禮法;任性胡為,不顧大局;狹隘善妒,不能容人;蠻橫無理,很難接近。盡管采珊看似句句都是為安守王妃講情,可在她的描述中,這府裏的女主人就是德行不佳的樣子。
紀長樂隨著采珊走入一處僻靜的院落,發現門口守了兩個小婢。
二人見了采珊,明顯有想行禮的意思。采珊卻先二人一步有了動作:“咱們同為伺候王妃的人,其實是一樣的身份。這位是京中的樂安郡主,特意來看望王妃的。”
那兩個侍婢立馬調轉了方向,對著紀長樂大禮叩拜。
“原來是京城來人了,怪不得你又假惺惺起來。”屋子裏傳出了尖酸刻薄的話,“江采珊,你們想怎樣便怎樣,少來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