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學堂。


    眼看家學已開辦了三月有餘,孟安有心考一考各位學子,便別出心裁地設了一次“辯”課。


    孫嬤嬤也有意試試幾個女學生的才情,故而讓盛流芳她們去旁聽。


    盛家待客有道,學室右手邊一列座位本安排的是刑部尚書家的兒子劉茂、掌鑾儀衛事大臣家的公子薑弼,還有蕭家三兄弟。


    劉、薑二人心思不在治學,都是唯恐惹怒父親才裝裝樣子,今日照舊推脫說身體不適,並未就學。故而按時到的,除了盛錦程,隻有蕭威、蕭成、蕭餘,外加一直師從孟安的尋常子弟——沈興、賀友文。


    最開始的時候,孟安就對劉茂和薑弼的頻繁缺課很是擔心,盡管日子久了,他也時常覺得自己有負於兩家的囑托。


    孟安輕歎了一聲,叫按時來的各人靠前坐些,今日暢所欲言,不必拘束著。


    蕭餘求知若渴,聞言則自己動手,往前搬動開桌椅,蕭威與蕭成對視之下哂然一笑:“若非母親講情,你焉能來到這裏?本就是隨侍我們,你倒怪願意靠前。”


    蕭餘登時漲紅了臉,呆立在原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盛錦程見狀連忙招唿蕭餘一處來坐,這樣一來,蕭威、蕭成一列,盛錦程、蕭餘一列,沈興、賀友文一列,六人從右至左依次坐好。


    偌大的學室中間架起了兩道屏風,另一邊,盛家三姐妹、將軍府的蕭茵茵、連同鹽運史家的嫡女錢朵,也一人一座,端坐一齊。


    孟安環視眾人,緩緩開口:“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欲也,今日以‘義利之辯’為題,大家各抒己見。”


    孟安要求嚴格,不光是做文章得有條有理,就算口頭說說也馬虎不得,故而幾個學生均開始默思,得先在心裏把話理順了才穩妥。


    不多會兒,蕭威第一個作答:“義者,公也;利者,私也;公私相較,高下立見。一如蘇武不為高官厚祿所動,北海牧羊十九載未曾屈服,榮歸故裏之時百姓夾道相迎,皆讚其乃大丈夫,足可見重義者名垂青史。學生覺得,先生必是想教導我們莫為名利所累,看重節氣大義最是要緊。”


    蕭威眼高於頂,經常爭在頭裏發表自己的見解,盡管他是自行揣測,孟安也不指責他理解偏頗:“倒也沒有想著教導什麽,言之成理即可。”


    此時賀友文起身行禮,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凡義與利被同時提起,世人大多對‘利’字嗤之以鼻,學生已聽過太多的大話空話,今日就要為這低到塵埃裏的‘利’正個名。”


    賀友文與沈興均才思敏捷,頗有主見,孟安覺得他們是可塑之才,這才跟相府提了唯一的一個要求,那就是這兩個寒門子弟不能耽擱。


    孟安饒有興致地點了點頭,賀友文繼續說道:“生而為人,首要考慮的就是衣食住行,任憑哪一樣,都離不開一個‘利’字。吃飯穿衣需要糧食布匹,傳道授業需要紙張墨寶,若是最簡單的訴求都得不到滿足,誰還有心思考慮節氣大義呢?”


    蕭威不屑一顧:“一日三餐能要幾鬥米?一身衣裳也不過三尺用料罷了,若是這點東西都得打算起來,確實也沒有明理論義的必要了。”


    對於蕭威一貫的傲慢和輕視,沈興已是隱忍很久,此時他跟賀友文站在了一起:“高門大戶裏的銀子如同水一樣流進流出,自是不能明白尋常人家裏柴米油鹽的困擾。學生亦認同應該先安身立命,若無利,則無活下去的本錢,空談道義毫無意義。”


    蕭威一向自視甚高,很難接受兩個平民的反駁,他忍不住出言譏諷:“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凡夫俗子無不斤斤計較,我們世家之中最看重的是才能品行。”


    賀友文不卑不亢:“理以廣論,敢問蕭世子,普天之下,是官宦人家居多,還是平民百姓居多?”


    沈興亦道:“若無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誰來供養你們世家子弟,國策尚有民貴君輕的闡釋,你又何必以出身來造勢?”


    “你們......”蕭威怒目圓睜,隨即向後剜了一眼,“你們倆是啞巴麽?就這麽幹聽著?”


    孟安不曾想好好的一課激化成了吵架,隻得出言調停:“隻是一次論辯,大家就事論事,不必牽扯旁的。”


    蕭成此時才緩緩站起,先向左淺搭了一躬:“我家大哥脾氣是急了些,但絕無輕慢之意,二位學友見諒。”


    雖是一母同胞,蕭成身上卻沒有蕭威的自負高傲,沈興和賀友文對他的印象很好。此時又見對方彬彬有禮,也就趕忙還了禮坐下。


    蕭成又向孟安一拜,說起了自己的看法:“學生以為,無論窮困或富足,人的心裏總是該有些執著的,若說‘利’可保命,‘義’則可保心,艱難困苦中仍能堅守大義,才是最可貴的。”


    孟安微笑頷首:“不錯。”


    蕭威則有些不滿的嘟囔:“我就是這個意思嘛。”


    蕭餘鼓足了勇氣想開口,不料剛站起來就被蕭威數落:“該說話時你不做聲,現在知道開口了?也不想想自己才認得幾個字,你能懂些什麽?”


    瘦弱的蕭餘聞言又默默地垂下了頭,似是已經習慣了。


    孟安隻好叫起了盛錦程:“你是怎麽看的?”


    盛錦程起身道:“處廟堂之高謀道不謀食,處江湖之遠謀食不謀道,學生以為,富足之人既無溫飽之憂,當以‘義’字當頭,貧苦之人尚無生存之本,當求‘利’字傍身。這世道,本就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經曆不同的事,對於‘義’和‘利’的選擇,也該隨著境遇的不同而變化。”


    孟安麵露讚許:“甚妙。”


    蕭威轉身對蕭成低語:“盛家這小子光會耍滑,明明哪邊都沒選,卻把兩頭的便宜都給占了。”


    盛錦程聽得一字不落:“確實是方才聽得幾位學友論辯,這才有感而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漠然迴首時,終不負流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ou菜you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ou菜you愛並收藏漠然迴首時,終不負流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