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丹青鸞箏
漠然迴首時,終不負流芳 作者:you菜you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盛流芳起身之時,早有宮人在高台的一角擺好了方桌,桌上的文房四寶無一不是上品,石青、朱京、赭石、白粉、花青、藤黃,各式顏料也極為齊全。
盛錦程主動上前替盛流芳展紙:“長姐,我相信你,肯定能畫好。”
盛流芳勉強笑笑,捋了捋袖口開始構圖。
趁著盛流芳作畫的空檔,君之棟又點了一出歌舞,雖然管弦絲竹聲不絕於耳,盛流芳卻絲毫不受影響。隻見大狼毫筆、小精工筆、葉筋筆、衣紋筆、長鋒描筆在她手中輪番出場,銀白、墨黑、淺紫、碧綠、金黃逐一跳躍到紙上。
當街救下盛流芳的那天,君璟承就已然見識過她的畫作,如今又得見了她繪圖的過程,暗讚這份專注和細膩難得。
君璟屹坐得近,知道盛流芳繪製的是女子小像,宮宴上留給她的時間有限,作小像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畫圖中的女子梳得是望仙淩雲髻,上插鑲玉金釵,下有小團白玉簪花點綴,神態悠閑,高貴典雅,隻繪完了麵部,就看得出是君安然了。
一曲舞罷,宮人退下。盛流芳的畫作收尾,輕啟朱唇:“還需要一盞清水,有勞了。”
君之棟雖有些好奇,仍是命人照辦。盛流珠撇了撇嘴:“畫畫還要清水?故弄玄虛吧。”
看見盛母瞪了這邊一眼,蕭思淩趕緊讓盛流珠噤聲:“好了,珠兒快別說壞話。”
盛流芳用細圭筆沾水,輕輕描摹著畫中人衣飾的邊角,而後撂下筆,圈起小嘴巴,對著紙上濕潤的地方輕輕吹氣。
君璟屹坐在盛流芳畫桌的正側麵,眼見美人吹氣如蘭,頓覺豔冠群芳中平添了幾分嬌俏可愛。隻是盛錦程又展開折扇上前去幫忙,把他的視線給隔斷了。
“盛家這一子一女手足情深,讓朕不由得想到了當年的咱們倆。”君之棟對著君安然有感而發,“那時候長姐也總是照拂朕,什麽事都願意幫襯著。”
“也是安然有幸,如今就心安理得地受皇上庇護了。”君安然迴話。
盛流芳所做的畫像被人呈到禦前,君之棟的目光在君安然身上和小像之間來迴切換,很是滿意:“畫得好,頗有長公主的神采。”而後又對盛流芳大加讚賞,“你這清水暈染的想法妙,衣袂裙角不顯生硬,大有融為一體之感。”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泛泛之輩豈敢嚐試為姑母作畫。”君璟屹是真心誇獎。
君安然最滿意的地方,莫過於盛流芳畫了薛濤在自己身側,雖是簡單勾勒的大體輪廓,卻可見二人雙手交疊,似是緊握。
君安然笑得含蓄:“最後一盒月麟香就賜予盛府嫡女,另賞鬆石象牙簪,瑪瑙珠玉耳環。”
從盛流芳登台到現在,連正臉都沒給過皇子那一側。君璟乾有些不甘心,他滿心以為,盛流芳見到自己肯定會很驚喜。畢竟遊園一見,末了她連名字都不肯留,就匆匆跑開了。
於是,君璟乾叫住了謝恩後準備告退的盛流芳:“方才的簽是別人幫你抽的,這可不算數,既然你也上了台來,須得親自抽一個。”
盛流芳這才抬眼,略有錯愕。不過一瞬間她又低下頭去:“參見太子殿下。”
君璟乾有點沮喪,自己見過那麽多絕色女子,哪個都是眼含期盼、眉目流轉,唯獨這盛流芳,反應未免也太淡然了。
君璟乾清了清嗓子:“以前盛錦程伴讀的時候,總聽他誇你多才多藝,想來再抽一簽也無妨吧。”
盛錦程此時隻想掐自己的大腿,雖然不知道盛流芳到底遭遇了什麽,可他看得出,長姐的情緒分明是低沉的。他弱弱向盛明翰開口:“長姐她許是身體不適,我聽著嗓子也有些啞,父親您就說句話,讓長姐迴席休息吧。”
盛明翰卻不打算這麽做:“太子殿下的話,也是能駁的?”
盛流芳已在高台上站了許久,君璟承看著她的眼睛,似乎不像長街初見時那般明亮了。
也不知怎地,君璟承忽然就心軟了:“盛小姐方才……有些波折,難免疲累,若有擅長的亦可稍作展示,太子寬仁,想必會同意的。”
君璟屹有些意外:“提議抓鬮獻藝的是你,這會兒又想開了讓人自選?我記得六弟以前可不是這樣好說話,這麽一想,是在美人跟前才會善解人意呢。”
君璟承從來不會輕易讓君璟屹占便宜:“本就圖個精彩,我是無所謂的。三哥若是覺得不妥,大可逼她啞著嗓子給你唱歌。”
皇三子和皇六子都很出色,平日裏爭強好勝慣了。明妃娜然懶得做戲,隻吩咐人再來續酒;容妃李鳳蘭倒是勸了君璟屹幾句,說的是兄友弟恭。
君璟屹對母妃迴了一聲“遵命”,便向盛流芳說道:“太子興致正濃,璟承卻說你唱不得歌,我剛好得了一架箏,彈奏一曲也算作數。”
同樣沒得選擇,盛流芳福身:“小女子略通音律,願意一試。”
君璟屹一招手,兩丈有餘的箏器被抬了上來:箏的首尾、側板皆是金絲楠木,上邊的九鳳朝陽紋雕工一流,通紋麵板,鹿筋琴弦,一看就知道是精心保養過的。隻是普通的箏多為五弦七弦,麵前這架箏卻有十二弦之多。
君璟屹起身向君安然道:“侄兒知道姑母誌趣高雅,特從濱州尋來了這架鸞箏,我讓人一路上緊著趕路,方才剛剛送達。盛小姐既通音律,不妨先試試音色,若是姑母滿意,侄兒才敢奉上。”
盛流芳偷偷解下一枚古箏撥片上的綢布,在受傷的指甲上用力地纏了幾圈。而後微微俯身,婉婉落坐。
素手張,手腕揚,平緩的音律似是在鸞箏上汩汩流淌,閉上眼睛仿若置身於世外桃源,有溪水潺潺,鳥語花香。
隻一瞬,箏聲突然激昂,大有風起雲湧、驚濤拍岸之勢,直叫人心髒驀地被收緊,幾欲奪路而逃。
幾聲拔高的音律過後,曲調又恢複如常。隻是高低錯雜之間,似是有些悲涼,又似乎飽含希望。
一曲終了,四座無聲。
君之棟率先迴味過來,叫了一聲“好”。周圍的人似是後知後覺,潮水般的誇讚立馬從四麵八方湧向高台中央。
“如同身臨其境。”
“堪稱蕩氣迴腸。”
“以往的箏真是白聽了。”
“再給我十年也彈不成這樣。”
君之棟問盛流芳:“這是什麽曲子?宮中不曾聽過。”
“迴聖上,是民間的曲調。”盛流芳如實作答,“在民間有一些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得百姓們口口相傳,又經曲藝匠人精心雕琢。”
“那你的曲子是個什麽來曆?”君之棟很好奇。
“名為《兒郎喚》,寧靜村落,母慈子孝,敵軍來犯,踏破山河。征兵令下,長子從戎,誓死守城,以身殉國。老母垂淚,喚出幼子,家國興亡,匹夫有責。幼子征戰,載譽而歸,老母已逝,告慰作歌。”
君之棟也是親自經曆過腥風血雨的人,聽聞後陷入沉思,後向齊申甫道:“傳朕旨意,各州府悉知,凡家有兒郎投軍,減免賦稅,僅剩一子的門戶,不得強征男丁入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宮殿中聲如洪鍾。
盛錦程主動上前替盛流芳展紙:“長姐,我相信你,肯定能畫好。”
盛流芳勉強笑笑,捋了捋袖口開始構圖。
趁著盛流芳作畫的空檔,君之棟又點了一出歌舞,雖然管弦絲竹聲不絕於耳,盛流芳卻絲毫不受影響。隻見大狼毫筆、小精工筆、葉筋筆、衣紋筆、長鋒描筆在她手中輪番出場,銀白、墨黑、淺紫、碧綠、金黃逐一跳躍到紙上。
當街救下盛流芳的那天,君璟承就已然見識過她的畫作,如今又得見了她繪圖的過程,暗讚這份專注和細膩難得。
君璟屹坐得近,知道盛流芳繪製的是女子小像,宮宴上留給她的時間有限,作小像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畫圖中的女子梳得是望仙淩雲髻,上插鑲玉金釵,下有小團白玉簪花點綴,神態悠閑,高貴典雅,隻繪完了麵部,就看得出是君安然了。
一曲舞罷,宮人退下。盛流芳的畫作收尾,輕啟朱唇:“還需要一盞清水,有勞了。”
君之棟雖有些好奇,仍是命人照辦。盛流珠撇了撇嘴:“畫畫還要清水?故弄玄虛吧。”
看見盛母瞪了這邊一眼,蕭思淩趕緊讓盛流珠噤聲:“好了,珠兒快別說壞話。”
盛流芳用細圭筆沾水,輕輕描摹著畫中人衣飾的邊角,而後撂下筆,圈起小嘴巴,對著紙上濕潤的地方輕輕吹氣。
君璟屹坐在盛流芳畫桌的正側麵,眼見美人吹氣如蘭,頓覺豔冠群芳中平添了幾分嬌俏可愛。隻是盛錦程又展開折扇上前去幫忙,把他的視線給隔斷了。
“盛家這一子一女手足情深,讓朕不由得想到了當年的咱們倆。”君之棟對著君安然有感而發,“那時候長姐也總是照拂朕,什麽事都願意幫襯著。”
“也是安然有幸,如今就心安理得地受皇上庇護了。”君安然迴話。
盛流芳所做的畫像被人呈到禦前,君之棟的目光在君安然身上和小像之間來迴切換,很是滿意:“畫得好,頗有長公主的神采。”而後又對盛流芳大加讚賞,“你這清水暈染的想法妙,衣袂裙角不顯生硬,大有融為一體之感。”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泛泛之輩豈敢嚐試為姑母作畫。”君璟屹是真心誇獎。
君安然最滿意的地方,莫過於盛流芳畫了薛濤在自己身側,雖是簡單勾勒的大體輪廓,卻可見二人雙手交疊,似是緊握。
君安然笑得含蓄:“最後一盒月麟香就賜予盛府嫡女,另賞鬆石象牙簪,瑪瑙珠玉耳環。”
從盛流芳登台到現在,連正臉都沒給過皇子那一側。君璟乾有些不甘心,他滿心以為,盛流芳見到自己肯定會很驚喜。畢竟遊園一見,末了她連名字都不肯留,就匆匆跑開了。
於是,君璟乾叫住了謝恩後準備告退的盛流芳:“方才的簽是別人幫你抽的,這可不算數,既然你也上了台來,須得親自抽一個。”
盛流芳這才抬眼,略有錯愕。不過一瞬間她又低下頭去:“參見太子殿下。”
君璟乾有點沮喪,自己見過那麽多絕色女子,哪個都是眼含期盼、眉目流轉,唯獨這盛流芳,反應未免也太淡然了。
君璟乾清了清嗓子:“以前盛錦程伴讀的時候,總聽他誇你多才多藝,想來再抽一簽也無妨吧。”
盛錦程此時隻想掐自己的大腿,雖然不知道盛流芳到底遭遇了什麽,可他看得出,長姐的情緒分明是低沉的。他弱弱向盛明翰開口:“長姐她許是身體不適,我聽著嗓子也有些啞,父親您就說句話,讓長姐迴席休息吧。”
盛明翰卻不打算這麽做:“太子殿下的話,也是能駁的?”
盛流芳已在高台上站了許久,君璟承看著她的眼睛,似乎不像長街初見時那般明亮了。
也不知怎地,君璟承忽然就心軟了:“盛小姐方才……有些波折,難免疲累,若有擅長的亦可稍作展示,太子寬仁,想必會同意的。”
君璟屹有些意外:“提議抓鬮獻藝的是你,這會兒又想開了讓人自選?我記得六弟以前可不是這樣好說話,這麽一想,是在美人跟前才會善解人意呢。”
君璟承從來不會輕易讓君璟屹占便宜:“本就圖個精彩,我是無所謂的。三哥若是覺得不妥,大可逼她啞著嗓子給你唱歌。”
皇三子和皇六子都很出色,平日裏爭強好勝慣了。明妃娜然懶得做戲,隻吩咐人再來續酒;容妃李鳳蘭倒是勸了君璟屹幾句,說的是兄友弟恭。
君璟屹對母妃迴了一聲“遵命”,便向盛流芳說道:“太子興致正濃,璟承卻說你唱不得歌,我剛好得了一架箏,彈奏一曲也算作數。”
同樣沒得選擇,盛流芳福身:“小女子略通音律,願意一試。”
君璟屹一招手,兩丈有餘的箏器被抬了上來:箏的首尾、側板皆是金絲楠木,上邊的九鳳朝陽紋雕工一流,通紋麵板,鹿筋琴弦,一看就知道是精心保養過的。隻是普通的箏多為五弦七弦,麵前這架箏卻有十二弦之多。
君璟屹起身向君安然道:“侄兒知道姑母誌趣高雅,特從濱州尋來了這架鸞箏,我讓人一路上緊著趕路,方才剛剛送達。盛小姐既通音律,不妨先試試音色,若是姑母滿意,侄兒才敢奉上。”
盛流芳偷偷解下一枚古箏撥片上的綢布,在受傷的指甲上用力地纏了幾圈。而後微微俯身,婉婉落坐。
素手張,手腕揚,平緩的音律似是在鸞箏上汩汩流淌,閉上眼睛仿若置身於世外桃源,有溪水潺潺,鳥語花香。
隻一瞬,箏聲突然激昂,大有風起雲湧、驚濤拍岸之勢,直叫人心髒驀地被收緊,幾欲奪路而逃。
幾聲拔高的音律過後,曲調又恢複如常。隻是高低錯雜之間,似是有些悲涼,又似乎飽含希望。
一曲終了,四座無聲。
君之棟率先迴味過來,叫了一聲“好”。周圍的人似是後知後覺,潮水般的誇讚立馬從四麵八方湧向高台中央。
“如同身臨其境。”
“堪稱蕩氣迴腸。”
“以往的箏真是白聽了。”
“再給我十年也彈不成這樣。”
君之棟問盛流芳:“這是什麽曲子?宮中不曾聽過。”
“迴聖上,是民間的曲調。”盛流芳如實作答,“在民間有一些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得百姓們口口相傳,又經曲藝匠人精心雕琢。”
“那你的曲子是個什麽來曆?”君之棟很好奇。
“名為《兒郎喚》,寧靜村落,母慈子孝,敵軍來犯,踏破山河。征兵令下,長子從戎,誓死守城,以身殉國。老母垂淚,喚出幼子,家國興亡,匹夫有責。幼子征戰,載譽而歸,老母已逝,告慰作歌。”
君之棟也是親自經曆過腥風血雨的人,聽聞後陷入沉思,後向齊申甫道:“傳朕旨意,各州府悉知,凡家有兒郎投軍,減免賦稅,僅剩一子的門戶,不得強征男丁入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宮殿中聲如洪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