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新君即位
漠然迴首時,終不負流芳 作者:you菜you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按照太上皇的意思,宮外一處別致的園子很快整理完畢。
君之棟拒絕了君璟承加派人手伺候的好意,隻帶上了十幾名自願隨侍的宮人,以及必要的太醫護衛,算不上興師動眾。
至於物件,太上皇連喜歡的書冊都不要了,心心念一定要帶上的,唯有置於養心殿中、德妃喬輕舸生前喜歡的那把古琴。
小心翼翼地套上了琴囊,又以檀木匣子裝好,君之棟飽含深情地反複摩挲:“許多年不曾撫琴了,得趁著最後的時日好好練練。等到朕跟輕舸魂聚一處,再圓合奏一曲的美夢。”
太上皇遷居宮外,先是眾多的妃嬪宮娥相送。打頭的是娜然和貞淑兩位主宮娘娘,後頭則按照位份,依次排列著各位嬪妾、婕妤、貴人、常在......
除卻前排的二三十位,後邊的容顏,君之棟看不清、也記不得了。直到這時他才發現,地上跪著的女人或兩鬢染霜,或徐娘半老,或正值妙齡,黑壓壓的一片。自己的後宮裏,實在是蹉跎了太多人的大好光陰。
“明妃快該冊立太後了,性情直爽些不妨事。淑妃可要改一改淚窩淺的毛病,不然璟然和君玥又要心疼。”
君之棟歎息了一聲:“朕走後不必人殉,未承恩過的女子準許重新婚配。有去處的也別耽誤在宮裏,早早地出去與家人團聚。總之,離開的厚賞,留下的善待,勿使其老無所依。”
“謝太上皇隆恩。”此時的後宮女眷中,感激的聲音此起彼伏。
......
君璟承親自率領文官武將,於午門外列隊,恭送太上皇的車駕離宮。
有新君在場,文武百官都一邊瞟著君璟承的臉色,一邊按部就班地行動。眾人皆是為了將禮節盡到,不敢流露出絲毫的不舍之情。
君之棟鄭重其事地拿出了免死金牌,特意在眾人麵前交給了紀長樂:“樂安郡主巾幗不讓須眉,治疫護國屢建奇功,特賜金牌,慰勞功勳。而今你懷有九子的骨血,日後所誕不論男女,都可承襲璟琛的待遇。”
君之棟寥寥數語,既是對榮親王府尊榮的保全,也是在為君璟琛的孩子正名。
紀長樂從容走出,準備謝恩。
身邊的侍衛寸步不離,周全相護。
君之棟連連擺手:“身子要緊,不必拘禮。”
“朕今日親賜免死金牌,保樂安郡主及其親族不受重責加身。”君之棟轉而望向君璟承,“皇帝可有異議?”
君璟承隨即表態:“九弟夫婦是皇室的至親,是寶月的功臣,就算沒有金牌,兒臣也會盡力護佑。”
“那就好,”君之棟示意起轎離宮,“皇帝親口允諾,布告天下皆知,朕就不再多言了。”
君璟承跪地請求:“父皇,兒臣最近時常想起幼年的時候,您曾親自教兒臣騎射,督促兒臣求知上進。”
“父皇,兒臣曾臨摹您的書畫,把您當做心目中的大英雄。您也曾將兒臣抱至膝頭,說兒臣是您的好兒子。”
“父皇,兒臣很懷念那個時候,每每撫摸著您賞賜的東西,兒臣都會心潮翻湧。”君璟承的內心始終渴望著來自父親的認可,“您能不能再叫兒臣一次“阿承”?兒臣真的還想恭聽您的垂訓。”
“一朝稱帝,再無隨性。你不必沉湎於過去,最該做的是心懷蒼生。”
君之棟坐在車輦上開口:“沈家軍連番苦戰,最終攻下昭和。璟琛親自掛帥,業已平定淵濟。三合一統,寶月睥睨天下,罕逢敵手。僅剩疆域較大的灤平國,還是你母娜然的親族。”
“相較於朕登基時的風雨飄零,如今的寶月如日中天。朕很抱歉曾經帶給你的委屈,亦很感謝你願意接替朕治理家國。”
蒼老的聲音半帶安慰半帶勉勵:“吾兒阿承啊,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重親重道、四海升平。朕相信你的能力,也期待著寶月煥然一新。”
“兒臣謹遵教誨。”君璟承的頭重重叩地,他終於再次體會到了難得的溫情。
......
月餘後,樂安郡主喜得麟兒。太上皇賜名“執安”,親自主持了皇太孫的誕生儀。孩子一出生就以世子的身份承襲榮親王爵位,所獲賞賜無數。
又過百日,太上皇君之棟龍禦歸天。遵其遺詔,追封德妃喬輕舸為慧嫻皇太後,遷入帝陵與太上皇合葬。
紀長樂身體調養得不錯,於是她很快定下了日子,懷抱著嬌兒、帶領著諸多親友和隨從,動身前往朔州的封地。
皇帝額外賞賜了諸多寶物,都被郡主身邊的“侍衛”退了迴去。二人說的是謝主隆恩,與其自用還不如充盈國庫,且保證說前往封地後會隨遇而安,非詔永不歸京。
新帝君璟承為彰顯孝道,轉年才正式改元建新,定年號為“延熹”,受四方朝賀。
施家庶女施也棠德行出眾,頗受讚譽,同年被冊封為皇後,理所當然地執掌鳳印,安定後宮。
長公主君安然和駙馬爺薛濤時不時就想到朔州出遊,後來索性直接請辭離京。薛濤的意思是年輕時未曾好好珍視長公主,如今上了年紀,不好好補償肯定不行。
沈言曾經在先帝靜養期間被傳詔到行宮一次,從那裏出來後,他就把將軍印交迴了朝廷。
藥仙仙則陪伴夫婿迴到了雲上藥穀,一邊培育特效藥草,一邊搜羅清毒的方子。
老藥王也沒閑著,沈言體內的蟲毒一天不除,便一天不敢動生兒育女的念頭。眼看紀念懷榮升祖父,每日領著小孫兒蹣跚學步,他打心裏頭著急,便愈發賣力地研究化解千年蟲。
朔州的氣候宜居,紀長樂的封地也富庶,二十六郡秩序井然,不但不會拖京城的後腿,還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替朝廷分憂。
幾位朝堂上的中流砥柱先後離京,不過這也難不倒君璟承。
百姓皆知新帝登基後夙興夜寐,勤於政務。每每都會仔細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
廢除官僚舊製,推行公允選拔,大刀闊斧興利除弊,用人唯賢不唯親。
心係百姓疾苦,減輕賦稅負擔,貼補耕種畜養,不斷提升國力。
勤政愛民的好皇帝,自然能夠贏得百姓的愛戴和群臣的尊敬。
君璟承不敢忘記他對先皇的承諾,秉承著維穩和革新兩不誤,始終為寶月的長治久安不遺餘力。
隻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皇帝會望著一個小瓷瓶出神。
他的耳畔似是又迴蕩起甜脆的女聲:心內鬱結,最需要一個出口發泄,好心公子要把心放寬,相信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君之棟拒絕了君璟承加派人手伺候的好意,隻帶上了十幾名自願隨侍的宮人,以及必要的太醫護衛,算不上興師動眾。
至於物件,太上皇連喜歡的書冊都不要了,心心念一定要帶上的,唯有置於養心殿中、德妃喬輕舸生前喜歡的那把古琴。
小心翼翼地套上了琴囊,又以檀木匣子裝好,君之棟飽含深情地反複摩挲:“許多年不曾撫琴了,得趁著最後的時日好好練練。等到朕跟輕舸魂聚一處,再圓合奏一曲的美夢。”
太上皇遷居宮外,先是眾多的妃嬪宮娥相送。打頭的是娜然和貞淑兩位主宮娘娘,後頭則按照位份,依次排列著各位嬪妾、婕妤、貴人、常在......
除卻前排的二三十位,後邊的容顏,君之棟看不清、也記不得了。直到這時他才發現,地上跪著的女人或兩鬢染霜,或徐娘半老,或正值妙齡,黑壓壓的一片。自己的後宮裏,實在是蹉跎了太多人的大好光陰。
“明妃快該冊立太後了,性情直爽些不妨事。淑妃可要改一改淚窩淺的毛病,不然璟然和君玥又要心疼。”
君之棟歎息了一聲:“朕走後不必人殉,未承恩過的女子準許重新婚配。有去處的也別耽誤在宮裏,早早地出去與家人團聚。總之,離開的厚賞,留下的善待,勿使其老無所依。”
“謝太上皇隆恩。”此時的後宮女眷中,感激的聲音此起彼伏。
......
君璟承親自率領文官武將,於午門外列隊,恭送太上皇的車駕離宮。
有新君在場,文武百官都一邊瞟著君璟承的臉色,一邊按部就班地行動。眾人皆是為了將禮節盡到,不敢流露出絲毫的不舍之情。
君之棟鄭重其事地拿出了免死金牌,特意在眾人麵前交給了紀長樂:“樂安郡主巾幗不讓須眉,治疫護國屢建奇功,特賜金牌,慰勞功勳。而今你懷有九子的骨血,日後所誕不論男女,都可承襲璟琛的待遇。”
君之棟寥寥數語,既是對榮親王府尊榮的保全,也是在為君璟琛的孩子正名。
紀長樂從容走出,準備謝恩。
身邊的侍衛寸步不離,周全相護。
君之棟連連擺手:“身子要緊,不必拘禮。”
“朕今日親賜免死金牌,保樂安郡主及其親族不受重責加身。”君之棟轉而望向君璟承,“皇帝可有異議?”
君璟承隨即表態:“九弟夫婦是皇室的至親,是寶月的功臣,就算沒有金牌,兒臣也會盡力護佑。”
“那就好,”君之棟示意起轎離宮,“皇帝親口允諾,布告天下皆知,朕就不再多言了。”
君璟承跪地請求:“父皇,兒臣最近時常想起幼年的時候,您曾親自教兒臣騎射,督促兒臣求知上進。”
“父皇,兒臣曾臨摹您的書畫,把您當做心目中的大英雄。您也曾將兒臣抱至膝頭,說兒臣是您的好兒子。”
“父皇,兒臣很懷念那個時候,每每撫摸著您賞賜的東西,兒臣都會心潮翻湧。”君璟承的內心始終渴望著來自父親的認可,“您能不能再叫兒臣一次“阿承”?兒臣真的還想恭聽您的垂訓。”
“一朝稱帝,再無隨性。你不必沉湎於過去,最該做的是心懷蒼生。”
君之棟坐在車輦上開口:“沈家軍連番苦戰,最終攻下昭和。璟琛親自掛帥,業已平定淵濟。三合一統,寶月睥睨天下,罕逢敵手。僅剩疆域較大的灤平國,還是你母娜然的親族。”
“相較於朕登基時的風雨飄零,如今的寶月如日中天。朕很抱歉曾經帶給你的委屈,亦很感謝你願意接替朕治理家國。”
蒼老的聲音半帶安慰半帶勉勵:“吾兒阿承啊,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重親重道、四海升平。朕相信你的能力,也期待著寶月煥然一新。”
“兒臣謹遵教誨。”君璟承的頭重重叩地,他終於再次體會到了難得的溫情。
......
月餘後,樂安郡主喜得麟兒。太上皇賜名“執安”,親自主持了皇太孫的誕生儀。孩子一出生就以世子的身份承襲榮親王爵位,所獲賞賜無數。
又過百日,太上皇君之棟龍禦歸天。遵其遺詔,追封德妃喬輕舸為慧嫻皇太後,遷入帝陵與太上皇合葬。
紀長樂身體調養得不錯,於是她很快定下了日子,懷抱著嬌兒、帶領著諸多親友和隨從,動身前往朔州的封地。
皇帝額外賞賜了諸多寶物,都被郡主身邊的“侍衛”退了迴去。二人說的是謝主隆恩,與其自用還不如充盈國庫,且保證說前往封地後會隨遇而安,非詔永不歸京。
新帝君璟承為彰顯孝道,轉年才正式改元建新,定年號為“延熹”,受四方朝賀。
施家庶女施也棠德行出眾,頗受讚譽,同年被冊封為皇後,理所當然地執掌鳳印,安定後宮。
長公主君安然和駙馬爺薛濤時不時就想到朔州出遊,後來索性直接請辭離京。薛濤的意思是年輕時未曾好好珍視長公主,如今上了年紀,不好好補償肯定不行。
沈言曾經在先帝靜養期間被傳詔到行宮一次,從那裏出來後,他就把將軍印交迴了朝廷。
藥仙仙則陪伴夫婿迴到了雲上藥穀,一邊培育特效藥草,一邊搜羅清毒的方子。
老藥王也沒閑著,沈言體內的蟲毒一天不除,便一天不敢動生兒育女的念頭。眼看紀念懷榮升祖父,每日領著小孫兒蹣跚學步,他打心裏頭著急,便愈發賣力地研究化解千年蟲。
朔州的氣候宜居,紀長樂的封地也富庶,二十六郡秩序井然,不但不會拖京城的後腿,還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替朝廷分憂。
幾位朝堂上的中流砥柱先後離京,不過這也難不倒君璟承。
百姓皆知新帝登基後夙興夜寐,勤於政務。每每都會仔細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
廢除官僚舊製,推行公允選拔,大刀闊斧興利除弊,用人唯賢不唯親。
心係百姓疾苦,減輕賦稅負擔,貼補耕種畜養,不斷提升國力。
勤政愛民的好皇帝,自然能夠贏得百姓的愛戴和群臣的尊敬。
君璟承不敢忘記他對先皇的承諾,秉承著維穩和革新兩不誤,始終為寶月的長治久安不遺餘力。
隻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皇帝會望著一個小瓷瓶出神。
他的耳畔似是又迴蕩起甜脆的女聲:心內鬱結,最需要一個出口發泄,好心公子要把心放寬,相信你一定會好起來的!